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权柄
纬С郑由瞎星仔胖Γ敲创笫卤厝豢沙伞R虼送踉司故蔷藜傻灰庖⌒庞谒问埂! ?br /> 唐康沉吟一会,顺着王运的话笑道:“殿下若要成大事,何不学唐太宗?”
“玄武门?”王运被唬了一跳。高丽国有唐史,自是知道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杀兄夺位。
“非也,非也。”唐康摇头道,“那种事情,下官怎么会劝殿下行之?”他心中冷笑:我若劝你行玄武门之事,保不住谁杀谁。你王运死了,于我大宋有害无益。
王运显然心中也知道其中利害,吁了一口气,笑道:“那尊使所说?”
“唐太宗能登大位,不在玄武门,在其晋阳首义、征伐四方之功。因此当时名将,大抵心服。”唐康说到此处,却不再多言。
王运也是聪明之人,沉思良久,叹道:“契丹虽乱,又有欺压敝国之仇,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只恐难以说服朝议。除非大宋能先出兵,小王方才说服国中大臣,以一支偏师,呼应天朝。”
唐康笑道:“高丽只与契丹有仇?与女直无仇?”
王运一嚼,怔道:“尊使之意?”
“我等来时,于海上擒得海盗,己知契丹内乱,女直各部便开始不服管束,许多部落契丹皆征不到兵丁,反意己现。女直与高丽,史上亦互有攻伐,不得谓无仇。殿下若要兴兵,自当言报女直之仇,替契丹讨叛,岂可直言要攻契丹,引火烧身?”唐康一面说,一面优雅的把玩着手中的酒杯,“辽主与魏王屯兵待战,高丽名义上亦是辽国属国,替辽主惩罚东京道不听差遣的小部落,难道辽主还能生气不成?”
“这……”
“届时若能由殿下亲自领兵,则自古以来,军功最重;若由顺王领兵,则王京之内,岂非任殿下作为?殿下一向亲近中华文物,若是殿下领兵,下官保证大宋以七折价格卖一万套盔甲武器予贵国,殿下凭之与女直作战,用夺来的财物与马匹还债即可。若是令兄领兵,则大宋便当没有此事。只要令兄在东京道打几个败仗……”
秦观在一旁又说道:“此进可攻,退可守之策。若辽主获胜,则贵国可一面向辽主献俘,一面主动退回高丽,辽主亦无话可说。若辽主与魏王僵持,则东京道正好任君作为。若魏王得胜,东京道可抚而有之。天朝所能许诺殿下者,是若辽主进攻高丽国本土,则大宋之军,必然直取燕云。”
王运思忖良久,迟疑难决。唐康与秦观只是静静等他答复。
忽然,一直不作声的金芷清声问道:“如此天朝之利何在?”
唐康注视金芷,笑道:“天朝之利有二,一则高丽之军入东京道,辽主虽无力与战,却必然分兵监视,如此其与魏王之战,便更加持久。此大宋之利,亦高丽之利。二则大宋亦欲高丽有一个亲近中华的国君,吾等来高丽己久,知诸王子之中,惟宣王最贤。若宣王有尺寸之功,大宋皇帝之救命必至,届时内外压力之下,不由国王不传位于殿下。”
“天朝不要付出分毫,却坐享大利。在下以为不甚公平……”
“享大利者,非大宋也,殿下也。辽国内战久一点于大宋虽有利,却也十分有限。其内战过后,恢复元气,最少要五六年,长则十年。大宋之利何在?”唐康知道讨价还价的时刻来了。
“便无大利,亦无大害。而高丽则有引火烧身之患,万一辽国内乱迅速平定,辽主以战胜之余成,兵压西境,则高丽危矣。高丽是举国相搏。”金芷说起话来,便如银玲一般,甚是清脆动听。
“非也。足下危言耸听。不说此事难有可能,纵然如此,只须高丽迅速撤兵,向辽主献俘,以辽主之明,自然会见好就收,绝不会穷兵赎武。且我大宋亦不会坐视不管。”
“口说无凭。”
“可订密约。若在下欺瞒殿下,殿下他日将密约陈于大宋皇帝御前,在下就是杀头之罪。”唐康为了成功,竟己将生死置之度外。听得秦观膛目结舌,须知与外国私订密约,其罪非轻。
王运听到此处,亦己动摇,不由望了金芷一眼。金芷却微微摇头,注视唐康,笑道:“我亦读过史书,古来爽约者不知凡几。密约无用,若尊使能为两国约为婚姻,则大事可谐。”
“约为婚姻?”唐康不由愕然,道:“辽国欲尚公主尚不可得,此事难能为尔。”他再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替皇帝许下个公主给高丽。
“非也。敝国尚有公主待字闺中,若能侍奉大宋皇帝,使天下咸知两国之好……”金芷轻轻说来,王运立时明白,忙点头笑道:“若能如此,实是敝国之幸。”他知道仓促之间陋习难改,倒不如将妹子嫁掉为妙。而且若能入大宋后宫,那便是高丽建国以来第一件大事。
但是唐康在高丽国可以颐指气使,和王子平起平坐,在宋朝却是品秩低微,岂能决定这种大事?顿时苦笑道:“殿下,此事绝非下官能做主,便是蔡大人,也不敢作主……”
“这在下自是知道。”金芷微微点头,又道:“但除此之外,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我早听闻尊使是石参政之义弟,在下有一妹妹,粗识文墨,略解礼仪,惟不足以侍奉君子,然若能与尊使给秦晋之好,在下与宣王,都会欣慰。”
唐康不想刚刚说完皇帝的婚事,又当面给自己说起媒来,顿时满脸通红,道:“可是在下己有婚姻之约。”
“无妨。若尊使不弃,为妾亦可。”
唐康更加尴尬,一时答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只得托辞道:“在下是朝廷命官,私自与外国婚姻,出使外国,私许婚约,其罪欺君。此事还须请旨……”
“此亦无妨。殿下可与尊使齐心协力,促成大事。然而这两桩婚约不定,敝国终不敢出兵。便是朝议己定,想来宣王亦有办法拖延之。”
金芷浅浅一笑,无比妖媚的说道。
唐康想着这天上飞来的艳福,竟是哭笑不得。
回到顺天馆之后,唐康将今日之事与蔡京说了,蔡京亦是愕然。只得分别给皇帝与石越写奏折和书信,说明情况。一面同时按计划开始进行形象公关,又是要收买掌权的大臣,又是要博取高丽国朝野的好感。
当时高丽国金富轼刚刚出生,金富辙甚至还没有怀上,以秦观的才华,要在大宋名震于士大夫,自然是略有难度,但在高丽小国,却足以让人炫目了。他的诗赋以及长短句,加上蔡京的书法,连续几场宴会之后,立时轰动高丽朝野。所有达官贵人,无不以认识二人为荣,若能附庸风雅与秦观唱和一次,或者得赠蔡京一幅书法,立时便要喜不自胜。连高丽国王王徽都没有看出来宋使如此高调的原因,因此在蔡京提出欲在顺天馆大会高丽士子,并讲经辩信一日之时,不仅不反对,反而显得甚为高兴。高丽国上上下下,都认为这是本国难得的盛事l王徽不仅自己御驾亲临,连同国中所有重臣,都一股脑的带了过去。
史上称为“顺天馆会议”的事件,是高丽国史上相当辉煌的一页,亦是大宋外交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宋朝的一批官员,从此日起,开始有意识的利用本国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力,在传播文化的掩护下进行自己的政治活动。顺天馆会议原定一天,结果却开了整整三天,闻讯而来的士子充斥开京的大街小巷,比起科举考试都要热闹。前来听讲、辩论的高丽士子,第一日就有一千余人,至第三日更是达两千六百六十余人。
在会议的最高潮,由蔡京征得高丽国王王徽的同意,宣布大宋将免费向高丽国提供二万卷图书,协助高丽国子监在开京建“成均馆”与“成均图书馆”—“成均”二字,是取自《周礼》中,董仲舒认为那是五帝之时大学之名,相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学。在石越所来的时空,此名在中华反倒少人知晓,倒是韩国有成均馆大学,乃是韩国的著名学府。
宣布此事之后,蔡京又进一步向高丽朝野表达善意,表示成均图书馆之藏书,将向所有士子免费借阅;且大宋在接下来十年之内,每年向成均图书馆赠送五千卷藏书。而成均馆之学子,每年将选拔六名成绩优秀者,由大宋出资,按成绩分别送往白水潭学院、高阳书院、应天府书院、横渠书院、西湖学院、岳麓书院六大书院学习三年。其他成绩在前三十名者,将许可其自费前往大宋游学。此事一经宣布,立时轰动高丽全国,须知此六大书院,除岳麓书院名声稍逊之外,其余五大书院都声名远播于高丽,特别是白水潭学院与高阳书院、西湖书院,更是所有高丽士子都向往的所在。能有机会亲赴彼处求学,如何不喜出望外?便连王徽都觉得受宠若惊—诸国之中,高丽是头一个可以派人去大宋各大学院学习者。连向大宋臣服最为彻底的交趾,都不曾享受此等优待。当然王徽并不知道,在几个月后,也就是熙宁九年初,大宋国子监即向交趾宣布:该国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可以自费至六大学院求学;同时大宋所协助交趾创办之学院,每年可以选派一名优秀者官费至六大学院学习,资金由交趾与大宋平摊。当然,给交趾的两项优待,实际上高丽更早享受—几天之后,蔡京便亲口向王徽与高丽国众大臣许诺,高丽国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可以申请自费去六大学院学习,而宰臣、各部尚书之子弟,更可直接去白水潭学院求学,由大宋与高丽国平摊学费。
宋使在数日之内,如此前所未有的优待高丽,在两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而辽国内乱,宋朝国力上升的时候,无疑使得高丽国内一种“小中华”的自许之情更加膨胀。无论是读书人还是贩夫走卒,整个高丽都洋溢着一种亲宋的气氛。兼之大宋在新的贸易方式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断然的放弃朝贡贸易体系,大宋朝廷对于高丽国进贡的赏赐更让高丽国王王徽心花怒放,除了少数有识之士与心怀鬼胎的人物,整个高丽国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西方谚语—当然,以高丽国人的见识而远,西方最远,也就是大宋了。
在此良好的气氛下,宣王王运指使亲信的大臣,向王徽上了一系列的奏折,正式提出“亲宋、和辽、报复女直”三大政策。力劝王徽乘此千载难逢之机会(辽国内战、大宋结好),征伐女直各部,将高丽国的势力范围向西推进到鸭泽江(即鸭绿江)、长白山一带,从而使高丽国日后具备凯觑辽东,括有渤海国故土的机会。而且,若能战胜女直各部,则通过掠夺、压榨各部,高丽国还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同时王运又按唐康之建议,打出“替辽主伐女直”的旗号,一时机会主义思想在高丽国朝中大行其道。一向畏契丹如猛虎的高丽国君臣们,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幻想一面不激怒辽主,一面扩充本国的实力。
蔡京则在与王徽的会面中,暗示这位年老多病的高丽国王,如果辽主敢侵犯高丽国土,大宋必然会抄其后路,以收两面夹击之效。又无比愤怒的指责女直各部纵容部属在海上为盗,抢掠宋商,若有人能征伐女直,为大宋惩罚盗贼,大宋必然给子支持。
这种诱感堪称致命,便如同告诉一个有意抢劫却又害怕警察的人说:别怕,你有治外法权。
高丽王宫望月台之内那盏奢华的座钟准时响起,和城中佛寺的撞钟之声相互映和着,王徽似乎被这钟声吓了一跳,老迈的双手微微颤抖了一下。去摸一只无暇他顾的老虎的屁股,而且远处还有一只狮子在承诺着安全,实在是非常刺激的事情……王徽是决心安于现状,还是决心勇于尝试,依然没有人知道。但是还有一件更致命的事情在被人遗忘—女直部落,自渤海国建国那一日起,数百年来,在它周围土地上兴起献所有政权,无不视之为巨大威胁。
那是一只容易被人遗忘的野狼。
汴京。熙宁八年十一月初一。
清河郡主与狄咏的婚事几乎成为汴京的一个节日,但是让一些知情者奇怪的是,吕惠卿、文彦博、石越、韩维竟然缺席了,而皇帝也临时取消了亲临祝贺的计划……
所有这些人,此刻都聚集在崇政殿。
“众卿,据狄谘的密急奏折以及他转呈的薛奕奏折所言,薛奕船队预计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返回杭州……”赵顼一面说一面环视众人,神色似是高兴,又似有几分不安。“狄谘奏折中,道薛奕此次远航,最远到达注辇国,并且从三佛齐手中用两座镀金床钟买回凌牙门岛,建凌牙门城……”赵顼说到此处,见吕惠卿等人一脸迷茫,知道这些饱学的臣子并不知道“凌牙门”是个什么地方,便停顿了一下,让李宪取出一张大海图,由几个内侍举好,笑着对石越说道:“石卿,卿来解释一下。”
“臣遵旨。”石越欠身答道,一面向众人抱了抱着拳,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