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权柄
没多久,长乐县城方向便燃起了报警的烽火。耶律伊逊竟然是松了一口气:耶律浚终于在长乐县方向发起了攻击。眼见敌人大军未动,耶律伊逊的中军也不敢妄动,便派了耶律连达率两万大军前去救援。以长乐城的守军与城墙,敌人绝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攻破。
耶律连达自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预感。他很强烈的感觉到这次自己的对手,很可能是耶律信。想到此人,耶律连达浑身的血都沸腾起来—他竟然敢孤军深入上京临演府城边,视二十万大军为无物!耶律连达发誓一定要杀了耶律信,剖开他的肚子,看看他的胆是用什么做的。
两万骑兵的调动,纵然在夜间,也很难掩饰。希望耶律健言不要闻风而逃。耶律连达又寸这件事情十分担心,耶律节言并非是一个莽夫那么简单,他也懂得害泊。为了争取时间,耶律连达下令采用纵队加紧行军。
离长乐县城还有十里左右的时候,天色已然微亮。
忽然之间,耶律连达的前军停止了前进。一种浓烈的杀气从前方传来,耶律连达心中一凛,连忙驱马上前,喝道:“斥侯呢?”
“将军,斥侯都失踪了。所以末将自作主张……”
耶律连达的瞳孔忽然缩小,他举起右手,厉声喝道:“全军列队,准备战斗旦”
“全军列队,准备战斗!”
两万大军,迅速排成了雁行阵,如同一队南飞的大雁,缓缓向长乐县开去,马蹄掀起的尘雾,几乎将整个天空都遮蔽了。
耶律连达的判断,很快得到证实,走出两里之地,远处便可以看到一条黑色的长线,静静地在天的彼端等候。数万人的军队,寂静得如同地狱中的鬼兵,没有发出一丝声音。耶律连达的前锋刚刚出现在视线之内,一面斗大的帅旗就从敌阵中升起,上面绣着一个巨大的“萧”字!只见帅旗向前方一倾,号角齐鸣,敌军的前锋向耶律连达的前军冲了过来。
耶律连达没有想到自己遇上的不是耶律信,而是萧阿鲁带的三万左路军。望着对方的族旗,竟是一眼望不到边,至少有五六万人的规模,耶律连达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他再厉害,也不敢以一敌三。
向耶律连达军冲击的骑军如同普通辽军一样,有三匹战马,战马都用绳子相连,以避匆中锋时跑散。但是明显与众不同的是,所有的战马,都穿着皮甲,骑士身上也穿了一种奇怪的恺甲,这种恺甲只在几个要害处采用了铁片,大部分地方,则明显是皮甲。骑兵们也并不象普通的辽国骑兵一样,以弓箭为主要武器,他们手中的武器,全是雪白的长刀l
大地在许多马蹄的践踏之下,沉闷的哼起来。大队骑兵似洪流一样涌向耶律连达军。骑兵们发出震动天地的呼叫声。那支三千人的骑兵部队,在马上伏低了身子,凭借这薄薄的装具,在不到两里的距离,硬生生顶住正面飞来的箭雨,向耶律连达的阵脚冲来。他们的两翼,各有一大队普通的辽国骑兵,好像两条巨蟒一般爬向耶律连达军的两侧,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虫一样,在空中飞舞。许多人台中击的过程就倒了下来,但是他该汀的马匹却依然随着洪流涌向敌军的阵地。整个天地间,到处响彻着马匹的踏地声,战士的呼喊声;弥满着臭不可闻的马汗味,死伤者鲜血的腥味……
耶律连达的军队从未见过这样的敌人,也从未见过这样的战法。他们习惯于远距离攻击,利用自己机动性打击敌人;从来都只有他们冲击敌人步兵的阵脚。但眼下的状况让耶律连达的前军很快陷入混战之中,他们不得不和一支装备比自己好的军队进行肉搏战;而在两冀,萧阿鲁带的军队一边发箭,一边保持距离,缓缓向后移动,待到耶律连达发现之时,他的两翼已经身不由己地远远脱离中军。耶律连达的阵形,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七零八碎,便象是一群失散了的大雁。唯一没有乱的,只有耶律连达的中军。
“鸣金,撤兵!”欢方的交战仅仅持续了半个小时,耶律连达就下达了有生以来最英明的命令。在中军的掩护之下,交战诸军很快退出了战场。耶律连达付出的代价,是两千人阵亡。萧阿鲁带似乎无意追击,他的军队,牢牢的钉在长乐城东边七八里左右的地方,等待着任何来救援长乐县城的部队。
耶律连达心有不甘的向耶律伊逊发回战报:吾师被六万叛军阻于长乐县城外十里;长乐县城似未失陷。
在接到耶律连达战报的同时,耶律伊逊也接到了下游的报告。萧夺刺与萧迁鲁已经从下游渡过满河,攻克上京道之松山州。大军现在已直奔于越王城而去。从旗帜与人马来判断,至少有四万大军。
耶律伊逊彻底糊涂了一一必定有一处在虚报兵力。长乐城不可不救,长乐城失守,则保和馆危矣,自己的右翼与后方都受到成胁。于城王城紧紧挨着上京,若真被攻击,不救会使军心动摇。但眼下的问题是,如此寒冷的天气,四万人进攻子越王城,可能吗?粮草如何转运?即便他们在国境内打草谷,也无法满足四万大军的需要。而且,千里奔波去救于越王城,不如攻击分兵之后,兵力空虚的耶律浚!
耶律伊逊己经问过地方上的老人,相信两日之内,演河必然结上厚厚的冰。是分兵救长乐城,还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耶律伊逊陷入犹豫当中。他心里非常明白,自己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当中。
长乐城。
长乐城守将眼睁睁看着城外敌军的旌旗越插越多,最后终于漫山遍野,不知道敌人来了多少军队。他眼睁睁的看着一支支规模庞大的军队
从城外经过,将长乐城视为无物,却也只能忍下这口气。
因为在城外,插着一面无字黑色将旗。
耶律信始终没有攻城,梅古悉部的俘虏已经全数死在长乐城守军的箭下,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让城中原渤海国的居民对守军产生不信
任感。射向梅古悉部俘虏的每一箭,都在动摇着敌人的军心与民心。耶律信如果想要攻下长乐城,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长乐城的守军,在耶律信眼中,已经等同于死人与俘虏。
他甚至懒得和长乐城的守将对话。
长乐城东郊,耶律连达的大军与萧阿鲁带的军队已经对峙了一天。萧阿鲁带没有任何进攻的意愿,而耶律连达却没有任何进攻的勇气。
“潢河之水马上就要结上厚冰了。”萧阿鲁带瞥了远处的河流一眼,悠悠说道。
“阿斯怜的军队,已经快到保和馆了吧?”说话之人的声音极其柔软。萧阿鲁带回过头,打量眼前之人:雪白的窄袖圆领齐膝外衣,领间绣着虎纹,头上戴着幞头,足下穿着长统靴,骑在一匹雪白的骏马之上,腰间佩着一柄长刀。若非此人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慑人的杀气,凭他
那清秀的脸庞,萧阿鲁带几乎要怀疑眼前之人是女扮男装。“真像个南朝人。”萧阿鲁带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希望他到了。大战就在一两日之间了。耶律冲哥,听说你去过南朝?”萧阿鲁带忽然说起不想干的话来。
“南朝?”耶律冲哥微微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他的确是整个契丹族的异类,他出身贫寒,少小就被卖为奴隶,在南朝生活了十多年,后来又被卖回到契丹,成为耶律浚宫中的伶人。四五年后,又因为武艺出众,被选为侍卫。从此一路青云得意,两三年内,就成为能够统
率数千军队的中级军官。也许是因为伶人的生涯,使得耶律冲哥三十多岁的年纪,却有着二十来岁青年的面貌。让许多显贵一眼就会生出许多绮念来。
“是啊?我从未去过南朝。”萧阿鲁带勒马向南,叹息道。
“那是一个温和的地方。”耶律冲哥收起了笑容,淡淡的说道。“我有预感,大辽和南朝还会有许多故事发生。但是故事的主角是不是我们,我们还需要努力。”他优雅的伸出修长的手指,指向东面耶律连达的大营,“我们需要解决他们。”
萧阿鲁带在空中虚击一鞭,笑道:“耶律连达,在我眼里,不过是一个死人。”一面掉转马头,向上京方向迈出数步,道:“我担心的,是耶律伊逊会跑掉。”
当晚。北风刮过大地,发过呜呜的声音。
潢河南岸,耶律浚的金帐灯火通明。远远望去,不断有士兵来回巡逻。马蹄声与口令声隐约传来,却在风中消逝,让人无法听清。
二更时分。潢河北岸。耶律伊逊一身戎装,一手搭在配刀之上,沉声说道:“诸位,是荣华富贵,还是阶下之囚,一切决定于今夜!攻破
耶鲁斡之后,中京财富,全部用来犒赏将士。凡统军将官,封王封侯,唾手可得!“
他身前一排将领一齐在马上躬身答道:“愿效死命!”
“好!”耶律伊逊拔出配刀,厉声喝道:“渡河,进攻!”将领们立时驱马离开中军,一柱香之后,鼓声雷动,号角长鸣,耶律伊逊手下十几万大军,分成三路,踏过潢河,杀向对岸耶律浚的营地。
耶律伊逊军的前锋,如同狂风一般卷向南方,耶律浚营中巡逻之人,往往未及反抗,便死在弓箭弯刀之下。马蹄从他们的尸体上践过,耶律浚营外的栅栏被推倒。不断有人将手中的火把投入耶律浚军营之中,瞬间,整个耶律浚的军营,都燃起了熊熊大火。
但是片刻之后,从耶律浚的营中,便响起了号角之声。战士们被组织起来,开始了小规模的拼死抵抗,只不过稀疏的箭雨根本无法挡住数以万计的骑兵的冲锋。耶律伊逊的军队很快就冲入军营中,射砍着瘁不及防的耶律浚军。
各路将领的目标,不约而同都是耶律浚的中军大帐。
也许是耶律浚的军队完全没料到防守的耶律伊逊会主动出击,营中的抵抗完全没有对耶律伊逊的军队形成有效的狙击。在如潮水般的冲击之下,只有节节败退,很快,所有的残兵败将都聚集到了金帐周围。然后,似乎是如同一股巨大的洪流卷来,数以万骑的马匹冲向金帐——只
听到“轰”地一声巨响,整个金帐平空陷了下去,冲锋中的马匹来不及停止,一匹匹摔入坑中。许多人从马上被摔了出去,当时就被摔得脑浆迸裂而死。
便在此刻,耶律浚大营的四周,传来“轰轰”的马踏大地之声,“呜鸣”的号角再次吹响,四面八方不知多少人马,在响彻天地的喊杀声中冲了过来。
耶律伊逊顿时脸色惨白,双眼一红,再次拔出佩刀,高声呼道:“孩儿们,我们拼了!”竟然亲自率着中军杀了过去。但是他耶律伊逊愿意拼命,各部族的军队却不愿意拼命,不知道有谁发现潢河方向没有敌人,立时便带了自己部族的军队,向北方逃去。众多本来都心怀异心的
部族军队,顿时纷纷效尤,反倒有不少军队和耶律伊逊的中军冲撞在一起,自然残杀起来。
逃跑的军队越来越多,起先是部族军,后来连契丹军队也开始逃跑,一队队军队如同丧家之犬,再次渡过潢河,一路北窜,各自向自己的
老家跑去。而契丹军队害怕处分,干脆各自解决,骑着马匹向自己家里逃去。仅仅在瞬息之间,耶律伊逊的十几万大军,竟然作鸟兽散。
耶律伊逊眼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决一死战的雄心也早已烟消云散,拨转马头,带着身边未散的三万多人马,渡过潢河,也不再去管兀
自在长乐城边和萧阿鲁带对峙的耶律连达,径直向保和馆逃去。
大军渡过潢河之后,耶律浚安排了追击部队,向章惇笑道:“贵使相信朕能打赢这一仗,朕也没有让贵使失望。”大战之前,虽然为以防万一,辽人要请宋使先行回国。章惇却坚持只让副使黄庭坚先行返国,自己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耶律浚的武功。对此,耶律浚倒是非常的欣
赏。
“陛下指挥若定,料敌先机。敝人十分佩服。”章惇微微欠身,恭维道。虽然此这次大胜,主要因素还是耶律伊逊的部下各怀异心,军心
不稳。但是耶律浚的中军大营,早就暗中挖好了大坑,平时用木板垫住,不露痕迹,显然早就把耶律伊逊算计了,章惇的确不能不佩服。“接下来,就要祝陛下早日生擒叛逆,结束内乱了。”
耶律浚淡淡一笑,道:“虽然敌军瓦解,但是耶律伊逊老谋深算,若不能一战成擒,总是心腹大患。他在燕王城屯集了大量军资,驻扎了
万余精兵。自以为机密,旁人不知,不料早有人报与朕了。朕料他新败之后,必然不会再去上京,反而会奔燕王城。但无论他奔上京还是往燕王城,其间必经之道,就是保和馆。只要阿斯怜能阻住他,他便在劫难逃。“
章惇起身一拜,问道:“陛下之谋略实不可测。然有一事不明,若耶律伊逊不来偷营,又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