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皇甫嵩大人固然是百胜将军,但其所胜却不能动黄巾之所向,前中郎将卢公,虽未尝一胜,然其牵制张角于广宗,却令天下黄巾不敢擅动!孰优孰劣,众所周知!”王奇这样说其实是有点强词夺理的,前面说的当然对了,后面这一句却让人觉得卢植还在皇甫嵩之上,这就有点无理了。不过这句话却是让众人对两人的评价有了一定的改变。
“哈哈!季云的这一番论断果然精妙!”司马德操忙出言赞道。他怕杨仪落不下面子,再出言反驳。胜了的话,也没什么可骄傲的,对方只是一个少年,而自己却是一个成年名士了;但若是败了,那众人的脸都被他丢尽了。所以出言打断杨仪正准备说的话。
“呵呵!后学浅见,让诸位见笑了!”王奇作揖道。他也有点后悔,刚才他的话本来安排的很好,只说前面这几句,那样不但让众人对他们自己的论断产生怀疑,而且会对王奇的才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只是不知道怎么会事,最后却像小孩赌气似的再说了一句,让自己前面的一番努力都白费了。 所以他此时的神色的确实是十分恭敬的。
众人被这么一闹,谈话都觉得有点意兴懒散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再互相聊了几句,就都在水镜山庄住下了。幸好水镜山庄在建造的时候就是准备当学堂的,此时还没有招收学生,所以房间还是很多的,王奇他们一行人住在山庄内并不显得拥挤。
第二天,天色还早。王奇就悄悄的起来找水镜先生司马徽了。他这次就是想尝试一下,能不能说服司马徽回到颍川,就算不能说服他,至少也要让他不对颍川的故友产生敌对。当然最好还是能和他结成盟友,然后在将来介绍诸葛亮和庞统到自己这儿来。
问过下人,王奇才知道水镜先生也早已经起了,此时正在后花园赏花呢。还说如果王奇要找他的话,就直接去后花园。王奇心中明了,司马徽其实早就猜到自己不可能只是为了跟随黄承彦而来水镜山庄的,奇问清了后花园的路线,王奇就一个人去找司马徽了。
对于司马徽,王奇早就有了评价。那就是他是晋朝的嵇康之流,也就是空有才华,但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情愿过隐居生活,也不愿意出仕。
“你来了?”王奇刚到后花园,还没出声,就有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
奇忙抬眼往声音的来源处望去。
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男子正站在一簇菊花前赏花。虽然被对着王奇,但看他的背影,王奇知道他正是山庄的主人,水镜先生司马徽。
“是的!我来了!”王奇答道。心中骂道,这怎么那么像一出三流武侠剧中的情节呢。
“他们有什么要你来说的吗?”司马徽问道。只是仍然没有转过头来。
“呃!什么?你说的他们是谁呀?”王奇故意装傻道,他当然知道司马徽说的是颍川书院的人了,但他实在是不喜欢现在的气氛,有意开个玩笑,缓和一下气氛。
果然,本来还故作清高,扶着一枝菊花在欣赏的司马徽,在听了王奇的话后,手一抖,“咔嚓”一下,把那朵菊花给折了下来。
“唰”的一下转过身来。司马徽脸色有点不好的盯着王奇。但随即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深吸一口,才恢复了脸色,对着王奇笑道:
“呵呵!让季云见笑了!司马徽虽然已经一心想做一个隐士了,但有时候还是难免会为俗事所激动呀!”
你是当隐士,又不是当和尚,当道士。怎么还要忘却俗事吗!王奇心中好笑。最上却道:
“水镜先生说的是颍川书院的诸公吗?可是他们没有什么要我来说的呀!”
“哦!真的没有吗!”司马徽问道,随即又挥手阻止了王奇说话,自己低声道:
“唉!看来我们的关系真的是断绝了!”
王奇听了不敢说话,但他知道此时的司马徽感情肯定很激动,如果能把握好机会,说不定还能收复他。遂咬了咬牙,坚持道:
“水镜先生是在为不能回颍川书院而生气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王奇愿意……”
“哈哈!”司马徽的一阵笑声打断了王奇的话。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四十四章 只得一人
“先生为何发笑呀?难道王奇说错了什么吗?”王奇被司马徽笑的莫名其妙,心中不由得有几分生气,难道凭我王家现在的实力,还开不了一个书院吗!
“呵呵!季允老弟别误会!我并非笑你,只不过是为刚才自己的失态而笑罢了!到是刚才季云说的提议还是不要再说了,司马徽现在只是想安心的做一个隐居之士!”司马徽还是笑着说道。
他看王奇的样子,就知道王奇有点生气,忙出言安慰。不过他也误会刚才王奇准备说的话了,以为王奇是想邀请他为豫州效力。所以竟然抢在王奇说出来之前,就出言拒绝了。
“呵呵!我看水镜先生才是误会王奇了!王奇刚才只是想提议出资资助先生开书院罢了!”王奇笑道。
王奇想不到司马徽竟然会这么说。不过见他误会了,觉得还是干脆把话挑明了的好,免得再有不必要的误会。
司马徽听了脸上一红,没想到自己是误会王奇的意思了,不过对方既然把话都挑明了,那自己就直说吧。对方年纪虽小,但就行动言语来看,应该是一个当的起事的人了。
“哦!据我所知,王家应该是和颍川书院的荀陈两家站在一起的吧,季云怎么突然想到要来帮助鄙人了!”挑明归挑明,但有些话只要大家领会就行,不必直接说出来。
司马徽的话意思很明显,就是既然你们王家不是支持汉室宗亲的,怎么还想和我们混一块,支持我们的事业。党同伐异是历来的规矩,你现在这样做,难道不怕引起那两家的怀疑吗。
其实这到又是司马徽弄错了,陈荀两家的确是和司马徽他们的政见不同,但是他们的政见中,有一点就是辅佐一个新的势力,一个可以维护他们利益的势力。而只要是才能之士,有助于自己主公大业的,那他们就会欢迎,对才能之士本身的政见并不是很见怪。当然前提是这几个才能之士不能引导自己的主公来消灭自己这一方的势力。
“呵呵!王奇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并不会妨碍王奇资助你,只要你培养的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人才,王奇就一定会帮助你!党同伐异固然是历来的规矩,但如果在面临国家的共同危机时,就应该放下党争,一致对外!”王奇笑道。
也并不是王奇想让司马徽培养一批忠于刘姓子弟的人才,而是他早就知道,像司马徽这样的才能之时,在真正的危机面前必然能分清孰轻孰重的。那他教育出来的子弟就很有可能在挽救刘姓江山无望,第一个选择投靠的势力时,选择曾经对他们的母校有恩的自己。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等司马徽培养的那帮子人才可以出仕时,刘姓子弟必然已经辅佐无望了。这样,那些高材不还是都会落入自己的手中吗。想到这里,王奇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时的司马徽在听了王奇的话后却是十分激动,想不到眼前之人小小年纪就又如此胸襟!自己自认也算心胸宽广了,自从被颍川书院赶走后,就一直有点介意。今天听了王奇的话才觉得自己这样实在是有点不值得。都是为国效力,何必因为政见不同就自相残杀呢。
不过这次司马徽好像又有点误会王奇的意思了,王奇刚才话中说的国家,和司马徽想的国家可不是同一个概念。王奇指的是中国,而司马徽认为的是刘汉。不过王奇是什么人,他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让司马徽误会,当然不会明确指出自己说的是那个国了。
司马徽对王奇恭敬的作了一揖,道:
“唉!那是司马徽落入下乘了!只知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忘了大家都是为了大汉!呵呵!今日德操受教了!”
王奇听了当然也很高兴,能让这么一位才能之士承认自己错了,那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此时听司马徽的语气有所松动,遂问道:
“那水镜先生以为王奇刚才的提议如何?”
“呵呵!司马徽还本来没想过要办一个像颍川书院那么大的书院,不过现在既然有了季云的相助,那我就在荆州办一个大的书院!和颍川书院一南一北,一较高低!”
司马徽本来已经有点消沉的意志竟然因为王奇的这个提议而突然又振奋了起来。重振雄风的司马徽,再也不甘于在水镜山庄做一个隐士了,决定开一个能和颍川书院一较高低的荆州书院。
“好!这才是水镜之志呀!”王奇鼓掌赞道。
听了司马徽的语气,王奇心中再次燃起了招募司马徽的欲望。不过他对怎么说服司马徽还有点疑问,眼珠一转,突然想到了上次曾想说服关羽的言辞。那次是因为关羽介意自己对他们三兄弟施行离间之计,才不能够奏效。现在自己和司马徽并没有这方面的介怀,应该能说服他。虽然那些话有可能暴露自己的野心,但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说不定他还会误会自己是大义呢。
“水镜先生!你可知王奇为何愿意放下党争而资助你?”
“哦!这不是为了大汉吗?”司马徽有点奇怪,他刚才明明说得好好的,难到还有别的原因。又或者是不想出那笔钱了,想想又不会,自从眼前这个少年造纸封侯以后,王家是日进斗金,应该不会在乎这点钱的。而且看对方也不是出尔反尔的小人。
“当然是为了大汉!只是若没有一定的威胁,我会现在就资助你们吗?”王奇答道。
“哦!现在有什么东西威胁到大汉了吗?”司马徽问道。
“恩!我看我大汉现有亡国之危,而我汉人亦有灭种之险!”
“什么?季云说的可是黄巾之乱?”司马徽也像关羽当初一样吃了一惊。
“黄巾之祸虽然危害甚重,但还动摇不了大汉的国本,真正动摇国本的,反而是那些剿灭黄巾之人!”王奇无奈的道。
司马徽听了却不发一言,显然对王奇话中的意思有所了解,但知道对方的父亲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所以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这些剿灭黄巾之人,基本上是一些地方的诸侯和豪强地主,如今朝廷又准许他们合法拥有武装,等平定黄巾之乱后,这些武装的割据之势就已经成型了。我观朝廷不久之后还会继续加强这些割据武装的权力,以便钳制庶民。到时……”
“到时必然有党人会择一明主而侍之,以其武力攻伐异己,甚至鼓动其取汉而代之,如此则大汉危矣!”司马徽突然抢过王奇的话题道。
王奇对司马徽的才能暗暗吃惊,果然是一时俊杰呀,这些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已经能猜的个七七八八了。不过他能猜到党人身上去,那也有点太高估党人的能力了吧。再看他惊疑的神色,王奇就知道他在怀疑自己说这一番话的目的。
“唉!只是我不明白,像王家这样的家族,应该是党人投效的最佳对象呀!季云这样说出来,难道不怕我上书朝廷,给你们家安一个谋反的罪名吗?”司马徽果然问出了自己的疑问。只是他也是聪明人,没有像关羽那样要求上书谏止扩大诸侯的权力。显然,他也认识到这样做根本就不能让朝廷改变决定。
“哈哈!王家之危和天下之危比起来算得了什么!”王奇笑了一声,继续道:
“我担心的是,到时候群雄逐鹿,天下大乱,民众流离失所,人口必然大降。若是塞外的异族再趁机南下,到时我汉人尽皆沦为胡虏之奴仆矣!这才是真正的亡国灭种之祸呀!”
“啊!”司马徽显然对王奇的后一番话有点接受不了。
的确,司马徽自认已经考虑的很全面了,群雄在不满朝廷的党人的支持下,有可能颠覆大汉江山。他刚才甚至在想,王奇这么直接的提出来,是不是准备自己不投效他的话,就直接拿自己灭口呢。此时听了王奇的话,才察觉到了真正的危机。司马徽这样真正的才能之士,当然不会像满清的那帮子垃圾一样,会有“宁予洋人,不予家奴”的想法的。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还是占了上风,所以在听了王奇的话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才能不让外族占了大汉的江山。
“原来如此!那有何方法可以阻止呢?”受到惊吓的司马徽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心里想着如何阻止异族入侵,嘴上不知不觉就说出来了。
“这还不简单!当然是找一个英明之士,尽快结束乱世,然后率我华夏之众,抵挡异族入侵了!”王奇大声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是呀!是呀!看来得尽快培养一些人才,帮助宗室子弟尽快结束乱世呢!”司马徽在听了王奇的话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