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张照片,就是慧明老和尚给夏莲居做印证,照了一张照片,两个人站在佛像面前,手上拿着那会集本的经,老和尚给他印证。‘慈舟专讲于济南,并亲为科判’。慈舟法师这是民国初年,也是一位杰出的法师。在台湾现在还在的忏云老法师是慈舟法师的学生,往生的道源老和尚也是慈舟法师的学生。他们都曾经亲近过慈舟老法师,慈舟法师曾经在济南开讲无量寿经,就用这个本子,而且还有科判。最近我听说这个科判黄念祖老居士那个地方还有,我已写信去问他要了,希望他这个科判能够寄来,我们把科判汇在经上我们来流通。因为在本省佛教界里面道源老和尚跟忏云老法师,都是受人尊敬的。那么这个科判是这两位老法师的老师所做的,对于在本省流通无量寿经,启发大众的信心,一定是非常有利益的。所以我请这个黄念祖老居士把这个科判赶快寄来。

  ‘梅公曾于中广播讲此经,称为最善之本’。梅公是梅光羲居士,梅老居士是台中李炳南居士的老师。黄念祖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老居士是黄念祖的舅父。所以与家学渊源都有关系,他是夏莲居的学生,跟夏老师二十年,是夏老师的传人,传法的弟子。梅光羲居士曾经在大陆中央广播电台播讲过这一部经,称赞这个本子为最善之本。诸位要知道,那个时候在广播电台讲经,收听的人不多,你想想看,几个人家里有收音机?在那个时候讲老实话,收音机我们没见过啊!抗战期间只有什么呢?在公家十字路口有个扩音器,在那儿播放消息,一般人家里没有收音机,那是奢侈品,不是很有钱的家庭里没有收音机,这是早期在中广播出,称为最善之本,且在序文中赞曰。这个序,在我们这本经书前面有,就是梅老居士的序文,他在序文里这样的赞叹:‘精当明确,凿然有据’。这四个字是称赞他,精是纯而不杂,当是他的选择,编辑非常恰当,明白确实,字字句句都有根据。

  ‘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这样的会集,印光大师也就喝采了,不会责备了,这是会集良好的态度。‘艰涩沉晦’,这是古译里面确实有,有很多比较难的地方,读也读不顺口,意思也搞不清楚,他在会集的时候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就是五个本子里面,那个本子意思很清楚、很明白、很圆满,就采取那几句。‘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这个阙,有的本子上有,有的本子上没有,他统统把他抄在一起。‘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这是赞叹到了极处了。经过夏老居士将这五种原译本,重新校对,重新整理,重新编排,重新分组;就是分类,再加上题目,这个四十八章的章题;就是把这个经本分类,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编成非常有体系,而且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的确是三年苦心啊!利益众生哪!真是无量无边。‘是此本问世以来’,自从这个本子印出来,流通以后,讲者‘讲说赞扬’,依照这个本子讲说,赞叹。

  ‘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当时就有这个现象,现在我们看到更普遍、更清楚,这个本子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我们送去给大家介绍,没有一个不欢喜的。确实像梅老居士所说的:‘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这个大经就无量寿经。净土宗里面称大经,就是称无量寿经,如果不是净土宗,我们通常一般佛教里面称大经,是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净土宗称大经,就是指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这个经的善本,一直到夏莲居老居士的手上才出现,这是我们今天的人有福,对于净宗所有一切障碍都破除。真正是‘此实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三卷(二次宣讲) B2…5…3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四行。

  本经之殊胜在于契理契机,佛经称之为契经,称为契经的道理就是一定要契理契机;理是真理,我们现代人所讲的真理,在佛法里面讲‘真如本性’,一定不可以违背,要说一句浅显的话来讲,就是我们常讲的真心话啦!我们凡夫的心叫妄心,佛菩萨的心是真心,这个话要从真心里面说出来的,这就是契理了。其次要契机,机是众生的根机,也就是我们讲的程度,如果佛说的这个法门,虽然契理,他讲得太深了,我们听不懂,那等于白说了,这个没有意义;如果我们修学有相当的程度,佛说得太浅了,我们不须要听,也收不到效果。所以必须要能够适合众生的根器,一切小乘经典都是佛为众生所说的,那一部经不符合这个标准呢?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就不是佛法了,也就不是佛所说的了。既然每一部经都是这个标准,为什么说本经之殊胜呢?在于契理契机。一切经都是契理契机,本经殊胜在什么地方?这是要跟大家说明的,那就是说契理达到究竟之理,这是一切经里面,讲契理比不上这部经,如果讲契机,那就更不如本经了。因为本经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能契合等觉菩萨,下乃契合地狱众生,这个的确是一切法门、一切经典里面所没有的。我们从这一点也能够认识本经的价值。下面就跟我们详细解释:

  ‘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本经乃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并惠以真实之利,纯一真实也’。现代人学佛,尤其是年轻人,第一个他要求新,旧的、老的他不要学,要学新。第二,他要求变。第三,他要求快。这是社会潮流;求新、求变、求快,不能说他错,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社会,这个阶段,。那么要怎样才真正达到最新、巧变、最快呢?,但是诸位要记住,这三求决定离不开戒、定、慧。如果离开戒、定、慧那就不是佛法了,不是佛法是什么呢?楞严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实在讲就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啦!邪师是谁呢?魔子魔孙,魔王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去见世尊,告诉世尊,他说我要破坏你的佛法,因为佛法要度众生出三界,魔王是最不愿意看到众生超越三界了,这是他最不喜欢了。他说:‘我要破坏佛法’。佛就告诉他说:我的佛法是正法,正法没有任何方法能够破坏的。魔就说:等到你末法时候,你的法运衰了,我就派我的子子孙孙,魔子魔孙统统出家,都剃了头,披上袈裟,来破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之后,一句话也不说,流眼泪了。这是我们要记住,要警惕。所以今天正法不一定是穿上这一套衣服,剃了头,这个形象,就能代表的,不一定。有一些居士,那真的是正法,而有一些出家人,他是邪法,魔子魔孙。居士里面也有邪法。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所以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我们怎样去亲近一个善知识?实在是太难太难。那个善知识头上也没有贴上一个字签;‘我是善知识’,假如有一天他头上贴了一个善知识,恐怕未必是善知识。

  你看看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一个善知识不谦虚,个个都谦虚,自谦而尊重他人。所以,正法、邪法,真的佛法,假的佛法,一定要用我们的智慧去辨别,不能辨别的时候,有一个方法,只要你老实就不会上当,老实念佛就可以了。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都平等恭敬。魔王能力再大,也没有办法障碍你,也无法障碍,我们也不受其害,得到他的利益,不受他的害。可是诸位要记住,原理原则决定不能违背,那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修学是以定为枢纽,最重要的,这个戒是帮助你得定的是手段,不是目的,帮助你得定。定是修行的关键,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开慧,开智慧,智慧从那里开呢?从定开。所以智慧没有办法求,得到定,这个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换句话说,定慧是一桩事情,定是体,慧是用,有体当然就有用。那么由此可知,我们只要得定不怕不开慧。在净土宗里面,这个定就是叫做‘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也叫做‘念佛三昧’,三昧就是禅定,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来修定,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

  所以,古大德极力为我们提倡,持戒念佛,戒律非常重要。无量寿经里面,从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五章都是讲戒律,我们依照这一本经修行,不必再找麻烦了。所以念佛人求的是清净心,能够把五戒十善修好,对于我们求‘一心不乱’,求‘念佛三昧’决定有帮助。所以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就可以。本经的特色是把戒、定、慧融合在信、愿、行三资粮之中。信心清净了,信里面就具足了戒、定、慧。因为清净信心,不会有过失。因为戒就在信心里头,信心清净绝不动摇,不会动摇就是定在其中。信心清净就是本经里面讲的‘住真实慧’,可见得一个信,三资粮一个信,戒、定、慧统统在里面。你们想想看,这不快吗?你要求快、求新、求变,统统在里头啊!出不了在三资粮啊!愿心也是如此,愿心坚定,戒就在里头。他不会三心二意,不会犯一切过失,因为他只有一个愿望,要想见阿弥陀佛,一个愿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没有闲功夫去想坏事,做坏事,他没有那个时间啊!所以这个愿心里面也是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信、愿、行;行是持名,二六时中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念相继,无有间断。你们想想看,戒、定、慧三学在不在其中呢?统统在这句名号之中啊!还有那个法门比这个更新?比这个更快?比这个更善巧呢?实在是找不到了。所以你要求新,你要求变,你要求快,都在此经之中,经的内容,这三句也把这部大经的内容经说尽了。通常我们只知道,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一些等觉菩萨,他们住真实慧。我们连什么叫真实慧都不知道,刚才我透了这么一点消息,你能信能愿,能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慧。我们自己住真实慧而不自觉,这是迷,不是悟啊!迷没有关系,迷;为什么呢?因为你还是住在真实慧中;不过说没有关系,还是有点关系,为什么呢?假如你要是觉而不迷的话,你的信心清净,你不生烦恼,你对世出世间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现前的生活幸福快乐会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地球上,你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真得到,不是假的,悟了就得到,迷了就得不到。所以这是住真实慧。下面这一句是自利,告诉诸位,住真实慧就是念这部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要从信心、愿心来念这一部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住真实慧了。你念一个小时,就是一个小时住真实慧,念两个小时就是两个小时住真实慧,你要是不念,你就是住在烦恼里面,不念就打妄想,就胡思乱想啊!念经念佛把一切妄念统统放下,住真实慧啊!

  住真实慧的利益就是下面一句:‘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个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禅家所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你自己得到的利益。开是开显,化就是我们今天讲求变哪!变是变化,开显变化显示什么?真如本性啊!禅家用参究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净土宗要用信、愿、持名的方法,同样也达到这个目的,而且净宗这个方法比禅宗是稳当得多,方便得多,也快速得多,这是自利。

  下面这句‘真实之利’就是利他,惠以真实之利啊!惠是给予,是惠施,布施。我们自己住在真实慧,得到真实之际。自己得到这个好处,要把这个好处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别人就是惠以真实之利。一切经里面,没有比这个经更真实。我们同修当中,有不少人这次听第二遍了,可能有听第三遍、第四遍的。你们心里头应该明白了,一切经里头,没有比这个经更真实。为什么呢?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修行成佛的方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用什么方法修行成佛的?就是用这个方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把他成佛的方法传给我们,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用这个方法。这是我在华严经里面,也跟诸位说过了。华严上这个次第,有一些同修还没有听到的,要注意,我们诵经念佛,是不是求解意呢?不是的,我在此地讲,你们在此地听,是不是听这个经里面的意思呢?也不是的,你要是抱这个心;我来听听这个经是什么意思,那就坏了,你所听到的是皮毛啊!要怎么样听法呢?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在听经里面会入定啊!那你就是住真实慧了。你听了才会开悟啊!听我讲一句话,把这句话记在心里,甚至怕记不住,还得写在纸上,这是打妄想啊!你所听去的都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