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走在濮阳的大街上,王奇分不出和自己境内的一些商业大城有什么区别。
看来曹操对自己治境,并没有怎么乱来呀,以前情报显示东郡的百姓不满曹操横征暴敛,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出入。难道是情报机构出错了?要不然就是曹操的政治才能高到了可以随意玩转民心的程度!
虽然内心宁愿相信是前面一个,但王奇走在街上,看到有些曾经破旧的房屋,听到百姓偶尔谈论起王奇和曹操的话句,心中已经基本确定,曹操的才能,在里面起了较大的作用。
由于现在不管是曹操军,还是王奇军,都没有和袁绍正式开战,所以和黄河北面的商贸还是畅通的,王奇带了许褚和几名,趁着空余,来到濮阳大街上闲逛。
王奇并不是很喜欢逛街,在稍微的走访了一番以后,就进入一家酒馆,挑了一个临街的位置坐下,让许褚和刀卫们在一旁饮酒,自己也叫了一桌酒水独酌起来。
“这位先生一个人坐呀?”
才刚刚喝完第一杯米酒,旁边就有人来打扰了。
汉末时已经有了从独桌分食制向和共桌合食制转化的趋向,一般的小酒馆,为了节省成本,也为了招揽顾客,已经开始采用合桌共食的方式。王奇进的这一家酒馆,就是采用共桌合食的。
“不错!如果阁下不介意的,何不同桌共饮一杯!”王奇笑着邀请面前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一起坐。
同时对许褚他们使了一个眼色,表示不用在意。
“哈哈哈!好!那在下就叨唠了!”男子对王奇抱了保拳,大方的坐了下来。
“小二!再给这位先生添一个酒盏!”王奇招呼道。
那男子也不客气,接过小二递来的酒盏,就自己动手满上了一盏。举起酒盏对王奇示意了一下,仰头把整盏酒灌了下去。
王奇微微一笑,米酒就得慢慢的喝,特别是来酒馆,更应该是慢慢的的品酒,享受周围饮酒的氛围。像面前这位一次一盏,虽然不会轻易喝醉,但也没有了品酒的那种感觉。
“好酒!”
那男子赞了一句,又到酒樽旁给自己满上了一盏,再次仰头将盏中的酒喝个干净。
王奇有点好奇的看着眼前的怪人。主人请客,客人却自顾自的饮酒,像这样的人,往往不是疯子,就是怪才,看对方衣着整齐,不象疯子,难道自己这么幸运,偶尔上街一次就遇到了一个大才。
那男子也不管王奇,又自顾自的喝了三五盏,才打了一个酒嗝,对王奇抱抱拳,道:
“多谢美酒!告辞了!”
告辞?王奇心中好笑,还果然是个怪才呢!吃喝了自己一顿,就准备这么拍拍屁股走人了!哼!我王奇的酒可不是那么好喝的!
心中暗骂,面上却是一副笑容,反而客气的对那男子抱拳道:
“这算什么美酒呀,我府中有得是更好的美酒,等改日有暇,再请先生!”
“更好的美酒?”那人突然来了精神。
双眼发光,戏虐的盯着王奇笑道:
“你可别蒙我,今天这酒,已经是最好的清花露了,就连当今丞相王奇待客,也用的是这个清花露,你府中怎么可能还有更好的美酒?”
听他这么一说,王奇顿时心中有数了。满酒馆这么多人,对方偏偏找上自己,找上自己可能还是因为自己气质独立与其他人,但喝了自己的酒,还像没事人一样准备甩手走人,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现在连自己府中待客用的酒也知道,看向自己的脸色,还是一副就知道你府中没这个酒的表情,这样的情形,如果不是对方已经认出自己,存心找自己,王奇想不出别的可能。
恐怕就连刚才好酒的样子也是装出来的,要不然怎么会才喝了三五盏,这种纯度不高后劲缓慢的米酒,就立刻表现出三分醉意。
“呵呵!这位先生既然有心找在下,何不随我回府,在下保证,绝对能让先生喝上真正的美酒!”
王奇虽然不清楚后世酿酒的方法,但是普通酒蒸馏提纯一下,添加一点香料这样的道理还是懂的。他府中有不少用琉璃器皿试制的,添加了食用香料的高纯度美酒。只不过因为他觉得酿酒是一种极为耗粮的行为,醉酒又经常会引起士兵或百姓的各种意外,才决定不出售这些高纯度酒,更没准备将这种酿酒法传出。
那男子闻言眼睛一亮,随即正色对王奇作揖道:
“还请明公不吝赐教!”
“哈哈哈……,先生请!”
王奇也不问男子姓名,直接作势请男子随自己回府,看对方没有恶意,到象是有什么事情才找自己似的,内心也有几分好奇。
刚回到府中,就遇到来向王奇汇报布防工作的郭嘉贾诩等人。
“咦!这不是神卜管先生吗?”
王奇他们还没开口说话,刘晔就已经将那男子的名号报了出来。
“哦!原来先生就是神卜管先生,王奇实在是失敬了!”王奇恭敬的对身旁的男子作揖道。
本来还以为是一方豪杰名士,想不到却是这个神卜神相之流,心中不是很重视,但见识过许劭才能的他,也不敢对管辂有任何失礼的地方。现代知识告诉王奇,卜卦这类都是假的,但许劭相人的才能又很神奇。对于这种不太明白的东西,王奇当然不敢轻视。
“哈哈哈!管辂还没拜见丞相,应该是管辂失礼了!”管辂笑着对王奇作了一揖。
他果然早就知道王奇的身份。
将众人让进大厅,分宾主坐下,王奇问管辂道:
“管先生这次找王奇,可有什么要赐教王奇的?”
现在对管辂的本事还没法确认,王奇也就没直接开口招揽。而且,对于这样的“人才”,王奇也不知道招揽来干什么,难道在每次打仗前还占卜问问吉凶不成。
“这个!呵呵!丞相放心,别人都说相士上门,非福即祸,管辂可不是为吉凶之事来找丞相的!”管辂微笑道。
“哦!那管先生找王奇所为何事?”王奇问道。
旁边的郭嘉贾诩他们也是一脸的好奇,想知道这个靠占卜吃饭的家伙,上门不说吉凶,还能为了什么。
“管辂钻研风水三十余载,自认见识的风水地理不少,但发现在丞相《地理》一书中所提及的不少东西,却是管某闻所未闻的,所以好奇之下,就按照丞相所言,花了几年时间前去查证,虽然未尽全功,但见识到的东西,和丞相所言确实相差无几,这个……”
管辂说到这儿,表情稍微有点犹豫,但还是从袖中取出一卷书,放到王奇的面前,恭声说道:
“这是管辂的《六壬神书》,听闻丞相所学,全是出自《无字天书》,管某愿意将同为当今十大名作《六壬神书》送于丞相,只求看一看天书中的地理部分!”
十大名作是好事之人对最近几年,大汉各个学科一些代表性著作的评定,王奇写的四本书就全部被列入其中,其他的还有王奇委托华佗和张仲景合著的《医药典》,蔡邕正在写的《新汉书》,曹操新著《新书》等,管辂的《六壬神书》,也是其中之一,讲的是占不问卦之类的东西。
“唉!”王奇叹了一口气,“那书早就在教完我之后,已经消失了……”
心中暗叹,还以为是像电视中演的那样,主角到了关键的时候,高人突然现身相助呢。
“那为何丞相会想到让糜子仲选择星罗盘,做那个海上导向之物?此等闻所未闻之事,丞相难道不是照着天书做的吗?”
哼!如果不是糜竺找我问罗盘的事,我还真以为你没书了呢。
“这,管先生,难到王奇就不能早知道此内容,但隐瞒一些天书上的知识,到现在再展示出来?”
“这个罗盘在陆上也大有应用,丞相为何早不用?”
“……”
难道要我说,当初没想到这一点。
看到王奇已经皱起了眉头,旁边的刘晔连忙插嘴道:
“主公!管先生!如今大家都在场,管先生有什么问题,何不当面向主公请教呢!”
“对!对!管先生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就行,王奇当知无不答?来人,将我珍藏的美酒拿上来,我们大家一起边饮边谈!”王奇也笑道。
这样的人,就算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能太得罪。
管辂一阵静默,随手收回了《神书》,直到下人将飘荡着醇香的美酒送到他面前,才恢复正常,微微一笑道:
“好!那管某就当面向丞相请教!”
说完便举起面前的酒爵,朝王奇微微一礼,头一仰,准备满饮了这一爵。
“咳咳……”
管辂并不善于饮酒,这次又像刚才那样满饮,自然是有点受不了了。
“好!好酒!”管辂脸色通红,但还是强忍住喉咙的干火,出声赞道。
“哈哈哈……”王奇几人大笑。
“刚才忘了提醒先生了,这酒虽然够劲,但一般人刚开始时也受不了!”刘晔见管辂看到大家发笑面色尴尬,怕他心中恼怒,所以忙出言宽慰。
管辂虽然是一个相士,但因为他所从事的职业,交游广阔,结识的各种豪杰志士数不胜数。只要是找他的,每个人都是毕恭毕敬,那里想到王奇竟然三翻两次的驳自己的面子。心中自然有点生气,但看到刘晔这样说话,也还是强自笑道:
“呵呵!确实好酒,恐怕天上的美酒也不过于此!”
本来准备告诉王奇的一些事情,也不准备再说了。
王奇连忙在一边谦虚了几句。
也许是管辂觉得丢了面子,接下来的请教,仅仅进行了不到半个时辰,便主动起来告辞。王奇虽然挽留,但管辂表示自己并没投效那一方之意,仅仅是向王奇举荐了一个奇才祢衡,就告辞离开了。(情节需要;让管辂提前出场!)
******************************************************
既然战备工作已经大致做好,王奇就决定先回京师看看。半年没回京,也不知道京中的近况如何。
内心也有几分想念府中的三女,就干脆留下郭嘉和刘晔在那里主持,自己则是带上贾诩和众亲卫,直接回到了京师。
“拜见丞相!”
戏志才等人在丞相府拜见了王奇,由于这次王奇算是单独回京,所以也就没举行什么欢迎仪式之类的。王奇只是在自己的丞相府中接见了自己的大臣们。
“戏长史请起,有劳长史诸位久侯了!”王奇扶起戏志才,笑着向其他众人问候。
“丞相为国征战,如今得胜归来,我们这样迎接一下算得了什么!”众人一起谦虚道。
王奇不再客气,将众臣引进大厅坐下,听取臣子们对京师和其他地区近况的汇报,以及留守诸臣对这些事情的处理。
京中的事情总的来说还算正常,去年答应给刘协造的高楼,如今已经大致完工,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对于从各地征召的士子中选拔优秀人才的工作也已经告一段落,通过王奇和众臣之前拟定的题目,从几百名士中选出几十位杰出者,戏志才他们已经拟好职务,只等王奇正式任命。朝臣中对于天子的不满,在李儒许靖等人的有意安排下,已经与日俱增了。
真正引起王奇注意的,还是北面袁绍的情况。
袁绍三次上书朝廷,要求将他当年派出的使者逢纪放回,明里暗里表示,如果不放回逢纪的话,他将不惜对朝廷动手。
第一封表章来的时侯,袁绍平定幽州的消息还没传来,朝臣们对袁绍的这一表态,并没放在心上;等到袁绍在第二封表章中声称即将平定公孙瓒,到时一定会来京师拜会诸位大臣,朝臣们就稍微有点坐不住了;好在当袁绍第三封表章声称已经平定公孙瓒,就要挥师南下时,王奇击败曹操,即将班师的消息也传了回来。本来有点动摇的朝臣,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又放下心来。
戏志才表示,其实朝臣中本来有一部分人是支持袁绍的,可袁绍这措辞强硬的三封书信,却让绝大多数朝臣起了反感,就连支持他的那些朝臣,也不再对他持有善意。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下) 第一百七八章 袁绍求王
“诸公,你们觉得那袁绍为何如此紧逼朝廷呀?当初扣留逢纪,完全是因为他阴谋劫持天子的缘故,只要袁绍上书认罪悔过,朝臣们看在袁家的面上,很有可能会原谅他当初的所作所为,现在屡屡上书强求,不是强迫朝廷和他对立吗!”
在座的都是自己人,王奇并不掩饰自己心中的疑惑,直接问出了出来。
“主公!袁本初恐怕就是想引起朝廷和他的对立!”已经成为尚书令的荀彧出言道。
“不错!袁绍如今实力大涨,已经完全不听朝廷召令。我看他此举,很有可能就是想试试朝廷对他的容忍底线!”李儒也出言道。
“唉!如今天子的‘威名’已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