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覆雨
远处,一叶轻舟,庞斑,两个仆人。
第十一集 告别应天 章一百二十三 朱元璋的游戏!
十月初二,深秋的凛冽寒风已经开始肆虐,树丫枝头逐渐光秃,好一副落魄模样。也许,这正是对现今天下的一个真实写照,人命如草菅,天下似乱局。
今天正是朱元璋出事后的第三天,路上已经传闻惶惶,朱允纹八百里加急诏告天下,指认燕王朱棣为弑君凶手,令全天下守备、城督代天搜捕叛逆众人。旨中明言若得朱棣,不论死活,均可获得新皇赐命伯爵,封地千亩,蒙荫后世。但是可笑的是,这个旨意到是传达下去了,响应的却只有南直隶、应天府、凤阳府、扬州府、苏州府五处而已。而且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地方全部是朱允纹的亲信。当然朱允纹也没敢把朱元璋尸体被劫一事公布出来。虽然这样宣布,可以更加落实朱棣的罪证,但是他就不能立刻登基了!对于心急坐上宝座的朱允纹而言,这简直是受罪。
朱棣是最早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儿子,论军功威望,皇室中尚无人能出其右者。天下诸府的实权人物全部都不敢轻易得罪这个以雷厉风行、冷酷嗜杀著称的皇子,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为朱棣讨伐的借口。朱棣的儿子朱高煦在圣旨到达顺天的那一刻就把信使毒打一顿,圣旨丢弃在泥地上,称朱允纹“弑君父,伪偕帝号,天下当共诛之”,表明了顺天的立场。而在诸州诸府还流传了一则“威武王虚若无与燕王世子朱高炽正在共返应天途中”的传闻,更是让本来蠢蠢欲动的好事者缩回了手去。
现在,天下之势渐渐清晰,南北对峙之形以成,就待朱棣回去登高一呼,皇位争夺才会正式开始。
而朱棣,现在却正在武昌府一处郊外。
白杨迎风,垂柳摇曳,场中气氛一片肃然。
正中摆着的是一个诺大的楠木红棺,周边外延赫然雕刻着数条五爪金龙,栩栩如生。
里面躺着的,就是自古以来君权集大成者,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还是没能活下来,其实大脑死亡的人,活不活下来都没区别,说不定死对其还是个解脱。
现在跪在棺木前的,就是伤势未愈的燕王朱棣。三天辛苦奔逃,并没有拖垮这个硬汉的身体,反而让其越加坚强。这不,刚好抵达武昌,朱棣就不顾众人反对,来为其父祭奠。
父子没有隔夜仇,即便生前多次冲突,也不能改变朱棣对朱元璋的崇拜。其实,最懂朱元璋的,也是朱棣,所以才有虚若无“朱棣就是另一个朱元璋”的评价。
现在场中都是原来追随朱元璋、朱棣打天下的将领,或者是以前的臣子。象天师教宗师“天师”张正常,朱元璋的心腹爱将直破天、帅念祖,内侍重臣叶素冬、严无惧,早已名不副实的我,曾经鬼王爱将许宗道(不舍),还有方玉璧、庄节等人,连曾经身为影子太监的了无圣僧都有出席。
朱棣一脸黯然,对着朱元璋那早无生息的躯体发呆。
好片刻,朱棣才缓缓道“天师,父皇的遗旨在么?”
张正常点点头,从袖口拿出一卷圣旨,而那圣旨边缘封口处正有朱元璋的火漆封印“皇上早在数月前,就将这遗旨交给本座,说起来也是为了以防不测。而这件事情,希文应该也有所耳闻。”
我“恩”了一声,心中却翻起了滔天波浪,几月前朱元璋就把遗诏拟好,那也就是说继承人的人选他早就有打算了!而朱元璋的原话是要我在他发生意外后去找张正常,并没告诉我有遗诏一说。这么久的时间,周围碌碌众人竟然全部都被瞒在谷里,连单玉如等人都浑然不知,陪着他玩了最后一场游戏!此刻,我再也保持不了平和的心态,整个人站在那里失神。
张正常无奈苦笑“其实,皇上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天下的局势,不过身为帝者,却不能事事依照个人所想,要顾及天下大势。”说着,又拿出一封封了口的信笺“这封信是皇上出事前一天才交给我的密函,要我一并亲手交给殿下。”
朱棣慢慢站起来,掸掉了膝头泥土“有劳天师了。”
圣旨的意思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正是确定朱棣继承人身份,也没什么多余的内容。而那封密函,却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朱棣不愧是有望问鼎天下的人,打开信笺就一把递给了我“希文念念吧!”
虽然我是觉得这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这一招对于御下确实好用,至少站在我身后的众人,除开不舍和了无,都露出了一丝激动。
我心中一叹,缓缓的把信笺的内容念了出来。
“整个事情都是朕的一个游戏!”
这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原来,朱元璋早在我给其提醒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天命教的存在。其实这本来也是我疑惑的一点,为什么算无遗策的朱元璋会察觉不了潜伏在自己身边数十年的敌人?要说单玉如精明,也不可能在出现了那么多烟视媚行的妖女后还不被朱元璋发觉,所以最可能的理由就是朱元璋在装傻。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装傻?陈玉真?还是恭夫人?
朱元璋是个很矛盾的人,他在最开始是很支持太子朱标的,朱标有着安定天下的先天条件,温和、内敛、沉稳和务实,满朝文武都很服这个太子。而朱标也是朱棣唯一尊敬的兄长,若是朱标在世,朱棣绝不可能反。而即便是朱棣要反,恐怕支持他的人也不多。
但是问题就是天命教太性急了,楞是在朱标尚未继承大统的时候毒杀了他,形成了朱允纹、朱棣争位的局面。若天命教有点耐心,先让朱标登基,再施行计划,估计任何人也没办法阻止,这也是朱元璋不理解的地方。
朱允纹在朱元璋看来是绝对不适合登基做继承人的,因为他资历太浅,满朝文武包括虚若无在内都不支持他,而且朱允纹性格阴鸷,处世过于偏激,不适合做一个稳定江山的角色。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朱元璋就不得不选择朱棣了。虽然朱棣的血统是朱元璋心里永远的一个痛,但是不得不承认除开朱标,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争气的。虽然文臣对其多有垢弊,但是军方的支持至少让其有了巩固统治的实力。
但是改选太子的问题也不是个小事。按照我们想的,不就是一道圣旨就可以解决问题么?不!朱元璋早在立国之初就定下了嫡系继承的法令,若是由他开这个先河,更改继承人,那明朝往后的皇帝有几个人会遵守这个规矩?有什么不对,完全就可以自己一道圣旨解决问题,那江山何固?历史上废长立幼,多是败国,所以朱元璋也只有按下这事情,一拖就是数年。
至于后面的事情,我们基本都知道了。朱元璋被毒杀,并不是天命教安排得周全,而是朱元璋本已就有死志,这个枭雄最终也没让任何人算计到他,一切都在他的游戏之中。至于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时候死,据其所说,是为了给朱棣一个考验,若连天命教都搞不定,以后怎能在纷杂的朝廷事务下保持清醒?
最后,朱元璋还留给了我们一个惊喜。朱允纹的圣旨为什么只有领近的几个府路执行?因为朱元璋早就有了密旨!让他们静观其变,留给朱棣和朱允纹一个独自战斗的舞台。天下如棋盘,就看哪个有这个实力了。
我读完密函,恭敬的递还给了朱棣,而心中的叹息却更重了。作为一个有后世记忆的人,我是绝对不会赞成朱元璋的做法的,因为中国就是缺少修身养息的时间,才让外族肆虐。让子女在竞争中生存,也算是朱元璋的一番苦心,可是他却没想到这对以后国家的伤害有多么大。
不过事已至此,唯有让朱棣尽快结束这场内乱了。
我苦笑着看了看渐渐阴霾下来的蓝天,真的免不了一场分裂么?
朱棣接过了密函,反手负于身后,老泪横流道“游戏?父皇竟然说这是游戏!棣戊守边关数十年,只看到外族对我们的肆虐和杀戮,没看到任何的游戏一说!本王若是有命夺回天下,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肃边!要将这些蛮夷打得百年内无法恢复生机,为百姓争得一份喘息。父皇,你可知道你这一步实在是太拙劣了!这不是游戏啊!”
直破天、帅念祖都是参加过对蒙战役的老人了,此刻朱棣就象是当年的朱元璋,又激起了两人的血性和壮志“燕王……不,皇上请准许我们加入到边守军团,让我们也发挥点余力,教训教训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蛮夷。”
朱棣一把扶起两人“本王一天未除掉朱允纹那伪帝,各位就不要如此称呼我,天下大统岂可儿戏?至于两位的要求,本王自是求之不得。”顿了顿,他看向了不舍“大师在军方多次给予本王协助,本王唯有保证在力所及之时,为双修府夺回无双国了。”
不舍微笑点头“那,不舍就代双修府上下谢过燕王了。”
朱棣又看向我道“那希文你们……”
我微微一笑“历门主打算和双修府的众人一道,随燕王北返;怒蛟帮现在正和朝廷互相牵制,所以乾罗城主、封寒前辈都会赶往怒蛟岛,协助浪大侠他们与朝廷战斗,这样对燕王你的防守也有好处;至于谈庄主,则会留下来,和我们八派一起拱卫武昌,以保持南北畅通。”
朱棣脸现激动,叹道“要各位为棣的事情操劳,真是惭愧。”
我洒然一笑“只要燕王记得你自己的诺言,就够了。”
“肃边夷、卫疆土、利百姓,棣绝不敢忘!”
第十一集 告别应天 章一百二十四 北方来信
时间就如白马过隙、漏沙透指,一晃就是半月过去。
朱棣有了历若海、双修府众人以及旧僚属下的帮助,早就突破了朱允纹和方夜雨的重重拦截,回到了他的大本营顺天府,同时达到的还有虚若无和世子朱高炽,一纸“问罪书”,正式拉开了历史有名的“靖难之战”序幕。
朱允纹用圣旨诏告天下说朱棣是“叛逆”;朱棣就撰写“问罪书”说朱允纹是“弑君凶手”,一时间众说纷纭,天下人谁也不知道哪个说的是实话,哪个又是真的逆贼。但是两位主角却不会停下他们的步伐,所以,一场旷日持久的唇舌之战就在这隔着黄河、长江两条莽莽巨流的南北直隶之间展开了。
朱允纹占尽先天优势,他启用了和自己颇为亲近的天下名士方孝儒为太常,执笔撰写檄文。于是洋洋洒洒的一篇近万字的“讨逆书”出炉了。方孝儒先是历数了朱棣自跟随太祖朱元璋出征以来到镇守边疆的种种不是,不论是杀戮屠城,还是克扣军粮,都一一细表(虽然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更把朱棣那轻视天下文人的陋习拿出来大书特书,从孔孟之道到君臣世礼,引经据典的把朱棣说成一个蛮夫,半文不值。可笑的是,虽然“讨逆书”如此夸大其辞,但是却在朝野文儒面前博得了满堂喝彩,人人奉为经典名篇,一时对朱棣的反对之声纷扰皆至。
而朱棣苦挨半月,终于从顺天府吏中提拔了一个年轻的博士解缙(此博士只是官名,用来撰写文书的官职。而历史上解缙官职也并非博士,此纯属杜撰)。
解缙此时年方三十,青春年少。其实他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进士及第,任过朝官,但是由于其人心性耿直,爱说实话,在一次贬责朱元璋的任调行为中,被朱元璋一怒之下贬为庶人,称永不续用。
朱棣其实也不是很喜欢这个爱忤上意的人,但是苦于舆论对己太过不利,才不得已而为之。谁知道这个书法文笔均是一流,以后更是《永乐大典》主编的解缙却在这唇舌之战中一鸣惊人。不但把朱棣从军数十年的对外军功大书特书,更是把其与唐皇汉武相比,说其有安定四夷,稳固江山之伟。戊边定夷向来是中原高官士子甚或平民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个皇帝可以荒淫、可以无道,但是却不能在蛮夷问题上接受妥协。
朱允纹这次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吞了。前面他和方夜雨的合作虽然不是众人皆知,但是却也不是密不透风,再加上朱棣的刻意宣传,直把朱允纹说成了民族罪人,万死莫赎。
可笑这天下的舆论,就被南北两支“笔”给搅得团团转,浑然不知清白了。
当然,两边口水战要打,手里的活更是不能停下来。
朱允纹先是把长白派扶正,赞其为“天下第一名门”,令其统率天下白道。然后又“不负众望”的任命了自己“外公”李景隆(钟仲游)为北伐主帅,从各个能够调动军力的地方抽调了不下于五十万的兵力给他,一时间声势鼎盛,大军直扑大名府。
天命教始终名分不正,不好见光,所以朱允纹并没有刻意搞个什么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