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覆雨
“咚咚咚咚咚咚咚”
域外联军无不负伤!
这时,天空突然黑了起来,一束强光直破云层,照向了文致。
他抬起头来,嘿然叹道“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哈哈哈哈!”
笑声汇聚着云彩的滚动,文致的身上射出无数光芒,象是剑光,也似龙纹,慢慢的模糊了其身影。
“嗷!”
一声高亢的龙呤从文致方向传出,四散的光芒慢慢融成了一条金光闪闪四爪虬龙,跃上了天际。忽然,它又落下来,砸开数栋房屋,变成一处坑池,旋又飞上天际,再无踪影。
云开,日明。
原来文致站的地方早已没有的踪影,让众人恍然如在梦中。
远处飞身掠来几个身影,尖啸之声传来。
里赤媚吐出一大口鲜血“遭了,是乾罗!我们这个情况不宜硬拼,走!”
卜敌和毛白意的尸体被遗忘在了这里。
封寒拦住了正待要追的风行烈和戚长征“算了,小心他们还有后手。我们先和乾罗会合再做打算。”
乾罗和不舍夫妇掠到了近前,愕然看着狼狈的众人“你们怎么都这么一副样子?刚刚的尖啸声和强光是怎么回事?”
封寒苦笑道“希望我可以说得清楚!走,我们边走边说。”
乾罗疑惑的看了看街边的大坑,点了点头。
一行人的身影慢慢消失在天心门外。
现场除开一地的血迹外,就只剩下了那个巨大的坑洼。
据说,这里后来被当地人称做“化龙池”!
第八集 再聚京城 章八十三 码头笑声
长江上,明朝长江水军的骄傲“黄龙号”。
船舱内众人都一脸凝重的看着我,或者说看着我手中的古剑“仙澜”。
刚刚船上正在进行酒宴,大家都醉心的欣赏着由苏欣然和怜秀秀合奏的名曲《凤求凰》,殊不知挂在舱壁上的仙澜剑突然出鞘,龙呤不绝。这么诡异的事情当然把两位娇娘吓得够呛,就是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张正常也脸色凝重起来。
我取下仙澜仔细察看,发现仙澜剑上的鹤纹时隐时现,到是原来出现过的龙纹覆盖在上面发出刺眼的金色光芒。
过了许久,剑身龙纹猛然炙白,冒出一道氤氲气雾渐渐飘散。之后龙纹彻底不见,只留下了展翅欲飞的鹤纹,不过较之以前,那鹤纹明显得生动多了,仿佛有一股生命在其中不断成长。
“修儒……,呵呵”张正常伸手抚了下短须,抬首微笑。
“文老出事了么?”我对这怪异的现象并不了解,只得问旁边的张正常。
张正常摇了摇头“缘分有定,过几日希文你就会知道了。”说罢也不再停留,独自缓步走回自己的舱房。
我心中虽然不安,但是看到张正常的表情,也没有多问。再过两天就是到达京城的日子,这最先进的战舰果然不负其威名,比之几年前向清秋的画舫要快上不少。我告个罪,独自走出了舱门,看着下面长江水,依然是那么波涛汹涌,但不知道这惶惶的大明将会走向一个怎样的局势。
京城应天府,水泊司码头。
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整个码头渡口,老百姓听说皇上加封一个无名小子做皇太孙的太傅,莫不好奇万分,所以不顾官兵的阻挠,硬是挤到了这里。作为负责这次迎接仪式保安的叶素冬也无可奈何,一个百姓好处理,一群百姓也可以驱逐,但是面对这人山人海的老百姓,叶素冬最多也只能维持一下,不敢做太过激的举动。不然,一个处理不好,可能还会伤及到码头里面奉旨迎接的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到那个时候就是朱元璋不说什么,自己的脑袋也难保住。
“看!太傅的楼船来了!”一个站在自己父亲肩膀上的小娃儿兴奋的叫到,就象自己坐到了上面一般。
人潮顿时闹腾起来,不时推推攘攘,都想争先看这年轻“太傅”一面。
胡惟庸站在最前面,身边是宫中太监总管聂庆童,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些发布圣令的礼仪官员。不过深秋的风始终是刺骨的,胡惟庸缩了缩脖子,咒骂了一声。自己堂堂一个正一品中书省丞相,却被派来执行迎接从一品皇太孙太傅的任务,想想都觉得掉价。聂庆童知道朱元璋对这新任太傅的关心程度,站在后面冷冷的瞟了胡惟庸一眼,没有做声。
大船靠岸,船上的舢板搭到了码头。
只见船上一群人陆续的走了下来,不过胡惟庸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和聂庆童对视一眼,胡惟庸疑惑的迎了上去。
走下来的人中有一个他是认识的,这人原来在京城也待过,赫然是来京城述职的陈令方!
“陈大人!怎么,你和太傅大人一起来的么?”胡惟庸朝他一拱手。虽然怀疑,但是却不能少了基本的礼仪。
陈令方大吃一惊,胡惟庸他是认识的,今天过来他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排场迎接自己。可是刚刚一说话,他就知道肯定是有什么误会了。
“丞相大人可能误会了,草民是和高句丽进贡使臣一起来的,而不是丞相口中的太傅大人。”陈令方虽然不知道哪个是太傅,但是至少是没在他的船上。
胡惟庸大讶“什么?上次的传书不是说你们要在明天才到么?”兰致远的文书早就到了胡惟庸那里,说好了是在明天到达,胡惟庸才放心的来迎接这“太傅”的。
陈令方一阵尴尬,由于地方上的安排,本来自己还会在地方上逗留一天的,不想却早来了一天。
“啊吖!难道那个人就是太傅?”百姓人群中传出一个声音。
大家的视线也被吸引到了陈令方身后,那两个身着怪异服装的人一边。
这两人当然就是由韩柏、范良极扮演的高句丽专使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两个人阴错阳差的还是坐上了这条贼船,大摇大摆的当起了官儿。
韩柏一脸尴尬,不住埋怨身后的范良极。范良极也没见识过这场面,一身的鬼点子没用出来。
胡惟庸还有两棵万年参没拿,当然不能让自己的财神爷受委屈了,看到两人尴尬的样子大声笑道“大明中书省丞相胡惟庸奉皇上之命,特来迎接高句丽正德王使臣一行,愿我两国邦交世代稳固!”
范良极哪还不知道这是胡惟庸为自己找梯子,连忙装模做样的也回了个礼“吾王特谴专使大人为大明天子奉上礼物贡品,不知道是哪位大人陪我去清点一下?”
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原来不是太傅的一行,马上安静了下来,不少人还在埋怨他们来得不是时候。也对,在场的百姓中知道高句丽是何方神圣的都少,更不要说他们来的什么一个使臣了。
聂庆童和胡惟庸交换了个眼神,径直去和范良极点那“贡品”去了。
这时候,河流远处有驶来一艘巨舰,看那个样子,约莫要比陈令方的船大一倍!
胡惟庸整了整衣着,看见大明统制战舰的到来,这次应该不会错了。
舢板搭到了地面,一条红地毯从船头抛下,铺在了船头和码头之间,先是一队仪仗兵从上面缓缓下来,站在码头两边。然后才看到一众人出现在甲板上。
我真的不知道在码头竟然会有这么隆重的场面,一眼望去,就似密密麻麻的一地蚂蚁,把码头围得水泄不通。而站在船下的赫然是身找一品朝服的官员,看他那貌似慈蔼的面孔,我突然记起了一个人。
果然,看我们已经下了船,胡惟庸乐呵呵的走过来,在众人身上巡视一番后,停在了我的身上“恭喜恭喜,韩小弟这么年轻就坐上了太傅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啊!”
我心中还是蛮惊讶的,他没见过我,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正确答案,看来身居丞相的胡惟庸也不是个庸才。
“晚辈就是韩希文了,恕希文眼拙,不知道大人是?”我还没有正式述职,所以只能称自己晚辈。
“本官忝为中书省丞相之职,以后和韩小弟就是同僚了,一定要多亲近亲近!”胡惟庸此刻的表现一点都看不出奸臣的样子,要是放到我那个时代,肯定是个影帝级的人物。
我嘴里应付道“那是当然,晚辈还得要丞相多提携提携呢!”
说着,我的眼神看向了边上的船“不知道这是?”
胡惟庸笑了笑“这是高句丽朝贡使臣的坐驾。”
“高句丽!?”我惊讶的向那边凝视,果然看见了尴尬地站在那里的韩柏。以前印象中再怎么想像也难以想出韩柏穿起朝鲜服装的样子,不过现在看到了嘛……噗嗤,真是好笑!特别是佩上韩柏那傻兮兮的脸!
范良极这时候也随聂庆童走了出来,他也是身着朝鲜的裙衣!想像一下,一个身形和猴子一样的人穿着裙子……
我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忙拉着胡惟庸向码头外走去。
跟在后面的家人一阵疑惑,不知道我到底在笑什么。走到了船下,大伯回头看了看……哈哈的笑声比我还要响亮。接着是二伯,再是父亲……只到宁芷和苏欣然、怜秀秀他们下船,都无不是掩嘴笑着走出去的。
这下子可让胡惟庸他们摸不着头脑了,胡惟庸小声的对我道“韩小弟有何事如此好笑?”
我忙笑着道“还不是高句丽使臣们的着装太奇怪了!”也是,看着韩柏穿裙子搔脑袋,我心里就好笑得紧。
胡惟庸回头看了看尴尬的韩柏,皱着眉头喃喃道“没什么奇怪的吧?”他见惯了外国的奇装异服,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好笑的,殊不知我们根本不是在笑衣服,而是在笑人!
范良极此刻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连聂庆童招呼了几声都没回应。
这时,韩柏传声过来“死老鬼,现在我们两个可是什么脸都丢尽了!看你怎么抬起头来做人!”
范良极哑口无言,旋又看了看身上的裙子……
第八集 再聚京城 章八十四 皇太孙朱允纹
这次到来,谁也没有想到会和韩柏他们所谓的高句丽使节团同时到达,所以按照道理来说,代表一国使节的韩柏他们在身份上比我这太傅更加尊贵。胡惟庸把我们一家带领到码头外的车仗旁后,又急急忙忙的向城卫司借调了一队车仗。虽然看起来给韩柏他们的车仗不怎么豪华,但是由于是军队编制,整体上却比接我的要有气势多了。
胡惟庸和聂庆童都在前面的车队陪着韩柏他们,京城里除开沙千里,似乎还真没人见过两人。既然他们要闹腾,我也乐得看戏,就是不知道他们的计划实现了没,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也没看到朝霞出现。
码头离应天城并不远,缓缓前进的车队没多久就进了城。
应天城,或者也可以叫金陵城,可以说是明朝最为繁华美丽的都市了,顺天虽然不比它小,甚至要比它巍峨,但是却稍嫌沉闷了点,没有应天城这么活力四射。
当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在定都的问题上,请来群臣商议。众臣纷陈己见,提出洛阳、关中、汴梁等地。
其中虚若无和刘基两人力主仍以元人首都北平(顺天)为都。
两人认为元人定都于此后,因其武功之盛,版图之广,早成了天下向往的中心,水陆交通,便利非常。且东出为山海关,至锦州速河;南至涿县、河间、甚或达至山东及东南各省;西北出居庸关、通察哈尔、绥远及外蒙;北出古北口,至热河。实乃天下军事、交通、经济无与匹敌的巨大要塞。冠盖天下,甲于金陵(应天)。虚若无更提出自古以来,每逢天下分裂之时,均是以北胜南,偏安南方者最后莫不被北方政权所灭,屡应不爽。
可是天下又有几个人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他久战求安,甚至最后请来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铁冠道人测试风水,认为金陵(应天)实有虎踞盘龙之势,拒绝定都当时战火仍未平息的北平(顺天),就此以金陵为都,改名应天府,以示上应天德,成立大明王朝。北平则易名顺天府,封与军功最大的儿子燕王朱棣,以示荣宠。
可是连虚若无都不知道的是,那时侯赫赫有名的铁冠道人竟然是魔门“两派六道”之一“老君观”的传人,他一身武功虽然是正宗的道家绝学,却是魔门精英。他为朱元璋看风水的时候,只为其指出了金陵有虎踞盘龙的天子之气,却没有告诉他金陵城下更有困龙沼泽这天下绝势。在这之后,虽然朱棣迁都到了顺天府,这困龙之势却如怨鬼缠身,导致明朝这数百年的时间内天灾人祸不断,历代皇帝虽然有心励精图治,但是却屡屡由于或这或那的原因失败了,最后更是众叛亲离,让女真人夺了天下。这说起来也是后话了,不过却不得不说这是朱元璋最大的败笔。
想起铁冠道人,我心里就一阵不舒服,不由得叹了口气。
十多列甲胄闪闪,怒马鲜衣的禁卫军,旗帜飘扬,好不威风。若不是见惯大场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