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飞扬
2、唐代女性的化装十分招摇,先说一二。眉毛:唐时的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色颜料画上各种形状,名叫“黛眉”。唐代妇女黛眉名目甚多,从细而长的“蛾眉”到宽二阔的“广眉”,应有尽有。《簪花仕女图》中贵族妇女的眉饰,就是一种广眉。
“花钿:所谓”是两眉之间的装饰。据说在南北朝时,一日,寿阳公主卧殿檐下,一朵梅花正落其额上,染成颜色,拂之不去。宫女见之奇异,乃争相效仿。到了唐代,花钿除了用颜色染绘之外,还有用金属制造者。
面靥:是因为有个贵妇,面颊上有块斑痕,特点此作为掩饰,众人觉其妍丽,便竞而效之,遂成一时风气。
妇女发髻的演变: 唐代妇女发式有半翻髻、反挽髻、乐游髻、愁来髻、百合髻、蹄顺髻、盘桓髻、变环望仙髻及各种鬟式等。大体看来,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
3、唐代是我国饮茶风习盛行的黄金时代。当时产茶地区主要有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五大区域,功绩四十二州。据记载,蜀地新安茶“自谷雨以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名茶包括湖州顾诸紫笋茶、常州阳羡茶、东川神泉小团、昌明茶、兽目茶,峡州的碧涧明月、芳蕊,福州的露芽等,饼茶则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制茶、烹茶、饮茶方法。它是将采摘的茶叶经“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等工序,道道都讲究异常。而煎茶是当时最流行的饮茶方法,它是将饼茶炙烤,用茶碾或研钵粉碎,细罗筛选,再放入沸水煎煮,方可饮用。同时对水质、温度、器皿、煎茶工具都有繁复的讲究。如此种种,俨然已成文化,并传入日本,形成日人自诩使“茶道”。
※※※※※※※※※※※※※※※※
雪后的清晨,碧空如洗。
一群鸽子掠过白雪覆盖的屋顶,悠长的鸽哨在天空中呜呜回响。
屋檐下,密如珠莲般垂落的冰凌在阳光下娇艳欲滴……
院子里传来家仆们扫雪的脚步声,惊动了在屋顶徜徉的一只黑尾巴大喜鹊,它突然扑楞楞飞了开去,震落了几柱冰凌,砸在地下啪啪脆响。
多么宁静安详的早晨啊!
李天郎在床上翻了个身,公主的一侧已经空了,被子里暗香残留。
“李郎,你醒了吗?”
李天郎的眼睛骤然明亮起来,因为在他面前出现了一个绚丽的唐装美妇。
只见她轻挽百合髻,玉簪斜插头,额间一朵红色的花钿,与弯弯的蛾眉交相辉映,俏红的两腮边勾勒了两丝莲花状的面靥,使碧目肤白的俏丽容颜更增春色。身上一袭紧身的紫色襦裙,裙腰用丝带高系于腋下,衬出诱人的高挑丰满;一缕白色画帛披搭在肩上,盘绕于两臂之间,轻盈地转上一圈,画帛随风飘舞,尽显飘逸脱俗。
“好看吗?”阿米丽雅羞涩地说,“昨天老夫人就送来了这些,还叫了那个叫风萍的丫鬟来帮我化妆。好看吗?说话呀?”
“真、真漂亮!”李天郎瞪着眼睛看了半天,差点花了眼,听得阿米丽雅询问,好半天才结结巴巴地回答,“真的,你今天一定是长安城里最美丽的小娘子!”
“呀,李郎你居然也会说这样的轻薄奉承话了!”阿米丽雅羞红了脸,芳心暗喜,嘴里倒是佯做嗔怪,“回了长安就学会这些么!”
是啊,自己怎么会变得如此?李天郎笑着摇摇头,说不清自己现在是在体尝快乐还是在经历痛苦。“过来让我亲一口!”他听见自己说。
“哎呀!大清早的就发颠……”阿米丽雅啐道,“还在床上就欲念大作,堂堂大男人羞也不羞?”
“李将军醒了么?”房外是高云舟的声音,“早膳已备停当,请将军、夫人移步用膳!”
李天郎停住正准备捏拿阿米丽雅娇脸的手,不好意思地应道:“公子先且去!我等稍后就来!”
阿米丽雅今天的笑容是最为灿烂的,她紧挽着自己心爱男人的手臂,在花团锦绣的朱雀门大街上悠然漫步。无数目光在两人身上游走,引得阿米丽雅越发骄傲不已,美女和勇士,这难道不是最般配的一对么?巨大的幸福感使公主暂时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恨不得这长长的路永远没有尽头。
雪后的长安碧空如洗,阳光从湛蓝的天空洒落下来,给整个长安抹上一层细嫩的金色。密如珠网的大道上行人如织,热闹非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就是千古名都…长安!
李天郎为公主买了一件蹙金绣半臂短袄,还有一大包长安流行的胭脂水粉。爱逛街购物乃古今天下女人之通疾,公主穿行于琳琅满目的商铺间,好不尽兴,不多时便买了大包小包,让跟在后面的两个高府家仆汗水淋漓。尤其是那些来自西方的杂胡商贾,听得公主满口流利胡语,都愿意打折售之,生意自是好做。最后不得已,只有叫两个家仆拿着东西先行回去。三个人继续游逛,东市逛完又逛西市,直游玩至中午,高云舟请李天郎二人在一家康国胡人所开的饭馆饱餐了一顿“哔罗”,“哔罗”是一种牛羊肉和果蔬合煮的饭食,做法来自波斯,尤其是那樱桃哔罗,颜色鲜艳无比,口感甜美,吃得李天郎和阿米丽雅连呼过瘾。
提到波斯,李天郎想起正事,高仙芝曾和他多次讲过探求大食兵器的制作技法,而除刺桐城外,长安是波斯人和大食人最为聚集之处。应该能够找到知晓相关事宜的人。李天郎一说起此事,高云舟便笑道:“这有何难!长安里就有一位制作兵器的波斯名家!我且带你去!”
高云舟带着李天郎走进长安最大的一家名为“烽火楼”的兵器铺,请出了一位鬓发皆曲的波斯老工匠。“这位是铺子里冶炼技术最高明的刀剑工匠,”高云舟介绍说,“汉名叫丁桑,是个不折不扣的穷波斯!”
定居长安的波斯人不下数千,大多从事经商或者烧造琉璃、酿制美酒、加工珠宝、冶金锻造等各种工艺,几乎个个腰缠万贯,大肆在长安买田置家,富甲一方。民间反其道调侃称之为“穷波斯”。李天郎到这里来是为了两件事,一是修复自己在交河打斗中刀背损伤的“泼风”横刀;二是让行家鉴定那把有狮子徽记的大食弯刀,高仙芝和李天郎对其独特的炼造方法都十分关注。做为两军交战的主力兵器,任何战将都会设法对它弄个一清二楚的,这可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将士性命的大事。
看到李天郎从包袱里取出的刀剑,原本漫不经心的丁桑骤然鼓大了眼睛,刷地站起身来接过仔细观看,从刀装到刀具,从头看到尾,惊讶骇异之色愈来愈重,嘴里啧啧不已。 尤其是察看那把大食弯刀时,神情极为凝重。
“公子哪来的宝刀?”丁桑不停地舔着嘴唇,痴迷地将大鼻子凑在刀刃上嗅闻,“这些神兵断然不是能够用钱买来的,他们的主人必然都是非同凡响、武艺高强的人!”他抬头将负手静立的李天郎上下打量一番,明白什么似的点点头,伸手做个请的手势:“两位请后堂说话。”
阿米丽雅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她对杀人的东西可是没有丁点兴趣。看出了这点,李天郎回首说道:“你且去逛街购物,不可走远,两个时辰后在这里和我们汇合,可认得路?”
公主高兴地点点头,说:“我不拐弯便是,这大路笔直,想来也不会走失!再说,还有‘风雷’‘电策’它们呢!”听得自己名字,“风雷”“电策”高兴地摇头摆尾,呜呜低吟,它们被关在院里太久了,早就憋得不耐烦了。
“好吧!”公主带着活蹦乱跳的两条巨獒去了。高云舟笑道:“夫人这么醒目漂亮,单人行走大街可不清净!现有这两头凶悍畜生守着,全长安恐怕没人敢来招惹夫人,呵呵,夫人怕是也跑不掉啊!”
李天郎也不禁莞尔,一个俏娘子两头大怪兽,在朱雀门大街上一走,肯定够招摇的!
进入后堂,丁桑叫一胡姬献上茶来,招待两位客人。自己又将那大食弯刀拿在手里自己手里仔细端详,半晌才说:“高公子是熟人,我也知道高公子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安西大将,想来有上一把两把大食刀也不甚希奇,只是这一把可是大有来头,嘿嘿,虽然刀把已经被人更换,但神韵仍在。…… ”
“非也!这把刀是这位李将军之物!”高云舟指指李天郎,“好象来自一个大食用刀好手!”
丁桑将眼光转向李天郎,拱拱手:“我丁桑只是个打铁的,造了半辈子的刀剑,虽对刀法一窍不通,但是见过不知多少西方用刀好手,方才一见这位爷,我就看出也是位高手!”
“过奖!”李天郎客气地还礼,“看来师傅知道这把刀的来历?”
丁桑缓缓点了点头,摸了一把下巴的络腮胡子,眼睛里闪着回忆的火花,“没错!不过我想先问问李将军,这把刀的主人何在?”
“死了。”李天郎淡淡地回答。
“死了?怎么死的?”丁桑激动起来,“死了多久?”
“怎么死的?”李天郎疑惑地观察着丁桑的反应,“和我决斗,被我杀死的!就在这个月!”
“喔喔喔!”丁丧惊喜地叫起来,嘴里吐出一连串叽里咕鲁的波斯话。接着在原地转个圈,哼着歌跳起舞来。看得高云舟和李天郎面面相觑,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哼唱舞蹈一阵,丁桑双手抱胸,深深地向李天郎低下头去。任何人都看得出,这是极为尊崇的大礼。
“师傅快快请起,李某怎能受此大礼,这是何故?”李天郎站起身来扶住两鬓斑白的丁桑,发现他已经是泪流满面。
“咳!将军且听我从头说起,”丁桑擦擦眼泪,满脸欢笑,“我们施西利家族世代为波斯皇族和军队造刀铸剑,因工艺精湛,所制兵器精良,名满西方。除了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甚至自负的拂菻人都对我家族的刀剑趋之若骛,视为神兵利器!我家制作的武器,随我波斯大军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直到一百多年前,波斯亡国悲剧的开始。那时我波斯不仅和拂菻连年征战,与东方的突厥人也是烽烟不断,国力消耗殆尽,百姓苦不堪言。大食人趁机滚滚而来,洗劫了波斯的一切!我们战败了!败得一败涂地!我们亡国了!彻底沦为了大食人的奴隶!” 丁桑掏出手巾擦擦眼泪,继续说道,“为了复国,怀抱宗国思想的老祖父毕其终身铸剑之精髓,仿造威力巨大的大食刀亲制了一十七口最为锋利的弯刀,叫族人交付给忠勇复国的波斯勇士。一百多年来,这十七把宝刀辗转人手,不知经历了多少壮烈的厮杀,见证了多少前赴后继的波斯战士血洒疆场。可以说每一把刀的主人都是全波斯最勇敢、武艺最高强的战士,他们在数不清的战斗中建立了辉煌无比的功绩,他们每个人都有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可以说,这十七把刀就是十七个波斯的国魂。可惜啊!可惜啊!”
“啊,这么多勇士啊,难道这些刀的主人都死光了么?”到底是沉不住气的孩子,高云舟忍不住脱口问道,“他们没有挡住大食人么?”
“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可是猛虎架不住群狼啊!!英雄们一个个倒下了!一个个死在了战场上!波斯人抵抗复国的精神支柱也一个个崩溃了…… ”丁桑握紧了拳头,“我施西利家族发誓不再为大食人铸造一块铁片,宁死也不做!于是他们也被残忍的大食人一个个杀掉了!剩下的东躲西藏,大半也死于颠沛流离。最后只剩下我,和我们败落的国王俾路支东逃中国,苟延残喘,直到今天!”
“那些刀呢?就是那些勇士的宝刀呢?”高云舟急切地问道,“都落入大食人手中啦?”
“绝大多数是吧,”丁桑痛心地说,“想到自己铸造的利器居然被敌人用来杀自己的同胞,天那!尤其可恶的是,”丁桑眼中喷出了怒火,“这十七把刀中居然出了两个忘恩负义,买主求荣,对自己人比敌人还凶残的叛徒!他们俩的双手,沾满了波斯人的鲜血,为了宝刀,他们几乎杀死了施西利家族所有的人!我恨不得剥他们的皮!吃他们的肉!喝光他们的血!……”接着是一串咬牙切齿的波斯诅咒。高云舟和李天郎顿有所悟地点头,想不到丁桑还是如此背景的人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