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权柄
笔讲淮层4鹩Γ阆蚴探;降溃骸按颐ヂ缏ィ牒媚谟胫衲锴氲礁稀!薄 ?br /> 安惇本欲致石越于两难之地,借机挑起韩、石之间的矛盾,不料石越居然还有这一手,而且行事之间,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中。但人家位列九卿,是皇帝倚重的参知政事,军国决策,无不参预,自己却不过一七晶御史,权虽重,位却卑,若无道理在手,自然也无法与之抗颉。只得抱拳说道:“泄密案非同小可,盼参政能秉公行事,无愧士大夫的风骨,对得起天下的人望。”说罢又一欠身,道:“下官告辞了。”
“不送。”石越淡淡抬手,不待安惇走远,便吩咐道:“回府。”
冯京待车帘放下,微微一叹,轻声道:“又会是一件倾动朝野的大事。”
石越却似乎无动于衷,笑道:“冯相不必担心。这些子阴谋小事,又能成什么气候?无非争权夺位而已。我本来以为此事是针对我的,不料竟然不这么简单……”说罢轻轻一笑,道:“富韩公的奏折已经递了进去,韩国公支持修路与军屯之事,眼下就只看王介甫的煮见了,料来此事通过,已有九成。然而军屯之事,究竟由工部屯田司负责,还是由枢密院东南房负责,或者由枢院组成新的衙门来推行,依然有待商议。我特意想问问冯相的意见,不知如何更好?”
冯京微一沉吟,他自是知道由枢密院负责,事情皆由文彦博,于石越而言,远不如由工部屯田司更好施加影。向。大抵尚书省诸相,这一点上都与石越利益一致。不过如此一来,工部的职位,立时就炙手可热了而已。但冯京也不愿意轻易表态,笑道:“军屯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朝廷方针一定,依我之见,可以让枢密院职方馆、东南房,兵部职方司、驿传司,工部工部司、屯田司,以及将作监有司,各遣能员,秘密分遣各地,负责堪定修路之路线,军屯之地点,作好前期准备。”
“此议甚善。”石越微笑赞道:“其妙在‘秘密’二字,便是不许扰民。各官员司责须当明确,路线地图要测绘清楚,一切困难、预计开支,至于周边物产民情,皆要上报。待日后执行,若是一如所报,则记功奖赏;若有不实虚妄,则要追究其责任,加以严惩。每地各部司各派一人或数人,如此则不易欺瞒。此外,我欲禀告皇上,请皇上允许,派各学院博物系学生随行实习。争取年底之前,完成此事。明春就可以进行军屯,而修路则选农闲时进行。”
“修路由工部司负责,一切自有成规,只要勤于督促,便可放心。”
“虽说如此,我却每每担心小吏舞弊,使朝廷良法,反成恶政。思来想去,惟完善制度,方能杜绝此弊。”
“然而制度虽善,亦须人来执行。若人存心不正,制度再好,亦流于形式。依我之见,与其多事完善制度,不如澄化风俗,肃清吏治为上。”
“非也。夜不闭尸,道不拾遗,历代以来,非上贤不能为之。然上贤不常有,故平常人家,皆有门闩与铜锁。越敢问冯相,门闩与铜锁,是用来防范何人?”
冯京不知石越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笑道:“自然是防盗贼。”
“非也。此二者,防君子不防小人,防良民不防盗贼。”
“这……愿闻其详?”
“若真是盗贼,岂有门闩与铜锁能防范得住的道理?若能防住,世间便再无盗贼。门闩与铜锁,最多让盗贼稍稍麻烦一点而已。但是二物却能让君子与良民,见而止步,故曰,防君子与良民甚有用。”
冯京一时没有明白石越之意,一头雾水,只觉石越强辞夺理。
石越知他不解,又笑道:“倘若某屋,大门洞开,堂中放着黄金千两,且无人看守,敢问冯相,世间不取此黄金者,能有几个?”
冯京笑道:“此万中难觅一人。”
“正是。”石越又问道:“若是这千两黄金,大门紧闭,铁箱铜锁,试问冯相,世间不取此黄金者,又将有几人?”
“大抵清白持家者,必不会取。若越墙破门而入,便是盗贼了。”
“正是如此。”石越笑道:“制度之设,便如门闩与铜锁,其目的,是为保护大部分人的名节。制度愈是完善,则世间君子越多。故我以为,欲使民风官风澄朴如古,一则自然还要德化,以德治天下,若处道德沦丧之时,便有严刑峻法,亦不能止人为盗贼,好的制度并不能决定一切,同样的制度,在此处是良法,在彼处则是恶政,便是道德不同所致,此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所以,既便是三代的制度,也不能照搬于今日。但另一方面,仅有德化,亦不足以自恃。譬如日日有黄金子两唾手可得为诱惑,便是一日在其耳边念上《论语}三百遍,亦难使其不作贼。故此我以为,道德教化与完善制度,二者不可偏废。”
“道理自是如此……”
“人情都是趋利避害。制度之设计,便是要使众人知道,做好人便是利,做坏人便是害。对于官员,一种好的制度,可以从以下的方面来考虑,一是如果他想贪脏枉法得到一百贯钱,便要让他付出行贿二百贯钱的代价方能得到;再则是要让他贪脏枉法的作为,更容易被发现。如此,大部分官员都会乐意做好官,而不是贪官。”
冯京苦笑道:“子明,种种情弊,想要杜绝,绝非易事。制度过于严密,也并非好事。做宰相的,要有包容之心。要知道阴阳为天地之道,宰相之道,在于调和阴阳,而并非执其一端。否则,徒然多事,让天下不安而已。”
石越知道冯京倒也并无恶意,只是一时难以完全理解自己的想法,他摇摇头,娓娓说道:“冯相放心,我并非要制订严密的律法,我不过是想推行一些财务监督政策,避免有人趁机大肆侵吞朝廷的钱财而已。”
※※※
石越与冯京到达石府之后,二人方坐下来,便听侍剑来报,韩宗吾与竹娘已经请到。石越与冯京微微一笑,连忙吩咐侍剑将这位韩衙内与竹娘请进客厅。
韩宗吾虽然也是宰相之子,但是身份比起石越来,却也是有天渊之别。他于石越,素来是高攀不上,此时忽然接到石越的帖子,委实不知何事,心中不免惴惴不安。走进厅中,正要行礼,却又见冯京也在,更是吃了一惊,连忙拜道:“学生见过冯参政、石参政。”竹娘也盈盈跪了下未,欲要参拜。
石越却抬抬手,笑道:“韩世兄、竹娘姑娘,不必多礼。来人,看座。”
早有仆人过来,给二人上茶看座,韩宗吾见石越如此客气,稍稍放心,一面抱拳问道:“参政召学生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石越微一沉吟,笑道:“的确有事相询,不知韩世兄与竹娘姑娘,可否如实相告?”
“参政下问,焉敢不答?”
“如此便好。”石越站起身来,慢慢踱到二人面前,笑眯眯看着韩宗吾,问道:“在下便是想问问二人,那份奏折,是不是韩世兄泄露给唐垌的?”
韩宗吾被石越吓了一跳,抬起头来,愕然道:“不是,不是。”
“韩世兄,此时此刻此事,你隐瞒其实无益。你若能坦白告诉我,或者还有转寰的余地,也保住了这位竹娘姑娘一条小命。我坦白向你说罢,你可知道今日来满风楼的人是何人?此人朝中赫赫有名,乃是御史安惇。世兄今日一时冲动得罪了他,只怕明日令尊都难免要受到牵连……你若再瞒上这等大事,到时候只恐真的要祸及家门,牵连不浅呀!”石越目光炯炯地看着韩宗吾与竹娘,从容而恳切的劝说道。
冯京也温言说道:“我与石参政,与令尊,令叔皆是交好,今日之事,贤侄还是要实话实说,以免误了大事呀!”
韩宗吾万万料想不到自己打的,竟然是当朝的御史,尤其安惇的名字,他其实也是听说过的,当下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想起后果,不由得后怕,竟然瘫在椅子上浑身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那竹娘被卷入这样的大事当中,旱已经目瞪口呆,只是垂头屏气,连喘息都不敢稍大一些儿。
石越静静的望着韩宗吾,柔声说道:“那份奏折,是令尊带了抄本回家,所以被你看到了吗?”
“不是,不是。”韩宗吾似乎还没从震惊中回复过来,听了石越的问话,条件反射似的一颤,便即慌忙否认。
“那你是如何得来的?”
“我……”韩宗吾望了石越与冯京一眼,一咬牙,说道:“我是拣来的。”
“拣来的?”石越与冯京不可思议的望着韩宗吾,齐声反问道。
韩宗吾见二人似有不信之意,急道:“家父为相多年,岂会如此不慎,私带奏折抄本回家?实是那日我约了唐垌去满风楼喝酒,在楼外的街上与人发生口角,那人伤了我两个家人,逃跑之时,不慎遗下这个包袱,学生想查知此人是谁,便打开了这个包袱,只见里面除了一些铜钱外,便是这封奏折。学生当时也不知是真是假,便和唐垌炫耀……”韩宗吾在此处,却是撒了点小谎。他以为既是捡来的东西,无论真假,告诉唐垌也不会与他韩宗吾有关,这才没有顾忌。
石越见他神色惶急不似撒谎,不由得苦笑问道:“你看到这个包裹,也不觉得可疑吗?”
“学生以为那或是个盗贼……”
“没脑子!”石越一边在心中暗暗骂了一句,一边却在口里安慰道:“既是如此,奏折还在吗?当时必有家人为证。”
不料韩宗吾低垂着头,低说声道:“那奏折,学生在唐垌入狱时烧掉了,但做证的家人倒是有。”
“没脑子!”石越再次在心中暗骂了一句,他望着韩宗吾,心中颇有些哭笑不得。当真是龙生九子,子子皆有不同,韩家也并非没有英杰之士,否则那能在宋代盛极一时?但韩宗吾此人,却的的确确是既无心机又无胆色,十足的一个纨绔子弟。如今还亲手毁掉了物证,纵是韩绛只怕也要百口莫辩了。
“世兄现在即刻回府,快将此事原原本本告知令尊。以令尊之明,自然能猜到事情真相如何。只是事已至此,只怕也没什么更多的办法。单单只今日满风楼之事,便已足够令尊麻烦不已了!”石越几乎是叹息着的说道,想道以韩绛的厉害,竟然会有这么一个草包儿子,他的心中对韩绛,但也有些同情。
“我若回去,会被家法活活打死的。”韩宗吾脸上露出极之恐惧之色,一边哀求的看着石越与冯京,似乎想恳求些什么。
“事到如今,只怕令尊已经没有空来打你了。”石越又叹了口气,一边高声唤道:“石安,送韩衙内回府。”
待石安将韩宗吾与竹娘送走,石越与冯京相顾一叹,二人心中皆是雪亮:韩绛在尚书省政事堂的日子,只怕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
果然,次日旱朝,安惇便即当廷弹劾尚书左仆射韩绛教子无方,纵子行凶,殴打朝廷命官,且事涉泄露朝廷军机。顿时令得满朝惊骇,韩绛自韩宗吾回家,便己知悉此事,早已准备了谢罪的表章递上,自请引咎辞职。安惇一个七品御史,仅凭一己之力,扳倒宰相,一日之内,便名噪天下。
接下来数日之内,赵顼接连降诏,罢韩绛相位,夺韩宗吾勋品,以安惇为殿中侍御史,韩绛这个尚书左仆射屁股还没有坐稳,短短几个月就被罢相,尚书省暂时便形成了以尚书右仆射吕惠卿为首的新格局。
而唐垌亦在交纳巨额罚金之后释放出狱,但是《谏闻报》在经济上受到重大打击,无力复刊,只得暂时停刊。唐垌出狱之后,因为一贫如洗,不得已远赴杭州,加盟《海事商报》。
但是这一切,对时局产生的影响,其实相当有限。韩绛本身是个没有特别坚定政治信念的相公,他在政事堂的作用,甚至连石越都认为几乎是可有可无。无非是用来盖印而已。而《谏闻报》也并非是有影响力的大报,虽然这可以看成是报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的挫折,但是无论是石越,还是三大报的编辑们,都没有夸大这件事的负面影响的意图。
总之,大宋前进的车轮依然没有停止,并且一直停留在石越所希望的轨道上。
第四集《湖广初熟》
熙宁八年十月立冬之后,天气渐渐转冷。因为沛京冬月无蔬菜供应,上至宫禁,下至民间,无论贵贱,都开始购买蔬菜收藏,以备过冬之用。
这段时间,沛京四门大开,过冬物资车载马驰,充塞于诸官道。连接沛京与扬州的沛河,也是船来船往,一片繁华景象。自从石越任太府寺卿之后,杭州的海外贸易与鼓励商业政策,得到了大宋朝廷最高层的直接支持,以扬州、杭州、江宁、苏州、明州五大城市为中心,一个繁荣的江南商业圈初步形成。而这个地区与沛京的主要联系通道,便是沛河。无数的丝绸、瓷器,甚至是制造精美的钟表,以及普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