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这个方案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他们成功的冒着箭雨,比较轻松的来到了刺枪阵前,开始和刺枪的前面一排重铠甲士兵短兵相接起来。
“哼!重骑兵开始突击!”王奇再次下令。
五千重骑兵立刻在张辽,关羽,赵云,等将的率领下,从刺枪阵后面杀出,兵分五路杀入步兵阵中。
这一杀进去,立刻体现出重骑兵的优势来。就连马都披了铠甲的重骑兵,根本不是袁绍军那些手持木柄长矛的士兵所能伤害的。
五千重骑兵,就像杀入步兵的五千辆坦克,一路横冲直撞,将几万袁军杀的溃不成军。
袁绍想不到王奇军中还有这样的怪物,看看那些全身披甲,就脸都被铁面具挡住的骑兵,根本想不出什么对付的方法。形势比人强,面对这样的情形,就算心中在愤怒,他也不得不下令鸣金收兵。
王奇却并没有下令回兵,而是让重骑兵继续顺着步兵追击,最好能一鼓作气杀入袁营,顺势将袁军杀退几十里。刚才没追击异族骑兵,那是因为重骑兵不大可能追上轻骑兵。现在的步兵可就不同了,重骑兵速度再慢,追步兵还没问题。何况袁军的士兵现在正是最疲劳的时候,虽然是逃命,速度也比平常下降了不少,追击起来毫不费力。
看到那些士兵没精神的动作,在后面观战的王奇不由暗暗感叹,不愧我花了这么大的一面球面镜子来制造人工太阳呀,看这些步兵现在的表现,昨天晚上睡好了才怪。恩!当然也得感谢马钧,如果不是他建造了一个那么高的了望塔,要想取得这样的效果也有点困难。
重骑兵一直追到袁军营寨三箭远的地方时候,了望塔上的郭嘉等人用望远镜察觉袁营正在调集投石车,才被王奇下令撤回。
此次出战,袁绍当场战死五千骑兵和三万步兵,伤者不计其数。尤其是不少被重骑兵踩踏过的,更是和死者无异。战斗力至少减了五万,袁军实力大降。
**********************************************
反正邺城已经丢了,再急着攻击也没用。袁绍干脆坚守营寨不出,在想出对策之前不再准备主动进攻。只是偷偷的派人去王奇的后方,联络原来忠于自己的豪门,让他们联合起来,在王奇的后方给他捣捣乱。还悄悄提供军械,鼓励他们武力和王奇斗争。
后来许攸又建议,认为王奇如今实力巨大,已经不是自己一家可以对付的了,让袁绍以车骑将军的名义,从海上下书给江南的曹孙吕三家,从匈奴鲜卑哪儿送信给西凉的韩马,以及蜀中的刘备,几家联合起来,共同抗击王奇。袁绍接受了这个建议。
两家这么一相持,竟然足足相持了近一个月,直到周瑜经过千辛万苦抵达了河间郡,接到消息的袁绍为了首府信都的安全考虑,才不得不撤兵退守信都。
当然,这期间,王奇军和袁绍军也是相互交过几次手的。不过胜负都不大,对整个战局都没什么影响。
王奇眼见袁绍死守营寨,强攻的话,绝对会伤亡巨大,反正等周瑜到了袁绍的后方,到时袁绍肯定会后撤。趁着现在也闲着,干脆派出一部分士兵,前去攻打冀州南部一些还没打下的城池,在进行下一步行动前,得到一个稳定的后方。
袁军的主力全都被袁绍召集到一块儿了,此时那些城池都很空虚,半个多月后,赵国全境和清河国南部,已经完全落入了王奇的掌控之下。
至于袁绍派人鼓动冀南豪门作乱,在镇守邺城的姜囧(姜维父亲)指挥下,很快就被平定,甚至还让他抓住机会,清除了一些没来得及反叛的家族。至于平民百姓,在甄家的安抚下,基本没什么人作乱。寥寥作乱的一些人,也被快速铁血的镇压了。
而王奇在平定叛乱后,又宣布将对今年新攻下的地方免赋税一年。
此举赢得了百姓的好感,原来的仇视心态不再,甚至还写信告诉在冀北的亲友,帮忙宣扬王奇的威名。冀州的普通百姓已经对王奇产生好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完全支持袁绍了。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下) 第一百九四章 不战屈人
信都城是袁绍的新治所,她原来只是一座比较大的城池而已,并非什么战略要地。即便被袁绍定为治所后,也仅仅是将城墙略微加高而已,并没有对她进行扩建或改造。
城池小,袁绍的十几万大军,根本没法一下子挤进城去。袁绍觉得反正自己的兵马数量和王奇还差不多,干脆直接依城防守好了。
所以当王奇率大军赶到信都时,发现信都城外有两个五万人的大寨,两寨互为依角,和城墙上的守军形成立体的防御工事。
面对着这个虽称不上固若金汤,却也滴水不漏的防御工事,王奇反而笑着点点头。袁军虽然才能之士很多,可惜根本比不上自己军中的那几位。这样的布局,早在众人的预料之中。
王奇还是没有强攻,只是在城外十里处下寨,建造防御工事,准备长久对抗。现在的情况,完全符合当初既定的策略。接下来的具体作战,基本要因势而行了。
王奇的大军抵达信都城后没几天,周瑜的联络书信就已经悄悄的送到了王奇的手中,信上介绍了他这一路的大致过程。
冀州虽然一马平原,基本没什么可以阻拦一下的战略要塞,但周瑜也不可能完全避开城市行军。幸好周瑜在几年前奉王奇之命前来冀州联络义士时,就已经和一些因为忠于韩馥而遭到打压的人联系上了。由他们做先导,这一路行来,大大小小十几仗,全都轻易取胜。歼敌数千,击溃敌军上万,自身也伤亡了几百人。
袁绍为了备战,已经将各地的军队基本调走,还没有那个城池是三万骑兵的对手。那些大的城池,为了自己安全考虑,在知道周瑜的骑兵过境时,大都选择了闭门防守。周瑜也不去管他们,一般都是绕城而过。仅有一些小城镇,被周瑜看中用来进行补给。
其中周瑜特别提了常山这个地方。冀州南部的民风已经变得文弱,但冀北之民还是比较彪悍的。当周瑜的大军抵达常山真定时,部队就遇到了麻烦。
常山太守虽然在知道周瑜入侵时,没有作战的打算,但常山的豪杰子弟们却不依,他们聚集在一起,把守住各处要道,阻挡已经到了真定附近的周瑜。几万人的青壮对于仅三万骑兵的周瑜来说还是有点麻烦的。就在周瑜考虑着是否要后退时另找新路的时候,却突然有几百当地人找上门来,自称是将军故人。周瑜一看,还真认识几个,就是当初王奇帮忙安置的赵云同乡。
在他们的帮助下,周瑜不但顺利的通过了由他们把守的要道,还凭空多了几百士卒。所以当周瑜穿过中山国南部,进入安平国北部,突袭攻占信都的北方重镇饶阳时,他的人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为两波人马的加入,新增加了几百人。随后周瑜又出兵攻入河间,几乎攻占河间国治所。
袁绍在回到信都后,怕被王奇趁机攻城,也不敢分兵攻击周瑜。反正信都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所在地,即便暂时没了北方的供应,还可以从东面勃海郡得到物资。只要坚守到王奇军后勤耗尽,就可以将他击退。除了偶尔想到了新主意,就出兵去和王奇斗一斗,袁绍基本没什么新的行动。
面对袁军的各种奇招,王奇军也是见招拆招,针锋相对。
当袁绍根据王奇的重骑兵,用大量的铁甲强行拼凑出了一支三千多人的重骑兵后,王奇一阵大乐,立刻让自己的三千近卫骑兵出动,利用速度优势,把重骑兵的耗得半死,再让早就准备好的钩镰枪步兵出动,一拥而上,将战马放翻在地,把三千重骑兵和他们伤残的战马全都活捉。
然后让自己的重骑兵出动,将顶着厚盾跟在后面的袁军步兵一阵冲杀。当袁绍也派出自己的轻骑兵来逗引王奇的重骑时,王奇却鸣金让他们回来了。把在城上观阵的袁绍气了个半死。
袁军挖掘地道,也被郭嘉沮授料到,轻易的利用水缸察觉,投石车一阵乱轰,把挖地道的袁军全活埋在了地下。
夜间袭营,却因为互相看破,并没有完整的被执行。互劫粮道,王奇军都有陈到,高顺这样的大将押粮,袁绍的几次行动全都被沮授他们识破,反而被伏击了几次。反倒是袁军从渤海和青州运来的一些物资,被郭嘉他们设计成功的劫掠了几次。
王奇针对袁绍的各种反扑,却并没有进行报复性的进攻。他手中的炸药有限,炸炸城门也许够用,想要用来炸人却只能得到吓吓人的效果,为了保持神秘性,王奇并不准备采取这种战法。强行聚集大军攻城,王奇可不认为冀州兵真的都是吃素的。他还想在平定了河北后,一鼓作气扫平天下呢,这样两败俱伤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做。
王奇军采取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郭嘉和沮授献计,认为袁绍军虽然和异族骑兵联合在一起,但内心肯定不互相信任,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离间,让双方起冲突,到时不用王奇进攻,袁军就已经自乱阵脚。
根据他们的计策,王奇又补充了一条,就是尽量的拉拢袁绍军中的大汉族主义人士,最好能说服他们投降。
根据这一条离间计,信都城中经常传闻某某被胡兵劫掠啦,某某胡兵吃饭不给钱呀这样的消息,而胡军营中也经常传闻补给物资缺斤少两,某个胡兵进城时却被汉人杀死这样的消息。
有不少汉胡将领立在得到消息后,立刻要求对对方进行报复,却没想到被许攸柬阻,建议袁绍清查此事。清查结果,当然是大部分事情都不存在。
但因为看清这一点的也仅有许攸而已,导致胡军在没阻拦的情况下,伤了不少袁军士卒。虽然统领楼难立刻处决了那些不听号令的胡兵,但双方的仇恨却已经种下。经常有双方的士卒在私底下打架斗殴,双方的将官屡禁不止,就又把责任都推倒了对方身上。彼此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只要再出现一点大的问题,就必然会爆发冲突。
当然,王奇在进行这些计策的时候,他的部队也没有就这么闲着。当初既定的战略目标就是将袁军主力围住,现在虽然包围之势已经形成,但后方并不稳定。为此,王奇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将清河国,巨鹿郡,常山国大部,都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
这样一来,袁绍的信都才算是真正的陷入了三面被围、只剩东面一条通路的境地。等到袁绍察觉,却是已经有点晚了。
眼见王奇军的后勤物资源源不断的送来,后方也越来越稳固。袁绍知道,想要让王奇因为后方的问题败退是不可能的了,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开始积极的考虑起怎样才能击败王奇来。
就在袁绍开始考虑动手的时候,王奇针对袁军的计策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候。
许攸的存在,让王奇错失了一次提前结束战争的机会。而且根据城内传来的最新情报,许攸最近又向袁绍提议,如今王奇军势之强,不可能轻易对付,不如让镇守青州的袁谭军放弃青州,倾尽平原、济南和渤海三郡的七人马,出兵清河,经清河攻入安平南部,截断王奇军的后线。只是袁绍舍不得就这么轻易放弃青州,还没决定是否接受这个提议。
这个计策很狠毒,王奇和郭嘉等人听到了也是暗暗赞叹,这应该算是袁绍最后的反盘机会了吧。虽然不认为以袁谭的才能会给自己造成多少麻烦,但想想那个许攸,王奇也还是一阵担心。
静静的坐在大帐众,看到并排的放在案上的三个锦囊,王奇不由得笑了。
本来只是想看看锦囊,怀念一下娇妻,如今看到这三锦囊,王奇却突然有了主意。
***************************************************
袁绍府后花园。
一个艳丽的妇人斜依在躺椅上,在树荫下假寐。
两旁侍立着几个婢女和童子,其中一个正轻摇着大扇,给妇人扇风。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婢女慌慌张张的闯了过来。
“没管教的东西!一日不打,上房揭瓦,皮痒了不是?”妇人还没睁开眼睛,就已经出言斥责起来。
“扑通”一声,婢女跪倒在地。“夫人饶命,奴婢有要事禀告!”
那婢女虽然跪倒在地上,却没有丝毫的慌乱神情。作为妇人的亲信,她当然知道自己的主子最关心什么,只要回答的好,不但不用受惩罚,反而能得奖励。
“什么事情?你说吧!”妇人本来板着的脸色,在听到婢女的话后就放松了下来。
婢女却并没有答话,只是拿眼睛看旁边侍立的几人。
“你们都下去吧!”妇人领会的挥挥手。
看到其他人都离开了,那婢女才移到妇人附近,对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