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皆懊畔侣恚H胂>菩惺玻拷掏>浦估郑魃溃?br /> “吾有一言,众官静听。”
众人全都侧耳倾听。
“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 董卓道。
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站在筵前,大呼道:
“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看那人,原来是并州牧丁原,平日里两军就多有摩擦。董卓此时见他反对,怒叱道: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拔出佩剑就欲斩丁原。
此时李儒看见丁原背后有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忙拉住董卓道:
“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
众百官也劝丁原上马而去。
旁边王允见董卓还想再问,忙上前劝道:
“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董卓虽然傲慢,但是对王允还是很尊敬的,见他这样说,也就同意了。于是百官向董卓告辞,一起散去了。
董卓心中气愤丁原,但也知道对方手握重兵,不敢对他轻易下手。手持佩剑向园门走来,忽见一人跃马持戟,在园门外往来驰骤。就问李儒道:
“此何人也?”
“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且须避之。” 李儒答道。
董卓看吕布长的勇猛,心中无奈,只得躲入温明园中。
第二天,有人报告丁原引军在城外搦战。董卓大怒,亲自带兵同李儒出战。
两军对阵,只见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随并州牧丁原出到阵前。
丁原指着董卓骂道:
“国家不幸,阉官弄权,以致万民涂炭。尔无尺寸之功,焉敢妄言废立,欲乱朝廷!”
董卓未及回答,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忙就跑,丁原率军掩杀。西凉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
董卓聚众商议道:“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
帐前一人突然站出来说:“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可乎?”
董卓大喜,忙看向那个人,是虎贲中郎将李肃。董卓问道:
“汝将何以说之?”
“某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李肃答道。
董卓爱惜宝马,并不想给。
“主公欲破天下,何惜一马!”李儒建议道。
董卓这才答应。交给李肃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以及那宝马赤兔。李肃看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知道这次去吕布军中的成功率提升了一半。
果然,吕布本来听了李肃的话,并不愿意背叛丁原,直到李肃出示了赤兔马,才有点心动。李肃赶忙展示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服了吕布反叛。
王允本来正在为董卓和丁原交战而高兴,这两个人兵多,又都不是安分守纪之辈,最好是拚个两败俱伤。听说前一日董卓大败,出阵的五万兵马折了近一半。心中高兴,知道再这么来几仗,董卓就要完了,而丁原的兵也不会剩多少。到时朝廷还不是自己说了算。唉!如果不是自己的军队正在剿匪;那里轮得到董卓猖狂。
那知道高兴没半天,到了中午就人来报,丁原部将吕布杀了丁原,拿了丁原的首级去投董卓了。王允听了大惊。那吕布不是丁原的义子吗,怎么会背叛丁原了。忙再问那探子:
“并州军现在有何人主事?”
王允想趁机收伏并州军。
“现在并州军一片混乱,丁原部将高顺欲为丁原报仇,而吕布部将成廉;魏续欲跟随吕布投董卓,两下正在交战呢!”
王允听了无奈的摇摇头,想不到并州军中竟然还有追随吕布的人。
稍候又有探子来报,董卓在得到丁原的首级后,又叫吕布带人去收拢并州军了。而并州军的高顺看到吕布回来,却并未和他交战,径自带着两万并州铁骑回并州去了。而吕布忙着收拢剩下的兵马,也并没有追击。
王允叹了口气,想不到人算不如天算呀。
忙主动到董卓府上,向他表示祝贺,并且表示司空刘弘已经老了,请董卓担任司空。董卓听了大为高兴,从此对王允愈加信任了。同时上报朝廷,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李儒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董卓于是在省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带甲士千余,侍卫左右。这一天,太傅袁隗与百官都到了。酒行数巡,董卓手按剑柄,道:
“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群臣惶怖莫敢应对。
但这边的中军校尉袁绍忍不住了,他这样世家子弟,几时受过这样的无礼对待。何况这董卓能进京还全是自己的功劳,怎么能这么无礼。挺身而出道:
“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董卓怒道。
袁绍亦拔剑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董卓看到身边都是自己人,就真的想动手杀了袁绍。李儒阻止道:
“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袁绍当然也不敢真的在董卓的地盘动手,其实他在跳出来之后就已经后悔了。此时见董卓并未再动手,就手提宝剑,辞别百官,将官印挂在东门,投奔冀州去了。
董卓对太傅袁隗道:
“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袁隗曰:“司空所见是也。”
董卓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皆云一听尊命。
宴罢,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此去若何?”
周毖道:“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也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即日差人拜绍为渤海太守。
中平六年九月,也就是昭宁元年九月。
董卓在嘉德殿将少帝刘辨废为弘农王,命何太后还政,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再次改元,拜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但董卓总觉得留着少帝是一个祸害,刚好后来少帝做了一首埋怨的诗,被董卓找到借口,立即令李儒带人绞死少帝的皇后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和何太后。董卓认为再也没有危险了,自此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
袁绍在渤海听到董卓弄权的消息,就差人赍密书来见王允。
信中说:“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王允得袁绍书信,心中好笑,袁家人的为人他还不清楚吗,这分明就是想座山观虎斗吗。不过心中也想找机会除掉董卓,只是想不出办法。
这一天,王允在侍班阁子内看到旧臣都在,就说:
“今日老夫贱降,晚间敢屈众位到舍下小酌。”
众官都答道:“必来祝寿。”
当天晚上,王允设宴后堂,公卿皆至。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官惊问:“司徒贵诞,何故发悲?”
王允答道:“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众官听了一起大哭。
坐中一人突然抚掌大笑道: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
王允船头看那人,是骁骑校尉曹操。王允怒道:
“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
“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曹操答道。
王允离开座席问道:
“孟德有何高见?”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久闻豫州自得匠师郑浑以来,兵甲天下无双,愿借兵甲一副与操,待我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 曹操答道。
王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
遂亲自酌酒一杯捧给曹操。曹操沥酒设誓,王允叫一旁侍候的王才脱下身上所配兵甲给曹操。曹操披了铠甲,拿了钢刀,饮酒毕,就起身辞别众官而去。
第二天,曹操佩着钢刀,穿了铠甲,来至相府。只因为心害怕,却是比相约的去的迟了。面对董卓的责问,曹操只得借口马匹不好。刚好董卓新得了几匹好马,就叫吕布去牵来送给曹操。
曹操看吕布出去了,找好机会正准备行刺,却被董卓在看衣镜中看到了。忙问他为何。曹操吓出一身冷汗。忙道:
“豫州兵甲无双,曹操在昨日蒙王司徒看重,送于锐利兵甲一副,今见恩相赐予宝马,曹操无以为报,愿将此兵甲卸下转赠与恩相!”
说着就把铠甲和钢刀都解了下来,趁着董卓正在专心的看兵甲,曹操借口更衣,匆忙退了出来。来到院子里刚好碰到吕布牵马过来,就说董卓让自己来试骑,吕布虽然见曹操衣衫不整,但看房中董卓正在看一副铠甲,也就不加怀疑。
曹操骑上西凉马,径直就奔东城门而去,那里还敢再去行刺董卓。
董卓在房内久等不见曹操回来,就问吕布为何。吕布回答是去试马了。刚好李儒来了,两人就把刚才的情形说给他听。李儒智谋过人,当即就说曹操刚才是意图谋刺,叫吕布去曹操的住所察看。
稍候吕布回来,报告说屋中没有人,而城门官回报曹操已经骑马出京了。
董卓大怒,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那曹操自从出了京师,潜行藏迹来到中牟县,眼看即将出司州了,再过去就是陈留郡,那可是自己的地盘了。所以稍微有点放松,就在路边的一个小摊中买了点熟食,准备路上吃。
“客官!这是你要的包子!”店老板把东西递给曹操。
曹操正准备伸手结果。突然背后一阵大力传来,一个踉跄,人已经被几个兵丁扑到在地了。
“哈哈!曹操呀!曹操!可终于让我等到你了!”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
(以上内容多摘自三国演义;但这几章字数有较大增加!)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六十四章 执掌豫州
却说那曹操被几个兵丁压翻在地,心中顿时吓坏了。
但等他听到那个清朗的声音,曹操反而放下心来。
果然,他只是稍微一用力,就从那几个兵丁手中挣脱了出来。
曹操抖了抖衣服,转头笑骂道:
“好你个王季云,竟然敢如此戏耍老哥!”
“哈哈!曹大哥赎罪,我接到董贼的画影图形后,就亲自带人潜来中牟,来救曹大哥脱险。想不到大哥来得这么慢,我都在这等了两天多了!”
一个面容俊秀的紫袍青年走了过来,对着曹操作揖道歉。
曹操看那人,果然是自己的忘年好友王奇王季云。知道他年少,对他开这个玩笑也不介意。
王奇旁边还站了一人,年约三十多岁,长的一副儒雅模样,眉目间充满了正气。此时他见王奇这样说话,虽然已经猜到王奇和曹操关系不凡,但还是怕曹操误会,遂出言道:
“曹公切莫误会,我家主公只是心急曹公安危,在中牟空等一天,现在见到曹公,就忍不住和曹公开了个玩笑!”
“无妨!无妨!我和季云乃是自家兄弟,不会介意的!”曹操答道。
又转头问王奇道:
“季云贤弟!这位先生面容不凡,又是被你从那儿找来的?还不快介绍给愚兄认识认识!”
“哈哈!曹大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宫,字公台,本是中牟县令,现在已经投入了王奇门下!”
“陈宫自从听说了曹公的义举,就一直想一睹尊颜,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陈宫对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