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辰绨。∈欠ㄉ泶笫康木辰纾ń桃韵缕腥际嵌ǎ心苡兴际嵌ò。≌飧鍪焙蛐睦锩婺歉鼋幔媸墙饪耍挥辛耍僖裁挥蟹直稹⒅醋帕耍⌒榭眨榉ń绮湃诤铣梢惶灏。∮心钗弈疃疾恢醋帕耍缡璩疲卮笫υ谑璩锼担彩墙舱飧鼍辰纾粞云溆小阋邓心盥铮 蚰苣钪模咎遄钥眨钪穑瞬豢傻谩U媸橇嫠驳模骸纠次抟晃铩苣钪模钪穑也坏桨。∶挥校】墒悄闳绻邓挥心兀俊粞云湮蕖兀俊蚰苣钪模榱椴幻粒钪穑置鳌K智迩宄髅靼装祝男囊坏愣疾幻曰螅畹恼庖痪浒⒚滞臃鹱肿址置鳎馐切目饨獾木辰纾目獗纠词侵醋怕铮∶恢醋帕耍庖步饪耍庖饩褪俏颐撬谆八驳男睦锿酚薪幔飧鼋峤饪耍哟艘院笠裁挥薪崃耍峥恕?br />
  “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这个时候他念不念佛?他念佛,他入了这个境界还念佛吗?他还念佛,绝对不是说他不念,他还念,念与不念都一样,他还念,这个还念的时候有二个意思,这两个意思都是大慈大悲,教化众生,自己成就之后,没别的事了,如果说有事,只有一桩事情,度化众生,度化众生要给众生做一个榜样,这个时候念佛是给众生做示范的,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他用这个念佛法门修成的,他不忘本,又以他的本修劝化一切众生。所以虽然他到无念了,他这一句佛号还是历历分明,还是相继不断,这个叫做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诸位千万不要把这个话搞错了,无念而念,我不念就是念了,这一天就不念佛了,不念就是念了,那你就把这意思全解错了,佛没有说错,你自己把意思会错了。

  “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

  这个清净本然之体,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也就是真如本性,真心理体,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你都证得了,这个本体就是一心,一心的样子就是清净本然,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一丝毫的造作,本来就是如此。

  “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

  事一心里面是有定功,一切烦恼不能够扰乱,理一心是真如本性现前,本性里面本来无一物,说老实话,这是所有一切尘沙,见思无明统统没有,真如本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这是慧门摄,有慧一定有定,有定未必有慧,慧一定有定,这些我们都要记住,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产生误会,因为我们现在不但定慧没有,我们现在连戒都没有啊!戒、定、慧三无漏学,连戒都没有啊!那能成就?最基本的戒是什么呢?大家所知道的最基本的五戒、十戒,这是最基本的戒,殊不知还有些比这个还要基本的戒,那是什么呢?老师的教诫,老师的教诫一句也没听进去,儒佛初学,佛门里面讲五年学戒,那个五年是老师的戒,你们想想六祖大师在黄梅,老师叫他在碓房舂米、去破柴,这是老师的教诫,他就老老实实的做这一桩事情,什么妄念都没有,他做这一桩事情里面,他持戒,他得定,他开慧了,教下有许多老师叫你念一部经,叫你念法华经,每天念一遍,念三年,老老实实念三年,这叫持老师的戒。三年经念下来,心得定了,老师教给我们什么东西?就教这个东西。老师开头所教你的,最重要,教你的,说老实话,就是共产党的名词,就是洗脑,头脑乱七八糟的,不洗洗干净。六祖在黄梅天天舂米,破柴,什么都不想了,他八个月洗洗干净了,妄念没有了这叫根本智,就是先学什么呢?先学无知,无知而后才能够达到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后得智啊!无知是根本智,像树一样,它有根,有本,然后才有枝叶花果,那根,根生在地底下看不见啊!那个东西最重要啊!所以根本的老师,往往跟他多少年,好像他什么也没教你,其实他教你那东西是真东西,真实的东西给你扎根啊!你不知道,你只晓得枝叶花果很美丽、很漂亮,它没有根从那里生出来?现在人,只晓得看上半段,不晓得下半段,现在人的枝叶花果是什么呢?假的,花瓶里面插的不是真的。所以花也不香,果也不能吃。所以这是教学里头最大的一个根本,今天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从这里下手,这个怎么得了呢?所以念佛念一辈子,心地还是乱糟糟的,一但无常到来,问他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手忙脚乱,那怎么行啊!一生的佛就白念了,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一生都白念了。真正心地清净,大风大浪他不动,如如不动,无论在什么境界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做得了主宰,这是念佛功夫得力,得力一定要有根本智,换句话说,先修清净心,不管那一个法门?不管那一个宗派?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唯有从这个地方下手,逐渐才能真正契入实相,才能真正契入唯是一心。

  “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净土”。

  因为常寂光净土是理,是原理,它不是实相,就好像六度一样,六度前面五种是事,有即相可寻的,末后那一条般若波罗密,没有事,它属于理,常寂光是属于理,前面三十一有事相,就是有形相,常寂光没有形相,没有形相从那里去体证呢?从实报土去体证。所以实报土分分证入,常寂光土同时也是分分证入。那么理一心,境界很高,我们这个世间人能不能做得倒呢?诸位要晓得,我们这个世间人,凡是做不到的,释迦牟尼佛决定不说,说了就对不起我们,做不到他说了,那不是吊味口?不是给我们开玩笑吗?所以凡是佛经上所讲的那个境界,都是我们地球上众生可能修得到的,问题是你肯不肯修?真正肯修,确实是做得到的。理一心就是禅定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禅宗的方法达到这个境界难,净土宗这个方法,达到这个境界比禅宗容易太多了。这就看我们自己努力了,努力的原则一定从清净心下手,若要心清净,必须放下万缘,二六时中只有一句佛号。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净念相继’,就这四个字,大势至菩萨非常非常有智慧,言简意赅,言语简单,意思圆满,四个字就把净土念佛的方法,就讲得清清楚楚。‘净念相继’,‘净’就不杂了,就不夹杂了,净就不怀疑了,怀疑、夹杂就不清净。‘相继’就是不间断。所以这四个字我们给他加以解释,还得加几个字,变成九个字,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这九个字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四个字,人家讲得简单;‘净念相继’就成功了,念佛的秘诀就是这四个字。所以底下他接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是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不要再加任何的方法,有些同修怕这个念佛的功德还不够,还要加上心经,又要加上金刚经,还要加上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加上好多好多,自己以为这个功夫用得很深,那里晓得的时候,毫不得力。为什么呢?他叫杂修、杂念啊!杂念,他不是净念,这是我们要记住的,实在讲任何一个法门,修到有感应啊!都是净念,你譬如念大悲咒,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就是持大悲咒,除了大悲咒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大悲咒就灵了。所以一杯水他念上一遍大悲咒,那个水就能治病,那为什么呢?心清净,他是清净心的力量加持的,他起作用,你念多了不管用,为什么?心不清净,心不清净你念得再多都没有用,心要真正清净,一句佛号就管用,念这句阿弥陀佛比念大悲咒容易多了,你那个大悲水很灵,我这个阿弥陀佛水比那个更灵,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灵与不灵都在一心啊!这理都是一心。所以一心不可以二用。

  那么再看第四段,第四段讲的是最高级的净土了。

  “常寂光土—法身佛所居之士,名为常寂光土”。

  法身佛也没有形相,法身佛所居之土也没有形相,名为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实在讲,有名,常寂光土到那里去找?找不到啊!给诸位说真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无处不在,法身佛无处不在,十法界依正庄严从那里变出来的?从法身变出来的,就是从常寂光变现出来的。所以身跟土,是一不是二。
  “要解云:‘实相之体”。

  这个常寂光就是实相的本体,实相是一切诸法的真相。真相的本体是:

  “非寂非照”。

  寂是讲定,照是讲慧。非寂非照就是说,这些名词统统加不上,也正是老子一开头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给他加上一个实相,加上寂,加上照,这都是名词,加不上啊!这说不出,这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但是他确实有体有用,从体起用,体用可以相互来说的,寂是定,定是体,照是用,照是体,定是用,我们学佛就要从这个里面去修学去,我们今天对这个佛所讲的经义,经义明了了,事理也明了了,这是真明了,经义明了,事理还是迷惑,这个经义明了没有用处,明了是照啊!明了之后我这个心行就清净,清净是寂啊!寂不是不动,如果不动叫做寂,那他就真的有寂,不能叫非寂非照,一切动态里面有寂叫真寂,那怎么叫寂呢?我们身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在动啊!眼也看,耳也听,鼻也嗅,舌也尝,身也动,心没动,心里面,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做寂,外面眼见耳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叫照,照而恒寂,寂而恒照,你看这二句,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惜的我们不会,我们是照而不寂,寂而不照,我们正好跟他相反的,什么时候我们照寂合成一个呢?

  “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

  为什么说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这么样说来的,照而寂,我这个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啊!大家不难懂啊!照就是起作用,眼见耳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照啊!我们今天所照为什么不寂呢?看到的境界心里喜欢就贪爱,不喜欢就嗔恨,就不寂了,照就没有寂了,那阿罗汉,心很寂,不动心,它不照不起作用,这个都不是佛,不是菩萨了。所以六根照样起作用,起作用这个里头修行。心清净,六根的作用就清净,就身清净。所以这个叫做常寂光土。

  “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

  心里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虽然心这么样的清净,他还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还去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强名清净法身’。那么我们要问这个常寂光土在那里呢?在你心里头啊!清净法身在那里呢?还是就这个身体啊!你们去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也是这么说法,你看他讲一体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就在这一身当中。我们在这一段跟诸位这么一解释,你就晓得,清净法身,常寂光土,原来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心。

  “故知身土不二,皆属强名”。

  ‘强’是不得已,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假设一个名词,这个名词你不要执着,你要执着这个名词,错了!要晓得名可名,非常名。你在这个名相里面去开悟了,不执着就开悟了,执着就错了。


  “寂照同时,非思量境”。

  ‘境’是境界,非思量就是不可思不可量,‘量’是较量,就是比较,没得比较的,也没有办法思维的,没有办法想像的,为什么呢?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二样东西才可以较量,一个东西怎么较量?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你怎么去较?所以这个里面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大小,也没有方圆,一切都没有,这个心才真正到清净到极处。但是不入这个境界,没有法子啊!他有妄念啊!分别、计较、思量都是妄念,不是真性起用,真性起用没有妄念,没有妄念,一切平等,一切自然,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了八个自然,都是这个境界,自然多快乐!真享受啊!不须一点点勉强啊!那么换句话说,一切的苦难都是不知道顺着自然,自然就是本性。

  底下呢?这个简单的表解,解释常寂光,这三个字的含意,这是分开来说的。

  “常—法身德,法身常住故”。

  这三个字就是本性的德能,本性是本来具足的,这个不是修来的,是本来就有的,我们现在因为有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妄想、执着就是障碍,就是业障、罪障,障是什么呢?就是把性德障住了,法身不能透出来,法身常住啊!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是法身常住。

  “寂—解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