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张飞的才能可不是假的,就算不能说琴棋书画样样俱精,但也确实是都能露上一手。他的书画本来就不错,后来在每天和许褚比蛮力的同时,又硬是被王奇逼着去学下棋和弹琴,无奈张飞这方面的艺术细胞缺乏,大致样子是学会了,就是不精通。到是无意中对王奇从西域购来的琵琶产生了兴趣,竟然弹的颇为上手。
只是他的才能虽然高,那也是仅仅是艺术造诣这方面的高超呀,真要让他处理行政事务,那可就不行了。
“主公!这个怎么可以,不行,审案子我可不会!”本来张飞还在为王奇称赞他颇有文采而高兴,待听到后一句,才反应过来是让他去审案子,当然是马上出言反对了。
郭嘉动了动嘴,本来准备说点什么,但看到王奇戏虐的目光,也就淡淡的笑了笑,不再说话。贾诩却是颇感兴趣的看着一脸黝黑的张飞,对黑张飞的能力极为怀疑,想从他的表现中看出点什么突出行政才能来。
“不会?没关系!不会可以慢慢学吗!恩,这样好了,等一下我再找几个城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一旁旁听,看你的审案过程,如果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向他们请教一下!”王奇不松口的道。
“那怎么不干脆找那些老人来审案呢!”张飞嘀咕道。
“什么?哼,那些老人可都是白身,出出意见还行,让他们出来管事的话,那我军的人该放那里!恩!这样好了,以后如果地方官员不能有效的审查案件,就也照例找当地德高望重之人参与陪审,称之为陪审制度!如何?”最后一句却是问贾诩和郭嘉的。
“如果仅仅是审案的话,那也没什么关系,宗族审案就都是如此!人无完人,这样反而能够保证定罪更加合情理!”贾诩点头道。
“只是这几个人选却要慎重选择,免得他们利用此权力为非作歹!”郭嘉也点了点头。
“恩!这个肯定不能马上决定,我们可以回京师以后慢慢商量,制定一个具体的律令出来!”王奇微笑道。
这只是他灵机一动想到的,具体怎么做,可还是有待商榷。
“主公!那个,那么我们现在就去审那些人犯吗?”张飞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的提醒道。
虽然害怕审不好这些事情,但内心对当官审案这样的尝试还是很感兴趣的。
“哈哈哈!这就去,这就去!”王奇笑道。
他也是真的很想看到猛张飞审案时的样子。
…………………………………………………………
开阳府衙,一个身穿铠甲的黑脸大汉高坐堂上,两侧则是紫袍的王奇和一群惴惴不安的开阳老人,下面分列着两队充做衙役的士兵。
“啪!”一声,一块被张飞用来当惊堂木的镇石重重的在案上一拍。
“来呀!带人犯!”张飞喝道。
这一声暴喝,竟然比刚才惊堂木的声音还要大上三分。
“带人犯!”堂下的士兵也齐声喝道。
这些百战士兵喝出的来的声音,自然的带着一股杀气,整个大堂的气氛不由一肃,原本还有点心不在焉的几个老人,也被这种气氛感染,正经跪坐起来。
只有王奇没被这种气势所动,轻轻的一摇手中的折扇,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个微笑。
他看过几次廷尉府审犯人的场景,但相比起刚才张飞营造的气氛,王奇竟然感觉还是张飞这么搞来得严肃一点。
噼噼啪啪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四五十岁的半老头被两个士兵扶着带了上来。
汉末因为战乱,平民百姓的寿命都不很长,四五十岁就算老年人了。
老人一见张飞,就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口中还高呼道:
“拜见大老爷!”
“恩!下跪何人呀?”张飞沉声问道。
“回大人!下跪的是城西的贾六,和小老儿是邻居!他是上次躲避曹军屠城跑出去的,这次是看曹军走了才回来的,应该是误抓!”
下面的老人还没回答,王奇身旁旁听诸老中,就已经有人出来给他证明了。
“哦!是贾老六呀!那他可曾做过作奸犯恶之事?”张飞不放松的问出来证明的老人。
“呃!”那老人显然吃了一惊,想不到张飞还要继续问贾六是不是一个奸邪之人。
但随即用肯定的语气答道:
“大人明鉴!小人是和贾六一起长大的,从没见过他坐下任何奸邪之事!”
“好吧!贾六!既然有人证明你是无罪的,那本官就判你当堂释放!”张飞下令道。
“谢大人!”贾六对着张飞磕了个头。
张飞竟然颇有文士气质的挥了挥手,表示不在意。
待贾六下去,才继续喝道:“下一个!”
顺利的解决了第一个人,下面的就比较简单了。接着的两个老头,一个小孩,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无辜的,张飞也在问了一下话后,很轻松的将他们判定为无罪,当堂释放。
………………
“下一个!”张飞继续喝道。
脚步声响起,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学子被两个士兵带了上来。
“学生拜见大人!”青年学子对着张飞作了一揖。
曹军虽然把这些人关在大牢中,但并没有手链脚链的将他们靠起来。这个文士除了衣服稍微有点破旧,其他的都和平常打扮的文人差不多。
“下跪何……呃!你怎么不跪呀!”张飞本来还准备继续文绉绉的来几句,却突然发现本来应该向他下跪的犯人并没有跪下。
“回大人!在下乃是游学的士子,上跪天地君亲师,下拜豪杰英雄好汉,刚才的作揖下拜并没有错呀!”青年学子佯作诧异的道。
一边旁听的王奇看了暗暗好笑,看那个学子年纪青青,却进退有度,气质不凡,应该不是那种奸邪之徒。不过看他刚才嘴上说的,明着只是给自己的行为作解释,暗中却有褒奖之意,不由觉得有点好笑。
此人这样说,算是表达了他对王奇军救援自己出来的感谢。看来这个人还应该不是个普通的才能之士呀。唉!张飞你怎么这么不幸呀,刚审到个困难点的角色,就是一个读书人,偏偏你还有一个过于尊重读书人的脾气,看你现在怎么面对。
果然,听了那学子的话,张飞不由脸上红光一闪,尴尬的道:
“这个,好吧!那下跪,座下何人呀!”
“在下诸葛瑾,本是琅邪……”
“诸葛瑾?”王奇站起来问道。
他早就得到消息,诸葛三兄弟自父亲去年死后,长子诸葛瑾一直负责照顾继母,诸葛亮和其他弟妹则一直是由叔父诸葛玄在照顾。只是由于历史改变的原因,在曹操入侵徐州前,诸葛家的几个能人就看到了这种危险。去年年末,诸葛玄带着诸葛亮等人去荆州投靠刘表,而诸葛瑾则是带着继母前去江东避难。当时王奇因为琅邪的探子都忙于对付曹操的食人事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等曹操开始屠戮徐州,特意派人调查,才探知诸葛家的人已经离开琅邪了。
“在下正是诸葛瑾!”诸葛瑾对着王奇抱了抱拳。
他早就看到一身华丽袍服的王奇了,从对方的衣着打扮和年龄判断,诸葛瑾已经猜到对方就是当今丞相王奇。
“子瑜不是去江东了吗,怎么又回到徐州来了!”王奇好奇的问道。
“这个……”
“哦!对了!此事不急,我们回头再说!”王奇阻拦道。
转头征询似的问张飞:
“翼德,这位诸葛先生乃是琅邪名士,定然不会是奸邪之徒!可以将他放了吧?”
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王奇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威,而是故意用征询式的口气问主审官张飞,有意识的创造这样人人不得临驾于法律之上的氛围。
“啊!这当然!由主公担保,此人当然是无罪释放了!”张飞憨笑道。
王奇也不再理会张飞接下来的审案了,反正请来的那几个老人都是真正的本地长者,一般的人他们都认识,就算不认识,张飞回头还得向自己报告,也不可能直接将人杀了的,所以不准备再继续听张飞审案,而是好好的和这位诸葛之虎谈一谈。
“子瑜受惊了!请先到我的驻地休息,我们回头再谈,如何?”王奇笑道。
“敢不从命!”
诸葛瑾也是洒脱之人,对于王奇这样的邀请并没有拒绝。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下) 第一百六五章 缚虎无绳
(小弟的新书《安禄山新史》正在封推中,欢迎大家前去指点品阅!)
经过一番梳洗,诸葛瑾精神抖擞的出现在了王奇面前。
王奇本来叫人给他准备了一套华服,但诸葛瑾却因为自己的白身身份,委婉的拒绝了王奇的好意。虽然现在仅仅是一身普通的布衣,但穿在诸葛瑾身上,却反而更加衬托出了他的清高。
“诸葛先生好风采!”王奇真心的出言赞道。
诸葛瑾就有这样的风采,那诸葛亮是不是应该更加的气质非凡呢。
“丞相夸奖了!”诸葛瑾恭敬的对王奇作了一揖,谦虚道:“后学末进,不敢当丞相先生这个称呼,丞相请直呼学生表字即可!”
王奇这位汉室大儒,在北方士子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为一直执教作为中原第一书院的颍川书院,期间指导过很多前来游学的青年士子。所以中原地区的学子在见他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学生之礼拜见的。
“哈哈哈!子瑜大才,堪当先生这个称呼呀!不过本相还是称呼你为子瑜吧,这样亲热些!”王奇笑道。
左手前伸,将诸葛瑾引入座中坐下。
“子瑜为何会在被囚在开阳大牢中,本相听闻诸葛家族已经迁出琅邪了呀?”
“丞相所言不差!因为先父早忙,诸葛家已经破落,早就准备另谋出路!再加上去年听闻青州缺粮,学生和学生的叔父就猜到曹操肯定会南下寇掠徐州!为了家族的安全,叔父建议将家族分为两支,由学生供养母亲前往江东避难,而叔父自己,则是带了学生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前去投靠荆州牧刘景升!”
王奇点了点头,在乱世中,很多大家族都是出于这样考虑,才分开投靠不同主人的。诸葛玄这样的安排,完全和历史是相符的。
“只是学生刚到江东,就听闻曹操寇掠徐州,不但屠戮百姓,还发人祖坟。心中挂念先人之事,才将继母托付吴郡孙伯符照应,自己回来探寻祖居的消息!那想到,刚到开阳,就被此地的曹军给抓住了,如果不是丞相出兵相救,恐怕要遭那些贼子暗害了!”
诸葛瑾说完,又诚挚的对王奇作了一揖。
“子瑜不要客气,本相身为天子重臣,未能保全徐州百姓,已觉心中有愧,怎敢再受子瑜这一礼!”王奇连忙扶住道。
诸葛瑾对于王奇出兵的真正原因,早就心中有数,不过他现在还没投效那一家的打算,对于王奇现在的作态也就不是很放在心上。看王奇伸手来扶,也就顺势站了起来。
下人已经将茶水送了上来,王奇示意诸葛瑾喝茶。(注:此时可还没有端茶送客的规矩!)
“子瑜现在已经得脱牢笼,接下来有何打算呀?”王奇微笑着问道。
诸葛亮既然已经去了荆州,那短时间内就不用考虑了,面前的虎虽然不一定比得上那龙,但也是难得的人才,既然从面前走过,就没有理由不挽留一下。
“虽然得脱牢笼,但是先人故地还未探访,所以学生准备先去一趟阳都!”诸葛瑾微微犹豫道。
他也从王奇的话中听出了招揽的意思,只是他现在家中的事情还没安定,并不想马上投效那个势力。更何况,王奇军人才济济,自己虽然才能不错,但毕竟年上小了点,就算投效的话,也不一定能直接得到重用。还不如再过一段时间,等自己的名声上去了,看看形势再说。
“这个自然,那子瑜拜访完先人故地后呢?”
“这个,继母仍在江东,学生还得回江东照顾母亲呢!”
“子瑜大才,当世罕见,何不出仕朝廷,为国效力呢!如果子瑜愿意投效,本相完全可以给你引荐一下!至于令堂,只要子瑜在这边有了一个显赫的地位,随时可以叫人再将她接回来呀!”王奇笑着说道。
诸葛瑾这回真的犹豫了。
他本人的才能的确很高,但战略目光却稍有不如。一般家族发展的决定,都是由他的叔父诸葛玄来决定的,他这个长子长孙,反而只是一个听令行事的人。对于投效王奇这件事,诸葛玄早有论断。他觉得王奇现在虽然风光极盛,诸侯表面都得听从他的命令,但实际上,他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他认为王奇现在就像战国时的秦国一样,本身实力最强,却并不足以一下子扫平六国,如果六国合纵抗横的话,那王奇就会陷入险境,特别是王奇并没有什么大后方,让他不能像秦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