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黾沂呛芪O盏氖虑椋愀腋陕穑恳敌扌校扌性诩腋黾颐挥辛窖诮裉煺飧鍪贝锩妫颐欠叛劾纯刺煜拢扌姓嬲删偷娜耍嬲娜耍诩叶啵黾疑伲忝且幌嘈诺幕埃闵晕⒘粢猓憧茨歉龀黾腋诩胰耍赖氖焙颍憧茨歉鏊老嘣趺囱烤椭懒耍馐瞧涣巳说模赖氖焙颍嗝卜浅:每矗鞘呛孟喟。∷赖氖焙颍歉雒婺亢芸植溃苣芽矗鞘嵌裣喟。≌飧霾黄耍獍谠谖颐敲媲埃财涣怂。∑艘槐沧樱詈竽歉龊晡舶突故锹冻隼矗詈笠蛔牌涣巳说模颐强矗飧鏊氖昀矗煌粒ぶ敝恋模檬裁词焙蜃叩模簧〉模抛叩模咀抛叩模诩彝薜敝校鞘庇兴牛黾依锿访挥锌吹揭桓觯馐侵档梦颐蔷瑁ス攀焙蚪残扌校黾胰巳肥党诩胰耍衷诔黾胰说幕肪潮炔簧显诩胰耍忧俺黾胰俗≡谏钌缴希嗬肷缁幔冉嫌懈鲈兜木嗬耄爬娜凡唤咏萑挥行磐降缴缴先ド障悖黾胰思叫磐剑矶疾焕淼模换岣憬不暗模媸撬窖酃郾牵枪坌模焕砟愕模旅砝锿方哟磐剑庞芍褪Γ鞘撬歉涸鸾哟模皇歉涸鸾哟哪切┤说氖焙颍圆换岣憬惨痪浠埃膊换崂砟愕模鞘彼旅碜约河胁担钏淙磺蹇啵芪郑灰揽啃磐桨。∠衷谒旅砻挥胁担钜啃磐剑遣话徒嵝磐剑趺葱心兀堪徒嵝磐骄鸵葱磐降牧成龆ú桓业米镄磐剑飧錾罟枚嗫喟。∪绻歉鏊旅恚捣ㄊΧ孕磐嚼矶疾焕恚庖淮迪氯ィ麓蚊蝗巳チ耍嗫膳掳。∷越裉斐黾胰说男模仍诩业男囊吹酶丛樱诩胰说男谋瘸黾胰说男那寰唬桓鋈绶ǖ牡莱『苣眩芟S校馐俏胰巴廾且朗率嫡嫦啵险娴男扪В龆ㄓ谐删汀?br />
“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法门正契菩萨之机,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无上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就是真正的菩萨,何况在大经里面,明白显示在家菩萨列入了十六个人,出家的菩萨只有三个人,这个表法,涵义就很深。再看底下这一段:
“盖此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
这些都是无量寿经的经文,无量寿经里面讲三个真实;真实之慧,真实之际,真实之利。这个在其他经典上,很少看到的,真实之际就是一般讲的真如本性,就是一真法界,真实慧就是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智慧,佛把这个法门教给众生就是惠以真实之利,这是真实的利益,一切利益当中,以此经此法,这个法就是持名念佛的方法,第一真实,无上的真实。所以这个经,这个法门,是阿弥陀佛住真实之慧,从真实之际,就是从圆满的真如本性开化显示,这个开化显示就是真实的利益。
“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如果不能证得这个三真实,你怎么会知道呢?证得这三种真实,那就成佛了,菩萨没有证得这三种真实,因此这个法门之究竟,之所以然,必得成佛才能彻底明了,正是前面蕅益大师所讲的,非九界自力能信解也。
“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不可思议也”。
那么这也证实本经与华严无二无别,华严经的特色就是十玄,四无碍法界,我们这本经里头也具足了十玄四无碍,而且把十玄四无碍归纳在一句佛号当中,这真正是不可思议,如果诸位真正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原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部圆圆满满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说老实话,一天念八个钟点,通常是念半个月,这八十卷经才念完。所以那个善巧会念的,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念完了,这个妙啊!真是这不可思议啊!不但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部圆满的华严经,实在讲,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全部的大藏经,一字都不漏,你们想想,我们应该要念什么?这还不明白吗?应该是怎么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弥陀一乘愿海,一乘是圆满乘,二就不圆满了,这个一不是数目字,这个一是代表圆满,什么圆满呢?圆满的心性,一丝毫没有欠缺,圆满的心性,这个名号就是圆满的心性。所以叫圆融具德,这一句佛号就是如来果地上圆满的心性,我们常讲,诸佛如来万德万能,那个万字不是数字,也是代表圆满,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就是这一句名号就包括了,全在其中了。怎么才能够念得相应呢?这个重要,那就底下这四个字,要超情离见就相应,为什么呢?因为弥陀名号本来就是超情离见,那么我们要来问一问,什么叫情?什么叫见?这两个字重要,情就是烦恼,见就是知见,情就是烦恼障,见就是所知障,情就是我执,见就是法执,这样懂得吧!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相应呢?我们是不离情见,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怎么念?都念得不相应。所以我们听到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念佛成佛,那有那么容易?我们不相信,不相信的原因是我们带着情见去念佛,怎么念?也不相应,理念就相应,他念正相应,他没有情见。所以他念相应了,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是怎么?念也不相应,念到一生还是生死凡夫,就是你这个情见没离开嘛!这是念佛成功关键所在,为什么要超情离见?因为名号本来就超情离见,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道里头决定没有,那一道都没有啊!超情嘛!十法界里头也没有,这是离见,四圣六凡夫统统都没有,那它在那里呢?它叫一乘愿海,它叫一真法界,一乘愿海就一真法界,它不在十法界,我们用十法界的心来念,怎么能念得成功?所以诸位要问,这学佛从那里学起呢?说老实话,不要多啊!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疏钞,多念一念,你就知道了,就明了了,要从断妄想下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就是情见,一定要真正舍掉,我们这个佛号才能得力,这个得力就是相应,这个夹杂情见在里面,决定不得力。所以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难啊!不间断还容易,我二十四小时阿弥陀佛不间断,那里头有没有夹杂?这个难啊!情见夹杂多了,还是不能往生。古大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原因在那里呢?就是夹杂情见,情见这两个字包括的范围非常大,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在这两个字里面,见是见解,情是感情,一个是烦恼,一个是所知。所以这个范围非常广大,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它跟华严无二无别,古人称本经为中本华严,有道理啊!那么我说这些话,诸位纵然听明白了,还是茫然,还是不得利益,我们再讲浅显一点,讲得明白一点,学佛一定要从观经三福修起,不从这个地方修行,就没有法子成就,净土虽然讲易行道,易是讲跟其他法门比较起来,它最容易,最容易怎么说呢?是人人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肯不肯做?其余的法门,虽然肯做,未必能做得到,这就难,这个法门只要肯做,人人都能做得到,三福虽然经文不多,总共只有十一句,每一句四个字,十一句四十四个字,那四十四个字成佛之道啊!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那么换一句话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他成佛一定都是走这条路的,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要不走这条路,想成佛,那是不可能啊!这个十一句里面,句句境界都是广大无边,不那么容易,孝顺父母,不是对于父母一切供养周到就叫孝顺,那个意义太浅了,佛法里面讲孝顺父母,是要叫父母离苦得乐,那才叫真正孝顺,这一世善,来世不善,这个不是真善,来世善,后世不善,也不是真善,今世不善,来世后世善,这是真善。所以真正孝顺要劝父母念佛,有人说,我劝父母念佛,他不相信,那你要去问,他为什么不相信?你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找出原因把这个原因消除,那他就相信了,说老实话,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你学佛了不孝顺。所以他不相信,学佛的人都不孝顺父母的,千万不要叫小孩学佛,如果学佛的人,事事都能顺从父母,那父母学佛好啊!学佛的孩子都孝顺。所以起步就错了,学佛的人跟一家相处不和睦,所以大家一听到学佛,就像着魔一样,这怎么成得了佛呢?他怎么能往生呢?你看这个就难啊!奉事师长也不容易,奉事师长是不是把老师都照顾好呢?生活都照顾好,不是的啊!你看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当中,依教修行是第一,老师的教导,我们做了几分?把老师教给我们,我们统统能够领悟,统统能够接受,统统能够实行,这才叫奉事师长。那有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展开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老师,无量寿经就是老师对我们的教训,我们有没有把这些教训记住?有没有把这些教训做到?果然把这些教训明白了,记住了,依教奉行,这才是奉事师长,不容易。一句意思比一句深,一句境界比一句广大,你要问,这个十一句详细的讲,给诸位说,详细的讲,就是无量寿经,详细的讲,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甚至于一部大藏经,都出不了这十一句。所以他确确实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这是奉劝同修,你们晓得学佛,求往生,从什么地方下手?从那里做起?三福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第六:
“行人若能于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能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
所以我们自己不要自卑,不要轻视了自己,以为自己样样都不如人,样样不如人是自己罪业深重,如果对这个法门能懂得、能相信,这个信与解,说老实话,也是很不容易,我学佛的时候,我记得我是出家两年才受戒,受了戒回到台中去拜老师,老师见了我面,第一句话就是给我说,你要信佛,你看看,我已经出家又受戒了,第一句话却是你要信佛,然后就给我解释,为什么要给我说这一句话?什么叫做信?告诉我,有人出家一辈子,当了老和尚,一生都不信佛,信,不容易啊!金刚经上讲: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们不要以为你们是信了佛了,靠不住啊!为什么呢?那个地方股票一诱惑,都去了,佛早就丢掉,忘掉了,好在现在股票跌下来了,回过头来再信佛了,现在听经的人多了,以前的时候,人很少,都去玩股票去了,那个名利一诱惑就走了,他那个信啊!是水上浮萍,随风飘荡,没有根啊!那不是真信啊!为什么不信呢?没有真正理解,佛法懂不懂啊!也懂一点皮毛,说真懂吗?真的不懂,真正懂了,他就会真信,他就会真行。所以你看前一段时期,大家晓得股票赚钱是最容易,而且赚得最多的,比那个行业多,他什么职业他都丢掉了,他去玩股票去了,为什么呢?他相信他信得很真,他就真做了,他能解,他能信,他就去做。佛法呢?他解得不够深,信得也不够深。所以外面境界一来,一比较之下,他就跑掉了,他就不信了。所以这个能稍生信解,这个上次讲,这个还是真正的信,虽然他不是他真的理、解、信,真正理、解、信,他决定发愿,决定修行,他决定能够放得下,这个才叫真信,放不下的,都是假信。所以我们自己想想我们自己信心能打几分?不要让别人打分数,自己好好冷静去想一想,我能打几分?难啊!很不容易啊!上根决定往生,这就是上根,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是上根,为什么呢?一生成佛。
“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
这一段讲得很好,这才叫真实之利,如果不是这样的,就不能称为真实之利,真实之利决定是从真实之慧里面产生的,没有至高无上圆满的智慧,怎么能开启这个法门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体会,深深去思惟,知道佛这个恩德之大,慈悲之广,对于佛的深恩,才能稍稍体会到一些。那么这样的法门要普度一切众生,要叫一切众生当生圆成佛果,那么这个法门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方便,究竟。究竟呢?这个方法是成佛的方法,不是成菩萨、成罗汉,成菩萨、成罗汉,这方法不究竟,成佛,佛有藏、通、别、圆,成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这不究竟,必然是圆教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才叫究竟,这个方法是究竟的方法。那么其次,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是方便,方便叫人人能修,人人能学,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