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三国
最后还是最先反应过来的荀彧,长跪而起,对王奇作了一揖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荀彧等一心只求妙句,确实落入俗套了。彧今日受教了!”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也没什么。我说诸君之言都是废话,并非如此!”王奇却并不接受这一礼。
又吟道:
“文章如弈棋,
分量固有极。
学不尽其才,
识者为太息。
古来名世士,
亦或堕此域。
至今读其文,
曷尝不追惜。
士生千载後,
夙慕当自力。
如其不能然,
归哉事耕织。”
“诸君皆是当世之贤才,如今大汉有倾覆之危,诸君不思报国,反而在此吟诗作赋,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呀!”
王奇故意作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弄的其余人都是一脸赫然,自己等人果然是落了下乘,原来这位小才子是在忧国忧民,而我们却只顾着吟诗作赋,一点也不考虑天下大事,实在是应该受教训哪!只有郭嘉一脸微笑盯着王奇看,弄的王奇心里暗暗怀疑,是不是郭嘉已经看出自己这一招卖弄才华和收买人心的举动了。
坐在王奇旁边的是荀爽,此时却已经是一脸羞窘了,因为今天的议题就是他提出来的。想想自己竟然还不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爱国,荀爽脸色更是难堪。同时对王奇的喜爱也已经上升为了敬佩,如果不是年龄和辈分摆在那儿,他恐怕也要对王奇行弟子礼了。只得尽量小心的问王奇:
“刚才季云所言大汉有倾覆之危,所指何事那?”
“唉!定然是指张角那厮了!”旁边的戏志才突然抢过话题接到。
“不错!就是指张角!”王奇好奇的看着这个刚才还一副昏昏睡睡,现在却精神亦亦的颍川名士戏志才。
“这关张角何事?”说这话的自然是大脑还没从王奇的惊人之语中反应过来的荀谌了。
一旁的荀彧和荀攸听了暗暗摇头,平时挺聪明的一个人,今天怎么净说些傻话呢。连荀爽听了都开始皱眉头了。只得接口道:
“张角此人要反!”边说还边狠狠的瞪了荀谌一眼。
“啊!”和荀谌一起惊呼的竟然有不少人。看来颍川书院中能预测到此事的人也并不是特别多呀,王奇心道。
下面的学子一片议论纷纷,过了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最终的看法都是张角要反了。王奇见他们意见都统一了。遂又问道:
“诸君以为张角几时会反?”
这回安静了好一会儿,别人是不想轻易发表看法,而郭嘉几人是不想抢了王奇表现的机会。最后还是年轻气盛的陈群先说:
“当在半年之后反!”
接下来荀彧荀攸荀谌等人纷纷发表看法,基本上认为是在半年左右后反。连戏志才也发表了看法,认为应该在“半年之内”。
大家说完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王奇,想听听这位小才子的看法。
“不用一个月,张角必反!”
王奇说了以后心里大乐,看来这回又可以蒙到几个大贤了。
这回大家都学乖了,不再问王奇,只是一个劲的盯着他,等他解释。
王奇被盯着难受,只得引用郭嘉的话说:
“平民造反历来就非铁板一块,到时若真有所行动,必然有一二怕事者去官府告密,如此张角想不反都不行了!以现在的情形看,张角当在一个月内反!”
(下一章《黄巾乱始》)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六章 黄巾乱始
三月初。
春风送暖,正是开春的农忙时节。
一场春雨悄然无声的降临到了颍川书院。
此时颍川书院中一个房间内,王奇正无聊的和陈群在下五子棋呢。自从在那天听了王奇的“惊世之作”和惊人之语后,陈群就成了王奇的忠实“跟班”,王奇走到那儿,他就跟到那儿。
门“啪”的一声被人猛地推开了。两人都抬起头来看是什么人,竟然敢在书院里这么嚣张。可是一看就愣住了,竟然是平时什么时候都是一副悠闲样的郭嘉,只是此时的他却是一脸的激动。
也许是被两人一盯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郭嘉又马上恢复到了常态。也不理还在愣愣的看着他变脸的两人,径直悠闲的走到桌案前,倒了一杯凉茶喝下去。
对还在发愣的两人说:“张角反了!”
中平元年二月,张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灵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
黄巾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灵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灵帝准其奏,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隽,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一面又屯兵洛阳都亭,在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八关设立都尉,防止黄巾进犯京师洛阳。
听到张角真的反了,王奇和陈群都哑口无言,整个屋里一片寂静,三个人都莫不出声。预测到这件事情是一回事,但正的发生了,心里还是稍微有点接受不了的。
本来王奇对于事不管己的事情历来是不在乎的,但是想到黄巾之乱后全国人口将会锐减近千万,随后中原战乱,人口继续锐减,最终将会导致五胡乱华,王奇再也受不了各种越来越悲观的想法了。“噌”的一下站了起来,在房间里开始来回踱步。
“咦!你们着都是怎么了?”徐庶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三人都转头向门口看去,由于刚才郭嘉进来后就没关过门,此时徐庶正脸带欣喜的直接站在那儿,身后还影约站着一人。
徐庶见三人都看向他,也不忙着问怎么回事了,把身子让开一边,对身后那人说:
“文休兄,你先请!”
王奇一看,不是别人,正是经许劭推荐,最早认自己为主公的许靖许文休,这次自己出来不是留他在家当管家的吗,难到家里出什么事了吗?
此时许靖已经过来对王奇行礼道:
“许靖拜见主公!”
王奇此时心急家里的情况,也不跟他多礼,直接拉住许靖的手问道:
“文休兄!你为何到此呀?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许靖见王奇心急的样子,也不介意,缓声对王奇说:
“主公休慌!家里一切安好!之于靖如何来此,此事说来话长,主公还是先和靖一起去见王公吧!”
“父亲也来了?”王奇这才放下心来。虽然和自己并不能算是亲生父子,但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下来,早已和亲生父子没什么两样了。
到是旁边一脸欢笑的徐庶,见他们主仆两已经相见完毕了,突然整一整衣服对着王奇跪了下来,口中还道:
“徐庶拜见主公!”
王奇赶忙把他扶了起来,好奇的问他:“这是何故呀?”
听了解释后才知道,经过王允在廷尉府的申述,朝廷正式赦免了他的罪过。这次许靖来的时候就给他带来了赦免的文书。而徐庶是个很重诺言的人,见愿望已达成,自然就拜王奇为主公了。
去书院大厅的一路上,王奇也从许靖的嘴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在王奇离开洛阳来颍川的时候,王允当时是怎么也不同意的,但王奇对他预言了黄巾必反,到是天下大乱,自己根本就没法自由走动了。而且此去颍川也可为王允觅得有用的手下。王允无奈,最终还是同意了。
到了二月初,黄巾谋反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了,各地报告此事的表章不断,但是都被宦官拦了下来,朝廷大臣和灵帝根本就没法得知。已经升为尚书令的王允,却在自己儿子的提示后,一直关注着黄巾的行动。此时见状,马上当廷提出了黄巾的危害,灵帝和朝臣大都不信,但宦官却趁机提出外放王允去黄巾最多的豫州当刺史,想少了一个在朝堂处处和自己作对的大臣。
结果王允还没到颍川,朝廷的圣旨就追来了。黄巾谋反,灵帝命令他和左中郎将皇甫嵩一起剿灭豫州的黄巾。好了,这回是连豫州治所谯县都不用去了,直接就地讨贼吧,因为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张角已经命令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前来攻击京师洛阳,而颍川是其必经之路。所以王允决定在颍川郡聚集部队等待左中郎将皇甫嵩前来,好一起破贼杀敌。
此时王奇已经来到了那日大家集会的大厅。远远的就听到一阵清朗的声音传来,正是父亲王允的声音。
“如此,诸事就麻烦慈明了!”
王奇进厅一看,荀爽正跪在王允面前,手上还捧着一个官印。顾不上客套,先到王允面前跪下道:
“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下一章《长社相持》)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七章 长社相持
“奇儿快快起来!”王允见了自己这个宝贝儿子自然十分喜欢,自从给王奇取字以后,王府里就基本没人叫王奇的小名了。
王奇也一一的给坐在一旁的荀彧钟繇诸人行了礼。荀爽等人本来就对这位小才子十分尊敬,此时见他行礼忙不迭的还礼。荀爽更是口称:“少主无需多礼!”
王奇一听,就知道王允已经把荀爽收为属官了。高兴的问道:
“父亲大人给荀先生封的是什么官呀?”
“爽不才,蒙主公委为豫州别驾!”
别驾属于刺史的佐吏,是刺史属吏之长。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此时王允见几人都已经打完招呼了。又说道:
“允初任州郡,属官尚未完备,只有文休在京师时就被任为主簿一职,现在慈明即为我的别驾,可有好的属官人选?”
“主公要找属官,何须他求,在座皆俊杰之士,任主公选拔耳!”
王允听了大喜,当下根据荀爽的意见,以程昱戏志才为治中,以钟繇为功曹,余者如荀彧荀攸荀谌皆为从事。至于作为武将的校尉,实在没人选,只得用王奇推荐的徐庶暂时充任。本来王奇还想让陈群和郭嘉也一起去任职的,后来郭嘉打了个眼色让王奇放弃了这一举动。
官职任命已定,大家开始讨论今后的作战部署。王允先说;
“朝廷命我和左中郎将皇甫嵩一起剿灭豫州的黄巾贼,今有黄巾贼匪首张梁张宝聚众欲攻击京师。然皇甫将军兵尚未到,诸君以为我等当如何作为?”
“主公可聚集颍川郡及附近郡县的兵马,严加操练,待皇甫将军兵到,再一起进剿贼寇!”
果然是老陈持重之言,只是太消极了。王奇听了以后暗暗想到。
“颍川留守士兵久未经战阵,确实需严加训练才有战力!”一旁得程昱点头道。
“黄巾乌合之众,虽言要攻伐京师,但其必须花时间调度,在加上此来路途遥远,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训练这些士兵。”说话的竟然是素来被王奇看不起的荀谌,而且讲的还颇有道理,不禁让王奇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虽是如此,但到时必有小股黄巾前来骚扰,当以新成之军对其予以全力打击,这样既可以削弱其一部分力量,又可以训练新成之军。”说得最全面的还是戏志才。
让王奇不仅感叹,果然是军师型的将领考虑问题全面呀!
王奇突然想起后来非常有名的火烧长社,看来决战地点也很重要的呀!当下就说:
“决战之地应该慎选!若以颍川决战,即便胜了,亦必然伤及城内百姓!”
诸人都点头称是。
“我知一地,在颍川附近,名叫长社。可驻大军!”说话的是从小在颍川长大的荀彧。
众人计议已定,各自退去。而王允则带着王奇回颍川郡城。
父子俩相见自然有一番长谈,王奇趁机提出了自己早就想做的几件事。第一件就是以父亲王允的名义征招许褚许仲康为校尉;第二件,在颍川设立招贤馆,招纳各地豪杰人士;第三件,将原来王月训练给他的三百近卫扩招为三千。
王允对这个宝贝儿子的要求自然无不答应,马上写了两分文书,一纷征召文书叫一名侍卫快马送到谯国谯县的许褚许仲康处,一份招贤榜贴在郡城的大门外,同时给王奇一块令牌,准许他从三万颍川军中挑选两千七百精壮加入他的近卫,只是在给三千近卫配马匹时出了点问题,因为原来的三百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