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瞬牛蟛糠侄际窍蜃约盒男е夜模膊槐氐P乃腔峁室馕炎约骸K挡欢ㄈ绻岚盐盏暮玫幕埃约夯鼓苋闷渌诵亩宰约盒е摇K愿詹啪统没硎驹敢饨邮苷庵址椒ā?br /> 王允见儿子接受了这个提议,高兴的扶起王奇,笑道:
“好!好!如此,豫州就交给奇儿了!”
王允那里知道,王奇他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呀。
中平六年七月,豫州牧王允王子师奉大将军何进的召令进京,并将豫州事务全权交有自己的儿子王奇和手下的谋士们处理。
王允进京的时候,远在西凉的董卓也行动了。这董卓因贿赂十常侍得以官复原职,并因为在讨伐北宫伯玉中立了功劳,后来又结托朝贵,得以封左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这次他得到何进的召书大喜,点齐二十万军马,让他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着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往洛阳进发了。
董卓的女婿李儒,却是一个智能极高的人,他认为董卓虽然是接了何进的召书,但就这样进京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叫董卓上了一个表章给朝廷,表示愿意进京助剿,请朝廷正式下令。
那何进不知死活,得了董卓的书信后反而十分高兴,爽快的就同意了。侍御史郑泰和尚书卢植都劝谏说不可,但何进不听。两人无奈,只得弃官而去。
两人来到洛阳城门口,却看见远方来了一对彪悍的马队,心中惊讶,以为是董卓不尊号令,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洛阳。正惊异间,却发现当头一骑打的字号却是一个“王”。两人立刻会过意来,知道是老友王允来了。
王允所在的豫州离洛阳近,虽然王允是绕道颍川的,并在颍川还留了几个晚上。但仍是诸侯当中第一个赶到京师的。
两人接住了王允,向王允说明了此事,王允忙劝解两人先别走,等他去劝劝何进。
何进听说王允已经来了,忙亲自出府迎接,虽然两人的地位相差很大,但现在何进有求于王允,当然愿意自降身份了。
王允劝谏何进不要召董卓进京,但何进却并不回答,反而问王允这次进京带了多少人马过来,当王允回答因为要平定刘辟龚都之乱,所以只带了三千精锐,何进听了后就没有好脸色了,虽然没有下逐客令,但对王允提出的不要召董卓进京之事却不加理会,更没有叫王允带兵去消灭宦官。王允无奈,只得郁闷的回去告诉郑泰和卢植两人,并叫两人先去豫州,而自己则会留在洛阳,继续努力。
张让等得知外兵到了,共同商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于是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再去向何太后哭诉,请太后降诏宣何进进宫。
何进得诏就准备进宫,主簿陈琳谏道:
“太后此诏,必是十常侍之谋,切不可去。去必有祸。”
曹操,袁绍也出言表示不同意何进进宫。但何进不听,仍坚持要进宫。袁绍道:
“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
何进虽然不认为宦官敢谋害自己,但他毕竟怕死,也就同意了。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带领。袁术全身披挂,引兵布列阵青琐门外。袁绍和曹操带剑护送何进到长乐宫门前。
小黄门传何太后懿旨:“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将袁绍、曹操等都阻住宫门外。
何进昂然直入,到了嘉德殿门,张让、段珪一起迎出,左右刀斧手将何进团团围住,何进大惊,转身欲逃,却立刻被刀斧手砍为两段。
袁绍他们在外面久不见何进出来,干脆就在宫门外大叫:
“请将军上车!”
张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宣谕道:
“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
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何进部将吴匡,干脆在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突入宫庭,只要看见阉人,不论大小,尽皆斩杀。袁绍、曹操斩关入内。赵忠、程旷、夏恽、郭胜四个被赶到翠花楼前,剁为肉泥。宫中火焰冲天。张让、段珪、曹节、侯览将何太后及少帝刘辨、陈留王刘协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
吴匡杀入内庭,见何苗亦提剑出。吴匡大呼:“何苗同谋害兄,当共杀之!”
众人俱道:“愿斩谋兄之贼!”
何苗转身就想跑,但被吴匡军四面围定,砍为齑粉。袁绍又命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有很多无须者误被杀死。
王允刚回洛阳,此时还没休息,见宫中事变,忙带了三千弓骑,擐甲持戈,立于阁下。遥见段珪拥逼何太后过来,王允大呼:“段珪逆贼,安敢劫太后!”
段珪回身便跑。何太后从窗中跳出,王允急救得免。王允一面救灭宫中之火,一面请何太后权摄大事,遣兵追袭张让等,寻觅少帝。
张让、段珪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振,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
张让见事情危急,干脆投河自尽了。少帝和陈留王不知道虚实,不敢出声,伏在河边乱草之内。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道:“天子何在?”
段珪说:“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闵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随路追寻,刚好碰到也来寻少帝的王允。
王允得知找不到少帝,忙叫王才带三千近卫一块儿去找,毕竟是训练有素的精锐,王才他们很快的就找到了躲在河边乱草中的少帝和陈留王。王才知道两人身份尊贵,忙叫人通知王允,自己却带着众人跪在一旁。
王允得知消息,忙跟着那个近卫来到河边,看到两个正在河边瑟瑟发抖的小孩,一长一少,虽然脸上被烟熏的黑不留求的,身上也仅着睡衣,但看年长那人的睡衣是明黄色的,自然就知道是少帝和陈留王了。忙上前跪下,哭道:
“陛下受惊了!”
那少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本来正因为被一群士兵找到而害怕,却发现这些士兵虽然长相彪悍,却并没有对他们有什么无礼的行为,反而是跪在一旁。正在疑惑间,却看见一个胡子花白,面容慈祥的紫袍老者突然来到自己两人面前,跪下哭着安慰自己。两人受了一夜的惊吓,此时见了这个慈祥的老者,不由一阵亲切。知道危机已经过去,也情不自禁的上前去抱住王允,“呜呜”的哭出声来。
王允看两人仅着睡衣,在夜风中瑟瑟发抖,忙叫手下的近卫脱下外套,给少帝和陈留王披上。
此时闵贡也闻讯赶来了,君臣又是一番痛哭。
王允谏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
闵贡亦点头称是,于是王允带着三千弓骑一路护送少帝和陈留王护宫,无奈少帝懦弱,一夜惊吓,现在稍微有点放松了,结果竟然腿软的都走不了路了,王允只得扶着少帝同乘一骑。一路上又遇到了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等人。
当天回到宫里,见到何太后,又各自痛哭了一番。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第二天早朝,决定大赦天下,改年号光熹为昭宁。
因为昨天晚上王允先是救了何太后,后来又救了少帝和陈留王,功劳最大。所以何太后下令封王允为司徒,参录尚书事,加食邑三千户,继续领豫州牧。其余众人也各有封赏。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六十三章 董卓进京
王允救驾有功,得以加封为司徒,位极人臣;而且参录尚书事,掌握了实权,心中自然春风得意了。
既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了,王允自然不会放过这机会的,先将自己的亲家,同时也是自己的别驾蔡邕,封为尚书;府椽石广元封为议郎。因为王才最先找到少帝,而且少帝对他的印象很不错,竟然被何太后封为了偏将军,品级提升了一等,算是从王允的私军转成了大汉的国军。
王允在这边刚封赏完自己的亲信,就接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左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带了二十万大军,已经来到了洛阳城外,此时正要求洛阳城守开城门,他准备进城叩见少帝;而并州牧丁原,也正赶向洛阳,不日即到。
听到董卓竟然带了二十万兵马进京,王允知道事情就不能善了了。
洛阳城本来有十万禁军,最精锐的几万人是由西园八校尉控制的,称西园禁军。八校尉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谏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这八校尉又皆统属于蹇硕。
上次清除蹇硕时,西园禁军虽然受损不多,但由于其中有很多蹇硕的亲信,所以在何进杀死蹇硕后,除了袁绍曹操等几人控制的部队,其余的西园禁军就都被打散了。而剩下的禁军,基本上是掌握在宦官的同党,何进之弟何苗手中,这次拥护宦官的部队,就基本上是何苗的,他们在和袁绍的等人的部队作战时损失惨重。而袁绍他们的精锐禁军也所剩无几。
如今整个洛阳城的军队,包括王允的三千近卫弓骑在内,还不到五万人。虽然洛阳城高,防守器械完备,但以这五万疲兵去对付董卓的二十万精锐西凉,王允可不认为会有多少胜算。本来防卫洛阳城的各处关隘,因为董卓有少帝的正式诏书,所以并没有对其加以阻拦。王允是老奸巨猾之辈,和袁绍他们一商量,既然不能战胜,那就直接同意让董卓进京。等并州牧丁原的军队来了再说。
只是王允和袁绍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董卓并没有把二十万西凉兵全部都带来。董卓刚得到何进诏书,准备起兵向洛阳赶来。就听到了宦官之乱,何进被杀,现在朝中由只带了三千人的豫州牧王允掌控的消息。董卓知道以后,生怕到洛阳迟了,会分不到胜利果实,立刻抛下步兵,亲自带着六万铁骑先赶向洛阳,但对外故壮声势,宣称仍是二十万大军。
中平六年八月,也就是昭宁元年八月,
左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进入京师洛阳。
王允知道董卓野心勃勃,眼下又斗不过他,就决定将自己的司徒之位让出来,由董卓来担任。董卓是暴虐之人,但是却也算是个英雄人物,他在凉州时。每次打了胜仗,就把战利品分给手下的将士,自己分文不取。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有了野心,但由于手中的兵马有限,所以不敢做的太过分,遂拒绝了王允的好意。
为了怕朝中袁绍等人察觉自己并没有带多少兵马,董卓将自己的六万骑兵分成两半,一半留守军营,一半在晚上偷偷的溜出营去,等到第二天天明,再叫他们大模大样的开进营来。让城中的众人误以为董卓的全部兵马到了。实际上,直到并州牧丁原的五万并州铁骑到了,董卓的步兵还没到呢。
董卓眼见城中自己并不占优,心中恼火。但他很快采用了女婿李儒的计策,用财帛引诱何进何苗两兄弟留下的兵马,成功的收伏了这几万残兵。京师的力量开始绝对有利于董卓了。董卓自持手握重兵,慢慢的开始流露出嚣张跋扈的本性来了。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说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
袁绍却答道:“朝廷新定,未可轻动。”
这董卓本来就是袁绍建议放进来的,袁绍本来还想利用他为自己效劳呢。虽然已经察觉到了董卓的异心,但如果现在就除掉董卓的话,那就是说当初自己的建议是错的了。袁绍爱惜面子,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
鲍信又去见王允,也说了这件事。王允了解城中现在的情况,知道就是动手也占不了便宜,自然不会答应了。鲍信无奈,只得带了本部军兵马投泰山去了。
这一天,董卓突然想到了一件事,这陈留王刘协,本来是董太后养大的,有个外号叫“董侯”。平时聪明伶俐,灵帝以前就曾经想立他为帝,只因为他还年幼,才没被立为太子。自己若立他为帝,他必然会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董卓因为在第一次见少帝时,就被提及当初被黄巾战败一事,让他大丢脸面。此时既然手握重兵,就有了废立之心。
叫来女婿李儒,和他商议了此事,李儒也认为可行。董卓大喜,第二天在温明园大排筵会,遍请公卿。公卿都畏惧董卓,谁敢不到。董卓等百官都到了,才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董卓教停酒止乐,厉声道:
“吾有一言,众官静听。”
众人全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