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铠+番外 作者:老猪(起点2013.7.14完结,热血)





  刚见面,也不加寒暄客套什么,洪天翼就干脆利索地定下了调子:大公子失踪,你们都是有罪的,等着挨板子吧。要想没事,救回人再说!
  易小刀他们突然窝里反绑了大公子,这种事神仙都难防,现在洪天翼上来就说大家有罪,其实不少人是心里嘀咕的。但世上事就是这样,比起那些文绉绉讲道理的文官,洪天翼这种蛮不讲理的强硬高压作风,反倒更投军汉们的胃口,在座众人都是心下凛然,齐齐起立应道:“是!”
  看到众人都是肃然应命,洪天翼也松了口气。
  这次事态紧急,他来得匆忙,没带上自己的嫡系兵马,所以只能依靠上党的几旅兵马来行动。他倒不是很担心叛军——这种兵变北疆哪年没发生过十起八起的,作为边军老手,他对处置这种事很有经验。闹饷嘛,无非就是给钱平息下来,事后再找些为首的砍了脑袋就是。
  他担忧的倒是自己人——尤其是虎啸、刀锋两旅的副帅们,如果李虎、许若珩两位旅帅遭了叛军毒手,那副帅就很有可能晋升接任旅帅。功名动人心,若是两位副帅动了坏心,在关键时候故意作梗,或者暗中出工不出力,那就麻烦了。
  所以,洪天翼必须定下了这样的调子:救不回大公子,大家都等着惩罚吧,升官之类的美梦想都别想了。只有这样,这些狡诈又心黑的边军将领们才肯出全力来营救拓跋襄。
  洪天翼严厉地扫视众人:“叛军现在到了哪里?”
  虎啸旅副帅邱敏出声禀告:“启禀都将,今天中午,叛军刚刚出了上党郡的郡界,快到滑台城了。”
  “有多少兵马在追击着他们?”
  “因为没得到行营的命令,末将不敢擅离驻地,所以只有一队骑兵在追踪着叛军。”
  洪天翼眼中光芒一闪,闷哼一声。众将都是心下惊惧,知道众将不愿损折自家实力的小心思已被这位武川都将看穿了。幸好洪天翼并没有发作,只是继续问:“有大公子的消息吗?”
  “这个,末将等已经尽力查探了,但是…还是没办法打探到大公子的踪迹。”
  “叛军提出了什么要求?”
  “启禀都将,我们派去了多次使者要求与叛军首脑谈判,但他们都拒不相见,把我们的使者赶走了,甚是无礼。”
  “只是赶走而已?”洪天翼细眉一蹙:“他们没有杀使者?”
  “这个,倒是没有。但就是不肯接见我们的人。”
  洪天翼锁眉沉思着,他也算很有经验的老将了,但这样蹊跷的叛乱还是第一次见。对方没有对使者下手杀害,也没打叛旗,显然是不想把事做绝了,给招安留下了余地;但对方又不肯见使者谈,只是一个劲地向北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叛军那边,有没有反正的军官逃出来的?有没有脱离的逃兵被我们抓到的?你们该打探到了吧,叛军里,谁是领头的?”
  将领们都是摇头:“启禀都将,叛军那边,一个逃兵都没有。”
  洪天翼吃了一惊:“一个逃兵都没有?这怎么可能?易逆他们如何办到的?”
  兴兵作乱,这是要掉脑袋的事。三旅近万的士卒,不可能人人都死心塌地地要造反的。就算有些人当时被裹胁冲动之下参加了举事,但事后冷静下来,应该有不少军官士兵会后怕,偷偷逃散的。
  参与处置乱兵多了,洪天翼对这种事很有经验。面对朝廷的威压,起事时的人马,几天后能留下一半的人就算了不起了。有些叛乱,甚至没等到朝廷兵马去镇压,他们自个就气馁散伙走人了。至于说叛乱数天后上万兵马还能万众一心的——这种事,洪天翼听都没听过。
  叛军的凝聚力如此高,叛乱数天了,上党军方竟连叛军的头目是谁都没法查出——易小刀、关山河等人虽然是也堪称良将,但洪天翼断然肯定,他们做不到这么逆天的事。
  不知用什么手段,叛军成功地拉起了一道铁幕,断绝了自己所有的刺探途径,这就意味着,自己最拿手的拉拢分化策略是没办法施行了,这让洪天翼感到十分棘手。
  ……
  “边军又派人来了?”孟聚从案前抬起头,昏黄的油灯在黑暗中发着黯淡的光。他疲惫地望了一阵眼前的易小刀,揉着疲惫的眼和脸,出声吩咐左右:“给易帅倒杯茶吧——这次,有什么特别的?”
  易小刀接过茶,微微欠身道了声多谢,也不用孟聚招呼,他自己就坐下了。
  喝了口茶,易小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他们想求见我,我没理会。不过这次他们学聪明了,给我们的巡哨留下一封信,我给你带过来了。”
  孟聚接过了信,发现信函的口子还是完好的。他拆开了信封,把信看了一遍。他吁出口气:“边军那边换帅了,现在指挥的人是武川都将洪天翼——你看看信吧,信是他写给你的。”
  易小刀接过信函,看了一遍。他搁下了信:“洪天翼承诺既往不咎,想招降我。镇督,我们该如何回复他呢?”
  孟聚不动声色:“老易,你觉得呢?”
  “还是不要管他们吧。我们不吱声,他们就摸不着我们的底。摸不着我们底,他们就更加不敢动手。”
  “好,就这样。”孟聚从案上拿起信函,轻弹纸张。
  “当年长孙寿为了平定一个守备旅,都得开出东平都将的官职给肖恒来宁事息人了。现在我们手上有兵有粮有钱,还抓了大公子和高仁义,洪天翼只开出既往不咎的价码?也没许诺个镇帅、都将什么的?他未免也太瞧不起你了吧,老易。”
  知道孟聚是在开玩笑,易小刀脸上出现了苦笑,没等他说话,孟聚笑容一敛,已是转为严肃:“老易,有件事,我要跟你说了:要管好自己的兵马!
  这几天,殿后的李赤眉报告,光是抓你们的逃兵就抓了几百人!还有王虎领着斗铠队在外围梭巡的,也抓了上百逃兵,其中还有一个是关山河的副营官!你们当初口口声声跟我保证说能控制好自己的兵马,敢情就是这样控制的?
  给我句老实话,你们到底能不能稳住兵马?你们若是看不好自己的兵,那就让我们东陵卫来替你们看!”
  孟聚说得声色俱严,易小刀却并不怎么害怕。
  “老孟,大家都不是外行,你也该知道,刚反正的兵马,有些逃兵多正常,没逃兵才是不正常了。咱们三旅兵马上万人的兵马,才那么几百人的逃兵,这个已算咱治军有力了——反正,你那三万两军饷我是老老实实发下去了,半两银子都没克扣!”
  孟聚闷哼一声:“你们兵马里,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的事?”
  “不多,除了我们三个以外,各旅的副帅和司马都知道。营官、管领一级里面,就只有几个心腹的管领知道而已——所以,你该放心,即使有些逃兵,他们也不会知道真情,更谈不上泄露。”
  孟聚吁出口气,稍感轻松——现在,他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存在的消息被泄露出去。
  东平三旅兵变,边军上层不会太重视,他们会以为这是这是一场边军内部的事件,不过是闹饷嘛,丘八们闹腾来闹腾去,给银子就行了。尤其是边军主力近来连遭挫败,三旅兵马也算一笔不小的战力了,边军上层很可能会采取怀柔妥协的态度来处理这事。
  但若是知道自己混在叛乱的边军里面,那事情的性质就截然不同了。
  自己本来就是拓跋雄的心头大恨,现在自己违背了当初的和平承诺,在金城消灭了一路边军人马,杀了拓跋雄一个私生子,硬生生把他胜利的美梦给打灭了,现在又煽动边军人马叛乱,还绑架了他的亲儿子——孟聚设心自问,如果自己是拓跋雄,知道孟聚在这里的消息,哪怕豁出去不要亲儿子了也要亲领大军来剿了他。
  看着孟聚剑眉微蹙,易小刀却误会了他,他说:“老孟,也不必太担心。你我两家合兵,共有上万战兵,近千的精锐铠斗士。洪天翼仓促赶来,他来不及从相州调兵过来,上党郡只有两个怀朔旅和鲜于霸一个旅,也不过三个旅而已,他奈何不了我们的。
  要对付我们,除非元帅从相州前线抽调六个旅以上的重兵回来吧。按照我对元帅的了解来说,他不会这么做的。
  元帅是个识大局能忍耐的人,在他看来,我们几个叛乱的旅只是小麻烦而已,而慕容家才是生死大敌。现在正是跟关键时候,战线本来就岌岌可危了,他若是再从前线调兵回来,那当真是自寻死路了,他应该不会这么干。”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二百六十三节 乱军(下)
  易小刀说的,也正是孟聚想的。他不举叛旗不加声张,封锁消息故弄玄虚,目的也正是这个了——尽管他也知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揭不破的阴谋,但现在能多拖延一天,自己就离东平近了一点,离相州的边军大军远了一分,他就感觉更安全一点。
  孟聚蹙眉沉思片刻,突然问:“小刀,在那边,你任什么官职?”
  “哪边?啊,你说的是——那边?”
  易小刀的目光陡然深邃,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两人之间,尽管彼此都明白对方的身份,但他们却是从没有挑破过这个话题。
  两人默默对视一阵,看到孟聚的眼神坚定不容执拗,易小刀叹了口气,他说:“我是江都禁军的左游击将军,北府外吏司参事,从四品武官。”
  “失敬,失敬。”孟聚愣了下,他泛起一股啼笑皆非的感觉:“原来你还是禁军的将军来着,我才只是禁军的五品鹰扬校尉而已——这么说来,该是末将该向左游击将军您行礼了?”
  两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觉得世间荒谬莫过于此了:这边,易小刀是孟聚的部下;而在江都那边,易小刀的位序却远在孟聚之上,孟聚才只是江都禁军的高级军官而已,易小刀却已是禁军的左游击将军了,他又反过来成孟聚的上司了。
  “易游击,你的品阶这么高,你是何时加入北府的?听说你是拓跋雄的义子,为什么还要加入北府呢?你的引荐人,是北府的哪位?”
  易小刀踌躇着,他的脸上很明显地出现了斗争的表情,最终还是摇头:“镇督,我们还是不要谈这些好不好?末将,有些事不怎么方便说。”
  孟聚默默注视着他,然后他说:“好。那易帅,我向你打听个人。”
  “谁?”
  “河南司的参事沈惜竹,这个人你可了解?”
  “沈惜竹?”易小刀想了一阵,他摇头道:“这人我不认识。我跟北府那边交往也不多——是沈家的子弟吗?”
  “是沈家的人。”
  “那就是了,是不是他为难镇督您了?”
  孟聚有些惊讶:“易帅,你怎么这么说?”
  “呵呵,天策北府是沈家创建的,沈家对北府的控制很高,潜势力巨大。这几百年来,沈家一直是北伐的最坚定支持者,他们的子弟很多都在北府任职。沈天策的孙子、沈家的三代家长沈南风还亲自担任北府的鹰侯潜入北地,结果暴露了,被东陵卫抓捕牺牲。沈家的五代家长沈浩然也是死在东陵卫手上,所以,沈家与东陵卫的仇怨是很深的。镇督您有东陵卫背景,他们对您……这个,青眼有加,这个是很正常的。”
  易小刀真是心思机敏,孟聚只提了一个“沈”字,他马上就能把事情的前后经过猜得有如亲见,这份推断与判断力当真令人惊叹。
  “那位沈参事是不是与我为难,我也当真说不好了。不过在洛京第一次见面时候,她就用瞑觉术蛊惑我,让我率部在洛京举事。”
  孟聚起身,在帐中来回踱着步。自打从洛京回来,这件事一直梗在他的心中,他也无人可以诉说开解,那种感觉实在憋得很难受。直到碰到易小刀,他才忍不住了,吐露了一点心声。
  “易帅,你我的处境差不多,我们都是炎汉子弟,出生在北魏,现在都是身居北魏高位。鲜卑权贵们轻蔑我们,压制我们,我们心怀故国,投了南朝,九死一生,前赴后继,终得复国曙光。但现在看来,南朝……好像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孟聚打开了门帘,清凉的夜风吹了进来,荒野的清新气息充满了营帐。漆黑的夜空中,繁星如宝石般点缀着,深邃又璀璨。
  “有人一直要我警醒,莫要走上了歧路,否则将身败名裂。但我却不知道,所谓的正路,到底是什么?他们认为的正道,就一定是我们该走的路吗?”
  他转过身来,正视着易小刀:“易帅,走上这条路,你可有过后悔吗?”
  易小刀垂着脑袋,一直盯着自己的手掌心出神,像是上面有些很好看的东西似的。听到孟聚的说话,他才抬起头:“主公,还记得我以前跟您说过的话吗?”
  “嗯?”
  “镇督,你一直以为,站在一边的就是自己人,这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