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不错!我就是郭嘉。你又是那个官家的子弟?”
原来如此,王奇心道。看来是郭嘉误会他是特意利用父辈的余荫来收买人心的无能贵族子弟。当下大急,若不解释清楚,和郭嘉关系搞僵了不说,恐怕连徐庶都要开始介意了。忙道:
“奉孝兄误会了!在下王奇,家父王允,非沽名钓誉之徒!”
“哦!你就是有京师神童之称的王奇?”郭嘉惊问道,同时也明白看来确实是误会了,以王允的为人定然不会派子弟做这种事的。
“不错!他就是京师的王奇!表字季云!”旁边的钟繇作证道。
“如此郭嘉失礼了!请受嘉一拜!”郭嘉果然是洒脱之人,明白错误立刻作揖道歉。
“哈哈!”几人相顾而笑,一起往书院里走去。
从言谈中王奇得知,因为郭嘉和徐庶都是寒门子弟,所以两人比较谈得来,刚才远远的看到徐庶竟然在宣誓效忠,拦阻不及,大急之下忍不住出言讽刺。
一行人来到郭嘉的房间。幸好书院的房间还算大,勉强挤下了一行人。看着满满一屋的人,郭嘉也不介意,叫大家随便坐,自己径直从一个陶罐中取了一粒黑黑的药丸活水吞了下去。
王奇看了好奇,问道:
“奉孝所服是何物呀?”
“嘉自幼体弱多病,这是嘉自己炼制的金丹!”
“金丹?可是用金石之物所练?”
“这个自然!”郭嘉颇为好奇,难道你这个神童竟然连这个都不知道。
王奇心说,我可终于知道郭嘉英年早逝的原因了!根本就是多服了所谓的金丹,导致身体虚弱,最后还在曹操的折腾下才死的吗!想想这么一个经天纬地之才,就会这么英年早逝。王奇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当下肃容道:
“奉孝兄可否听奇一言?”
“哦!季云请说!”郭嘉见王奇这么严肃,也正容道。
“金石之物,与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奉孝以后能不能不再服用此物!”
郭嘉听了心里一阵感动,想不到王奇初次见面竟然就如此关心自己,自己一个寒门人士,刚才还对他恶言相向,想不到他竟然不记前嫌,还关心自己的身体!
王奇见郭嘉默不作声,还以为他不愿意,又道:
“至于奉孝的病,我闻有一神医华佗,医术高超。我愿差人前去请来,定能包奉孝无恙!”
听到这里,郭嘉再也忍不住了。长跪而起,对王奇道:
“嘉不过一浪子耳!竟然得季云如此关怀,嘉……”
突然眼珠子一转,改道:
“想要嘉不服金丹也行,那就是季云有能力让郭嘉认你为主,到时季云以主公身份下令,嘉敢不服从!”
听了郭嘉的话,王奇大喜。这郭嘉分明就是有心认自己为主吗!只不过先想考较考较自己的能力,免得误投了庸主。当下仔细的想了一下,道:
“奉孝以为张角此人怎样?”
郭嘉一听,心说,好呀!我刚考较你,你到好,有样学样,也开始考较起我来了。当下也不客气,直接说:
“张角此人广收徒众,又施符水骗得民心,再加上此人野心勃勃,久后必反!”
王奇听了大喜,心道,不愧是神机妙算郭奉孝,听他的语气似乎是张角刚有所行动他就预测到张角要反了。遂又问道:
“奉孝以为张角几时会反?”
“半年之内!”
“哦!奇以为不出二月,张角必反!”王奇面色深沉说。心里却乐开花了,你不知道有唐周告密,当然不能正确的预测倒他的造反时间了。
“恐怕不会!”郭嘉面现疑惑,又解释道:
“从现在张角的行事来看,决非鲁莽之人。要想起事两个月时间根本无法准备妥当,其断然不可能在没准备妥当时就起事的!”
王奇听了分析大为佩服。但他也不能说他知道到时会有一个叫唐周的弟子去告密呀。仔细考虑了一下措辞,才道:
“张角众人也非铁板一块,若有……”
“不错!”郭嘉突然抢过王奇的话就说,“平民造反历来就非铁板一块,到时若真有所行动,必然有一二怕事者去官府告密,如此张角想不反都不行了!”
皱眉考虑了一下,又道:
“若真如此,以现在的情形看,张角当在一个月后反!”
王奇这回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他早从历史上知道黄巾造反是在中平元年二月,只是不能确定具体日期,所以才说是在二月之内。想不到才给郭嘉稍微一点提示,他就能分析出具体的日期了。对郭嘉不由喜爱万分,盯着郭嘉的眼睛也仿佛发出了幽幽的绿光。
“主公你能否别这样看我!郭嘉会怕怕呀!”
“轰”王奇摔倒在地。
浪子!果然是浪荡子呀!
(下一章《书院众贤》)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四章 书院众贤
经过几天的等待,终于等到了颍川郡的学子们都回来以后的第一次集会。远远的看着坐在书院大厅的众位名士和学子,王奇不仅感叹万千。这里有多少王佐之才呀!也许他们中有很多都在历史上都没留下姓名,但那是因为他们不愿出仕或者英年早逝,并非代表他们没有才能。毕竟,能坐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看着这位小侯爷盯着大厅中的众位学子和名士眼睛都不眨一下,钟繇知道他又动了爱才之心。遂热情的把大厅中的名士和学子们对王奇做了一番介绍。
这是一个颇为大的大厅,两边各有三根厅柱。沿着大厅中线,两边分开各放着几十个绒垫,此时人已经坐得差不多了。正对着这些绒垫,大厅的最里面也放了一排几个加厚的绒垫。
做在最里面一排的几个人分别是:荀家老一辈杰出的名士荀爽,字慈明,在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陈家现任家主,曾任太丘长的陈寔,字仲躬,党锢之祸被连;别人多逃亡;他说:
“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在党人中名声很响;和东郡名士程昱,宇仲德,长约一米八,美须飘飘;以及颍川名士戏志才,他也是那一排人中最年轻的,只有三十来岁,只是和郭嘉一样面带病容。他们因该就是此次集会的主持人了。
当看见美须飘飘的程昱时王奇大为赞叹,难怪古人都喜欢留须,这美须髯实在是太有男人气概了。当看见满脸病容的戏志才时,王奇也不禁感叹,果然是智者多虑,必伤其命呀!
在对面的学子席中很明显的分为四块,其中一块空着没人坐,想来应该是给外地游学的学子们留的。剩下的三块分别以几人为首坐满了人,其中左侧下首那一块领头的几人不是别人,正是先来一步的郭嘉和徐庶,看来这一块应该是寒门子弟的座席。此时两人见到王奇一行人,忙站起身来招呼。引的其余的人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王奇这一行人。
钟繇此时又接着介绍剩下两块的领头人。坐在左侧上首那一块的领头人是叔侄三人,留着两片短须,面容丰腴的是荀彧荀文若;剩下一人面容瘦削,还没蓄须的是荀谌荀友若,他两只滴溜溜乱转的眼珠让王奇看了一阵不喜;留着长须,面容清奇的是侄子荀攸荀公达,以荀攸此时的名声和年龄本来应该是和荀爽他们坐一排的,只是荀家恪守礼制,叔叔还坐在下面,做侄子的怎么也不应该坐他们的上首。而坐在他们附近的都是荀家或亲近荀家的家族的人。
做在右侧上首的竟然是以一个年约十八九岁还没进行冠礼的学子为首,此人就是坐在上面的陈寔的孙子陈群,年未及加冠,就因为文采风流被他的爷爷陈寔赐予表字长文,他是陈家年轻一代中最杰出的人士。坐在他附近的也都是陈家或亲近陈家的家族的人。
看着这群泾渭分明的人,王奇不禁深深的感叹,东汉一朝的门阀观念果然是根深蒂固呀!不但豪门和寒门之间泾渭分明,就连豪门内部,不同门阀间也是分团体的。
由于王奇没有披大耄,大家都看到了王奇的一身紫衣侯服,以荀爽为首的其余几块的人也都站了起来,而象荀彧这类人则已经猜到他是谁了。看到荀爽等人就要向自己行礼了,王奇来不及和郭嘉他们打招呼,抢先对荀爽等人行礼道:
“京师学子王奇王季云见过诸位贤士!”
“王奇!他就是王奇!”周围的学子们都议论纷纷,只有荀攸陈群等少数几人面色如常。
荀爽等人见王奇口称学子,知道他是前来游学的,不愿显示自己的候爷身份。不禁对他不以名利为重的做法大为欣赏,对他的好感自然增加了很多。
由于王奇名声在外,所以荀爽等人也不敢让他坐游学仕子的席位,把他和钟繇直接让到了和自己一起的名士一席,让周围的学子看了暗暗眼红。只剩下马钧一人孤零零的坐在游学仕子一席,至于王大他们,虽然王奇对他们很好,但也没办法让一个护卫进这种地方的。
待诸人坐定,荀爽宣布了今日的话题,也就不过是吟吟诗呀,作作赋呀什么的,顺便讨论讨论去年的一些优秀作品。
王奇留意着诸人的发言,最活跃的是陈群,而且每每能出一些奇思妙语,让周围的人大为赞叹;
其次是荀谌,不过基本上是评论别人,自己则基本没什么好的字句;到是荀彧和荀攸,发言不多,但每句都是惊人之语;说话最少的是郭嘉和徐庶,但每说一句都能让人侧目;其他学子们发言也很多,但好像没有特别突出的。
至于坐在最上面的几位,戏志才坐在位子上打瞌睡;程昱则眯着眼睛在捋他的美须;钟繇也在那儿眯眼睛,只是在听到好的言语时会睁一下眼睛;到是荀爽和陈寔,两个老头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听得津津有味。
从学子们的表现和座上几位名士的态度,高下立现。学子中最优秀的无疑是荀彧、荀攸、郭嘉、徐庶四人,其次是陈群,之所以是其次和他年纪青也有关系,在后则是荀谌,至于其他学子,基本上只能算是碌碌之辈了。名士中除了荀爽和陈寔稍差一点,其余几人都差不多。
想到这里,王奇不仅微微一笑。
此时正好轮到荀谌说了一句,他刚好瞧见王奇在笑,以为他是在嘲笑自己,心中就有几分生气,跪坐起来大声说:
“久闻小侯爷名满京师,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不知能否对我等愚见评论一番?”
以一个学子对坐上的名士这样说话是非常失礼的,荀爽马上斥道:
“友若不得无礼!”
王奇此时一想,这不正是一个立威的好机会么,遂阻止道:
“无妨!季云也正好有几句话说!”
(下一章《语惊四座》)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五章 语惊四座
听到这位小才子有话要说,众位学子们忙把目光盯向王奇,就连眯着眼的钟繇和程昱也睁开了眼睛,更不要说荀爽和陈寔,只有戏志才还在继续打他的瞌睡。
“我观诸位讲的都是一些废话!”王奇是存心语不惊人死不休。
“啊!”下面立刻嗡嗡的一片。
“我看他是没本事瞎说!”
“就是!他的名号肯定也是吹出来的!”
各种各样的声调都传了出来。
荀爽、陈寔和程昱听了都微微皱了皱眉;戏志才也不再假寐干脆睁开了眼睛;就连荀彧和荀攸听了都不禁“哼”了一声;更不要说荀谌了,他伸手指着王奇“你!你……”的都气的说不出话来了。反倒是陈群,一副崇拜的目光看着王奇,期待着这位自己崇拜已久的小才子能再说出什么惊人之语。正常的坐在那儿的只有郭嘉徐庶和钟繇了,他们经过和王奇的几天想处,对他还是有点了解的。知道他不会无的放矢的。
王奇也不管下面的议论,自顾自的吟道: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
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
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
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
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
千载谁与期!”
肃静!一片肃静!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一句说了以后,下面就一片肃静。只有那个荀谌还搞笑的伸着手忘了放下来。
最先恢复过来的是荀彧,随后是钟繇、陈群、荀攸三人,然后是剩下的几人,最后才是刚才还嗡嗡一片的学子们。从这些人的反应快慢中就可以看出这些人的文学造诣的高低。只是现在这些人的眼中,有的是顿悟的眼光,有的是钦佩的眼光,还有一些却是迷茫的眼光。
最后还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荀彧,长跪而起,对王奇作了一揖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荀彧等一心只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