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记
“行了行了,”杨秋池笑着打断了他的介绍,“有没有仿荤全素席,象什么罗汉上素、醋熘鳝丝、三鲜海参,扇面白玉之类的?”
“有有!”掌柜的一挑大拇指,“看不出来,大老爷您还是位行家。”
“那就快拣精致地上来。赶快,先上素宴!”
“好的!”掌柜的哈着腰正要出去,杨秋池又将他叫住了,凑到他耳朵边嘀咕了几句,掌柜的哈着腰连声答应着跑出去了。
宋芸儿疑惑地看着杨秋池:“哥,你刚才点的我怎么听起来像荤菜?”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叫仿荤菜,是寺院素菜的一大特点,主要用面筋做地,外形和真正的荤菜一模一样,取的名字也是荤菜名,里面却是豆腐、面等素食原料。很逼真地。”
宋芸儿奇道:“哥,你怎么连素宴都懂啊?难道你出过家吗?”
“不,”杨秋池眨了眨眼睛,逗她:“不过,我前世是个大和尚。”
宋芸儿给了他一个白眼:“没正经!”
一路上杨秋池他们喝酒吃肉,白素梅只能喝茶,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上了酒楼,正琢磨杨秋池如果只点荤菜,自己该怎么办呢。听到杨秋池点了一桌全素席,还要求先上,好像看出来自己饿坏了似的,白素梅有些不好意思,低声道:“多谢杨公子。”
“不用客气地,白姑娘,想吃什么尽管说好了。”杨秋池呵呵笑道。
素宴很快就上来了。
从上次北哨村被建文余党偷袭之后,南宫雄知道建文余党要杀杨秋池会不惜手段。为了防止建文余党下毒,从那以后,杨秋池及其家人所有的饭菜从采购到烹饪南宫雄都安排了护卫专门全程监督,制作好了之后还专门用银簪测试,并买了一笼活鸡,专门用来测试是否有毒的。
现在这道素宴制作全过程,也是经过南宫雄派出的锦衣卫护卫在厨房里严格监督并经过银簪和活鸡检验的,所以,杨秋池很放心,招呼白素梅动筷子,叫其他人也跟着吃吃素宴。
虽然做得很精致,可杨秋池这些人都是肉食动物,这等素宴实在提不起胃口,尝一下也就算了。
白素梅却吃的津津有味,她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可口的饭菜,自从出家之后,每天吃的都是青菜豆腐,被抓进诏狱之后,这伙食更是差劲,虽然后来马渡关照,伙食改善了不少,一来心情不好没胃口,二来毕竟还是比不上外面酒楼里大师傅做的好吃。
白素梅到底出身官宦,口味是很挑剔的,她这种女孩子本来就不喜欢吃荤,所以素宴很合她的胃口。现在又吃到这么好的素宴,心中感激,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怎麽了?不合胃口吗?”杨秋池关切地问道。
白素梅抬泪眼感激地看了看杨秋池,摇摇头,没说话。
白素梅吃完之后,那掌柜的带了一个剃头师傅上来,哈着腰对杨秋池说道:“大老爷,这是咱们太平府有名的一把刀,祖传的剃头手艺,已经给您请来了。”
宋芸儿诧异地问道:“哥,你请剃头师傅来干什么?难道你要剃光头,和白姐姐一样出家吗?”随即知道不对,他是县太老爷,出什么家哟,脑筋一转马上明白了,说道:“你是看白姐姐头发长了,找剃头师傅给她剃头来了,对不对?”
杨秋池点点头。白素梅心中更是感动,对杨秋池说道:“杨公子,多谢你如此费心。”
白夫人陪着女儿白素梅到隔壁剃头,这时候,杨秋池他们的酒宴也上来了。
由于吃完还要赶路,大家也就简单喝了一点酒,吃饱了饭,白素梅也剃好了头。
继续赶路。傍晚时分到了一个小县城打尖。
白夫人母女是流犯,按正常情况,她们应该被送到县衙门的牢房里暂时羁押,第二天再提出来押走,但现在她们跟随杨秋池一起,就不会这样安排了。
杨秋池等人住在县城驿站里。给白夫人母女两安排了一个单间,宋芸儿和夏萍住在杨秋池隔壁,南宫雄住在另一侧。其他护卫、师爷、还有跟随的应天府解送官差也都安排好了住宿,南宫雄布置了警戒执勤。
杨秋池住的是驿站最好的一个豪华套间,外间小丫鬟月婵居住,以便随时服侍。杨秋池住里间。
驿站的服务是非常到位的,准备有热水,还有大木桶可以泡澡。
吃完晚饭,旅途劳顿,各自回到房间休息。
小丫鬟月婵已经准备好了热水,服侍杨秋池脱衣泡澡,给他搓背按摩。杨秋池已经习惯了这种旧社会的腐朽生活,也习惯了让小丫鬟服侍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面红耳赤心里怦怦乱跳了。
第二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灾荒
寒东腊月泡了澡之后,全身清爽。杨秋池来到走廊上,看着一轮明月挂在院子对面的屋檐上,心想,如果自己身有武功,轻轻一跃,跳上房顶,坐在屋脊上看月亮,那该多有诗情画意啊。
正在欣赏这月色,一阵寒风吹过,微觉有些凉,身上一暖,原来是小丫鬟月婵将披风给杨秋池披在了肩膀上。
月婵问道:“少爷,你在看什么呢?”
杨秋池一指屋檐上那圆圆的月亮:“你的名字叫月婵,你既然是月亮上的嫦娥,那你说说,月亮上有什么?”
“我只是一个小丫头,哪是什么嫦娥阿,少爷你就别笑话我了,我可不知道月亮上有什么。”
“那你想不想知道?”杨秋池泡了热水澡,心情不错。
月婵奇道:“少爷,难道你知道月亮上有什么吗?”顿了顿,嘻嘻一笑:“月婵知道了,少爷一定是月亮上的吴刚,每天拿斧头砍桂花树。”
“你是嫦娥,我是吴刚,那咱们两不正好是一对吗?嘿嘿嘿。”杨秋池打趣道。
“您是大老爷,我是小丫鬟,我哪有那福气啊。”月婵低着头说道,心里却甜甜的。
杨秋池觉得这样开玩笑不好,便咳嗽了一声,说道:“月亮上其实没有嫦娥,也没有吴刚,更没有桂花树,没有水,没有河流,没有花鸟鱼虫,别人说话你也听不到,是一个死寂的世界。”
月婵打了个冷战:“真的吗?少爷你说得好怕人。”
“月亮那么美,怎麽会没有花鸟鱼虫呢?”身後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杨秋池回头一看。正是白素梅。
“白姑娘,你还没睡啊?”杨秋池心里跳了一下。
“还没呢。”白素梅走到杨秋池身边,抬头看着月亮,“杨公子,我听老人们都说月亮上那黑影子就是一棵桂花树啊,怎麽会没有花呢?”
杨秋池可不想和他们谈论宇宙飞船上月球的故事,当下笑了笑:“我乱说地逗月婵玩呢。”
白素梅显然也刚刚洗漱过。换了一身干净的素袍,皎洁的月光照在她清瘦的脸上,显得格外的素雅。
杨秋池不敢再看她,生怕又联想起给她人工呼吸时的感受来,便也抬头看着月亮。叹道:“月亮好美,好圆。中秋节的月亮也不过如此吧。”
“是啊。”白素梅悠悠说道,“以前中秋节,我爹都要在花园里准备瓜果,全家人一边吃着一边赏月,想往着月亮上地美好,想像着桂花树、嫦娥,还有吴刚的样子。对了。还有嫦娥的小白兔——真想飞上月亮去看看广寒宫。”
杨秋池道:“我可没你那么浪漫,小时候过中秋节,我们偷人家地里的南瓜,在院子里架着锅子煮南瓜汤。一群孩子跳着笑着看月亮升起来。”
白素梅抿嘴而笑,说:“杨公子小时候一定很调皮。”
“是啊,每次过中秋节到地里偷南瓜,都是我带头,有一次额头上还被看瓜的砸了一个土疙瘩,肿了好大一个包呢。”
白素梅好奇地问道:“为什么要偷呢?没钱买吗?”
“这是我们那里地习俗。中秋节煮南瓜汤,只有用地里偷来的南瓜才香。所以那一天好些老百姓都要在地里守着,不过。真有小孩偷的时候,赶走也就是了。一般都不动粗的,我那是活该倒霉,偷了一次又跑去同一块地帮别人偷第二次,结果挨了土疙瘩。”
月婵在一旁听得吃吃笑了:“少爷,你小时候原来这么调皮啊!”
“这算什么,我调皮的事情还多着呢,”杨秋池说得高兴,把自己小时候的糗事都往外抖:“比如偷偷给老师讲台粉笔盒里放四脚蛇,小学的时候当班长,和女同学吵架,一气之下就把女同学锁在教室里自己跑回家去,害得校长找上门……”
说到这里,杨秋池觉得白素梅和月婵两人很奇怪地看着自己,猛然醒悟,自己现在是在明朝,说的这些现代校园生活,他们当然听不懂,便道:“好了,天晚了,回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呢。”
白素梅点点头:“杨公子你一路上照顾我们也辛苦了,你也早点睡啊。”
“嗯。”杨秋池看着白素梅进了她自己地房间,朝他微微一笑关上门之后,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里。
月婵已经将被子铺好了,服侍杨秋池睡下,将帷帐放好之后,这才吹灭了灯到外间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赶路。还是他们五人坐杨秋池的豪华大房马车。
杨秋池见宋芸儿闷闷不乐的,有些奇怪:“芸儿,你怎么了?没睡好么?”
“睡什么睡!三个小老鼠在走廊上唧唧喳喳说月亮,叫人怎么睡?”
杨秋池知道她在说白素梅他们三个,微笑着相互看了一眼,杨秋池道:“那你这只小老鼠怎么没跑出来看月亮呢?”
“我可没那么多诗情画意,”宋芸儿话语有些酸。片刻,宋芸儿也被杨秋池说地那些往事勾起了童年的回忆,便说道:“哥,你用四脚蛇吓别人,那算什么调皮,我小时候那才叫调皮呢!”
杨秋池心里想,你这假小子的光辉事迹不说我也猜得出来,从当初你抢我银子就知道了,但还是好奇地问道:“你怎么调皮了?”
说到小时候的趣事,宋芸儿一下来了兴趣,指手画脚说了起来。
白素梅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也说起自己小时候的往事,白夫人时不时插嘴补充,说说笑笑,满室皆春。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数天之后,杨秋池一行过了安庆府,便出了京师地界,进入了湖广。
进入湖广之后,他们发现,慢慢的官道两边要饭地乞丐增多了,还有一些拖家带口,好像逃荒似的。宋芸儿随便问了一个,这才知道,湖广去年秋天里闹蝗灾,庄稼都给蝗虫吃光了,冬天里又遇到连日大雪,老百姓过不下去了,新年一过,家中的积粮也都吃得差不多了,这才拖儿带女四处逃荒。
再往前走,路上已经能看见饿死地饥民,逃荒要饭的也都是面黄肌瘦,气息奄奄。
杨秋池尽可能多地买些干粮分给这些灾民,可一旦分发,其他灾民们都闻讯而来,围着杨秋池他们的马车磕头乞讨,所有的干粮都发完了,还有些没分到的饥民们可怜巴巴跟在他们后面。
这样可不行,自己就算有金山银山,也救济不了这么多的灾民,反而耽误行程,于是,杨秋池只好决定只救那些快饿死的饥民。就这样,停停走走,这一日,他们终于来到了湖广省会武昌。
进了武昌之后才发现,满城都是逃荒的,街道两边躺满了孱弱的饥民。巡逻的官兵策马奔驰而过,偶尔能听到有饥民因为抢吃的被巡逻官兵当街砍死的消息。
杨秋池在感叹生命的脆弱的同时,真希望老天爷能帮帮这些灾民。
卖儿卖女的也出现了,满头乱发上插一根草标,衣衫褴褛,在寒风里簌簌发抖。
以前在电影里看过旧社会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卖儿卖女,现在真真切切看见真事,杨秋池很是感慨,想想也是,老百姓卖儿卖女,就是想让儿女找到个富贵人家,能活下去,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杨秋池他们来到武昌驿站,这驿站设在布政使衙门旁边。
杨秋池他们住下之后,根据金师爷的提议,杨秋池准备了两份厚礼,分别前去拜会湖广布政使左右布政使。
杨秋池破案如神,那也只是在广德县和宁国府有名,明朝通讯不发达,信息闭塞,所以湖广没人知道他。
布政使是朝廷从二品高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省委书记,杨秋池这么个七品小县令,根本不会接见的。不过,看在杨秋池那两份厚礼上,左右布政使钱大人和权大人还是分别接见了他。
只不过,这两个布政使都是心事重重的,寒暄了几句,便端茶送客了。
把杨秋池气得鼻子都歪了,不过金师爷到挺高兴,劝慰杨秋池说,慢慢来,有了这个基础,下一次登门拜访就容易多了,这官场就是这样,没有钱砸不开的门,没有钱弄不通的关系。
杨秋池胸无大志,并不指望能够官运亨通,当然,他也不排斥当官,套用一句俗话,叫做宠辱不惊,去留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