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颍渴挂磺兄谏寄芎芸炖肟嗟美郑空饩褪恰笤钢帷笾侵浴虻轮稀K盗苏饷炊嗟幕埃翟诮材兀磕且恢址奖隳芄挥胝馑木湎嘤δ兀磕侵挥斜揪耍苏獠烤磺芯邸⒁磺蟹牛疾荒芄辉猜淙皇侵罘鹑缋创笤浮⒋笾恰⑼虻隆⒐酰鞘遣糠荩皇侨濉N┒来司蔷烤沟娜澹馐欠浅OS械摹K越遄徘懊娴奶逍浴⒆谌ぶ螅樯鼙揪奖恪K飧龇奖愫竺嫣乇鸺由稀っ睢ぁ鞘馐ぃ⒚畹拇罅Υ笥谩N颐强吹紫抡庖欢危?br />
  “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

  佛,为什么要出现在世间?佛门常说,好事不如无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到这世间来呢?而是不能不来。是不是他有意思来呢?他没有这个意思,而是众生有感,佛自自然然就有应。什么样感呢?众生知道苦,希望离苦得乐,他有这种觉知,这就是觉悟了,觉悟之后,世间种种的学术,现在所讲的科学、哲学、宗教,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惟有佛法。谁知道佛法呢?只有佛才知道佛法。所以佛法呢?佛这个字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觉’,大家想觉,佛知道觉悟的方法,佛法就是觉悟的方法,也就是离苦得乐的方法,这个方法惟独佛知道啊!所以佛这才出现于世,他这一出现于世,给我们带来许多许多的利益,这个利益是说不尽的啊!此地把它归纳为三点:

  第一个是:“说经”。

  这是佛出现在世间利益最大的,佛给我们讲经说法。所以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一生当中从没有一天间断,天天给我们讲经,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一会就是有一个主题,好像一个大的单元。我们今天讲无量寿经,这是一会。所以法布施的利益太大了,这是第一个说的:

  “说经,法施利益,令众生破迷开悟,早证无上菩提”。

  那么,说法呢?实在是很难,尤其是为一切众生说法。众生,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妄想、执着,这个习气太重了,说法,真的要善巧,要方便。没有善巧方便,往往听众把佛的意思听错了,错会了意,错会了意,不但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反而受害了,可见得说法确实不容易,不但佛法弘传要特别注意这件事情,就是过去儒家的教学,也非常重视,惟恐误人子弟,惟恐曲解经义。所以他说法的目的,是破除我们的迷惑,迷惑破除就自然开悟了。所以那个‘悟’,不是从外面来的,悟是自己本有的,好像一面镜子,这个静子肮脏了,把它擦一擦,把这个脏的东西擦掉,镜子就放光明了,镜子光明不是擦出来的,是它本来就有光明,而是把光明上面的障碍去掉而已。由此可知,悟是本有,迷是本无,本来不迷,现在迷了,那我们要问了,本来不迷,为什么现在会迷呢?我们这个迷,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几时迷的?佛帮助我们破迷开悟之后,悟了之后,什么时候会再迷呢?这都是问题啊!说实在话,这些疑问就是众生之迷本,为什么迷的?就是这样迷的。迷本来没有嘛!你还把它当作真的,还要研究它,它什么原因?几时开始的?这种叫迷上加迷。所以佛是个好老师,碰到这样的学生,也是很头痛,也很麻烦,怎样能把它搞清楚?叫众生不迷,什么叫不迷呢?没有疑问,就不迷了,是不是?愈跟你讲,疑问愈多,那就愈讲迷愈深。

  所以从这个地方,诸位就能体会到,真正好老师,讲了东西之后,学生不怀疑,他能够理解,他没有疑问,这破迷啊!解开之后,学生在这里又发生了很多问题,再跟他解释,解释之后又来了一堆问题,这个老师不是高明的老师,在这个地方,诸位要是很冷静地去体会,你就会了解佛家的教学方法的巧妙。那个善巧,说老实话,每一种都有,最显著的是禅宗,禅宗老师出题目,叫你去参,你参究的时候,有疑问了,举手要问老师了,老师回答不回答呢?不回答,把你拖过来,打你三十板,打了也不说,当然,打了你,你不服气,你又问,老师,你为什么要打我?好!再打三十板,你没问题,没有问题,也打三十板,有问题,是邪念啊!没问题,是无明啊!邪念要把它打掉,无明也要把它打掉,他一句话不说的。所以禅宗教学,香板供养,天天就打,一直打到你妄念都没有了,就开悟啦!这个法子,说老实话,这个要对根性很利的人,才会把他打醒,如果根性不利的人,把他打死了,他也不会醒。所以你看禅宗传法,一生当中有几个人开悟了的?有绝多数打一辈子也不开悟,愈打愈糊涂,它那个方法是特殊。那么教下呢?不用这个方法,教下多半用读经、持咒、念佛,用这些方法,一定要念到自己妄想、无明统统都念掉了。无明比较难,先把妄想、杂念念掉,你就得念佛三昧啊!念佛三昧就是禅定,先得定,得到定之后,继续不断再用功,念到智慧现前,豁然大悟,那就是把无明也念掉了,这个净宗方法之妙。所以称为殊胜,一切诸佛都赞叹,它是任何根性都适合,不像禅宗,禅宗不开悟,就没用处。因为纵然得禅定,可以生到四禅天,四空天,还是免不了轮回,来生果报好一点而已,所谓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这是我们要知道的。那么,净宗的殊胜呢?纵然没有见性,甚至于禅定都没有得到,它能带业往生,横出三界,这个是别宗里面没有的,它能横出,不像其他宗,其他宗是竖出啊!竖出一定是它的境界,先在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样超越的。那么,这个欲界天是要积德修善,是善业的果报;四禅、四定,那是甚深的禅定,这样功夫才能超越啊!念佛人不需要,就凭这一句佛号就行了。但是这个佛号要会念,会念的人成就了,不会念的人还是不行,什么叫会念呢?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这叫会念;怀疑、夹杂、间断叫不会念,不会念的,也变成人天福报了,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一切法门里头,这个法门比其他法门确实方便多了,这是佛说经的目的。

  第二个利益是:

  “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相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皆能灭罪消罪,永背三途,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

  这是说佛在世的时候,佛的相好,佛的身相光明,无量相好,佛是世间第一美男子,连阿难看到都喜欢,你看楞严经上,阿难为什么出家?就是看到佛的相太好了,他心里想:这个相决定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来的,我也想跟他一样,一样相好,所以出家跟佛去学去。相好是果报。所以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么诸位可以看看,江味农居士注的金刚经讲义,他那个里面写得很清楚,每一个相都有因,像广长舌相,佛说的,三世不妄语,你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佛在因地当中,生生世世不妄语,所以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起来,广长舌相啊!一个相都有因的啊!有因有果,你要不修因,那来的果报呢?所以经上常说:菩萨成等正觉了,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福,修什么福呢?就是修相好。那也许我们要问了,我为什么要长得那么好?这个相好,可以引诱人啊!引诱人来学佛,跟他学。如果佛的相长得很丑陋,他再有学问,再有好东西,人家一看到那个相,我不欢喜他,我不愿意接近他。所以佛的相好是接引众生的手段,他定要修的,而且佛一定出现在皇宫,身份一定是王子出家。为什么不生在普通百姓家呢?普通百姓家不行,因为世间人所求的,功名富贵,求这个啊!他一示现的,你们要求的,我统统都有;所谓富有四海,贵为天子啊!人间富贵到了极处了。你们所求的富贵,我统统都有,有了怎么样?我都丢掉,让人家觉得,唉呀!这富贵大概还不怎么样。佛法超越了富贵,这些都是度众生的方便。所以佛决定不能生在一个贫穷人之家,道理就在此地。所以历代祖师大德,有许多都是贵族出生的,像安士高;我们常常读他所译的经本,安士高就是安息国王,他是安息的王太子,父亲死了以后,他继承王位,做了半年国王,他不做了,出家修道去了,王位舍弃掉了。那个时候的安息,就是现在的伊朗,在唐朝时候称为波斯,现在称为伊朗,国王的身份出家。那么这个是相好光明,非常重要。爱美之心,不单是我们这个世间,尽虚空,遍法界,十方诸佛刹土,所有一切众生没有说不爱美的。所以佛就用美来作为接引的方便,我们塑造的佛像,塑造的菩萨像,都非常之美,使你看不厌哪!看不厌,把菩萨这个印象印入我们自己阿赖耶识里,这个就是成佛、成菩萨的种子。所以四种念佛啊!有观像念佛,那个像造型造得不美的话,我们都不想看他,也不想供养他,所以这个像的造型一定要完美,完美就是找不到缺陷,没有缺陷的美。

  ‘若有众生,称念观察’。念佛,观察是看佛像,看佛的相好。‘皆能灭罪消业’。这一句诸位能不能体会?我们看佛像,怎么会灭罪?看佛像真的灭罪,我们不念佛,不看佛,就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就造罪业,看佛的像,会起恭敬心,这个恭敬心是性德,对佛生起敬爱之心,这个是灭罪增福。看到佛像,想到他也是凡夫修成的,我们今天也是凡夫,他能成佛、成菩萨,我们为什么不成佛?不成菩萨?见贤思齐,看到他,我要跟他一样啊!这个灭罪消业的功德就更大了,为什么呢?成佛、成菩萨的这个念头起来了,这就是大菩提心。所以我们供养佛,实在讲,最主要的意义就在此地,他是一个标本,他是一个样子,我们要依照这个样子来塑造自己,这是真真实实的灭罪消业。这个念头起来了,不但永背三途,而且超越六道了。因为六道凡夫没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起来,是成佛、成菩萨啊!十法界里面,是菩萨法界,这是真正超越了。能够常念、常看,你看看,这个世间,世出世间,相好庄严没有比佛更好的,你要想看好相,你为什么不看佛像呢?佛的相是一丝毫欠缺都找不到的。要想塑造自己的像,应当要依照佛的相,那个模样来塑造自己啊!净宗尤其方便,教我们一心念佛就行了,念佛,心就是佛,相随心转啊!念佛人不要多,念上三年,你的相貌就变了。你要找一个三年跟你没见面的人,他一见你,第一句话就说:你的相貌变了!天天跟你在一起的,你教不太觉得了。因为长时期没有见面,一看,你的相貌变了,为什么?心变了嘛!心心念念都是佛心,这个相貌慢慢就变成佛相了,尤其天天看,天天想。那么,你现在学佛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变过来呢?就是你每天想佛的时间太少了,想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是不是?所以你变得很慢,不是没有变,小小的变,变得很慢。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念佛,都想佛,除佛之外,什么都不想,这个力量强,变得快,也变得好,它真的会变啊!你看,那个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这真的。所以确确实实灭罪,确确实实超越轮回。‘随意所乐,常生净土,乃至成佛’。这个说法,就是佛法里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可是特别是以净宗持名念佛为最殊胜,为最快速。所以我常劝同修们,你们家里供养佛像,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佛像来供养他,你天天看他,看不厌,最喜欢的,因为雕塑佛像,绘画佛像的人毕竟是凡夫,他没成佛,所以,同样都是阿弥陀佛,那个造型就不一样。我们当中这一尊是阿弥陀佛,台湾雕的,前面这一尊也是阿弥陀佛,是日本人做的,那么那边供的是阿弥陀佛,大概二百年前做的,三个都是阿弥陀佛,面貌不一样,你喜欢那一尊呢?你喜欢那个像就供那个像。在从前不方便,在家里供像,我出去就看不到了,现在我们把这个像用照相影印,印得很好,大张小张,家里可以供养大张,钱包里、口袋里可以供养小张,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看,这个作法就是希望诸位同修,时时刻刻想佛、念佛,不要去想别的。想别的都是造六道轮回,那是造业啊!那不是消业,只有我们想佛、念佛是消业,是灭罪,这个一点都不假。

  第三个利益:“劝令父王行念佛三昧”。

  为什么把这个事情作为三种利益之一呢?诸位要晓得,人生于世,恩爱最重无过于父子。所以儿子报父母之恩,当然是最殊胜的第一法门。释迦牟尼佛劝他父亲,八万四千法门,劝他修那一个法门呢?劝他修念佛法门。所以从他劝他父亲念佛,求生净土,当然这个法门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