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逐鹿中原
佣牧α勘憧沙晌笥揖置娴墓丶衷诶『佣飧雠笥眩蜓勾蟪煽墒枪丶暮苣拧1鹂词逯皇窍肴〉靡桓鲂槊墒钦庑槊褪遣荒苋盟玫剑氲玫降模褪俏蚁肫苹档模吆撸茫皆扑淙晃O眨墒窍衷诨姑坏胶退侗嗉牡夭侥兀蔷拖冉岷冒桑灏∈澹铱茨慊褂惺裁窗旆ǎ ?br /> 想到这里,卫景放声大笑,“石义有郑文录,孤有鲁爱卿,还怕他何来?好!好!好!就按鲁爱卿说的去办!明日孤便派出使臣,嘿,石义,咱们就斗斗吧,在什么样的战场上孤都奉陪!”
魏剑那里卫景是不担心的,卫景不是傻子,魏剑亲自带着人到卧龙村去给方云造势,他们之间的关系自然是显而易见的,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卫景也不用当这个大梁王了,乖乖去投靠石义做个悠闲王侯得了。因此卫景可以肯定,赞同方云封王这件事,魏剑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现在他只是担心聂智远而已。
聂智远刚刚还在以杨家的事情向他发难,派来的那个使者被他一气之下差点就给赶了出去,聂智远心胸狭隘,万一他趁着这件事再次发难怎么办?为了能够让聂智远不从中作梗,卫景只好退后半步,忍气吞声的答应严格追查此事,同时给予杨家“一定”的补偿。
殊不知卫景这次却是料错了,聂智远这次不但非有捣乱,反而很痛快的便同意了,这让卫景不禁有些心疼自己的“补偿”。聂智远有着他的打算,他的做人原则就是损人利己,只要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就要去做,对自己没有好处,可是对敌人没有好处的事情也要去做,眼前赞同方云称王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对大周并没有明显的好处,甚至仔细想想,还会让他心里很是不舒服(这个毛头小子竟然称王,和孤并驾齐驱?),但是他明白,这件事情对于石义来说,却是不小的一个打击,既然如此,那何乐而不为呢?让这个翅膀还没硬起来的小子担着天命所归的名头没什么,可是让石义来那可就不行了,称王就称王吧,嘿嘿,小子,你可要之恩图报啊。
第二百一十六章 晋东南王
石义将这件事故意传了出去,传得沸沸扬扬,全天下几乎都知道了大成王石义要封河东郡守方云为东南王,方云又怎么会不知道呢。可是知道了有什么用,明知道石义的意图,却也没有办法。你说你不要吗?人家石义可是豁出去跟你拼命了,以河东现在的实力,就算是能联合大梁等国夹击大成,可是等援军来了河东也完了,你能怎么办?石义现在就是耍赖,一副流氓架势——我就是要这个,你要不给我我就跟你拼命!因此就连萧豫也知能徒呼奈何,没办法,实力不如人,平时还能打打太极,到了这种时候,就没有取巧的余地了。
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尝试着接受吧,其实这本来也跟方云的计划也没有冲突,只不过把这个天命的大帽子扣到石义头上而已,可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别人抢不走,现在能给他,将来就能拿回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头缩起来,挺过这一关再说吧。大丈夫能屈能伸,嗯嗯,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很快,大成王石义的使臣便来到了河东,这次来的是大成礼部侍郎范振仪,战乱不断的时代,礼部大多数时候都只能起到了个摆设的作用,别说他一个侍郎,就算是尚书也好不到哪里去,平时礼部的衙门都快被灰尘给埋起来了,这礼部侍郎说起来比个家中有几亩地的百姓还不如,今天遇到了这个差事派到了他的头上,还把他吓得够呛,这个人虽说身居高位,却对天下大事了解不多,只是一门心思放在自己那么一亩三分地上,因此他还以为河东与大成现在是敌对关系呢,“我们不是刚刚才打了他们吗?怎么又要给他封王了?这不是乱套了?”这位礼部侍郎这样想到。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大王的命令,别说到敌国,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得走一遭啊,虽说范大人心里怕得很,临行前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就差写遗书了,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可“遗”的,家里一贫如洗,老婆也不漂亮,孩子也没生出来,唉,范大人想了想,突然觉得很憋屈,我这活的还有什么意思啊?说出去还是朝廷大员呢,丢人呐。
本来抱着“成仁”的心思来到河东的范大人却没想到,这个“敌国”似乎还是很友好的嘛。既然想好了与石义虚以委蛇,那就不能不把面子上的功夫做全不是?于是,方云带着河东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官员远远的就出了城迎接这位来自大成的使者,那副样子,让范振仪还以为河东什么时候摇身一变,成了大成的属国呢。
范振仪强忍着心中的疑惑,将自己的来意也就是大成王石义的册封旨意战战兢兢的宣读了一遍,没想到方云欣然接受,全无一点不豫之处,这可是全然出乎了范大人意料之外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本来还想着至少也得受一通欺凌的,却没想到不仅没像想象中那样,反倒受到了国之上宾的待遇,好酒好菜招呼着,河东郡首连带着一种官员小心陪着,再加上那些知情识趣的偶尔送进驿馆的礼物,如花的美人,范振仪终于感觉到了,比起现在来,自己以前过的还是人的日子吗?很明显,不是啊!唉,可惜啊,这般生活,却不能长久…
“终于把那个范振仪送走了,”萧豫悠闲的喝着茶道,虽说现在方云已经是东南王了,可是他却没有叫群臣改变称呼,他觉得现在就已经很好了,要变的话,等到我登基当皇帝吧,当然,这句话现在只能在心中说说。
“嗯,总算是走了,折腾了这么多天,在他身上也花了不少银子,希望他能回去好好给我们卖卖力吧,本来也没指望着他能帮我们瞒过石义,可是能让石义稍稍相信一点就可以了,其实石义也不愿意跟我们闹僵的,这次也不过是做个样子给天下人看罢了,他还没那么糊涂,就算是他糊涂了,郑文录也不会答应的。”方云坐在那里,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缓缓的道。
“主公说的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只要我们能够把手中的力量利用好,待到大成和大梁、大周之间的争斗结束之时,便是主公得意之日了,以河东、河西东海三郡的富庶和众多人口,九郡的广大区域,这将是一股强大的让人畏惧的力量,”方云已经把魏剑和自己的关系说给了萧豫听,他既然用了萧豫作为军师,自然就什么都不会向他隐瞒,这样才能让萧豫全心全意为他出谋划策,不至于因为信息掌握的不够周全而导致白费功夫。
“现在就要看看大梁、大周的军队会不会让我失望了,可不要不堪一击啊,大成这次可是下了血本的,”方云有些担忧的道。如果这三个大国不能战至两败俱伤,他又怎么能够得到机会呢?虽然现在自己手中掌握的实力已经很强大了,可是毕竟还比不上这三个大国啊,想自己强大起来,当然最好的捷径就是让竞争对手变弱些了。
“大哥!”岳枫突然从外面冲了进来,下了方云一跳,差点把自己嘴里的茶喷出来,“咳咳咳,”方云呛得够呛,“什么事啊,吓死我了,”方云瞪大眼睛看着岳枫,这要是郑虎的话,他早就上去赏一巴掌了,可是他知道岳枫向来稳重,绝不会无的放矢。
“大哥,卫景、聂智远、魏剑联合发表声明,拜魏剑为东海王,你为东南王,”岳枫看着方云的眼神有些诡异,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啊?什么?”不只是方云,就连萧豫都吃了一惊,魏剑倒也罢了,卫景和聂智远发的什么疯?这三大势力联手,拜方云为东南王,摆明了就是和石义作对嘛,也就是说方云这个东南王不是你石义封的,而是我们共同承认的,看你怎么办!
虽说大成是最强大的国家,可是大梁、大周和魏剑的东部四郡联合起来,已经代表了半数以上的中原势力,这个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除去偏居一隅的西凉马云和北疆秦龙之外,中原地区有五大势力,大成、大梁、大周、魏剑、方云,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众人联手将大成排挤出去了一般,虽然他们并没有跟方云商量。
“我敢肯定,这是卫景的主意,”方云苦笑道,“这不是给我添乱嘛,也不知道他是无意的还是故意的,萧先生,你看…嗯?”
方云正想问问萧豫的意见呢,没想到萧豫却在一旁偷笑,这不禁让方云有些诧异,“萧先生,你笑什么?”
“主公,依臣看来,这倒未必是一件坏事啊,”萧豫笑着解释道,“大梁、大周这么跟石义作对,是因为他们已经撕破了脸皮,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石义之所以在决定了对西线用兵之后还差点将战火引到河东来,是因为主公风头太盛,石义能够安心才怪,而现在主公毫无怨言的接受了石义的册封,石义也该满足了,卫景他们赶到这个时候跳出来,正好将石义的注意力再次转回他们身上去,岂不是正好?主公只需稳坐钓鱼台,对这件事装聋作哑,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做任何反应,石义自然就会去找卫景他们的麻烦了。”
方云听罢恍然大悟,不错啊,正是如此,只要自己不要再作出让石义发狂的事情,石义应该不会再来找麻烦了,只是…他将心中的疑虑说了出来,“魏公也参与到了其中,万一石义…”
“主公无需担心,魏公不是马上就要…”萧豫狡黠的一笑。
方云一拍额头,“对啊!好,这次就不用担心了,那…我们就等着看好戏?”
岳枫和萧豫一起点头笑道,“不错,一场大戏,怕是再也没有更好看的了。”
※※※
“卫景!好!好!好!你是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这是要垂死挣扎吗?那我就成全你吧!”大成王宫内,石义正大发雷霆,近来似乎让石义生气的事情太多了,方云刚刚听话了,卫景、聂智远和魏剑又跳了出来,而且马云和秦龙的态度也暧昧了起来,这让石义怎能不怒?
“王上,稍息雷霆之怒,卫景他们这不过是做垂死挣扎罢了,就给他们折腾去吧,”郑文录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他本来就不是很在乎这些东西,只是石义太过重视了,现在正好,方云比想象中还要听话,这样一来,至少石义就没有了攻打河东的理由和兴趣了,而卫景这么一闹腾,却正中他的下怀,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劝说石义出兵。
“嗯,老杜,西线的兵力布置怎么样了?”石义稍稍消了点火气,这才向杜绍权问起前线的情况,他与杜绍权是多年至交,真正说起来的话,可是比郑文录还要亲近些,因此在私下里言辞间也是十分随意。
“西线大将刘云武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臣已经派人将王上的旨意传达给他了,明日臣就赶赴西线,请王上放心,三十六万大成精锐,臣必定不会令王上失望!”杜绍权的眼中光芒闪烁,显然在极力掩盖心中的兴奋。
“好!”石义也显得十分高兴,杜绍权眼中的兴奋之情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知道,这是一个战士在一场大战来临之前的兴奋,在三年前杜绍权率领大军攻打大梁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这样的眼神。“老杜,明日寡人亲自去送你出京,你给寡人把卫景和聂智远的人头带回来!”
“西线的兵力布置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有大将军在,王上尽可放心了,只是。。。”郑文录顿了顿,有些忧虑的道,“西线几个郡连年战火不断,经济已经大损,前线三十六万大军的粮草问题却是难呐。”
郑文录说得确是实情,这个问题也让石义忧心不已,大成西边的八个郡已经有五个被大梁和大周占据,现在剩下的三个郡也已经狼狈不堪了,三年不断的兵火使得那里百姓不得安生,除了实在没有办法的人之外,大多都已经向别处迁徙。百姓的稀少,导致了田地的荒费,很多地方原本的良田现在甚至已经杂草丛生,三郡几年来几乎都是靠着其他地方源源不断的粮食运输来维持生存。有的靠近前线的地方甚至直接把城市改成了堡垒,只有军队居住,而无百姓。
平时在僵持的时候,粮食问题还算好解决,除了最初的一年多时间之外,大梁也好,大周也好,都没有拼命的进攻了,也许是得到了一些甜头,心里有了一些满足吧,这样就使得大成身上的压力稍稍轻了些,内地还来得及输送粮草过来。同时大梁和大周也背负着沉重的粮草负担,大军远征,比起大成来,他们的压力只大不小,大梁近年来国力大降,与其几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