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
酸枣,盟军大帐。
会盟的诸侯在听了探子的话后,看向王奇的目光都有点不一样了。
就连张辽,刚开始听了探子的话,也有点误会王奇了,但是再一看王奇委屈恼怒的神色,才选择了相信王奇。因为如果王奇真要投向董卓,应该没理由瞒着自己。
陈群和郭嘉虽然几次想站起来出言澄清,但是也知道,此时如果解释的话,反而会让诸侯更加认定王奇心中有鬼。所以虽然很着急,但是并没又站起来求情。
“呵呵!王豫州刚才拒绝盟主的封赏,不会是早就得到董贼的任命,看不起盟主任命的小官了吧!”又是公孙瓒跳了出来。
不过这回公孙瓒吸取昨天被陈群抓住小辫的错误,言语间尽量的向袁绍靠拢。
袁绍听了果然脸色一变。他本来就是多疑之人,虽然相信王奇应该不会投靠董卓,但对他是不是因为看不起自己的官职还是有点怀疑的。本来袁绍因为王奇年纪还小,只准备给他封一个黄门侍郎的头衔,这和董卓封的豫州牧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呵呵!怎么会呢!探子乃是八百里加急而来,绝对是快于朝廷的天使的。难道公孙太守是怀疑盟军的探子不行吗!”王奇十分委屈的说道。
他中十分愤怒,想不到董卓还给自己玩这一手。自己这次来参加会盟,只带了三百多的近卫,正式的军队根本就没带一支。不过就算带了,也决不会是几十万盟军的对手。而现在盟军的诸侯肯定已经在怀疑自己的了。看来今天是不大可能安然离开了。不过王奇对于又是公孙瓒又跳出来发言感到极为生气,自己和他无怨无仇的。为何一定要致自己于死地。知道如果不立刻解释,定然会给袁绍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而自己想要全身而退,则全要靠袁绍了。所以听了公孙瓒的话,只得马上向袁绍解释。
袁绍本来还在怀疑王奇,现在听了王奇的话,才又变成相信王奇了。自己的探子是在朝中任太傅的叔父袁隗派出的,拿的绝对是第一手消息。所以也就相信王奇不是看轻自己给的官职了。不过看其他诸侯全都面色凝重,自然也就不愿表现出太相信王奇的样子。
“呵呵!我看这定然是董卓的离间之计,要不然为什么早不封,晚不封,偏偏要在我们会盟的时候封赏呢!肯定想借我们之手来害季云呀!”张辽知道现在应该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虽然他在诸侯中的身份并不突出,但是毕竟是一个诸侯,自己说的话他们还是要听的。而只要有人先开口为王奇开脱,其余人自然会顺着这个人的话去想的。
“不错!这定然是董卓的计谋!早就听说董卓手下有一个人叫李儒,为人极为恶毒,定然是他出的计!”袁绍看到有人给王奇说话了,也就忙出口附和。
他和王奇在洛阳时,经常一起走马遛狗,关系实在是不错。再加上其为人颇为优柔寡断,看到王奇此时很是委屈的神情,就不顾自己身份的先出口给王奇求情了。
听了袁绍的话,拥护袁绍的一系人马立刻出声附和,都说这是董卓的阴谋。就连本来还有点介意的孙坚,也出言说这是阴谋。
公孙瓒听了大怒,想不到袁绍这么明显的偏袒王奇,虽然刚才的一句话没起作用,现在还是忍不住准备再次起来发言。但是这时曹操却抢在他之前说话了。
“呵呵!不错!曹某深信季云之为人,定然不会投靠董贼的!”曹操一副犹豫的样子,但是好像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才选择相信王奇的。
要说这曹操吗,他内心是真心相信王奇的。因为他在洛阳时就是受王允的指示才去行刺董卓的,所以相信王允父子的为人。当然心中也明白,以王奇的才能,应该能看出董卓已经日落西山了。所以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投靠董卓的。之所以装出一副犹豫的样子,就是想让王奇以为自己是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才给他说好话的,这样以后自己找王奇办事也方便一点。
好了。现在两大派系的首脑都发言赞成相信王奇了,他们的拥护者自然也是选择相信王奇。而剩下的诸侯只有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等几人没发表意见,但是这几个都是老实本分的人物,自然是随大流了,所以最后也纷纷表示愿意相信王奇。
公孙瓒无奈,只得犹自不甘的道:
“哼!只是不知道他会否派人将我们今日商定的作战计划泻于董贼知晓!”
这说得什么话吗?王奇心想,今天那里商量什么作战计划了,只不过是商定由孙坚去打汜水关而已,这那里算得上是什么作战计划。不过王奇好不容易逃过一劫,当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澄清自己的机会。发言道:
“呵呵!清者自清。王奇愿意留下来,等孙将军走远了再回颍川!”
诸侯听了这才不再怀疑,因为王奇的主攻方向和他们不同,所以并不知道他们的作战计划,唯一知道的就是孙坚要攻打汜水关了。此时既然王奇愿意留下来,那就说明王奇根本没打算刺探盟军得军情。
虽然诸侯已经在表面上选择了相信王奇,但是内心对王奇已经有点不信任了,所以都同意了王奇的要求。
王奇无奈的端坐在中军大帐中,酸枣距离汜水关只有三五天的直线路程,所以自己只要在这儿多留个两三天,应该就可以回去了。
想想刚才孙坚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王奇心中有点感动。想到他这次去汜水关有危险,就又叫郭嘉特地去找了孙坚一趟,让他小心粮草。
孙坚在大军将出发时,听到王奇的谋士求见,以为王奇是来感谢自己今天在大帐中的表现,也就热情把郭嘉请了进来。
“今日在大帐上,孙太守不计前嫌的给我家主公说话,家主公十分感激,但是他现在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前来,特命郭嘉前来感谢!”
“哪里!哪里!王公子乃是当世大贤,孙坚自然是相信王公子的!”孙坚虽然说的很客气,但是并没有称王奇为王豫州,显然是不承认董卓的封赏。
“呵呵!家主人除了让郭嘉前来感谢外,还有一事相告!”
“哦!王公子有何教我!”孙坚肃容道。
他虽然还有点在意当初被堵在汝南城外,但对王奇的才能还是很敬佩的。特别是他也看过王奇写的书,尤其是对他书中的地理知识十分感兴趣。到是对他的治国之术并不满意,认为这只是空谈,根本不现实!所以此时听到王奇有话要转告,就是十分在意。
等郭嘉把王奇的话转告完毕,孙坚表面上仍是对郭嘉很客气。内心却已经在冷笑了。
哼!什么小心粮草!分明是因为会盟的时候,就是由于袁公路发的话,才让那个探子当着众人的把王奇受董卓封赏的事情说出来,所以心中记恨袁公路,特叫人来诋毁他。若是私地下说的话,以本初和王奇的关系,应该会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还被称为海内大儒呢,却分明是一个气量狭小之辈!
孙坚虽然还是对郭嘉很热情,但是言语间就并不是很客气了。
郭嘉是什么人,当然从中看出什么了。不过他对自己主公尽心尽力,对这样有可能成为自己主公未来敌人的人,却并不怎么想帮助。对于当初王奇提出要自己来劝告孙坚,自己就并不怎么认可。此时见孙坚这样,也就乐得他不听。
再闲聊了几句,当孙坚正在惊讶于郭嘉的才识而想结交时,郭嘉向孙坚告辞了。
郭嘉回到中军大帐,将在孙坚帐中的事情跟王奇说了。王奇听到孙坚不相信自己的话,心中遗憾。但是他对孙坚的为人并不是特别的欣赏。好好的诸侯不当,却去投靠袁术,当别人的属下。这样的人会失败,那是不值得人太可惜的。
当孙坚的大军开拔两天之后,王奇就可以正式离开盟军大帐了。
王奇知道,现在的诸侯中并没有太多的人支持自己,袁绍和曹操虽然对自己不错,但是两人极为多疑,随时有可能翻脸,所以留在这儿还是很不安全的。等禁足令一解除,王奇匆匆的和袁绍告完别,也没和其他人说一声,就带着自己的近卫走了。
果然,王奇走后还不到一天,京师中又有流言传来,说王奇是被自己的父亲王允所说服,才得以出任豫州牧的,而且似乎还私底下和董卓达成协议,由他在背后攻击盟军。所以当初朝廷的圣旨中并没有写让王奇进攻盟军,就是想让他趁盟军不注意时偷袭。
袁绍听了大怒,心中大骂王奇负义。但是因为此前曾经力证王奇清白,所以表面上还是对诸侯说这是流言,不可信。私底下却向自己的谋士郭图和田丰抱怨。
郭图因为自己是王奇推荐的,此时怕被王奇连累,得不到袁绍的宠信。所以赶忙出了一个恶毒的计策。
“主公!那王季云刚走不到一天,此时只要派三千兵马,扮作土匪强盗,就可以将其杀于无形!只要他死了,就不可能再偷袭盟军,死无对证,诸侯也就会认为这真是流言!而不是主公庇护王奇了!”
旁边的田丰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这可是自己的未来主公,决不能让他就这么死了。
“主公!此事万万不可!调动兵马,少了不可能全歼王奇所部,多了则必会被诸侯察觉!此事万万不可!”
知道袁绍是一个耳朵很软的人,就继续用人情说道:
“天下人都知道主公与王奇情深义重,若是此事稍有泄露,必然会大失天下人所望!”
袁绍听了沉默良久,不说一句话。
郭图看了还以为袁绍是在为怕消息泄露而担心。就又说道:
“主公若怕此事泄露,郭图愿亲自……”
“好了!公则!”袁绍不客气的打断了郭图的话。
说完后觉得自己说的太重了,又解释道:
“公则可听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故友送我情!’这句话!”
“呃!这个,郭图孤陋寡闻,未曾听过!”郭图现在有点后悔,袁绍分明不想杀王奇吗,自己可真是把马屁拍在马腿上了。
“那句话就是季云曾经对我说过的!唉!凭着这句话,我就不会杀他!”
看到郭图似乎还准备再说什么,又道:
“好了!此事不必再说了!就当是让季云欠我一个人情吧!”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七十章 华雄宿敌
离开盟军的大营,王奇并没有放心,他知道现在的情况,只要自己还没进入颍川境内,就还是不安全的。不必袁绍下令,只要公孙瓒派出几千部队,就应该能致王奇于死地。就算王奇能在许褚的保护下逃脱,像郭嘉和陈群这样的文官肯定是不可能保全的。再加上袁绍的优柔寡断,王奇根本不敢慢慢离开。虽然王奇怜惜郭嘉和陈群,但还是日夜兼程的赶向了颍川。
袁绍其实也幸好是没有派人追赶,王奇虽然娇生惯养,但是并不像袁绍他们想象的那样柔弱,认为他的行进速度会很慢。实际上,以他们几百人的匈奴良马,再加上日夜兼程,根本不是袁绍的人所能追得上的。而如果派人追了。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被王奇知晓,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不但得不到好处,反而会给自己惹来一场麻烦。
当王奇他们日夜兼程,没用了三五天时间就赶回颍川时,却发现颍川城中已经开始总动员了。王奇他们看了大吃一惊,以为董卓已经攻过来了。
“小武哥哥!你终于回来了!”
当王奇进入临时州牧府时,迎面遇到的却是眼睛有点红肿的蔡琰。
此时见到王奇,竟然忍不住扑到王奇的怀里哭了起来。
王奇看了大吃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难道是蔡邕,或者是王允被董卓杀了。只是蔡琰哭的很伤心,对王奇的问话根本不加理睬。
刚好戏志才他们听到声音已经走了出来。此时见了王奇,本来还有点紧皱的眉头立刻松了下来。看到王奇求助的神情,众人知道他在担心什么,戏志才忙对着王奇解释道:
“少主放心!豫州一切安好!京师中也没出什么事!少夫人是在为少主担心呢!”
王奇听了暗暗松了一口气,只要京师中没出什么事就好。
当初虽然已经猜到即使自己参加反董联盟。董卓也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但是也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完全能预测的,所以还是有点担心出事。若是王允真的因为自己而被杀,自己就会背上不孝的恶名,必然不会得到天下人的谅解。那自己就可以准备庸庸碌碌的过完这一身了。
听到戏志才说蔡琰是在为自己担心,心中一转,马上就猜到是怎么会事了。
应该是董卓的诏书来的慢,此时才刚到颍川没多久。而以戏志才他们的智慧,当然是从中猜到董卓的险恶用心。而且也了解山东诸侯的为人,认为他们肯定会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