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但是随后,王奇就接到了一个有点不好的消息,还在谯县的王允,给王奇送来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书信,信中虽然并没有说什么让王奇接受不了的话,但王允信中说自己这本书必然会引来其他人的攻击,最好是赶快收回这本书。这样的建议让王奇觉得有点受不了。
不过几乎和王允的信同时到达的,是谯县包括荀爽在内的众多名士的赞扬信。甚至连和荀陈两家政见不和的石广元也写信表示对王奇这个创意的赞赏。虽然两派在拥护那一批人上有分歧,但是在对付共同的敌人上是有一致观点的。
如果说王允的信只是给王奇一个不好的兆头的话,那不久后朝廷的降旨则算是真正的坏消息了。圣旨宣布王奇的这本书为禁书,对他好好的训斥了一顿,并不准他再担任书院祭酒。
其实这还是宦官们知道王奇现在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了,怕对他太过分回引起天下学子的反抗,不得已才轻轻的惩罚了一下他,准备以后再找机会害他。要是真要按他们的脾气办,只怕王奇连小命都会保不住。
至于汉灵帝,根本就是个没什么主见的人,既然宦官这样说,他就这么做,虽然有很多朝臣反对,但灵帝却根本没有听。
本来还是有不少人传统人士是反对这本书的,认为这本书中要求从皇帝那儿分权的观点简直是大逆不道。不过现在被宦官们主动跳出来一反对,他们到不愿继续反对了。如果在反对的话,就会被清议名士归为宦党了。
不过王奇在写这本书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会遭到宦官的强烈反应,所以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就在圣旨到颍川的当天,王奇派出的一骑,就快马奔向了洛阳城。这次王越手中,最后一封要挟宦官的信也要没了。
不过和宦官作对可正是提高自己名声的机会,王奇当然不会放过。
不久之后,王奇的一首小诗就开始流传开来。诗名《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中军宴,走马去如云。
樽垒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桔,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中原旱,冀州人食人。
小诗一传出来,就被人广为传诵,一时之间,王奇马上成为反阉的斗士,他的名声都快可以和著名的党人陈藩,李膺相媲美了。
宦官们当然很恼火了,但是此时他们已经接到了王越的通知,让他们不但不能陷害王奇,还要尽量的帮助他,至少要让他得以继续当书院的祭酒。
宦官们无奈,现在已经是最后一封信了,他们可不想前功尽弃。再加上王家也很不好惹,也就只得同意了。刚好有大臣为王奇鸣怨,宦官们就做个顺水人情,让王奇得以重新执掌颍川书院。至于王奇的书,现在就已经流传很广了,根本不可能再禁了。
得以重新当祭酒的王奇,更加的锋芒必露,又写了一系列的书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各种各样的学说,也引来了各地的名士豪杰,他们纷纷前来颍川书院求学。
(晕死!写这一章可真累,查了两天的资料!00终于打出来了!)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六十一章 转眼三年
其实王奇本来已经可以不公布这一本《政论》了因为王奇前面的四本书,已经让王奇的名声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如果真要招募人才,此时的名声应该已经足够了。这是当初郭嘉和王奇都没有预料到的。
郭嘉以前并没有看过王奇的书,当然不会知道王奇的书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不过即使看过了,其实也不一定能预测到眼下的这种情况。当初郭嘉在王奇准备发布《地理》一书时,还曾经认为那个时候不行,应该等到第二年,和《天文》一起发布,共同为后来的《政论》造势。
等到发现《地理》和《天文》这两本书的影响后,王奇已经安心的准备留在书院当一段时间的祭酒了。所以作为自己的政治主张,王奇还是决定发布这一本《政论》。
当然,最后的成果还是很喜人的。在三年的时间里,颍川书院陆续有大量的历史名人前来求学访问,首先少不了的是蔡邕的徒弟顾雍,此时已经被取了表字元叹;以及特地来颍川看望顾雍的广陵名士张纮张子纲;曾经和王奇一起被称为京师四小才子的司马朗司马伯达;右北平名士田畴田子泰;冀州名士逢纪逢元图;还有颍川当地的名士郭图郭公则等众人,再加上一直跟随王奇的周瑜周公瑾。真要说天下名士出颍川,也不算过分。
当然,这些游学的名士一般都只是听了王奇的几堂课,和王奇有了点师生之谊,但并没有真正对王奇行师礼,也没有在颍川书院留下来。王奇本来还想找几个尚未成年的未来名士来培养的,但是这些未成年的名士,许劭给的《各地名士目录》中并没有提到,而王奇自己又不记得这些人现在住在那儿,只得放弃了这么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然,王奇在这三年中,还写了很多的书。最多的是关于政治上的书,不过他仍然是托言古人,来宣传自己的观点。对孟子的推崇,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书院中不仅供了孔子像,还供了孟子像。当然王奇可不是那种政治挂帅的人物,他也写了一些关于经济学方面的书,来宣传经济学知识。
只是王奇没想自己在书院中讲授经济学知识,会引起学子和名士们的极大抵抗。当王奇把写了经济学的书发给学子们时,他们还没什么反应,但是听说是要交给他们经商的知识,他们就立刻对这本书嗤之以鼻了。甚至不愿意和想听经济学的学子们一同上课。
王奇虽然知道这个时代对商人十分看不起,但没想到会到这种程度。因为现在的各大家族,其实都有自己的生意,只不过一般都是手下的家臣或旁系子弟在运作,像王家这样的豪门,却是由王奇亲自掌管家族的商务的。王奇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会不对自己起反感,不过后来就想明白了,因为王家的商品主要是像白纸、折扇这样的文人用品,所以不会被文人认为是纯粹的商人。本以为也就只是几个名士会有意见,没想到最大的反抗反而是来自普通的学子。
而那些喜欢听经济学的学子,也基本上是来自原来金村的子弟。当初王奇答应金村的村民,将举荐他们的子弟进入书院就读,等王奇接掌了书院,也就实现了当初的诺言。但这些子弟和其他学子们总是很难相处,由于出身低贱,经常被其他学子们看不起,刚好对书院中传授的五经知识也不是很喜欢。此时王奇提出的经济学,让他们认识到,这个东西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出路所在。
见书院的其他学子都不愿意和这些爱学经济学的学子们在一起,王奇有点无奈,只得下令在书院所在的山脚下,再建立一座书院,称为下院。专门教授经济学、工业学等杂学。不过这个书院被上院的人蔑称为“杂院”。
王奇知道了心中好笑,这个杂院的本事,恐怕远比那些只会读五经的家伙要强,等将来他们大显神威时,天下人就会认识到了他们的力量。所以王奇并不管其他人的非议,经常去下院给学子们讲课。
王奇后来又写了一些哲学书,以前闲着没事时喜欢看看黑格尔,尼采的书,现在也终于派上用场了。
但后来写的这些书,他们的地位都比不上王奇前面写的这五本书。实际上,在书院中,已经有学子在私下里称这五本书为《小五经》了。认为他们的地位仅次于真正的五经。而后世在评价这五本书时,也同样喜欢把这五本书和五经联系起来,称为《王氏五经》或者《新五经》之类的。
不过这些事情和王奇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真正和王奇关系密切的,是蔡琰和王奇分居了。到并不是闹矛盾了,而是蔡琰为了工作的需要,搬到了书院的对面,一座新建的书院中了。
当初王奇提出想和蔡琰分房睡的建议,竟然马上被蔡琰同意了。而且蔡琰竟然还说,即使王奇不提出来,她也要提了。因为她看到颍川当地的很多名门仕女,都有专门的教师教她们读书写字,所以心中也忍不住想开一个女子书院。当然,如果书院开成了,她就要住到女子书院去了,自然不能和王奇住一块儿了。
对于蔡琰的提议王奇并不惊讶,当初他知道颍川的名门仕女也都会读书写字后,就曾经想过要建立一个女子书院,但是因为自己的男子身份,并不适合提出这样的建议。所以故意在蔡琰面前暗示过好机会。此时见蔡琰果然不负期望的提出了要办女子书院,当然不会感到惊讶了。只是看到蔡琰那一副显贝的样子,王奇不得不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肚子里面却是连肠子都笑抽经了。
有很多名门望族对于办女子书院不同意,但是看在王家的面子上,也就不敢对蔡琰有什么指责,只是拒绝自己家的女孩去女子书院。
幸好汉末的风气还比较开放的,并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是这样,还是有不少的家族,都把自己家的女孩送到了蔡琰开办的书院中去了。一则是因为蔡琰此时的名声已经很响亮了,虽然还比不上王奇,但是却还在一般的名士之上。再则这书院是蔡琰办的,而蔡琰已经是王家的媳妇了,也就等于是王家办的,所以给蔡琰面子,其实就是给王家面子。现在整个豫州都归王家管,大家能不给他们面子吗。
蔡琰要仿效男子开办一个书院了,当然也想学男子那样取一个表字了。
“小武哥哥!你说我取什么表字好?”蔡琰搂着王奇的手臂说。
“啊!表字!随便吧!”王奇发现成亲后,蔡琰的脾气好了很多,更像以前在外人面前表现的那样温柔了,但是有一点让王奇十分遗憾,就是她还没完全改掉喜欢掐自己的毛病。所以每次蔡琰抱住自己的胳膊,王奇的心中都会有点紧张。
“嗯!那我叫昭姬好不好?”蔡琰问道。
“什么?不是叫文姬吗!怎么叫昭姬了?”王奇问道。话一出口才想起来,蔡文姬原来的表字是叫昭姬,后来晋时为了避司马昭的名讳,才改称蔡文姬的。
“文姬!蔡文姬!恩!这个表字好!小武哥哥!以后我就叫蔡文姬了!”蔡琰高兴的道。
于是,蔡琰就有了个表字,文姬。
蔡琰的女子书院就建在颍川书院对面的小山上,王奇特地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颍川别院。取意是颍川书院的别院。一座山上的颍川书院,一座山下的下院,和一座山对面的别院。从此以后,颍川的书院就正式由这么三大院组成了。
不过蔡琰虽然对王奇取的院名没有反对,但是对王奇想到女子书院中讲学的要求却嗤之以鼻,她和王奇过了几个月的夫妻生活,对王奇好色的习性已经比较了解了,才成亲这么几天,王奇就已经教给她十几种花样了,想想那些姿势,蔡琰就觉得脸红。如果让王奇进了女子书院,那不啻于将一头狼放进了兔子窝。蔡琰很明确的定下规矩,只要是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一律不准进入女子书院。
本来这只是蔡琰用来限制王奇的规矩,想不到一公布以后,很多本来不愿意送女孩来书院的家族,纷纷改变了对蔡琰的看法,同意把自己家族的女孩送到书原来就读了。
这么多名门仕女聚集在对面的山上,明知道对方在那儿,却看不见,听不到,让颍川书院的很多学子在开头几天都睡不好觉。虽然很想偷偷的摸上山去,却又没那个贼胆。先不说女子书院就是他们祭酒的夫人开的,就算不是,守在女子书院下的三百剑卫,就已经让他们不敢行动了。
这三百剑卫就是当初王越给王奇训练的近卫。这三百剑卫可不同于普通人,他们上马是弓骑兵,下马是剑士,若是给他们换上现代特种兵的装备,那他们就又是特种兵了。不过由于现在的技术限制。王奇只是给他们配备了钢抓之类的简单用具。
他们跟随王奇已经十多年了,王奇也不想让他们再有什么大的工作,让他们每人教了几个徒弟后,就把他们带回了颍川,刚好蔡琰的女子书院需要人看守,王奇就交给他们了。至于原来的那三千弓骑,现在已经再次满编了,不过他们现在成了王允的近卫部队了。王奇对此并不介意,反正老头死了以后,这一切都会是自己的。
当然,王奇派出三百剑士还是有私心的。蔡琰已经成了自己的夫人,别人自己然不敢动。但是貂蝉却因为蔡琰的缘故,王奇一直没有得手,他可不想让自己花园中最亮丽的那朵花被别人给采了,所以宁愿不然这些老剑士给自己训练新军,也要让他们保护好自己未来的美妾。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