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在汉朝那个时候,在西域也是相当大的国家。佛教非常兴盛。那么这是月氏国的一位居士翻译的。
第三种,就称做“无量寿经。曹魏印度沙门康僧铠译于洛阳白马寺”。
那么,这也是三国时代。三国时代魏、蜀、吴,加上曹魏,这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所建立的王朝。他篡汉之后,自己称这个魏,这个都是属于三国时代,康僧铠法师住在魏国,支迁居士住在东吴,他们都曾经从事于无量寿经的译作。康僧铠的本子,流通很广,也就是说在现存五种译本里面,算是康僧铠翻得最好,翻得算是相当的完备。所以这个本子流通量很大,其余的四种,几乎都没有单行本流通。我们现在通常看到无量寿经,都是康僧铠的本子。那么,这个本子,虽然翻译得很完备,诸位要仔细去看看,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地方不好念,也不好讲,这个就是他的缺点。
第四种是“无量寿如来会。唐朝南印度三藏菩提流志译”。
这一部经是在大宝积经里面,大宝积经是一部大经,是一个很大的单元。无量寿经在大宝积经里面,就好像一品一样,他不叫品,他叫会。因为,大宝积经里面有无量寿会,这是古人就想到世尊当年在世,这一部经是多次宣讲,这是很有力的一个证明。释迦牟尼佛,无量寿经在一生当中不只讲一次,从这个很明显的看,至少是讲两次,实在讲呢?要是从所有的译本上来看,来判断,释迦牟尼佛决定不只讲二次,最低限度三次以上,可惜失传的这七种版本没有见到,如果要看到,可能不只三次,这就证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这一部经是多次宣讲,这是非常非常特殊。因为佛讲其他经,一生当中只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的。惟独这一部经是多次宣讲,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第五种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沙门法贤译”。
这个宋,是赵宋,赵匡胤所建立的王朝,是在宋太宗时代翻译的,也就是公元九八0年。那么这个五种,现在我们都能看到了。我们统统收在净土五经里面,诸位都可以看到。这是现代这一代人很有福报,从前人要想看到这五种原本不容易。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单行本流通,只有去找大藏经,而大藏经非常的稀少。现在台湾得力于印刷术的进步,大藏经很多,在从前大藏经真正是稀有啊!我们现在因为经典多了,大家没有把大藏经看在眼里,不知道它的稀奇,不晓得它可贵啊!我们最近送到大陆上的大藏经,送去之后,许许多多的照片寄过来,出家在家几十人、几百人,跪在地上,顶在头上迎接。那么样的隆重,我们看到很感动!那里像台湾看到大藏经,丢来丢去,不放在眼里,这是台湾人福报太大啦!所以说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他们是当作稀有的法宝。大陆上在从前,因为藏经就不多,以前藏经是木刻版,松烟刷的,那个一部大藏经工程非常之大,差不多一个很大的寺院,大概寺院住五百人以上,朝廷才会送一部大藏经。所以说一个省份里面能有二、三部大藏经,那就不得了了。一般人要读经,一定要到寺院藏经楼那里去阅读,你自己要想得到一部经呢?就去抄,在那里面把经借出来抄,你自己才能有一本。那里像现在这么方便啊!每一个人,家庭都可以请一部藏经,这在从前的人,作梦都不敢想的呀!现在不但是大藏经,连四库全书,家里都可以供养一套了。四库全书,乾隆年间编完之后,总共全国只有七部,分藏在全国,七个藏经阁,总共只有七部啊!四库全书汇要只有一部,第二部就没有啦!汇要是乾隆皇帝自己看的。所以藏在御书房宫庭里面,我们台湾现在这二部书都是从皇宫里面拿出来的。汇要四库全书,是文渊阁的藏书。文渊阁,你们到北京皇宫里面看,在皇宫的右侧,右侧旁边有一个大殿,那是文渊阁,以前就是藏在那个地方的。这个二部书带到台湾来,国宝啊!现在统统印出来了。印得很好,字也印得很大,四库全书精装本,像我们大藏经那么大,一千五百册,国宝啊!现在一套卖一百六十八万。我相信很多人都买得起啊!现在台湾人发财啦!都买得起。这在从前,国家的力量才能收藏,个人那就别想了。那么,现在这些典籍在台湾是都印出来了。印出来之后啊,好!我们有钱,也买一套供在家里,富丽堂皇。可是看看,看不懂。这四库,仓库啊!这仓库得有一把钥匙才行。你拿到这个钥匙呢,打开,那你就看得懂了。这个钥匙是什么呢?钥匙是文言文,这个文言文的钥匙,诸位有没有拿到呢?文言文怎么样一个学法呢?实在讲不难。你去念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中国古文最好的文章选出来的,一共有三百多篇,你能够背诵五十篇,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就有了,钥匙你就拿到了,四库全书你就可以看得懂了,文字的障碍就没有了。你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你就可以写文言文了。换句话说,文言文的钥匙是五十篇到一百篇的古文,背诵得很熟,就没有问题了。大藏经的钥匙,我给诸位了,就是这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文言文不是要五十篇吗?这里头有四十八篇,就差二篇,也差不多啦!所以你能够把这个无量寿经背得很熟的话呢,三藏经典,你阅读的话,在文字上应该是没有什么障碍,这是钥匙啊!一定要把它拿到,否则的话,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他们的智慧财产,今天讲智慧财产,我们这些子孙来继承,没钥匙,宝库是有,没钥匙一样也拿不出来,那岂不是很可惜吗?这是劝勉同修,一定要念古文,要读佛经。这个无价的宝藏,我们才能继承,才能够得到受用。那么,佛经可以说呢,宋以后翻译的就不多了,就很少了,多半都是宋以前所翻译的,所以一定要读古文。那么中国古圣先贤,这些老祖宗对我们后世的人,可以说设想到真正是周到无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没有的,中国人智慧实在是世界第一。我们老祖宗发明了文言文这个工具,所以才能把几千年前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传递给我们,文言文是个工具啊!如果没有这个工具,就没有办法传达给后人。西方人没有的,我们中国祖先晓得语言是会随着时代变迁的。所以,语跟文要是一致,过个几百年哪!语言统统变了,从前人写的东西,你一定看不懂。像这个欧洲拉丁文,这是他们古老的文字,印度的梵文,现代人很多看不懂,那只有一些考古学家、专家,少数人能够理解一部份,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就是语文同一条线所产生的弊病。我们中国老祖宗知道,所以把语跟文分开,言语不管你怎么变法,文不变。那我们今天念四书,四书大家晓得,孔老夫子的书。念四书啊!就跟孔老夫子面对面谈天一样,就跟书信往来一样,它的意思,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这就是因为‘文’不变,‘语’不管怎么变,‘文’不变。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如果还想延续到千年万世,不用这个方法,没有第二个方法。从这个地方看才晓得,我们的祖先对得起后世的子孙;后世子孙不念文言文,是对不起老祖先啊!全世界找不到啊!惟独中国有这么巧妙的方法,把这个思想经验能够保存下来,传给后世。你要是了解事实真相,对于中国古圣先贤,不能不赞叹,不能不佩服。这个想得太周到了。
那么下面呢?再看佚失的七种。这个七种,据开元释教录计有下面七种:开元释教录是唐朝时候的,这个就是唐明皇的时代。明皇的年号叫开元。这个时候给佛经编了一个总目录,叫做开元释教录。这个释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那个时候,孔孟叫儒教,老庄道教,佛呢?就称释教。儒、释、道,称三教,也称三家。但是,那个时候称教,说老实话,还不是宗教,并不是宗教的意思,是教化的意思。儒家的教化,道家的教化,佛家的教化。那么这个佛经的总目录里面有下面这七种,现在这个开元释教录,这个目录我们还保存的有。但是目录上有,书没有了,书找不到了。
无量寿经总共有七种。
第一种叫:“无量寿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
这个本子根据记载,是在建和二年,是公元一四八年,几几乎乎跟支娄迦谶的这个本子非常接近,很接近。
那么第二种叫“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沙门帛延译于洛阳白马寺”。
这是甘露三年。
第三种也叫做“无量寿经。二卷。晋沙门竺昙摩罗蜜译”。
这是晋朝的时候,三国以后就是晋,沙门竺昙摩罗蜜译,竺昙摩罗蜜也翻作竺法护,是一个人。这是永嘉二年,这个本子,智者大师,智者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人。他虽然是天台宗的祖师,天台宗是在他手上建立的。但是,他是念佛求生净土的。现在我们这个往生传里面有智者大师的传记,他是往生净土的。那么他在净土经典里面,他有一本注解,就是观无量寿经的注解。这个注解叫‘四帖疏’,四帖疏里面曾经讲过这个本子,提到过这个本子。由此可之,这个本子在唐朝初年还在,他还看到。那么,总是唐朝以后这个本子才失掉的。
第四种叫“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
他也有别名:“一名叫乐佛土乐经”。
这个‘乐’应该念乐,爱好的意思。乐佛土乐经。
“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
相当于公元四一九年。
第五种叫“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沙门佛陀跋陀罗译于道场寺”。
这是刘宋永初二年,公元四二一年。
第六种也叫做“新无量寿经。二卷。宋凉州沙门宝云译于道场寺”。
这个宋就是刘宋。这个二部经,我们在年代上看,是同一年在同一个地方翻译的,我们就会想到同一年在同一个地方翻译。假如是一个原本,那就没有必要,必然是不同的梵文原本。所以,它才有二个翻译,否则的话,同一个地点,同一年,二人翻二次,这个毫无意义。这样也证明梵文的原本传到中国来不只一种,证明了本经是佛多次宣说,阿难也多次结集。
第七种也叫做“新无量寿经。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译”。
也是刘宋,但是翻译的年代就不相同了,不像前面二种,前面二种年代相同。是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翻译,这也是在元嘉年中。那么,这个七种,现在我们知道目录上有这七种,但是,这个七种经都没有了,都失掉了。
下面,我们总结来说:
“以上连现存者,总八代十二译”。
八代是八个朝代,从汉到宋,总共有八个朝代,十二次翻译,八个朝代前后差不多是八百年。
“甄解云:‘凡于诸经中,传译之盛,无如今经,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
‘甄解’是日本的一位法师,唐朝时候人,在中国留学的,对于无量寿经,他作了一个注解,这个注解就叫‘无量寿经甄解’。那么他在注解里头有这么几句话,‘凡于诸经中’。就是佛经传到中国来,所有一切经典,要讲到翻译,无量寿经是翻译最多,弘传也最兴盛的。‘无如今经’。为什么这样兴盛呢?‘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这是佛出世真正的意义。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以什么方法教给众生,实在讲,就是用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他讲过很多遍,阿难尊者也很忠实,佛每一次所讲的,他都把它结集,他不是结集一次就算了。每一次讲的,统统都做结集。因此这个梵文原本就有多种,这个是阿难忠于释迦牟尼佛的讲经。
“会疏云:‘凡于一切经中,传译盛然,无如今经,斯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故也。’两疏同一卓见”。
‘甄解’有这种认识,有这样的说明。无量寿经会疏里头也有这个见解,几乎与甄解差不多,很接近的。他末后的赞叹,这一部经道理幽邃。这个幽邃就是甚深的意思,利益最上啊!甄解说:利益无边啊!一切经、一切法门里面,讲到功德利益,确确实实本经是殊胜第一,一切经都没有办法跟他相比的,这是深入经藏之后,你才能够体会得到。所以下面综合起来做结论说:
“本经为佛多次宣说”。
否则的话,不可能像前面讲的那种现象,必然是多次宣说。
“且诵习者多”。
依照这种方法修学的人多,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修学这个法门就多。
“梵本传写者多”。
从前经本是靠手写的,当然我们喜欢修这个法门,喜欢读这一部经,一定要去写这一部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