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蛐氩饭嵌己罘⑵鹫降慕ァ5萃跗婢×咳眯倥诤牡闹甘荆帕墒堑鹊接诜蚵匏鞘翟谥С植幌氯チ耍耪浇セ餍氩饭嵌己畹摹5鹊浇氩饭嵌己畛汕埽诜蚵薜牟慷右裁皇6嗌倭恕?br /> 整个南匈奴部族,经此内乱之后,人口已经不足十几万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和小孩,至于老人,匈奴族基本上是没有老人的。游牧民族的人寿命基本上很短,老人多的话就会拖累整个部族,所以很多人老了之后,会选择离开部族,自生自灭。
由于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继续待在草原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别的部族吞灭,于夫罗不得不向张辽要求,将自己部族的妇女小孩搬到汉人的城中。张辽秉承王奇的指示,也同意了于夫罗的要求,但是要求于夫罗上书向汉灵帝称臣,并且允许内迁的妇女和汉人男子结婚。形势比人强,于夫罗也不得不答应了。其实这也变相的等于将部族并入了汉族。但是于夫罗还指望生活在汉人中的匈奴小孩能早日成长起来,这样就还有恢复部族的希望。不过这一点王奇早就料到了,等这些小孩长大了,他们早就习惯了汉人城中的悠闲生活,不愿再到了草原上过风吹日晒的亡命生活了。
无形之中,王奇已经把本来五胡乱华时的前赵给消灭了。
当何进召集天下群雄进京助剿时,虽然张辽也接到了召书,但是此时他正忙着整顿匈奴中郎将所属部队,再加上王奇也曾指示他要固守晋阳,所以张辽并没有行动。到了丁原被吕布袭杀时,由于张辽经常阻拦高顺和吕布交往,此时的高顺和吕布关系并不好。等吕布杀了丁原,对丁原心存感激的高顺就决定要杀吕布报仇,但没想到军中还有吕布的人马,高顺只得带着自己所属八百陷阵营和两万效忠丁原的部队,和他们作斗争。等吕布再次从董卓那儿带兵回来,高顺就知道自己抱不了仇了。他对吕布的武勇还是很了解的。看清了形势。高顺只得带着这不到两万兵马去投故友张辽了。
张辽作为匈奴中郎将,本应有五万兵马,但是由于此职长期空缺,所以士兵还不足三万人,虽然张辽及时的招募了新兵,但是等到诸侯讨董时,连带上高顺的两万兵马,张辽属下也只有五万兵马。
这次张辽来参加讨董,高顺本来是强行要来的,但是考虑到晋阳作为他们的根本,必须留一个人防守,而参加会盟的却只能是各地的诸侯,所以最后还是让高顺留了下来。
听到这里,王奇稍为有点遗憾,如果能再次见到高顺,就可让他给自己训练一只强大的重步兵了。
经过几次到匈奴采办马匹,再加上第一批马的繁殖,现在王奇的马场中已经有五万多匹优良匈奴马了,这些马可比中原的马要好多了。虽然不可能驮得动欧洲中世纪的铠甲,但是如果只是让战士穿轻铁甲,那这些马还是没问题的。要知道,现在的各路军中,只有将领才能穿铁甲,骑俊马。而现在如果出现这样一支六万人队伍,那绝对是没人敢为敌的。
但她还是有先天克星的。
由于王奇前期忙着训练弓骑兵,根本就没想到要再训练一支重步兵。而弓骑兵是属于轻骑兵的,就如同骑兵是步兵的克星一样,重步兵就是轻骑兵的克星,身穿铁甲,手持长矛或投枪的重步兵,绝对不是轻骑兵能对付得了的。一支投枪可以把轻骑兵连人带马的窜在一起,一支长矛可以把没有护甲的马匹刺个对穿,而弓骑兵射出的箭枝则根本无法穿透重步兵的铠甲。
不过陈群随后又说了,高顺听到张辽其实是效忠王奇的之后,也表示愿意效忠王奇,认王奇为主公。
王奇听这才心中有所安慰,只要高顺效忠了自己,那就不用怕没有好的步兵用。
当然,既然有了重步兵,就还得有重骑兵。当重步兵遇上重骑兵的时候,投枪不一定能刺穿重骑兵的铠甲,而且此前,投枪还得穿过重骑兵手中的长枪或长矛;至于重步兵手中的长矛,在它碰到马身之前,就已经被重骑兵手的长枪挑飞了。等到这时,对弓箭来说还比较强硬的铠甲,对冲过来的重骑兵来说,简直就和训练时的草人差不多。
虽然现在诸侯中还没有一个有克制弓骑的重步兵,但是三国时才能之士辈出,不久的将来,绝对会有人想到对付弓骑兵的办法,到时去训练重骑兵就来不及了。在冷兵器时代,重骑兵就是现代的坦克。只要不是遇上重型的武器,或者是特别精锐的弓骑兵,他们就基本上是无敌的。所以王奇已经决定找时间就让郑浑制作相关的铁甲。
由于张辽还要隐瞒和王奇的关系,所以并没有跟随郭嘉来见王奇,但是仍是叫郭嘉带来了他的问候,并表示绝对效忠王奇,愿听凭王奇差遣。
王奇听了心中感动。叹道:
“张辽以国士报我,我亦必以国士待张辽!”
旁边的郭嘉和陈群听了都是心中感动,对着王奇作揖道:
“主公如此体恤臣下,我等也必以国士报主公!”
“哈哈!好!好!”王奇笑着扶起两人。“我可是早就以国士待你们了!”
“哈哈!”两人也一起大笑。
……………………
初平元年正月。
山东诸侯正式在酸枣进了会盟。本来嘛,这只不过是一次诸侯的会盟,并不是什么正式的大典,但众人却把这个仪式办得像一个皇帝登基大典似的。
筑了三层的高台,树立各种旗帜,上面还建了白旄黄钺,兵符将印。
时辰一到,袁绍正式登台。
和众人一起盟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盟誓完毕,以袁绍为盟主,行车骑将军。袁绍因为曹操曾礼让他当盟主,所以对他心存感激,在当了盟主后就任命他为建威将军,这又和历史上有所不同。又任命自己的堂弟袁术总督粮草。至于王奇,本来袁绍也是想任命他一个官职的,但是被王奇拒绝了。
王奇知道,从袁绍开始行车骑将军开始,诸侯的官职就不是太重要了,一般只要你有朋友,请你的朋友给你上书朝廷,让你行什么官职,你就算是什么官了。王奇手下这么多太守,这些人都是有上书朝廷的权力的,所以王奇根本不想欠袁绍这个人情。
既然会盟已经结束了,那下面就是部署讨董事宜了。
“现在会盟已毕,我们当选一将为前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何人愿领兵前往!”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有两个人立刻跳了出来。
一个是本来应该去的孙坚,还有一个却是立功心切的公孙瓒。
这两个人都是以勇武出名的,袁绍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凭心而论,他是很想让公孙瓒去打的,这样就可以让他损失一点实力,但又怕汜水关的守将很弱,让公孙瓒轻松的打了下来,这样就变成白白的给他功绩了。想想已经有策略对付公孙瓒了,就说道:
“呵呵!两位都是一时俊杰,拿下汜水关都没问题,不过公孙将军都是骑兵,不利于攻城,这次就交给文台了,以文台的勇烈,应该可以轻松的拿下汜水关!”
“诺!”孙坚高兴的应道。
公孙瓒有点不甘,但是形势比人强,虽然明知道袁绍这是故意的,但也只得恨恨的退下。
王奇看到孙坚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心中有点遗憾,就决定等会没人的时候,再告诉他要小心粮草。
“报……”
就在众人准备散去时,突然有流星探马来报。
“报!董卓闻知诸位大人起兵,已经令华雄为骁骑校尉,带兵五万,前来汜水关迎敌!另外……”
那流星探马喘了一口气,不过似乎并不是因为喘气而不说。
“另外什么?还不快说!”一旁的袁术斥道。
袁绍有点无奈,看探马的意思,分明就是现在不适合说,不过既然自己的堂弟已经发话,自己也不能太驳他的面子,就对着探马微一点头,示意他说话。
“另外加司徒王允为太原侯,增邑万户!并任命公子王奇为豫州牧!”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六十九章 情义袁绍
洛阳,相国府。
“是么?那王奇小儿竟然也起兵造反了!”董卓坐在床榻上懒洋洋的道。
董卓本来就是一个挺胖的人,自从来到京师后,更是每天好酒好肉的养着,现在身体变得愈加的胖了。平时不累也喜欢躺在榻上,由于怕被人行刺,更是很少出门。
“是的!主公!据探子回报,那王奇已经出发去酸枣,参加山东诸侯的会盟了!”下面的李肃恭敬的答道。
这个李肃在上次说服了吕布投降董卓,并且使吕布得以封侯拜将。但是他本人却没有受到董卓的什么封赏。心中还是颇有怨气的。不过此人城府挺深的,表面上对董卓还是很尊敬,没有丝毫的不满。
“哼!王奇小儿!他父亲在我手下为官,竟然还敢参加山东判乱!难道不怕我杀了他的老爹吗!”
董卓表面上说的很凶,内心却并没有想过要杀王允。当初袁绍最先起兵响应曹操,董卓也没把他的叔父袁隗一家怎么样,只不过是叫手下严加注意而已。而王允还曾经帮助过自己,董卓当然更不会拿王允怎么样了。
旁边的李儒跟随董卓多年,深知董卓的为人,知道他现在是想找一个不用为难王允的理由,就会意的问李肃:
“那王奇这次参加会盟带了多少兵马!”
“王奇好像并没有带兵参加会盟,据探子回报,王奇走时只有几百护卫随行,颍川的七万大军并没有调动!”李肃还是恭敬的答道。
要说董卓的手下中,他最看不惯的就是这个李儒了。为人虽极有才能,做事却极为卑鄙无耻。仗着自己是董卓的女婿,把自己这些同僚经常当属下一样使唤。
“呵呵!那就是了!我就说吗!子师如此效忠于我,他的儿子怎么会反叛我呢!只是他素与袁绍等人交好,定然是因为怕驳了他们的面子,才不得不应付着去参加会盟的!”董卓笑道。
董卓对王允的宠信,应该是仅次于西凉来的诸将的。
“虽是如此,但我们也不得不防他真的是参加了叛乱!”李儒阴阴的道。
除了自己,他是谁也不相信的。至于董卓,那是因为自己的依靠就是他,如果董卓这棵大树倒了,那自己也就跟着完蛋。所以李儒不得不尽心尽力的帮助董卓。
“恩!若山东诸侯给了那小子足够的好处,说不定还真有可能背叛!那贤婿有何妙计呀!”董卓问道。
董卓手下的谋士不多,不过就算多了,也很难得到他的信任。只有这个李儒,既是自己的女婿,又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所以对他的话还是很在意的。
“呵呵!恩相刚才不是说了吗!若是山东诸侯能给那王奇足够的好处,他就会反叛!但是若要论好处,他们给的能高过恩相给的吗!只要给了他高官,即使他是真的想投靠山东诸侯,诸侯也不会再信任他了!另外可再封赏王允的官职,让诸侯以为,是王允说服了那王奇小儿不参加叛乱!到时说不定他们还会窝里斗呢!”
李儒虽然是董卓的女婿,但是却有点看不起董卓这样的武夫,若不是自己功利心太强,要依靠董卓成为上流社会的人,他甚至都不愿意拜在董卓的门下。所以虽然已经娶了董卓的女儿为妻,但从来不称他为父亲,甚至连岳父都不叫一声,只是以官位相称。
“不错!朝中一切事情都取决于我。呵呵!那王奇原来不是权行豫州牧吗,如此我就正式封他为豫州牧!并让他带兵讨伐叛乱的山东诸侯!”董卓笑道。
“不!不能让他带兵讨伐山东诸侯!”李儒阻止道。
“哦!这是为何!”
“呵呵!若让他讨伐山东诸侯,诸侯定然会看破我们用的是离间之计!反而不如什么也不要求。只要稍稍释放一点流言,以袁绍等诸侯的多疑性格,必然不会再信任那王奇,到时王奇在山东那边碰了壁,再回想恩相给予他的好处,定然会前来投效恩相的!”李儒阴笑道。
“好!好呀!既然如此,今日就叫小黄门传旨,进封王允为原侯,食邑三万户;并封王奇为豫州牧!”董卓对李肃下令道。
“诺!”李肃令命前去。
不久,董卓封赏王允父子的消息就被诸侯派在洛阳的探子传了回去。
……………………
酸枣,盟军大帐。
会盟的诸侯在听了探子的话后,看向王奇的目光都有点不一样了。
就连张辽,刚开始听了探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