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记
“去年武昌府几百里蝗灾,庄稼颗粒无收,你已经预测到会有大量的饥民,如果在朝廷赈灾上弄点手脚,就可以造成大量百姓逃荒,那时候加以利用,便会引起大乱。”
“你显示暗中指使米员外让他的家奴四处散布消息,说只有武昌府才放粮赈灾,其他地方都不放粮,这才将方圆数百里的饥民都招到了武昌城里。”
“接着,你指使米员外用巨额贿赂软硬兼施迫使权布政使和谭知府就范,将两次赈灾粮全部转给了米员外,又花重金收买了长沙镖局的镖师,让他们烧毁布政司衙门空无一物的粮仓。一方面使赈灾落空,另一方面刺激了饥民的绝望,让他们陷入生存的危机之中,最终才能为你所用。”
说到这里。杨秋池有些不解地问:“放火的人在京师里没有合适地人选吗?你们怎么要跑到长沙去请?而且还要你亲自去?”
徐钦说:“告诉你也无妨,反正他们干了这事也活不了的了——他们镖局总镖头当时在京城。这总镖头以前是我父亲地一个亲兵。”
杨秋池这下明白了,点了点头,续道:“这就对了,你让米员外指使家奴散布消息,说今晚知府衙门要放粮,让镖师们再次放火烧粮仓,并煽动抢粮的米员外的家奴。你的阴谋应该已经得逞。”
徐钦冷笑道:“阴谋?我的什么阴谋?”
“饥民们冲击官府抢粮,混乱之下,你们的人会将权布政使等朝廷官员杀死,当饥民们发现没有粮食而朝廷官员被杀之后,便会发现他们已经陷入无路可走的境地。”
“这时候。米员外会把你推出来,以你父亲徐祖辉誓死效忠建文的号召力,打出光复大明正统地旗帜。米员外再开仓放粮,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这些无路可走的饥民们,已经杀官抢粮造反,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左右是个死,还有什么可以选择的?跟着你造反是他们唯一的一条路。”
“你这次之所以亲临武昌城,就是打算今晚扮演振臂一呼地角色的。你手中有了这几万饥民,组成部队,这武昌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城里又有够你的军队坚持一年以上充足地粮食。要死守武昌城还是容易的。”
“只要你守住了武昌城。打响了这第一枪(心想怎么和南昌起义似的),消息传开,建文余党自然会群起响应,那时候,天下大乱,硝烟四起,你们所谓的光复大明正统的理想也就看见曙光了——可惜啊,你们遇到了我!”
徐钦鼓掌赞道:“杨大人,果然厉害!我的这点雕虫小技还是难逃你的法眼,佩服佩服!难怪杨大人年纪轻轻就当了锦衣卫指挥使特使!”
杨秋池吃了一惊:“你知道我?”
徐钦冷笑:“你们有锦衣卫,难道我们就没有吗?杨大人,我告诉你,既然你选择了与我们为敌,你就不会有好日子过。希望你每天睡觉的时候,祈祷睁开眼还能看见第二天的太阳!”
杨秋池悍然道:“敢走夜路,就不怕鬼!”
徐钦又赞道:“好!说得好,是条汉子!”顿了顿,感叹了一声,“如果我们多几个像你这样地汉子,何愁大明正统不复!”
“那你想过没有?一将成名万骨枯,战事一起,有多少百姓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就拿你们武昌城这次来说,因为你们使阴谋,耍手段,造成了成百上千的饥民活活饿死在大街上!你们于心何忍?”
徐钦道:“哪朝哪代的江山,不是用人骨堆起来地?为了大明正统,牺牲几个百姓又算得了什么?皇上光复江山之后,自会体恤民情,减免捐税的。”
这倒是实话,建文帝虽然生性软弱,但对老百姓还真地没二话说,算得上是个好皇帝。
杨秋池不想和他辩论这些,叹了口气:“你们煽动谋反,不怕王法吗?要知道,虽然你是魏国公,可当今皇上恐怕也容不得你大逆不道,犯上谋反。”
徐钦悍然道:“王法?窃国之君还谈什么王法!你既然知道了我的身份,当然应该知道我徐家是世代忠烈,为大明江山鞠躬尽数,死而后已!”
“但是,大明正统是建文帝,而不是他朱棣!朱棣谋权篡位,十恶不赦,他能篡得了皇位,却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我父亲为皇上捐躯,我虽不肖,却也要誓死光复大明正统!”
杨秋池道:“就算你愿意为这去死,可别拉上别人啊,比如米员外,他富甲一方,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跟着你谋反?还不是你使手段逼他上了贼船。”
徐钦道:“你错了!我没有逼米员外,也不用逼他,他本来就是誓死光复大明正统的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既然他煽动抢粮谋反被你们查实,人已经落到你们锦衣卫手中,这次恐怕是在劫难逃,说了也无妨。当初靖难之役的时候,米员外就支持万岁的大军,朱棣窃取皇位之后,米员外一直暗中资助,共谋光复大计。”
“米员外虽然只是一介商贾,却是不怕死的硬汉,和你刚才说的一样,‘敢走夜路,就不怕鬼’!我们既然要走这条路,就已经把身家性命栓在了裤腰带上。为了光复大明正统,洒干我的一腔热血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番慷慨陈词,把杨秋池和罗千户等人都惊呆了,场中静悄悄的,只有徐钦激情之余的粗重喘息声。
这徐钦真不愧“徐铁头”这个外号。徐钦的一席话让杨秋池想通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米员外那么有恃无恐?虽然徐门二公都与他米员外有关系,他并不是仰仗这两公能给自己什么庇护能免死,米员外有所持的,是为自己光复大明正统的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如果一个人心中早已存下了慷慨赴死的决心,有了死的准备,死亡还能让他赶到恐惧吗?他用皇亲国戚的关系来恐吓杨秋池,只不过是作最后的努力去避免无谓的牺牲,当这种牺牲成为不可避免的时候,他会慷慨赴死。
杨秋池从心眼里很佩服米员外,这矮胖子富甲一方,却不去安于现状逍遥一生,而是为自己的维护大明正统的理想,依然选择了一条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不归路,不管他的献身值不值得,至少,他这种精神,足以让人由生敬意。
杨秋池缓缓说道:“既然如此,就请你跟我们走一趟吧,你是皇亲国戚,我会禀报皇上,再奉旨行事的。”
徐钦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之后,这才点点头:“杨大人,我跟你们走就是。不过,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行个方便。”
“你想带红绫在你身边陪着你,对吗?”杨秋池问。
徐钦非常的惊讶:“杨大人果然天纵英才,聪明过人。不置可否?”
“很抱歉,这个我不能定。”
“谁能定?米员外吗?他肯定会答应的。”
“红绫姑娘虽然是米员外的小妾,但米员外涉案谋反,他自己还等着皇上的处置,如何还能处置别人?”
徐钦一愣,问道:“那杨大人说的能决定的人是谁?”
“红绫姑娘自己!”杨秋池慢慢说道,“红绫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物什,她的去留当然应该由她自己决定。”
古代小妾虽然比女婢的地位要强一点,但还是没有多少个人自由的,法律规定:“妾通买卖”,将自己的小妾出售、互易甚至送人,都是合法的,小妾没有任何反对的余地。杨秋池突然说让红绫姑娘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当然让红绫非常的意外。
杨秋池回过头看了看红绫,只见她正满脸惊讶地抬头看了过来,红唇微微颤动,美丽的丹凤眼中慢慢涌满了感激的泪水。
徐钦点点头:“杨大人说得没错。”扭头看向红绫:“红绫姑娘,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吗?”
第二卷 第二百章 美丽的姑娘
方才他们的对话红绫都听到了,知道这徐钦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是魏国公,是皇亲国戚,如果自己能跟着她,荣华富贵当然是享之不尽的,红绫应该不会拒绝,没想到。红绫却摇了摇头。
徐钦大怒,喝道:“为什么?”
红绫低着头没说话。
徐钦还要再问,杨秋池已经抢先说道:“既然红绫姑娘不愿意,总不能勉强吧。”
徐钦怔怔地看着红绫,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自己这次回去,是死是活都还难说,换成我是红绫,我也不会答应的。”
杨秋池心想,你倒还有自知之明。
徐钦满怀怜爱地看着红绫,半晌才依依不舍地将目光移开,话语酸楚地对杨秋池道:“杨大人,红绫姑娘现在的身份还是米员外的小妾,米员外恐怕也在劫难逃,如果有那一天,你能发发慈悲,照顾一下红绫姑娘吗?”
杨秋池也深深看了红绫姑娘一眼,心想这女孩可真够可怜的,身如浮萍一般被人当成物品一样转来转去的。说道:“下官会依律办事,不过,我可以保证红绫姑娘不会被人欺辱。”
转头吩咐罗千户:“罗大人,请你派一个副千户两百锦衣卫,将这花园小楼封锁,并保护好红绫姑娘等人,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等不得进入骚扰,违令者斩!”
“遵命!”罗千户躬身答道。
徐钦大喜:“多谢杨大人!”
杨秋池心想,你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她红绫身份还是人家米员外的小妾,现在又不愿意跟你走,你从哪里谢起啊。
红绫向杨秋池道了个万福,用那糯得腻心的甜甜的嗓音说道:“红绫多谢大人眷顾!”
最难消受美人恩。杨秋池倒也懂得,连忙还礼:“红绫姑娘不用客气的。”
安排好了,徐钦深深看了一眼红绫姑娘,转身走出了房门,锦衣卫押着那驼背老汉,紧跟而出。
等他们离开之后,杨秋池走到红绫姑娘身前,拱手低声道:“姑娘,刚才在下冒犯之处,还请多多见谅。”顿了顿。又道:“多谢姑娘指点,这才顺利地擒住了反贼。”
红绫羞涩地低下头,回了一礼:“杨大人言重了,红绫能够结识大人,那是前辈子修来的福气呢。”
杨秋池心中大乐,这红绫还真会说话。拱了拱手:“你在这里会很安全的,不用担心。我先走了。”转身要走。
红绫急声叫道:“大人,您还会……还会来吗?”
这红绫把自己当成了依靠。杨秋池点了点头。红绫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身后传来宋芸儿冷冷地声音:“哥,你要再不走,天都要亮了!”
杨秋池转身看见宋芸儿板着的俏脸,歉意地一笑,出门走了。宋芸儿和南宫雄等锦衣卫紧随而去。
回去的路上。杨秋池吩咐罗千户将权布政使、谭知府还有驼背老汉带回锦衣卫衙门,羁押在锦衣卫大牢里,将魏国公徐钦单独软禁在锦衣卫千户所里。此前,米员外已经被软禁在他锦衣卫千户所里了。
杨秋池带着锦衣卫护卫先回知府衙门大堂查看了赈灾放粮的事情,那些官吏们知道这一次锦衣卫都插手了,可不是开玩笑的,而且左布政使使钱大人亲自组织赈灾的事情,出不得半点差错。都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公事公办,认认真真按照程序放粮。速度很快,已经有一大半人领到粮食出了城。武昌城里安静了许多。
眼见赈灾进行顺利,杨秋池这才放了心,带着护卫来到锦衣卫千户所衙门,查看了羁押人犯情况,然后组织镖师对徐钦进行了辨认,制作了辨认笔录。
接着,杨秋池吩咐金师爷写报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的密报,将目前已经查实的案件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尤其是魏国公徐钦的罪行,以及米员外地罪行和他与定国公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的关系详细写了,也按照自己的承诺,写了权布政使、谭知府在抓获谋反头目徐钦这件事情上的功劳,请求指示,并将犯人口供等证据附上,密封之后,用锦衣卫八百里加急报送京城锦衣卫。
这种机要密报没法用信鸽传送,一来不像上次密报建文余党企图劫持权妃那么紧急,二来需要详细说明,内容很多,信鸽带不动。所以,杨秋池用锦衣卫专门的加急密报。
这锦衣卫八百里加急,倒了一定地里程的驿站,换人换马,昼夜奔驰,很快就能将消息报到,算得上是古代除了信鸽之外最快的一中传递信息地方式了。
消息报上去了,杨秋池一颗心这才安定了下来,静等最高指示。
这些事情办完的时候,已经将近五更天了,杨秋池这才带着宋芸儿和护卫们回驿站休息。
白素梅和小丫鬟月婵一直没睡,两人挑着灯坐在房间里等杨秋池回来。小黑狗一直蜷缩在她们脚边打盹,听到驿站院子门被打开,立即警觉地抬起头,竖着耳朵听了听,汪汪叫了两声,纵身到了房门口,用前爪挠门。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杨秋池等人说话声,月婵惊喜地轻呼道:“少爷回来了!”小碎步跑去打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