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砣∨」浣啵蠖嗳绱耍〈嗣抟禄故茄钚薹盥啦贾唇鍪怪剩商熳铀∪缃窦抑欣细干形薅虑缂驹菩衷冈掠胄蓿钚拊乱麓肜细福拮源┐司梢录纯桑 ?br /> 说到这儿,杨修已经泪流满面了。
王奇听着感人,不知不觉竟然也听得留下了眼泪。
想不到上党的形势已经恶化到这种程度了!王奇暗叹。虽然因为张辽和周瑜的封锁,上党的粮草物资供应很有困难,但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看来吕布是有意虐待刘协呀。
正当王奇还在感叹时,杨修突然从破棉衣里挖出了一个东西,拿着它站起来道:
“豫州牧王奇接旨!”
“臣王奇接旨!”王奇忙恭顺的跪在地上。
早就知道朝廷中如果有人想要找外部势力帮助的话,不会只让一个黄口小儿来传话,王奇也已经准备好接受什么“公卿之书”了。只是想不到这些公卿的能力这么强,竟然从只有十来岁的刘协手中讨来了圣旨,只得再次对着杨修跪下。
“季云兄,这是天子的密诏,小弟就不宣读了,还是由季云兄自己看吧!”杨修并没有向上一次那样宣读,而是直接将“圣旨”递给了王奇。
“遵旨!”王奇恭敬的接过了圣旨。
心中却已经将杨修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一个边,就连刘宏、刘协这两个皇帝,自己都没有给他们跪过,你这个混小子,总共见了两次面,就让我对你跪了两次,看我今后怎收拾你!
再看了一眼手中的“圣旨”,王奇顿时又是眉头一皱,这圣旨竟然是写在一件白绢制的小衣上的,只是现在小衣上却发出一股淡淡的汗酸味,让素来爱干净的王奇觉得一阵恶心,知道肯定是杨修贴身收藏这份“圣旨”,弄得上面有了汗酸味,对杨修的恨意不由得又加深了一分。
强忍着上面的臭味,王奇细细的看起了圣旨上的内容。
字体很不成熟,一看就是小孩子的笔迹,上面的内容也很简单,大体就是讲吕布弄权,欺压君父,所以特地书诏付卿,让王奇殄灭逆贼,复安社稷,嘱咐王奇勿负朕意!最后落款是初平元年冬十二月诏。
毕竟是一个小孩,内容写得很得体,但是并没有提出建设性的做法,更没有提出将会给王奇什么封赏。好像只要自己的圣旨一下,王奇就立刻会乖乖的带兵去救他似的。
不过想想也是,能救援天子,那是多大的功劳呀!别人恐怕会抢着去救吧!如果不是自己手下的保皇派比较多,恐怕自己早就选择直接带兵去把刘协抢回来了。当初就是为了不至于迎回一个包袱,王奇才放弃攻打上党的。
但是现在吗,一则是既然接了天子的手诏,就不能不有所表示,再则也是吕布待在上党极大的妨碍了自己,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让袁绍从河内滚蛋,当然得抓紧时机把吕布从上党把除了。
“陛下如此看得起微臣,王奇敢不倾心以报!”王奇捧着圣旨,激动的对北方跪拜道。
心头却是暗暗嘀咕,自己这一番样子,杨修应该不会看破吧。
哪里还会看破,杨修此时毕竟只有十六岁,和当时的王奇比可是差远了,特别是察言观色这种靠经验积累的东西,那里是长的聪明一点就可以具有的。
“家父说的没错!季云兄果然是忠义之臣呀!”杨修感叹的道。
王奇听杨修这样说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知道对方不会怀疑了。
取过一个木匣,把圣旨放了进去。
只要杨修不怀疑自己的诚意,什么时候去救还不时有自己说了算吗!
“哦!太尉大人有什么话说吗?”王奇问道。
以刘协的年纪,肯定是不能想出想诸侯求援的主意的,这件是一定有幕后主使,而自己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主事者肯定是面前这个杨德祖的父亲,太尉杨彪!
杨修看了一眼王奇,知道对方已经猜出是自己的父亲在主导此事,也就直说道:
“令季云兄前去勤王一事,是由家父提议的,天子和公卿们都同意了这个建议。家父曾经对杨修说过,令尊王公是大汉最为忠贞刚烈之人,季云兄也定然是忠贞之士!加之去岁更是平定了乱贼李郭二人,如果诏令季云兄勤王,定然能得到您的响应!”
“哈哈哈!太尉大人谬赞了!”王奇笑道。
如果不是攻打吕布也符合我现在的需要的话,我才懒得理你们呢。
“太尉大人乃是国之栋梁,对王奇今后的行动有什么指示吗?”王奇问道。
他知道这些清谈文人很喜欢没事瞎掺和,肯定少不得有什么计策呀,意见呀要杨修转告。
果然,杨修马上答道:
“家父曾言!季云兄得到诏书后肯定会马上起兵,虽然自从平定了李郭之后,季云兄已经名震天下了,但光这样还是不行的!河内的车骑将军袁绍素有名望,家父建议季云兄最好结交袁绍,和他一起出兵讨伐吕布,将天子迎回京师!”
自从王奇打下长安以后,他的名声就已经传遍了天下,所以杨修择言还是十分谨慎的。
王奇面上是虚心接受,心中却是已经在嘲笑了。这是什么主意,自己已经和袁绍翻过脸了,如果现在再和他一起去迎接天子的话,光是自己的面子上就受不了。毕竟,现在袁绍是车骑将军,品级可比自己要高。就算不如此,让两只狼去救一只兔子,恐怕等兔子救出来,两只狼也要开始打架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才是杨彪建议的最终目的。
“恩!太尉的建议王奇会考虑的,只是袁本初那儿可不是王奇可以命令的呀!”王奇叹道。
杨修察言观色,自然知道王奇是不想和袁绍联合。他此时毕竟年纪还青,就算心中有建议,也不敢随便说出口,只得喏喏应是。
再谈一下天子在上党的事情,朝中公卿的情况,私宴也基本上吃喝的差不多了。
王奇就叫下人带了新制的棉衣,把杨修送了回去。
让人吧残羹冷炙撤下,王奇又取出一套茶具泡起茶来。
刚开始温茶杯,温室的门就被人推开了。
“哈哈!赶的早不如赶的巧,正好赶上品茶!”当先走进来的是郭嘉,但说话的却是他后面的贾诩。
“哼!你会品茶吗?按照主公说的,你那喝法叫牛饮水!”郭嘉不屑的道。
郭嘉的狂放不羁正和贾诩行事不拘小节的胃口,两人的关系最铁,互相开开玩笑也不介意。
王奇也不理他们,自顾自的泡自己的茶。
众人了解王奇的脾气,知道他在泡茶的时候最好不要打扰,所以都静静的围着小茶几跪坐了下来。
郭嘉,贾诩,徐庶,陈群,一共四个人。却是所有的文官中最贴心的四个人,和他们说话,王奇完全不必顾忌。知道这次的事情肯定不比寻常,王奇早就通知他们今天来商量了。
王奇刚把壶里最后的茶汤一点一点的均匀滴入十个小茶杯,贾诩就已经忍不住了,抢先拿起他面前的那一杯,轻轻的喝了一口。在其他人刚拿起面前的那杯茶时,他已经砸了咂嘴,将两杯茶都喝完了。
“唉!要是再来多来几杯就好了!” 郭嘉说的没错,他还真当这是牛喝水呢,竟然还想再多来几杯。
王奇慢慢的将自己杯中的茶喝完,随手取过那个放圣旨的木匣,将它递给贾诩道:
“你先看看这个吧!”
贾诩知道这就是今天的要讨论的事情了,马上一正脸色,将木匣打了开来。
“这,这是什么怪味?”贾诩皱了皱眉头。
但还是拿起那块小衣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以后眉头又是一皱,随手却把那块小衣扔到郭嘉怀里。
“这是什么臭东西!”郭嘉大叫着把小衣扔了出去。
“哼!你别不知好歹了,那可是当今天子穿过的小衣!”贾诩嘲笑道。
“哦!那我到要看看!”陈群笑嘻嘻的把扔到他面前的小衣捡了起来。
旁边的徐庶和郭嘉却也一起围过去看上面的内容。
三人看了以后都是一皱眉头。
“主公!此事你准备怎么处理?”还是由郭嘉先问。
“还能怎么办!到了这地步了,当然只得遵旨去勤王了!”王奇无奈的道。
“只怕到时会迎来一个大麻烦呀!”陈群不无遗憾的道。
“何止是麻烦,只怕到时主公的一切都有可能会成为别人的嫁衣裳!” 贾诩斜着眼,摸了摸胡子。
“这到不一定!”徐庶说道,“虽然群臣中如荀文若,关云长等人都是极为支持汉室的,但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主公的臣子,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主公,故而只要主公不对天子太过分,他们应该还是会以主公唯马首是瞻!”
“吃力不讨好,我也觉得没必要!” 陈群继续说道。
“如果不迎天子的话,那些人现在就会有意见!这已经不是迎不迎的问题,而是怎么迎才能更符合主公利益的问题了!”郭嘉笑了笑。
“主公既然决定迎接天子,有什么准备了吗?”贾诩不理他们,直接问王奇道。
“我找你们来,主要就是为先打个招呼,我准备在明天召开的府议上提出此事,听听大家的意见!一则是尽量将此事往后拖些时日,再则我也准备用此事来选拔一帮能真正为我所用的人!”王奇郑重的道。
“那主公是准备不表态的提出此事了?”贾诩继续问道。
“是呀!”王奇不知道贾诩什么意思。
我表态了,还能分辨出下面那些人的真正意见吗!
“主公!贾诩觉得你还是直接表明决定迎接天子的好!”贾诩正色道。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中) 第一百零九章 迎帝之争
冰雪消融,春天来临。
王奇成为豫州牧后的第一次府议在许昌的新建州牧府召开了。
去前年因为要参加讨董,加之虽然后来董卓将王奇封为了州牧,但那时王允还活着,这些主要官员们还是以王允的臣子自居,所以并没有召开正式的府议。
人有点多,屋中坐的挺密集。
以王奇为中心,众文武分两边坐开。最靠近王奇的,当然是王奇的岳父,老别驾蔡邕蔡伯喈了。再下面则是治中从事戏志才,颍川郡太守陈纪陈元方,汝南郡太守张机张仲景,陈国相钟繇钟元常,鲁国相荀攸荀公达,梁国相程昱程仲德,沛国相荀彧荀文若,谯郡太守周异等八人,他们分两边坐开。至于其他的众人如主簿许靖许文休,功曹从事荀谌荀友若,兵曹从事徐庶徐元直,仓曹从事陈群陈长文,以及关羽张飞等人,因为品级差太多了,只能坐在这些人的后面。到是郭嘉和贾诩,作为王奇的近臣,他们反而得以坐在了王奇的两边。
驻守洛阳的陈宫、黄忠,驻守长安的张济,还有远在并州的张辽周瑜等人,并没有来参加,王奇准备到时抄一份坻报送过去就算了。
先是听了各郡去年的成果汇报,再由王奇对去年讨董和平定长安诸事进行通报。
各郡的成果没什么好细说的,反正有这些杰出之士治理,成果肯定是很突出的。优劣差距都不是很大,除了沛国相荀彧特别好一点,其余的众人都差不多。
对于王奇的讨董和西征,讨董是众人都听说过的,除了在说到王允身死时众人哀叹了一番,也没什么特别的事让人留心的。至于西征,作为众人肯定王奇继承权的事情,众人听得还是很仔细的。
听到王奇斩杀了李傕,众人都觉得很痛快;等听到得了潼关的大量财宝和粮草,众人更是高兴,有长远眼光的几个大臣甚至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花这一笔钱了;而听到王奇饶恕了樊张二人,大部分人也觉得可以理解;最后听到王奇和韩遂翻脸,却又送粮和解,众人又是各有一番反应。
到了最后,在颍川太守陈纪的带领下,各地的郡太守们正式表示了对王奇为父报仇一事的支持,承认了王奇是王允地位的合法继承人,当然也算是用这种方法表达了他们对王奇的效忠之意。
王奇也不负所望,决定对有功之臣进行正式的封赏。
由于蔡邕已经决定专心修订汉史,不再出任豫州别驾,所以王奇直接将最得力的治中从事戏志才提为别驾从事;将政绩最突出的沛国相荀彧任命为了治中从事,俸禄是降低了一些,但同样作为王奇的属臣,职权却是真正提升了;而他的太守一职,则是由陈群的叔父陈谌陈季方来担任;由于汝南太守张机正式提请王奇让他出任医学院院长,所以他的太守一职由王奇任命随军屡立战功的兵曹从事徐庶来当汝南太守。
汝南是将来进入荆扬地区的前线,王奇还特地把刘辟和龚都二将都派给了徐庶;至于他的兵曹从事一职,则是由郭嘉先挂个名,反正郭嘉这个军师闲着也是闲着。听到王奇这个安排,徐庶立刻开始了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