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江湖
「快起来。」「快起来。」黄易与吴子纯急忙起身将凌玉龙托起。
吴子纯道:「小龙儿,你师傅从小将你抚养大,教你识字习武,费尽心血,特别是为了让你能练出一流的武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你师傅原来不会武,为了让你弄明白那些拳经剑谱,到处找高手名家请教,弄明白再回来给你讲解,三四十的人开始学武,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你叫义父完全应该。但是,我老偷儿你绝对不能叫师傅。」
凌玉龙道:「若不是您老人家弄来这么多武功秘笈,小龙儿怎能练出今天这身功夫?小龙儿能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是您老人家所赐,您老人家理所当然是小龙儿的师傅。」
吴子纯正色道:「我说小龙儿,你要知道,我是江湖上有名的偷儿,往后你在江湖上行走,别人若知道是我徒弟,会看不起你。」
「偷儿又怎么样?您老人家不是说过,大丈夫处世立身,光明磊落,顶天立地,只要心中无愧,又何在乎他人说长道短、看不看得起?」
吴子纯道:「不行,绝对不行。你若是看得起我,以后仍叫我吴伯伯,若叫师傅,再也不见你了。」
黄易一旁插言道:「玉儿,便依了你吴伯伯吧。其实怎么称呼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心里记得。」
凌玉龙道;「吴伯伯,您对小龙儿这么好,小龙儿真不知将来怎么报答您老人家。」
吴子纯道:「将来在外面遇上好酒,给我留上一壶便行了。」
黄易道:「玉儿,现在应该明白一切了吧?」
凌玉龙道:「玉儿还有两件事不明白。」
「什么事?」黄易讶道。
凌玉龙道:「不知『落魄三式』是那位前辈赐予的?」
黄易笑了笑,道:「『落魄三式』是一个江湖人临终给我的,他从何处得来,不清楚。」
凌玉龙道:「不戒师父和玄清道长又是哪处寺庙、道观的人?」
「你说不戒师父和玄清道长?」黄易笑了笑,道:「不戒师父原是河东五台山和尚,因为不戒酒肉,被寺里主持赶出来,成了野和尚。于是,他索性以不戒之名云游四海,云游到湘乡黄龙山金子峰时,被山顶的景致迷住。他想自己是个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野和尚,何不在此建个庙宇,老了也好有个栖身之所?于是向当地乡绅提出借一块袈裟之地建庙宇的建议。」
凌玉龙道:「借一块袈裟之地建庙宇?」
黄易点头道:「不错。当地乡绅见他只借一块袈裟大的地方,便答应了。他们与你一样,想看看这和尚怎么在一块袈裟大的地上建庙宇,便跟随不戒师傅登上山顶。不戒师父站在山顶,将袈裟往空中一掷,袈裟飞上天空将整个山顶的光线遮住了。当地乡绅以为是佛祖降世、神仙下凡,不但将山头送给他,而且还出钱为他建好庙宇。五年前,我上金子峰采药时认识了他,因是近邻,又谈得来,便成了方外之交。我知道他功夫好,所以请他来试试你的武功。」凌玉龙道:「难怪第一次他与我缠斗那么久才使出看家本领,而且还手下留情。」
黄易道:「你虽练了一些武功秘笈,但是如何应用,毫无经验,如果他一开始便施展绝技,你还有机会表现?」
凌玉龙尴尬笑了笑,知道义父说的很对,如果不戒师父上次一开始便使出最后那三招,自己可能一招都接不了。
黄易又道:「玄清道长是个云游道士,据说原是摩尼教的高手。」
凌玉龙道:「摩尼教是什么帮派?」
吴子纯道:「摩尼教是波斯传入我国的一个教派,唐初开始在内地流传,现在它是天下最大的教派,教徒遍布各地,但叫法不一,有的地方叫明教、明尊教,也有的地方叫末尼教。京西河南府和河东并州府有唐时敕建的摩尼寺,江陵城外现在还有摩尼教的大云光明寺。」
黄易道:「玄清道长是不戒师父的朋友,我在不戒师父那里认识的。据不戒师父说,玄清道长的武功不在他之下,曾会过不少江湖高手。因我曾经为他看过病、配过药,算是欠一份情,所以这次不戒师父将他请来了,今天大概是他第一次失手。」
凌玉龙点了点头,心道:「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
黄易又道:「玉儿,今天你虽然赢了不戒师父和玄清道长,但不表明你武功很了得,可以天下无敌了。不戒师父和玄清道长虽是武林中的有名高手,但不是顶尖高手,据玄清道长介绍,摩尼教中便有不少人武功比他好。要记住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比如传你干元罡气的无痴大师,武功便不会比你差。所以,你要到外面去闯一闯,会一会江湖上那些有名的高手,特别是像无痴大师这样在江湖上默默无闻的隐世高人。只有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果总是待在山里,不到外面去历练,即使练上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用。也许你自认为很了不得了,一出去便让人打个落花流水。」
吴子纯道:「小龙儿,你义父说的很对,出去后,要想办法会一会武林中那些高手名宿,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武功究竟如何。」
凌玉龙点了点头。
黄易道:「我请不戒师父和玄清道长来试探你,是想看看你功夫练得怎样,是不是可以出山了。你不同于别人,你出山,是要为父亲雪耻解恨、扬眉吐气。若是一出山便让人打败,不但我这个做义父的脸上无光,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今天,你表现不错,看样子不会一出去便让人给打败。」
劈柴在墙边敞口的炉膛里呼呼地燃着,熊熊火焰将屋内照得通亮。晚饭后,凌玉龙没有像往常那样外去练功。他明天出山,两位老人有许多话要交代,因此坐在炉边,专心听两位老人讲述江湖常识和江湖上的轶闻、典故。
凌玉龙道:「吴伯伯,能不能将你以前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给小龙儿说说,让小龙儿开阔眼界,增长些见识?」
吴子纯道:「我那些偷鸡摸狗的事有什么可说的?」
凌玉龙道:「吴伯伯,你做的都是侠义之举,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有什么不好说的?」
吴子纯道:「不说这些了。明天你要出山,爷儿俩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来,伯伯传你两样小功夫。虽然现在你武功不差,行走江湖不会有大问题,但是江湖上的事有时不是武功高便可以解决,这两样小功夫,以后也许用得着。」
凌玉龙道:「多谢伯伯。」
清风送爽,旭日东升,和煦的阳光披洒在景色秀美的山坡上,也照射在山冲的茅屋前,昭示着崭新一天的开始。
凌玉龙与两位老人迎着晨光走出茅屋。
黄易道:「玉儿,出山后,义父不在身边,你要学会照顾自己。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外边,时刻都要小心,凡事三思而行,不可任性、冲动,意气用事。」
凌玉龙频频点头。
吴子纯道:「小龙儿,伯伯这里有点珠宝,你拿去。」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囊,递给凌玉龙。
凌玉龙推辞道:「伯伯,义父给了我不少银子,这些珠宝您老人家留着吧。」
吴子纯道:「小龙儿,你是不是认为伯伯这些珠宝不干净?」
凌玉龙道:「小龙儿不是这个意思。」
吴子纯道:「不是这个意思便收下。君子出门重带粮,出门在外,身边不多带点钱不行,一文钱困住英雄汉。」
凌玉龙只有接过布囊,道:「谢谢伯伯。」
黄易道:「玉儿,义父已十余年未到外面走动了。你出山后,义父也准备到外面走走,顺便采几样药草。对了,你要记住,遇上练毒功的人,不可轻易与他动手,除非你内功高过他,可以克制。这些年,义父对江湖上几种比较歹毒的毒功作了一些研究,但是有些药草这附近没有,解药尚未配出来,这次出山想将它们找齐。」
凌玉龙道:「玉儿以后怎么找您老人家?」
黄易道:「义父准备去夔州、梓州和大理国一带,这些药草要那一带才有,没有固定地方,你不要来找,最多一、两年便会回来。」
凌玉龙点了点头,道:「吴伯伯,您老人家准备去哪儿?」
吴子纯道:「我老偷儿居无定所,四海为家。」
凌玉龙道:「小龙儿若想见你老人家,该上哪找?」
「这个──」吴子纯搔了搔头,道:「这样吧。小龙儿,你若是遇上好酒,想要伯伯来陪你喝几杯,便上东京天然居,那里我每年要去几次,每次都要住上一段时日。」
凌玉龙点了点头,告别两位老人,迎着初夏的艳阳,大步向山外走去。
第三章 风波迭起
宁远位于湘南边陲,古称营道,唐时叫延唐,干德三年才改成今名──宁远。县城位于九嶷山之北,是由北往南去九嶷山的必经之地。
中午时分,凌玉龙来到宁远县城。县城不大,但有一家很出名的酒楼,从招牌便可看出它的气派,「湘南第一楼」的金漆大字招牌高挂于酒楼之上,烁烁生辉,远远便能见到。
凌玉龙走进酒楼正是生意兴隆的时候,楼上客满,只有楼下尚有空席,便在楼下拣了张桌子,叫过酒菜后,开始观察店内的情形。
下山之前,两位老人反复交代,每到一个地方必须先观察附近的情势,以免不自觉搅入是非圈,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人来客往龙蛇混杂的酒店、客栈,更要注意。
这一看,竟看出了些异常,发现店内有不少江湖人,他们三人一桌,五人一席,有的在高谈阔论,有的在举杯畅饮。凌玉龙虽是初次在江湖上行走,对江湖人物认识不深,但江湖人物的基本特征吴子纯曾多次介绍,已耳熟能详。
「宁远并非名都大邑,通衢要道,只是湘南边陲一个小县城,怎会有这么多江湖人物出现?难道有大事发生?」凌玉龙不由提高警觉,开始仔细打量店内的客人,聆听他们谈话。
「那不是陈师傅?」凌玉龙正在打量那些比较醒目的客人,旁边有人大声道。
声音来自左侧的桌子,桌旁坐有三人,看衣饰和举止,不是普通客人。他们比凌玉龙早到,桌上已有两道菜,此刻三人盯着厅中。
厅中站着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似是刚从外地赶来,满脸风尘,正在找座,听到叫声后,转过头来。这边三人一见纷纷起身离座,其中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惊喜道:「陈师傅。」离开桌子,大步迎上前去。
中年见到向自己走来的青年,惊异道:「朱兄弟,你们也在这里,真是幸会!」
青年道:「小弟没想到能在宁远遇上陈师傅,实在荣幸之至。」
陈师傅道:「朱兄弟客气了。」
青年道:「陈师傅,刚到宁远?」
陈师傅点头道:「刚赶到。」
与青年同桌的两人也走了过来,其中那个年约四十的中年道:「陈师傅,你来得正好,我们刚开始,来,一道用餐,边吃边聊。」
陈师傅道:「道元恭敬不如从命。」
「客倌,你要的酒菜来了。」凌玉龙正打量着陈道元等四人,小二将酒菜送了上来。
凌玉龙斟上酒,一边品尝,一边关注邻桌陈道元等人。根据四人方才的谈话可以肯定,除陈道元外,其他三人应是本地人。
凌玉龙心想:「既然是本地人,对本地的情况应该清楚,只要留意他们谈话,便不难知道发生什么事?」
果然,只过了一会,三杯酒下肚后,旁桌四人便聊开了。
朱姓青年道:「陈师傅,这次来宁远,可是给玉面飞狐梁爷祝寿?」
面对凌玉龙的陈道元摇了摇头,道:「玉面飞狐梁大爷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我陈道元只是一个江湖上卖艺混饭吃的小教头,他不认识我,我也没有见过他,去祝什么寿?」敢情是位在外教徒授艺的教头。从表情和语气不难看出,他与梁刚没瓜葛,也不想巴结。
朱姓青年笑了笑,道:「陈师傅说的也是,但不知陈师傅这次来宁远是为何事?」
陈道元道:「因道州的姑丈有事,要我去一趟,途经此地。」
背对凌玉龙的李姓中年人道:「我说陈师傅,你既然到了宁远,何不去拜访一下?此去九嶷山逍遥宫并不远,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明天便是梁爷的寿辰,既然遇上,如果不去,被梁爷知道了,不好。」
陈道元右首的年轻人附和道:「陈师傅,梁爷是湘南鼎鼎有名的人物,到了九嶷山下不去拜访,等于不给他面子,何况明天是他的寿辰。你虽不是宁远人,但是湘南人,要在湘南道上混饭吃,日后难免不碰面。」
李姓中年亦道:「陈师傅,现在不但湘南的朋友来了,便是外地,也有不少朋友闻讯赶了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