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飞扬
扭身,屈膝,挥刀!
刀光,划过弧形的的刀光!
刀锋切进皮肉的钝响,筋骨迎刃迸裂。
人们看见健硕的牛身突然扑身倒地,屁股高高掀起,巨大的惯性使疯牛庞大的身躯几乎腾空飞起,肚皮朝天重重地砸在地下,阳光下飞溅起冲天的血雾。垂死的牛头就滚落在距少女不过几分之处,腥臊的牛血却继续冲刺,淋了少女一身!“啊~~~~~”这时少女才双手捂嘴,尖声哭叫起来。
从惊心动魄的一幕中清醒过来的人们大呼小叫,四下围了上来,还在抽搐的健牛正在做最后的挣扎,但它顽强的生命力已经被致命的一刀结果了:它的两只前蹄齐崭崭被切断,斜向上的刀锋一直将创口延伸到牛胯部,五脏尽出。
好快的刀!
好厉害的刀法!
天!只用了一刀!
“你没事吧?”李天郎自己也是好一阵才松弛下来,这一刀的威力同样
超出了他的想象。
“蛮力之刀,力贯双臂,唯砍瓜切菜耳;凝神之刀,精力于刀锋,速之及至,无坚不摧也!”这是方天敬说的,瘦得似乎连刀都提不动的方天敬可以用一张薄纸切断筷子,在李天郎惊骇的眼神中,施施然道:“无它,唯凝神之极速耳!”
他说的没错!
真好看的眼睛,虽然沾上了鲜血和泥土,脸色也吓得发白,但大眼睛真好看!
“你没事吧?”
溢满眼泪的大眼睛茫然无措地点点头,李天郎笑笑,在左手衣袖上擦干横刀的血迹,扬手还刀入鞘。
“不错!你出师了。”尽管周围人声嘈杂,方天敬淡淡的话语仍旧清清楚楚地从身后传进耳朵。
真好看的眼睛! 真的很好看!
令人至今难忘,……。,可爱的庐原美香……。
接下来,接下来是什么?李天郎记忆开始模糊,对,是在高勾丽。
当水军的战船驶离难波城时,母亲和美香在码头泪眼相送,“秋津君,我等你,等你回来。”美香的话至今萦绕在耳边,成为李天郎美梦深处最甜蜜的呢喃。西域与日本远隔千山万水,如今离开日本8年之久的李天郎整日驰骋沙场,刀尖舔血,记忆都似乎已经麻木,除了那双眼睛,他甚至回想不起美香确切的模样,系着可爱长发的美香,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能相见了。即使见到,现在也只有西凉校尉李天郎,没有九州武士秋津兵卫了……。
第一次上战场,年轻的李天郎吓得几乎跌下马来。虽说在日本他就体验过杀戮,但那都是武士间的单打独斗,最多也只是数十人的群殴,比宰杀那头牛也许还要容易些。千军万马短兵相接,箭如飞蝗,血雨腥风,成千上万的人在刀剑中拼个你死我活,那种惨烈场面与武士比武格杀有着天壤之别。当李天郎本能地挥刀砍掉第一个唐军士兵的脑袋后,多年严格的训练在飞溅的血腥中猛然苏醒,他积压十多年的潜能在战场上骤然爆发了……。
那一年,天智天皇令大将毛野稚子等率27000余人向新罗发起进攻,在夺取沙鼻歧,奴江二城的战斗中,取名秋津兵卫的李天郎立下赫赫战功,也使他的骄傲达到顶峰。在高勾丽征战近一年,骁勇善战的秋津兵卫很快在毛野稚子将军麾下的日本军中崭露头角,成为朝鲜半岛交战双方知名的年轻骁将。作为一个不满20岁的年轻人,这样的功绩值得骄傲。
回到日本,温柔的美香几乎使李天郎忘记了自己是谁,他亲吻那美丽的大眼睛,亲吻如雪肌肤的每一方寸,狂乱激情的男女之情,在美香幸福的呻吟声中,他们一次次达到美妙的颠峰。也只有躺在美香娇嫩的胸怀里,李天郎才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男人。
还有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这么多年,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母亲给的。但当李天郎眉飞色舞地炫耀自己战功的时候,母亲居然一言不发,最后语重心长说了句:“孩子!别忘了你姓李,是大唐子民!”
仅仅团聚了几天,李天郎便听说唐军在真砚城大破百济、日本联军,其新锐7000水军也增援到达,高勾丽情势危机。他应召跟随狄井槟榔,朴市田来津等日本战将率兵5000余人增援。唐朝和新罗的联合军队和日本军鏖战于白江口,周留城下血流成河,那一仗打了整整个两个多月,当真是血肉横飞,风云变色……。
苦心经营多年的日本水军在唐军坚阵面前土崩瓦解,1000多艘战船顷刻间付之一炬。李天郎不得不被大唐惊人的国力所震慑,尽管多次击败唐军,但不久就会有装备更精良,人数更多的军队出现在高勾丽,而高勾丽离唐都长安却远隔数千里之遥。当源源不断的唐军涌进狭长的朝鲜半岛时,日本却已经是动用了倾国之兵与之对抗了。
浊浪滔天的白江口已经是乌红一片,江面满是燃烧的日军战船,幸存的兵士在残缺的浮尸间绝望地呼叫。勇猛过人的朴市田来津连声怪叫,切齿高呼死战,连斩数名脱逃的士卒。李天郎竭力指挥坐船去援救孤立无援的主帅,但船坚器利的唐朝水师黑压压地围拢过来,将日军船队冲得七零八落,强劲的火箭铺天盖地。未等他靠近,挥刀奋战的朴市田来津便被数十支利箭同时洞穿,立刻被烧成一个火柱。
在船上水手惊恐的哭喊声中,一艘巨大的唐军战船雷霆万钧地迎面撞来,好大的战船啊,船首尖锐的冲角闪着寒光,狰狞的虎头近在咫尺……。
“轰!”
母亲,我没死!
没死!
李天郎猛然睁开眼,忠心耿耿的“风雷”和“电策”呼地立起身,注视着自己的主人。
李天郎笑了,挨个摸摸两头爱犬的头,野性十足的巨獒此时就象温顺的小猫,呜呜低吟着,很舒服地享受着主人的爱抚。
旁边是西凉团300汉子惊天动地的鼾声。
燃烧余烬的营火象瞌睡人沉重的眼皮,在黑暗中忽明忽暗。
突然,“风雷”“电策”警惕地绷紧了肌肉,颈项上的鬃毛根根直立,喉咙里发出凶狠的呼噜声。是狼群,还是吐蕃人?李天郎翻身坐起,奇怪!持续不断的狼嚎居然消失了!
李天郎飞脚踢醒了赵陵和马大元,“全体戒备!”“披甲!备马!”“灭掉所有明火!”
刚才还在酣睡的士兵纷纷从梦中惊醒,各自寻找自己的装备和战马,营地上一片忙乱,十几个人拉开裤带,刷刷地用小便浇灭火堆,咝咝着响的白烟带着腥臊之气四下弥散。2头巨獒冲着西北发出低沉的咆哮,不是狼群!只能是吐蕃军队!
赵陵放下沾了唾沫的小指,“我们在下风,大人!”李天郎扬扬下巴,赵陵带着2个骑兵飞驰而去。
睡眼惺忪的袁德怒气冲冲地大喝:“李校尉,现在不过四更,何事惊扰?”
“大人,吐蕃军队就在附近,离我们不超过五里,依属下看来,他们就是冲着辎重来的”
“有多少人?”袁德顿时倦意全无,脑门上立刻蹦出豆大的汗珠,不祥之兆到底应验了!
“目前不知,大人,属下肩负护送之责,当全力以赴,这里地形开阔不利防守,为万全起见,请大人下令全队退走1里,在特克勒河边左侧择最高地以辎重车辆围成防御战阵,坚守待援!”
“大帅军令晌午到营,如此贻误,你我担待不起!”袁德心头一团乱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大人,现在当务之急是保全辎重,而不是贻误军令,高大帅宁可要我们所有人的命,也不会放弃辎重!”
赵陵等3骑又飞驰而回,冲李、袁二人一拱手:“吐蕃骑兵约千人,分3队搜索而来,距我营地已不过4里。”
李天郎点点头,袁德的脸变得惨白,1000吐蕃精骑!辎重队只有西凉团不过300余人,加上自己的亲兵不到400,剩下的都是雇来的胡人驼工和趟子手,而前面是整整1000吐蕃精骑!他们会狂风卷残云般将整个辎重队化为齑粉!
袁德拼命克制自己心中升起的巨大恐惧,强打精神安排移营,但瑟瑟发抖的战栗揪紧了他的心,几乎使他喘不过气来。
“大人,请速动身,马旅帅和他的弟兄会护送你们到特克勒河边。”2声惨叫使李天郎的话顿了顿,“属下率200骑与你断后……。”语气平静,这使袁德又佩服又气恼,“只要我们捱过正午,援军必到,吐蕃军断不敢恋战!”
2声凄厉的惨叫…。。。
袁德转头看见赵陵正缓缓收箭。
“临阵脱逃者,无论兵士劳役,一律杀无赦!”载重的车辙压过企图溜走的驼工尸体,开始缓缓向东南驶去。
很快营地上只剩下西凉团的200将士。5名匆匆赶回的哨骑带来了最新的战报:吐蕃骑兵约1000人,分三队间隔两里搜索前进,有吐蕃哨骑四下游动联络。
远处星星点点的火把使所有人都紧张起来,趴在地下的赵陵拍拍枕在耳边的箭囊,抬头说道:“至少300骑,离此2里!”
李天郎环视一下周围的部属,他们都整装待发,默默地等待着他的命令,一双双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
“就从这里开始!弟兄们,我们又要大杀一场了,老规矩,活下来的回疏勒喝酒,喝个痛快!我出银子!”
正文 第二章 磐石
◆字数:18534◆
有关知识:1、唐军骑兵通常配备的长兵器是马槊,类似丈八蛇矛,前端尖锐扁平,既可挑砍,也可直刺,近身肉搏则用横刀。西凉团因不是“正规军”而装备较差,不能使用马槊,只有身为校尉的李天郎有一支。
2、唐军的弩箭在当时是十分厉害的远程兵器,是军队专用的先进武器(弓箭在唐代不属管制兵器,民间也可拥有。)唐军一般使用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450 米),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345米),角弓弩射程二百步(300 米),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240 米)。骑兵较多使用擘张弩,弩箭威力、准确和射程在弓箭之上,但射速和灵活性较差,要成为熟练的弩手需要专门的训练。
3、唐军盾牌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盾有手牌、彭牌、燕尾牌、推牌等多种样式,主要为步兵使用。圆形盾,又称团牌。因其小型而灵活,多用于骑兵,但是步兵也有使用的。方盾常见的样式为底缘齐平,上端由两重弧线组成葫芦形,中脊隆起的形状,后来在铁盾上再安装上上下两个利钩,就成了一种新型兵器钩镶,可攻可守。西凉团主要装备的就是这种钩镶,属于唐军中的排矛兵。
4、西凉团皆为募兵,类似政府雇佣兵,类似今天的职业军人。即开元25年(公元737年)颁布之“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招募丁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是终身职的职业兵。募兵制是唐后期府兵制瓦解后的军制,其主要内容为:①招募数额由中央确定,各藩镇具体负责募集。一般号召自愿应募,以身体健壮、有一定身高、会使用某种兵器为应募条件。2。允许家属随军居住。3。按规定给士兵发放衣、粮和酱菜钱。4。赏赐。应募、征战、捉贼等皆有赏赐。这实质是政府发给兵士养活家口的薪俸。5。拣放。招募兵士无服役年限规定,但有淘汰老弱病残即拣放的要求。6。优恤。因作战阵亡的将士.允许其子弟从军,如无子弟,死者家属可领其3~5年的衣粮;伤残者终身不停衣粮。
5、史载吐蕃人“重兵死,以累世战没为甲门,败懦者垂狐尾于首示辱,不得列于人”。因此支桑雅卜拉才有激励士兵的“脑门上挂上狐狸尾巴”的说法。
6、吐蕃全盛时期,军队有四十六万人,作战勇猛,所有成年男子都认为是战士。“弓矢弱而甲坚,人皆用剑,不战,亦负剑而行”“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其战必下马列行而阵,死则递收之,终不肯退,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窍,非劲弓利刃之所能伤”。
= “你们的刀都磨快了吗?”“快得可以砍下100个吐蕃人的头!”
“你们的长枪够锋利吗?”“可以戳烂100个吐蕃人的屁眼!”
“你们的弓箭都校准了吗?”“准得很,可以射中100步外吐蕃人的眼睛!”
“大人,我们都准备好了!你放心,我们兄弟都准备砍他***!”
“大人,不就1000颗脑袋吗!是他娘的多了点,那我们多砍几刀便是!”
“大人,你下令吧,弟兄们都听您的!”
李天郎扬手止住众人群情激奋的请战叫嚣,对方毕竟是整整1000骑兵,惧怕解决不了问题,但轻敌却也是万万不可的!
“好!”李天郎接过赵陵递过的马槊,“让我们好好教训教训吐蕃人!”
风中已经隐隐传来吐蕃骑兵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