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红楼大话红楼(3)





矗鼓艹园桑俊?br />   “嗯,不错,不错!”贾五随口应着。
  “待会儿我妈做的酸辣汤好了,那才叫绝呢!我们村里的张大财主每年元宵节的灯会摆宴的时候都要请她去做汤呢。”那妇人说,”您这二位是来北京赶考的吧?”
  “是啊,是啊,”贾五顺坡答道,”我和我弟弟今年运气不佳,没考上。本准备在北京住一年,明年接着考,谁知道我爹病了,我们这才忙着往老家赶。”
  “我说呢,看您二位像是江南人么,特别是二公子,真是秀气呀。”那妇人笑着说,”您二位怎么骑个没鞍的马就出来了?难道碰上强盗了不成。”
  “是啊,”贾五顺口胡诌地说,”我们本来是有两匹马,我骑一匹在前面走,我兄弟骑另一匹跟在后面。就在大河那边的小树林里,出来几个蒙面人,一棍子把我的马腿打断了。幸亏我反应快,跳上了我兄弟的马,两人才跑了。路上还摔了一跤,马鞍子也摔掉了,黑咕隆咚的,找也找不到了。”
  “唉,这里离京城不远,本来一直是挺太平的。现在怎么也出土匪了?”那妇人叹了口气说,”去年大旱,庄稼收成不好,我们村里好多年轻人都跑出去找活路儿了,搞不好也有当强盗的了。我们家地里也没收多少粮食,幸亏我娘认识个富亲戚,给了点银子,才开了这个店。对了,今儿个这么晚了,您二位就住在这里吧?”
  贾五觉得浑身累得又酸又痛,脸上肉皮发紧,眼皮也直打架。林妹妹想必是更累了,他勉强笑着说:“好吧,给我们两个干净房间。”
  “这个,”那妇人迟疑了一下说,”公子,今天不巧,只剩下一间房了,您二位能不能挤一挤呢?”
  “不好,我们清静惯了,”黛玉说,”附近还有什么别的店么?”
  “都不近的,”那妇人说,”最近的就是东直门里的几家,也有十几里地呢。”
  “那,”贾五犹豫起来,无论如何是不能再回城里的,可是这里一间房子怎么睡呢?
  那妇人看他们为难的样子,哧哧地笑了起来说:“看你们,两个大男人,又是亲兄弟,怎么倒扭扭捏捏起来了?”
  贾五心中一凛,别被看出破绽来了。他看看黛玉,说:“小弟,你看怎么办呢?”
  黛玉脸红了,无可奈何地轻轻地几乎看不出来地点了点头。
  “汤来喽汤来喽”二人抬头看去,只见一个瘦瘦的老婆子端着一个大汤碗,兴冲冲地从厨房走了出来。
  贾五忙站起来把桌上的盘碗清理出一个空儿来,说:“老妈妈,您小心点儿,放这里吧。”黛玉则默默地把头低了下去。
  “没事儿,没事儿,我这老身子骨硬实着呢,”那老婆子笑呵呵地说,”您尝尝,就是北京的大饭馆也没有这么好的汤呢。”说着把汤碗放在桌子上,往二人的小碗里倒了一勺。
  黛玉低头不动,贾五用小勺舀了一勺放进嘴里说:“嗯真不错。”
  那婆子看着贾五,笑容忽然凝固了,接着就叫道:“宝……宝二爷?”

  第七十一章 藏宝洞

  贾五吃了一惊,怎么在这里被认出来了呢?自己承认也不是,否认也不是,站在那里发呆。再看黛玉,她的头低得几乎碰到桌子上了。
  那婆子往前凑了凑,说:“宝二爷,您认不得我了吧?我到府上去过好几次呢,您还送给我一个茶盅,我孩儿她爹姓刘,您们府里都管我叫刘老老。”
  贾五这才想起来,贾府有一门穷亲戚,那老婆子人称刘老老,常到府里来陪贾母聊天说话,外表傻乎乎的,其实是蛮有心机的一个人。怪不得刚才看着眼熟呢,想不到在这里碰上了,于是也笑着说:“嗨,原来是老老啊,您看我这记性儿,我们还在一起吃过饭呢!”
  “对啦!”那婆子高兴地说,”府上怜贫惜老,那次我回家还给了一百两银子。
  多亏了那一百两银子啊,我们娘俩才能开了这个小店。要不去年大旱,全家非都得喝西北风去不可。老太太和琏二奶奶都好吧?”
  “唉,”贾五叹了口气说,”老太太病着呢。凤姐姐娘家叔叔在西疆阵亡了,公公又死了,眼下也不大好过。”
  “啊?有这等事?”那婆子着急地说,”那我可得去府上看看了。佛爷保佑,佛爷保佑,保佑老太太和二奶奶平安。”
  这时候,那妇人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说:“二位请先洗洗手擦把脸吧,后面的房子已经预备好了。”
  刘老老一把把那妇人拉住,说道:“丫头,这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荣国府的宝二爷,咱们的大恩人呢!”
  那妇人忙把盆放在另一张桌子上,向着贾五深深地施了个万福,还说道:“谢谢宝二爷对我们一家的照应。”
  贾五忙还礼说:“不客气,算不得什么的,再说啦,都是老太太和凤姐姐张罗的。”
  刘老老在一边笑着说:“丫头,我跟你说什么来着,人家大户家的公子就是读书知礼,人也长得俊啊。他们府里的小姐们更是不得了,一个个都跟画上画的似的。特别是那个林姑娘,啧啧,简直就像天仙一样,白生生的手,红扑扑的脸蛋儿,黑漆漆的眼睛,就像,就像那个小公子一样。”
  黛玉听刘老老说起自己,不由得微微一抬头,正和刘老老的目光碰在一起。刘老老的眼睛本是最刁不过的,此时不由得一愣:“你,怎么会这么像呢?莫非,莫非……”
  黛玉的脸”刷”一下子红了。看看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站了起来,大大方方地笑着说:“老老好。”
  “好啊,好啊,你怎么穿了这身衣服?这么说,你,他,这个,”刘老老挠挠头,忽然笑了,接着小声说:“没有关系啦。你们知道,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个风流人儿。我老家本在云南呢,丫头他爹那时当兵,去云南打吴三桂,军功是一点儿没立,可是把我给拐到北京来了。那年我才十五呢,人家说那就叫私奔,可把我爹娘给气坏了。唉,一转眼,我那死鬼也走了十年了。”说着撩起衣襟擦擦眼角。
  贾五忽然觉得刘老老好亲切的,忙把话题岔开说:“老老,我还记得您讲得那个抽柴火的故事呢,还有您吃鸽子蛋的事儿。”
  刘老老破涕为笑地说:“还说呢,那天我可露怯了,你们给我双沉重得不得了的筷子,那鸽子蛋怎么也夹不上来。”
  黛玉也笑着说:“老老,您那天还说了个顺口溜呢。”
  “什么顺口溜?嗯,对了,是这样,”刘老老想起来了,她又鼓起腮帮子,大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三人想起那天的情景,一起鼓掌大笑起来。
  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刘老老问:“宝二爷,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呢?”
  贾五犹豫了一下,还是不能说实话,就笑着说:“我们想去广州。”
  “这大冬天的,赶路可不是好玩的事儿,您还是弄辆车吧。不如今天晚上就住在我们这儿,明天叫我女婿给您们去叫车。”
  “好吧,明天请大哥给我们雇辆车,剩下的就算我们住店的钱。”贾五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来。
  “嗨,看您这话说的,”刘老老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您是贵客,请都请不到的,怎么能收您的钱呢?再说啦,也用不了这么多么!”
  “老老,实话告诉您,”贾五的面色变得凝重起来,说,”我家娘娘已经被打入冷宫了,贾府也马上就要垮了。您就先收下吧,说不定以后还有要您帮忙的地方呢!”
  刘老老想了一下,把银票接了过来,说道:“好吧,那就算您先存在我这里的。
  以后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好了。不过府上也不会有什么大事的,积善之家有余庆啊。”
  贾五笑着说:“谢您的吉言,要是贾府能躲过这阵儿,我们就再请你到府里去做客,再带上大哥大嫂一起去。”
  外面跑进来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喊着说:“妈,老老,你们要去哪里呀,带我一起去!”
  黛玉笑着说:“这是板儿吧,长这么高了。”
  刘老老也笑着说:“可不是他,一点儿规矩也不懂。板儿,快给两位贵客磕头!”
  板儿也不理她,一个劲儿地往那妇人身上蹭。
  那妇人一直在一边赔着笑,忽然想起点什么,小声在刘老老耳边说:“娘,咱们只有一间客房了,你看怎么安置他们呢?”
  刘老老看看贾五,又看看黛玉,笑着说:“林姑娘啊,你要是不嫌我老婆子肮脏,今天晚上就和我一起住如何?”
  黛玉本是最爱干净的人,当初在大观园里见到刘老老的时候就觉得她身上有味道,吃饭也没有个样子,因此才和探春等人在背后取笑刘老老是”母蝗虫”。可是自己怎么也不能和宝玉一起过夜啊,特别是被人家认出来了是个姑娘。而且刘老老的话已经垫在那里了,如果拒绝岂不意味着自己确实嫌她不干净?想到这里,她笑了笑说:“不过,那太打扰您老人家了。”
  “哪儿的话,哪儿的话,”刘老老高兴地搓着手说,”你们先坐着,板儿,你今天晚上跟你爹妈睡吧。林姑娘,我去收拾收拾屋子。”说罢拉着那妇人和板儿噔噔地走了进去。
  贾五对着黛玉一笑,说:“这老太太也蛮有意思的。”
  黛玉向他一噘嘴嗔怪道:“还笑呢,都被人家看出来了,多不好意思。”
  贾五向前凑了凑说:“怕什么,反正我俩是要成亲的。”
  黛玉转过头去不理他。
  贾五突然问道:“林妹妹,那红绫你带出来了么?”
  黛玉一皱眉头说:“哎呀,坏了,我忘了,你怎么不早提醒我?”
  “这,”贾五心里”咯噔”一下,急得汗都要下来了,”这可糟糕了!唉,不过你也别着急,也说不定紫鹃会给我们收好的。”
  黛玉”扑哧”一声笑了,说:“看你急的,我怎么会那么糊涂,你看看这是什么?”说着从包袱里拿出一条红腰带来,”你试试,合适不合适?”
  贾五一见黛玉已经把那红绫缝成了腰带,心里才一块石头落了地,笑着说:“我就知道交给妹妹是万无一失的。”说着把腰带系上,还说:“嗯,再合适不过了。”
  二人正在说笑,那店小二推门走了进来,说:“哎呀,好冷的天啊,我跑到城门底下那家茶叶店才买到了点儿毛尖儿,又顺便给二位买了点儿好酒。”
  “好啊,谢谢你!”贾五从桌子上的酒壶里倒了一碗酒递给他,说道:“喝两口吧,暖暖身子。”
  那汉子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说:“谢谢少爷。这城关可热闹了,关外来的三十八牛录要进城,这兵马司的官员硬是不让进,说非得有皇上圣旨不行,两边都快打起来了。后来雍亲王赶来,带了皇上的金令箭,才把三十八牛录的官兵放进城。那令箭好威风啊,金光闪闪,如朕亲临,今天我可算是开了眼了。不过也奇怪,这城门离皇上没多远,派人颁旨也要不了多一会儿,怎么偏偏把金令箭请出来了呢?”
  贾五心里一惊,坏了,八成是自己丢落的那个金令箭,被老四用去瞒着皇上往城里调兵。他调兵干什么呢?是不是马上就要政变?
  那汉子把一个酒坛子往桌子上一放,大声说:“少爷,这是上等的花雕,您来一碗?”
  贾五叹了一口气,点点头说:“好,你再给我们弄一点儿小菜来吧,花生米什么的就行。”那汉子答应着走了进去。
  贾五抓过坛子,就要往自己碗里倒,黛玉伸手拦住了他说:“宝玉,别喝。”
  “为什么呢?”贾五不解地看着黛玉。
  黛玉长叹了一口气道:“你不知道,按我们江南的风俗,女儿出生以后,就要酿一坛子酒,埋在地下,等女儿出嫁的时候拿出来喝,就叫女儿红。如果女儿没成年就死了,那酒就叫花雕,意思是说花儿凋谢了。当年,我还不知道自己是吕老师的女儿,可是吕老师说他把我当亲女儿一样看待,在他家的梅花树下埋了三坛子酒,我一坛,四娘一坛,五儿一坛,可是,可是,五儿那一坛,现在只能叫花雕了。”说着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提起五儿,贾五的眼圈也红了,他拍拍黛玉的手说:“好妹妹,我再也不喝花雕了。”
  刘老老刚好走进来,见二人眼泪汪汪的,就笑着说:“怎么,才出来一天就想家啦?天不早了,你们也歇息了吧。林姑娘,你跟我来。”说着拉了黛玉的手就往里面走。
  刘老老的屋子在最后面。墙上挂着几串子玉米、大蒜和辣椒,还歪七歪八地贴着几张泛黄了的年画。土炕占了屋子的一半,炕上铺着厚厚的一层麦秸,麦秸上铺着一张新苇席。苇席上是一床红得耀眼的缎被子,红得和这屋子很不相称。
  黛玉从来没有住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