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面上对书名的解释,实际上,王奇是取用清末西学东渐时将“自然科学”翻译为“格致学”这一构思。所以这本取名《格致学》的书,主要讲的就是物理学,但由于王奇的化学学得很差,不大可能单独编撰成册,所以他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化学知识也写在了其中。
很快的,王奇的第二本书就印出来了。也许是第一本书的时候已经把名声打响了,这一本书出来的时候,整个书院的学子们都争相索取。让王奇暗暗后悔,当初不应该为了宣传的需要,就把自己印的书白送,弄的现在想改口变成卖书都不行。要不然,光卖一次就能赚一大笔钱了。
第二本书的反应稍微有点奇怪,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人们愈加相信这是王奇从天书上看来的东西了。因为很多东西,不但是闻所未闻,简直就是匪疑所思。
王奇开头讲的物理常识也就是一些什么力的作用原理呀,杠杆原理呀之类的东西,大部分学子对这些物理常识并不感兴趣,认为知道了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用处,反倒对王奇后面说的一小部分化学知识却是十分感兴趣,认为这可能跟炼丹之术,长生之术有关。这些化学知识很简单,也就是讲一下什么氧气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之类的东西,但学子们却对二氧化碳在沉淀过的石灰水中的反应这些东西十分感兴趣,纷纷找机会做试验,王奇的这本书到是在无意中激发了学子们的试验热情。后世在称赞颍川书院的实践之风时,往往会提起这次王奇写的这本《格致》。
其实本来学子们也不会这么热衷于试验,实在是因为王奇第一本书中的内容,已经被大家在纸上证明过了,所以大家对这次需要实物证明的东西很感兴趣,想知道王奇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是换作别人的话,这些奇谈怪论,早就被大家撇在一边了,根本就不会对其加以理论。但这其实也是王奇的一种策略,先是提出很容易验证的数学,再是提出需要稍微花一点功夫才能验证的物理化学,然后才是提出得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验证的地理。最后才是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自己的政治主张。给大家一个过程,让他们认为王奇提出的就是正确的。通过不断被证明是正确的,让人们对自己提出的政治主张不加怀疑,这就是王奇的策略。如果是直接提出的话,估计唯一的下场就是,失败!
不过,大部分学子对前面的内容不感兴趣,并不代表其他人也对前面的内容不感兴趣,实际上,真正的才能之士,都对前面的内容更感兴趣。当然,这些才能之士可也没想过直接就去验证那些物理知识,他们只是看到这些知识可以在军事、建筑等方面的应用,认识到了这些知识的应用,对于军事上取得胜利,建筑上取得突破,都将有重大的影响。反倒是后面的内容,他们认为又是神秘学的内容,只不过是炼丹士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清誉之士,当然是不愿意参与其中的。
总的来说,第二本书还是在整个书院引起了轰动。第一本书的时候,虽然大家也很好奇,但是基本上也就只是在书上在纸上验证一下王奇的知识理论,但这回可就不同了,物理化学知识全都要事物才能验证的,所以最近阳翟城中的木匠和石灰匠,生意好得不得了。因为书院中的学子和名士们都到他们那儿定购了一批用于做实验的东西,等这些匠人们把东西做好了,就直接送到书院,书院的学子们马上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试验。
当蔡琰、貂婵和蔡邕在一大群护卫的保护下来到颍川书院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景象。
王奇写的第一本书流传很快,在王奇写书后的第一批颍川商人到达谯县时,他的书也传到了谯县。
王允手下的众位谋士可都是真正的才能之士,在读了王奇写的书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就连本来对王奇还有点偏见的荀氏叔侄,也对王奇的才能大为佩服。
而王允的才能虽然不如这几位大贤,但对于这本书的价值,他还是看的非常清楚的。本来还因为王奇回到颍川后,没有直接回谯县而有点生气,现在既然知道王奇是在颍川著书,当然就不会再生气了,反而对王奇愈加喜爱了,遂主动和蔡邕商量了一下,决定叫蔡邕带上蔡琰,到颍川去和王奇完婚。
蔡邕在见识到了王奇的这本《算术》后,对王奇的才能更加的赏识了,心中暗叹自己这个女婿还真是找对了。刚好自己在看了书以后还有几个疑问,想去问问王奇,对王允的这个提议当然不会反对了。至于蔡琰,她本来正在为王奇没有及时的赶回来而生气呢,等看到王奇写的这一本书后,满腔的怨气登时化为了对王奇的敬爱。王允就算这次不提议让她们去颍川,她自己也要带着貂婵去了。
当蔡琰和貂婵她们到达颍川时,已经是中平二年的年末了。王奇本来是准备在年末之前公布自己的第三本书《地理》的,但已经看过王奇写的五本书的郭嘉,却建议王奇把这本书放在过完年后再公布。王奇听了以后也就同意了,现在蔡琰的到来,却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一直逃避的婚姻问题了。
不过和蔡琰同时到达颍川书院的还有一人,那就是王奇的恩师卢植。
卢植虽然被官复尚书,但却只得了一个闲职,根本就没能太多的参与朝政,更多的是和一帮老友聚在一块儿出出意见。这次王奇的书也很快的也被传到了京师,当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和王家关系密切的各大家族,全都为王奇的才能所惊讶,他们马上上书灵帝,认为这样的人才应该进太学。
作为党人的发源地太学,一直是党人们及其子弟聚集的地方。他们认为像王奇这样的世家子弟,当然也应该进太学了。但宦官们显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形,好不容易把王家的势力清除出了京师,他们可不愿意再让他们回来。但又不能否定王奇的才能,只得谏道,王奇的才能已经远在太学生之上了,进来当个讲郎还差不多,怎么可能来当学生呢。汉代太学的教师一般称学官;也叫校官,而现在的太学教师称讲郎。结果大臣们又趁机要求让王奇来当讲郎。宦官无奈,只得说应该看王奇自己的意思,像他这样的世家子弟不能强行征召。宦官们心里还是希望王奇年纪小,能够畏惧宦官的权势。所以这次卢植是特地代表京师中的亲王家势力来询问王奇的意见的,当然,表面上是以皇帝的名义来征召王奇的。
王奇并没有先见到自己的老师,因为他的房中突然被闯进了两个人。
“琰儿!你怎么来了?”王奇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蔡琰,惊讶的问道。
不过看到蔡琰脸上不愉的神色,王奇马上回过神来。
“啊呀!琰儿!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
说着看了看旁边,见到只有貂婵在一旁,趁着蔡琰在听了刚才的话后眉头有所舒展,忙上前一把抱住她道:“可真想死我了!”
蔡琰本来还在为王奇惊讶她的到来而生气,听了王奇后面的话,心情才有点好转。想不到突然就被王奇一把抱住了,耳中还听到王奇说的各种肉麻的话。心中的怨气立刻不知道跑道那儿去了。闻者王奇怀里传来的男性气息,蔡琰只觉得头脑发晕,浑身发软,想一直就这么赖在王奇的怀里不起来。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五十九章 著书成婚(下)
“少爷!婵儿也想你!”一旁的貂婵眨了眨她那勾魂夺魄的大眼睛,可怜惜惜对王奇道。
王奇抱住了蔡琰,正在仔细体会着怀中佳人的身体,感觉才不到一年时间,蔡琰人没长高多少,到是胸前的那两团最吸引王奇的东西又长大了一圈,本来还只是两座小山丘,现在都已经长成两座小山峰了。让王奇暗叹,她全身的营养是不是都被那两座小山峰给吸收走了,怎么光长胸部不长身高呀。
如果身材不高,即使身体已经发育的很成熟了,但总是让自己觉得是和一个幼齿在玩。
此时王奇听到貂婵的话,才回想起还有另一个佳人需要自己抚慰呢。忙转头向貂婵看去。
刚才只顾着安慰蔡琰,没有仔细打量貂婵,现在才发现,一年不见,貂婵身上的成果愈加喜人。个子长高了不少,那本就十分吸引人的身材,现在更加的凹凸有致了。特别是那小胸部,一年半前还只是两个小小的突起,现在已经发育的巍为壮观了。此时因为见到王奇,心中有点激动,两座小山丘一起一伏的,简直就像在叫人前去抚慰一番。让王奇看了一阵心动。
王奇正是十五六岁血气方刚的年纪,心中一动,下面就立时起了反应。怀中的佳人立刻感觉到王奇身体的变化,被那热热的东西一顶,不由得低声娇吟了一声。却不知道心上人其实是因为另一个女孩才起的反应。
王奇听到怀中佳人的呻吟,连忙端正了一下身子。心中暗骂自己,怎么每次看到貂婵,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呢,难道这就是天生媚骨,只要一些不经意的动作,就能吸引得人起反应。王奇不敢再看那诱人的部位,抬眼看向貂婵的小脸蛋。这才发现,貂婵此时的脸上正是一脸的哀怨表情,两只眼睛正泪汪汪的看着王奇,小嘴一张一合的,显然是对再次见到王奇激动不已。不过见到王奇只顾着安慰蔡琰,心中难免有点哀怨。
王奇看了心中一阵不忍,一只手继续抱住蔡琰,另一只手一圈,把貂婵也搂进了怀里。
对于貂婵这样的一个可怜人,王奇总是忍不住对她怜惜有加。
不过怀中的另一个佳人却马上反应了过来,感觉到身旁多了一个人,就马上挣脱开了王奇的怀抱。顺便还轻轻的掐了王奇一把。此时她被王奇一番抚慰,早就没有了怨气,自然不会再狠心的掐王奇了。
见到蔡琰离开了王奇的怀抱,貂婵虽然有点舍不得,但也不好当着自己未来主母的面,赖在主人的怀里,也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王奇的怀抱。
蔡琰看了却并不生气,她和貂婵相处一年多,早已情同姐妹。虽然她是很不喜欢和她人分享自己的丈夫的,但也知道这些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改变的,所以只得尽量的拉拢这个深得自己夫君喜爱的小丫头,希望和她联合起来,不要再有外人进入她们的小圈子。
“琰儿!婵儿!你们怎么突然到书院来了!还有其他人和你们一块儿来吗?”王奇当然知道,在现在这样的年代,像蔡琰这样的千金大小姐是不可能一个人出门的。就是不知道护送蔡琰的是谁。
此时蔡琰已经从刚才的迷醉中清醒过来,整了整被王奇弄的有点凌乱的衣服,对着王奇嗔了一眼,低声道:
“是州牧大人叫父亲亲自送我们过来的!”
想到蔡邕曾在路上对自己说,到了颍川书院就给自己和王奇完婚,蔡琰脸上一阵通红。
王奇可是老成精的人物,听到是王允叫蔡邕亲自送蔡琰过来的,就已经在怀疑是不是准备给自己完婚了,现在再看到蔡琰的表情,哪里还不能肯定自己的猜测。虽然心中不愿,但知道现在自己可不能推辞了,不然不仅仅是伤了蔡琰的心那么简单,自己恐怕还会背上逆父之类的罪名。这对自己的名声可是很不好的。
中平二年岁末。
豫州牧王允的小公子,已经身为列侯的王奇,终于和前议郎蔡邕之女蔡琰,在颍川书院成亲了。由于汉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蔡琰将是王奇的唯一正妻。
由于王奇已经决定在颍川书院任教,来打响自己的名声。所以王奇不准备会谯县成亲,幸好王允当初叫蔡邕带着蔡琰来颍川时,就已经算准了此事。所以对王奇这一决定并没有什么不满。
王家是名门世家,婚礼当然不能简单了。幸好王奇准备在今年成亲的消息,王允在王奇刚回豫州的时候就已经传出去了。所以很多人已经将礼物送来了,等王奇的婚期一宣布,各种各样的客人就开始打马向颍川赶来了。本已经接到王奇的回复,准备回京复命的卢植,也只得叫手下的官员先把回复送回京师,自己则不得不留了下来。
这次的回复很简单,因为王奇在第二本书公布以后,就已经被现在颍川书院的实际负责人陈寔陈老先生邀请出任颍川书院的新祭酒了。王奇本来就不想回到京师,既要受皇帝的管制,还得受宦官的气。
何况也只是叫他回去当讲郎,而不是太学博士之类的官职。到是书院这边,邀请的是让自己当书院的最高负责人祭酒,而豫州又是自己老爹的地盘,如果留在这儿,几乎就没人能直接管辖到自己。加上本着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原则,王奇很干脆的拒绝了卢植的提议,决定留在颍川书院当祭酒。而卢植也知道,当颍川书院的祭酒,影响力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