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记





  从两道索沟不同的特征可知,郭氏先后被两种绳索勒过,第一种是麻绳之类半硬质的勒绳,痕迹属于勒痕;第二种是布带之类的软质缢绳,痕迹属于缢痕。
  从两种痕迹颈右侧交会叠压情况看,第二种叠压在第一种之上,说明先是勒,然后才是缢。
  这勒痕很明显是他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这个结论:
  从逻辑分析上看,因为从勒痕索沟处甲状软骨骨折以及索沟很深来看,用力很猛,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当勒颈的绳索紧压颈部时,因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者淤血,在一分钟内即可发生意识丧失,五分钟即可导致死亡。而从这勒痕判断,持续时间至少需要十分钟以上才可能形成。所以,如果郭氏是自杀,这一道勒痕已经足以让她死亡,她没有办法完成后面的上吊这一行为。
  从法医证据上看。第一道索沟边缘有青紫的皮下出血,第二道索沟没有皮下出血生活及秧。说明勒痕是生前伤,而缢痕是死后伤。(虽然最新理论认为,由于死者血液坠积形成的流体静压。会使死后缢尸有时候也会出现索沟边缘皮下出血和水泡。所以单凭这一点不足以判断生前伤或者死后伤,不过,还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从常理分析,如果是自杀。一般会下意识地选择比较柔软的绳索,比如布带。而不会选择麻绳甚至铁丝之类地硬质绳索,尤其是女人。如果只有麻绳等半硬质甚至铁丝等硬质绳索,则常常会用手绢、帕子之类的垫在脖子下以减轻痛苦。这勒痕反映出绳索是麻绳之类的半硬质绳索,与常理不相符。
  另外。既然她上吊选择了布带等软绳索,如果勒痕也是自杀,那么同样也会用布带来勒脖子。而不会用麻绳来勒。常理上也说不过去。
  从否定角度看,勒痕反映。勒绳是在左耳垂下结的单结,然后两手抓住绳子两头往两边拉,将人勒死。绳结地位置是在左耳垂下,双手用力地方向应该是身体的前后,这个动作自杀的话与常理不符且难以完成。
  由此判断,郭氏很可能是先被人勒死,然后伪装上吊自杀!
  杨秋池捋起郭氏尸体手臂的衣袖,抬起来观察,并没有发现擦痕之类地抵抗伤,不过,没有抵抗伤并不意味着没有进行抵抗,如果是在床上被褥或者水里等柔软的环境勒死郭氏,就不会形成擦痕等抵抗伤。
  检查郭氏右手地时候,发现其右手食指内侧有表皮擦伤和青紫皮下出血。
  杨秋池微觉奇怪,随即马上想起郭氏脖颈的索沟在右侧颈部有一个一指宽的断点,并有青紫的皮下出血区。结合这两点可知,凶手勒郭氏地时候,郭氏进行抵抗时,曾经努力将右手食指插进绳套拉扯绳索,从而在右手食指上留下了这道抵抗伤。
  这道抵抗伤已经充分说明,郭氏是被人勒死的,是他杀。
  那么,究竟是谁勒死了郭氏呢?杨秋池站在棺材旁沉思。那根勒死郭氏的麻绳肯定是凶手带来地,作案之后处理掉了,不会遗留在现场,否则已经引起怀疑了。那根布带说不定还在,也许能从这上面发现点什么。
  宋芸儿一直在一旁看着杨秋池忙碌,不敢随意插嘴,见他忙完了站在那里发呆,这才问道:“哥,怎么样?你怎么忙了这么久啊?”
  “你去把他们叫过来,我有话说。”杨秋池面色凝重说道。
  宋芸儿从杨秋池的神色猜出,这个案子有问题,便兴奋地点点头,转身跑了过去,和杨老太爷他们说了几句话之后,所有地人都走了过来。
  杨老太爷疑惑地问杨秋池:“贤侄,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杨秋池先问道:“郭姨娘上吊的那布带呢?”
  原配潘氏说道:“烧了,和这骚狐狸的所有衣物用品一起烧掉了,这种祸害人的妖精的东西还留它做什么!”
  杨老太爷问道:“贤侄,你问这布带做什么呢?”
  杨秋池环视了众人一眼,说道:“查案子用。”
  “查案子?”杨老太爷隐隐感到不对,忙问道,“查什么案子?”
  “郭姨娘被人勒死的案子,她不是上吊自杀,而是被人勒死的!”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杨老太爷惊问:“你说什么?她被人害死的?”
  “是,郭姨娘是先被人勒死之后,伪装上吊的。不是自杀。”
  宋芸儿的老爹宋同知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问道:“贤侄,你,你没弄错吧?”
  大少爷杨清水神情很激动,问道:“堂弟,郭姨娘真的是被人杀害的吗?凶手是谁?”
  原配潘氏和二姨太张氏等女眷害怕不敢上来,远远听说郭氏不是自杀,而是被人害死的,也都惊讶地议论起来。
  杨老太爷问杨秋池:“贤侄,你如何知道你郭姨娘是被人杀的呢?”
  杨秋池指着尸体脖子上的两道不同的伤痕,将刚才的发现分析了一遍,又展示了张氏右手食指上的抵抗伤。
  对于缢死和勒死,《洗冤录》记载得很详细,古人对这两种很常见的杀人或者自杀方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听了杨秋池的分析,再亲自观察一番之后,杨老太爷和宋同知等人都认可了杨秋池的判断。
  他们对郭氏的尸体没有腐烂有些意外,庞管家还问是不是尸体中邪了,要不要请法师来驱邪赶鬼。杨秋池用尽可能通俗的话给他们作了解释,众人这才明白。
  接下来的问题就很让人疑惑了,按理说,这两种痕迹并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怎么没有发现呢? 
 
 
 
  
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五章 勘查现场
 
  询问了杨老太爷之后才得知,当时郭氏发花痴然后上吊,人人都认为很顺理成章 ,没人怀疑,也就没有报官。由于死得很邪乎,马上就入棺请法师作法事,所以也没有仔细检查脖子上的痕迹。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仅当时小阁楼的院子门紧锁,而且小阁楼二楼的房间大门也是紧锁的,没有发现外人闯入房里的痕迹。奶妈和丫环也没有听到有什么打斗动静。所以没有怀疑郭氏是被杀的。
  先在既然已经肯定郭氏是被人杀死,又是在宁国府辖区内,宋同知在此,当下决定立案侦破,查个水落石出。不过,这案子怎么查,宋同知还是两眼一抹黑,向杨秋池求救,让他帮忙破案。
  杨秋池再次受托破案。他从郭氏尸体上提取了头发血型检材,然后让忤作将尸体重新装进棺材钉好,放入水汪汪的墓坑里,重新埋好。
  既然要侦破案件,自己的法医物证勘察箱必须拿过来才行,再说还要作血型鉴定,确定山儿究竟是不是杨老太爷的儿子。这东西可是杨秋池的宝贝,让外人拿自己不放心,便将铝合金大柜子的钥匙给了冯小雪,让她带着夏萍等五个锦衣卫女护卫替自己回去拿,又另外加派了五个男护卫随同保护。
  杨秋池告诉冯小雪,只需要将铝合金柜子里的那小箱子拿来就行了,这小箱子就是法医物证勘察箱,上面有密码锁,倒不用担心冯小雪发现里面的东西后大惊小怪。
  但冯小雪担心杨秋池晚上又遇到鬼,不愿意离开杨秋池,安慰了半天也不行,最后宋芸儿说晚上他陪着杨秋池。贴身保护他,冯小雪这才放心,又千叮咛万嘱咐之后,才带着护卫们走了。
  他们来去大概要两天时间。这段时间里。杨秋池要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以发现足够的犯罪线索。
  杨秋池没想到回老家过年祭祖,遇到这档子事情,看来。如果这件案子不能尽快侦破的话,这年也过不了了。
  既然那个小阁楼闹鬼之后就锁上没人住了。说不定会有什么痕迹留下来,杨秋池决定去小阁楼勘查一下这两年前的命案现场,希望自己好运,能发现点什么。
  询问之后得知。最先发现郭氏吊死的是她地贴身丫鬟知春,其次就是奶妈吕氏。三姨太死的时候,门窗紧锁。屋里只有丫环知春和奶妈吕氏,所以。她们两是当然的犯罪嫌疑人,杨秋池吩咐先将奶妈吕氏看管起来,然后叫了丫环知春,与宋同知、宋芸儿一起来到小阁楼勘查现场。
  郭氏在这小阁楼里吊死之后,除了杨老太爷因为怀念郭氏而住了一晚,却因为看见郭氏站在床边看着自己笑而被吓了个半死这后,这小阁楼就完全被封闭了,所以,还大致保留着当时的情景。
  杨秋池首先仔细检查了所有门窗,发现果然和知春说地一样,是关得死死地,不费一番功夫根本打不开。
  又仔细检查了大门,毕竟是大户人家,门的做工很好,左右两扇门能够相互咬合,闭合很严实,根本无法用刀子拨开。而且,这大门不仅要上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用顶门杠顶住。
  杨秋池让知春先说一下尸体悬挂的情况。根据知春所说情况,郭氏应该是踩着那矮凳子上吊地。
  杨秋池判断,这矮凳子大概有五十厘米,凶手将郭氏勒死后,由于人死之后会很沉,而且是软的,所以,要将尸体抱起来挂在横梁地绳索套里比较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绳套套在尸体脖子上,另一头绕过横梁,然后将尸体拉上去,如果是这样,在横梁上应该会留下绳索摩擦的痕迹,拉几十斤重的尸体,这痕迹一定比较明显,不会被两年地岁月抹掉。
  杨秋池找来两根高凳子叠在一起,放在那横梁下,踩上去,观察横梁,在擦掉上面厚厚一层灰尘之后,很奇怪,那横梁好好的,整齐的棱角上没有什么明显地摩擦痕迹。
  奇怪了,难道自己判断有问题?杨秋池想了想,问丫鬟知春:“你们三姨娘是用什么绳子吊死的?”
  知春说:“是一根白绫,绕过横梁之后,将两头打了个结,然后挂在脖子上。”
  “那白绫有多长?”
  知春比划了一下,杨秋池看不明白,又补充问道:“这样吧,你比划一下,这白绫绕过横梁然后两头打结,是否垂到了地面?”
  “没有,打了结之后只长出一小截,”知春站在横梁下上下看了看,用手比了比,“只能垂到大概我头顶这个位置。”
  小丫鬟知春就在杨秋池地面前,她比杨秋池矮半个头,不经意间,杨秋池发现了知春的后脖颈处有几道伤痕,很浅,从颜色来看,是陈旧伤痕。杨秋池心中感叹,这是个苦命的小丫鬟,一定挨过不少打,想到这里,心中微微一动,想到了些什么别的事情。
  知春站在那等了片刻,没听到杨秋池的问话,微觉奇怪,回过头看了看杨秋池,见他正怔怔地盯着自己脖颈看,脸一红,垂下了头。
  杨秋池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失态,直到宋芸儿捅了他一下:“喛!看什么呢?”
  杨秋池这才回过神来,掩饰地笑了笑,抬头估计了一下横梁到知春头顶的距离,得出一个结论:用这么长的白绫一头拴住躺在地上的尸体的脖子,另一头就达不到横梁,更不用说绕过横梁了,所以,自己最初的推测就不能成立。
  这样看来,凶手是先将白绫拴好,然后将尸体抱上去挂在绳索套里。杨秋池问丫鬟知春:“当时她悬空两脚离地有多高?”
  知春双手比划了一下,觉得不好说明,一眼看见了厢房里那根矮凳子。跑过去将凳子拿过来放好,看了看,说道:“差不多就有这凳子这么高。”
  这么看来,凶手应该是抱住尸体。踩在矮凳子上将尸体挂上去的。
  开棺验尸之后。杨秋池对郭氏的身材有了个大致的印象,郭氏属于那种娇小玲珑的江南小女子,体重肯定不到五十公斤,这矮凳子比较宽大。有点像弹钢琴的人坐地那种矮方凳,凶手抱着郭氏的尸体上去挂。还是比较容易保持平衡的。
  既然这凶手很可能是踩在这矮凳子上将尸体挂进绳索套,会不会在矮凳子上留下鞋印呢?杨秋池仔细检查了那根垫脚的矮凳子,虽然上面覆盖了一层灰尘,还沾了一些自己地鲜血。但杨秋池还是希望能发现点什么。
  杨秋池企图吹掉上面地灰尘,找出两年前残留的脚印,无奈。两年时间的确太长了点,那些灰尘一层叠一层。在矮凳子上凝结了厚厚的一层,估计要用清水加皂角粉再用刷子刷,才能将这些灰尘清除掉。不过,这些灰尘被清除掉了,那上面地脚印也就完蛋了。
  现场大致勘察完之后,接下来开始调查走访。杨秋池先让丫鬟知春下楼候着,然后和宋同知商量怎么破案。
  郭氏是吊死在房门紧锁的房间里,而房间里只有奶妈和刚刚出生不久地山儿,另外还有一人就是丫环知春。山儿才三岁,不可能是凶手,因此,本案只有两个重大犯罪嫌疑人,那就是奶妈吕氏和小丫环知春,当然,杨家大院其他人也不能排除里应外合共同作案的嫌疑。
  首先发现郭氏上吊的是小丫环知春,贼喊抓贼的事情太多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