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记
“肯定是她,没错的,师父还没答应她递度,她是带发修行,全庵上下就她一个个留着头发,那身月白色衣裙也是她的,没错的。”偏着脑袋想了想,又续道:“不过有点奇怪,她是带发修行,平日里都不戴帽子的,昨天晚上戴了个帽子。”
尼姑戴帽子没什么奇怪的,杨秋池想,但是,带发修行还戴帽子就有点奇怪了,说:“你带我去你们看见她的地方,好不好?”
“嗯!”圆净将杨秋池领到寺庙后面,指着上山的一条小路说道:“就是这,我和师父傍晚吃完饭散步到这里,圆慧就在那个地方往山上走。”
借着月色,杨秋池抬眼一看,距离差不多有两百米,这么远,又是傍晚,又背对着,很有可能看错。不过,这一指峰上没有住家,也没有香客,会是谁呢,傍晚了才往山顶上走?
两人回到庙里,又询问了住持静慈,和小尼姑圆净的说法相同。
杨秋池仔细检查了死者圆慧的房间,房里陈设很简单,收拾的很整齐,被子也叠得好好的,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接着,杨秋池又了解死者圆慧的身世,寺里的尼姑们证明听死者说她没有成亲,也没有孩子,这一个多月寺庙里并没有人抱婴儿来过,这样看来,死者乳房上的唾液斑不可能是哺乳女婴留下的。
由于唾液斑是女性所留,那亲吻圆慧乳头的人就是女人,难道,这圆慧有断背之恋?是情杀?
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尼姑庵里,发生这样的恋情的环境倒是具备了,但是,这样一个修身养性的寺庙里,让人不大好理解。在杨秋池的心目中,出家人都应该是六根清净的,怎么还会有这种凡尘情欲呢?
杨秋池提取了九名尼姑的血,回房间检测出了血型,其中,有三个人的血型是O型,三人的法名分别为圆觉,圆妙,圆性,都只有二三十岁。
首先提审圆觉。
这圆觉长得很木讷,不过相貌倒还不错。既然是出家人,杨秋池就免了她们下跪,可以站着回答问题。
杨秋池盯着圆觉的眼睛,直截了当问道:“圆慧是不是你杀的?”简单直接的问题,往往能查看出对方的反应是否正常。
第三卷 第二百六十七章 护花英雌
圆觉大惊失色,合十施礼道:“冤枉!大人,贫尼如何能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情,出家人首戒杀生的啊。”
“哦?这么说你倒还是一个严守清规戒律的人出家人喽?”
“贫尼自小出家,从未敢破戒的。”
杨秋池微微一笑,心里想,就你这木头木脑的样子,倒也守得住这青灯古佛,问道:“那你认为最有可能是你们庵里的哪一位师太杀的呢?”
圆觉一愣,随即低头合十说道:“贫尼不敢臆断,这不是出家人应该做的事情,绝不是我们庵中的人干的。或许是山下来的香客做的,又或者是路经此地的江洋大盗作的,贫尼真的不知。”
“你倒推得干干净净,好,那你说说,这圆慧平日里与谁有仇啊。”
“圆慧生性随和,与人无争,庵里大家相处融洽,并没有听说她与谁有仇啊。”
“那她与谁比较要好呢?”
“这……庵里就这么几个人,平日里大家都静心做功课,并没有多少闲暇玩耍,所以,谈不上谁跟她特别要好。”
“嘿嘿嘿。”杨秋池笑了笑,“你倒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大笑了几声,突然一板脸,说道:“我就要你这个老好人当不成?今天你必须说出与圆慧关系不好和关系很好的两个人来,否则,嘿嘿嘿,虽然你是出家人,可本官一样可以拿你问罪!”
圆觉弯腰合十:“大人,贫尼真的不知道啊。”
“胡说八道。”杨秋池一拍桌子,“这圆慧上山都有一个多月了,一直住在庵里,肯定有关系好和不好的人,怎么会像你说的一团和气呢?分明是庇护凶手!说不定就是凶手的同伙!”
圆觉听杨秋池给他扣了这么大的顶帽子,吓了一大跳,连连摆手:“大人冤枉啊!”
“你必须说出来,否则,本官就将你作为共凶拿下,关进大牢,慢慢再审,你就在牢里念经修行好了!那里头比你这深山古寺更清净,倒也耽误不了你修行。”杨秋池笑呵呵说道,忽然笑容一敛,猛的一拍桌子,扳着脸喝道:“你说是不说?真的想进班房不成?”
圆觉苦着脸:“我说,我说。”虽然是出家人,但毕竟还是人,而且是女人,也害怕关进大牢丢人现眼,圆觉想了想,这才说道:“圆慧开始上山来的时候,与圆通两人关系比较好,但后来不好了,圆慧开始与圆妙不太好,还……还争吵过,她死之前几天又好了。”
“这就结了吗?看来本官猜得没错,你还是知道的,只是想当老好人。”杨秋池为自己的恐吓奏效有些得意洋洋,转过头看了看枊若冰,这才续道:“她们怎么个好法?又是怎么争吵的?详详细细说来!”
圆觉涨红着脸,为自己背后说别人小话而有些难堪:“圆慧和圆通是老乡,所以,圆慧上山来之后,两人说话口音相同,比较说得来,便经常在一起,一起吃饭,做功课,一起下山化缘,说说笑笑的很亲热,反正干什么都在一起,有时候圆慧晚上打雷下雨害怕,还叫圆通去和她一起睡。”
“哦?那就是说她们两形影不离了?”
“对,对,可以算得上形影不离,圆通年龄要大一些,经常照顾圆慧,说圆慧是她的小妹妹,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她们两又闹翻了,圆通打圆慧说话,圆慧总是受理不理的。”
“尽管两人闹别扭,可圆通还是很照顾圆慧的,有一次,有个香客看见圆慧生得美貌,想调戏她,还被圆通狠狠教训了一顿。”
杨秋池兴趣大幸:“哦?这圆通会武功吗?”
圆觉想了想:“听说会一点,但究竟怎么样,贫尼也不清楚,因为贫尼不会武功,不过,圆通的力气可大了,有时候我们打闹,两三个人都抱不住她的。”
“哦?他是如何教训那企图调戏圆慧的香客的呢?”
“那是山下一个登徒子,听说叫哈雷,是个小地痞,那天带了两个男的上山来,刚好圆慧给菩萨座前油灯添油,那登徒子到处打听圆慧,好像知道圆慧长得很美似的,找到圆慧之后,就非要拉着她让她不要出家了,嫁给她做小妾。”
杨秋池皱了皱眉:“真是岂有此理!这家伙胆子也太大了,寺庙里抢人,难道没有王法了吗?”
圆觉也道:“是啊,我们都很气愤,但这深山古庵,又有谁为我们作主呢。”
“你先接着说,我以后找到这哈雷一定重重处罚于他,为你们作主!”
“多谢大老爷!”圆通躬身施了一礼,这才续道:“当时,圆慧都吓得哭了起来,我们几个上前阻拦,还被他们三人给打了,我们就跑去找圆通,这时候哈雷他们三个拉着圆慧正要出寺庙,圆慧拿了一根木棍,上前几棍子就把他们都打趴下了,那哈雷脑袋都被打破了,圆通还要捆他们去见官,他们跪地求饶,又捐了好多香油钱作为赔偿,圆通这才放了他们。”
“好好好!大快人心!”杨秋池鼓掌赞道,“想不到,这深山古寺里,居然还有这等护花英雄……不,护花英雌……不,应该叫护花巾帼!”不管怎么说,都觉得还真有些别扭。
圆觉道:“是啊,我们也都说这次多亏了圆通,要不然,这些登徒子上门惹事,没个保护的,还怎么得了。”
“你们庵里的住持静慈师太呢?她也不会武功吗?”
圆觉摇了摇头:“不会,当时我们向她报告的时候,她都吓得全身发抖呢?这才去叫的圆通。”
“圆通英雄救美……不,英雌救美,圆慧应该原谅圆通了吧?”
“是啊,我们那时候也都是这么想的,再说了,她们两个还是老乡呢,可是,没想到,圆慧只是想谢过了圆通,可还是处处躲着她,我还看见圆通为这件事偷偷哭过呢,搞不懂她们到底怎么了。”
杨秋池也想不通,按道理,这圆通救了圆慧,圆慧不应该这样对她的啊,一定是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让圆慧只能躲着她,随即又问道:“那个登徒子呢?还上山来惹过事吗?”
“从那以后再没来过。我们开始还担心呢,到得后来一直没见这哈雷上山来惹事,也就放心了,都说他肯定怕了圆通了,从那以后,静慈师太还让圆通负责庵里的安全呢。”
杨秋池点点头,又问道:“那他们后来关系怎么又闹僵了呢?”
“这……贫尼真的不太清楚,恐怕要找圆通来问问才知道,贫尼只知道两人后来不说话了,不,准确的说,应该说圆慧不和圆通说话了。”
这怎么了?杨秋池心想,有点像小两口拌嘴赌了气似的,这样看来,这圆通犯罪嫌疑比较大。会不会是两人关系闹翻之后,圆通一气之下,这才杀死了圆慧呢?对断背之恋杨秋池没什么研究,但想必也和正常男女之恋一样吧,恩恩怨怨的,也就免不了有因爱成仇,刀枪相见的,这要查一查,究竟怎么回事,等一会找圆通问问就知道。
杨秋池又问:“这圆慧又是怎么与圆妙争吵的呢?”
圆觉回答:“圆妙人长得比较文静,性格有些孤僻,对谁都是爱理不理的,我看见有一次圆慧找她说话,还被圆妙骂出了房间。”
哦?杨秋池一下来了兴趣:“圆妙把圆慧骂走了?为什么?你把经过详细说一下。”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我记得好像是五六天前,我正在禅房里喝茶念经文,就听到圆妙在说:‘你走!你出去!’,声音很大,我就出去看,就看见圆慧脸红红的从圆妙的房间里走出来。”
“圆慧没说话吗?”
“没说,只是脸红红的,低着头进了她自己的禅房。”
杨秋池摸着下巴想了想,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一般不会随意出口伤人的,能说出“你走”,‘你出去“这样严厉的逐客令,应该是发生了让圆妙十分愤怒的事情,便又问道:“你知道圆妙为什么要把圆慧赶出门来吗?”
“不清楚,我不好去问,就回房间了。”
“圆妙说话一向都是这样没礼貌的吗?”杨秋池问。
“不是啊。”圆觉有些惊诧杨秋池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圆妙虽然有些孤僻,但是为人很和善的,从来不大声说话,这还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发这么大的火。”
“那后来呢?她们两还说话吗?”
圆觉说:“圆慧不是那种小气的人,她们后来见面还是客客气气的,圆慧死的前一天,大家吃饭的时候,圆慧和圆妙坐在一起,我还看见圆慧给圆妙夹菜,圆妙还说了谢谢。
哦?怎么听起来都像在说一对情侣吵嘴了又和好似的。
第三卷 第二百六十八章 美貌小尼姑
杨秋池问道:“你最后一次看见圆慧,是在什么时候?”
圆觉想了想,说道:“好像是三天前,那天晚上大家在一起吃晚饭,她好像心情格外好,笑嘻嘻的,我问她高兴什么呢?她没说。”
“三天前的晚上?”这与自己推测的死者死亡时间是吻合的,这样看来,死者应该是那天晚上死的,接着问道:“那后来你没看见她,不觉得奇怪吗?”
“不会啊,只要不是辨经、讲经日,大家都是各自在自己的禅房里打坐念经,一两天见不到面也很正常的。”
“那吃饭呢?你们总要在一起吃饭吧?”
“吃饭又不点名的,我也没注意谁在谁不在。有时候闭关打坐修行需要辟谷,几天不吃饭是很正常的。”
辟谷是一种控制饮食辅以导引吐纳的修行方法,杨秋池问:“那这圆慧以前辟谷过吗?”
“我没注意,这种事情一般大家都不说的,自己修练就行了,所以打了钟有人不来吃饭大家一般也不会问。”
这寺庙里的事情还真是奇怪,杨秋池又问:“说了半天都是说的别人,现在本官问你,你最后一次看见圆慧的那天晚上,你在干什么?”
“我……,我在禅房看了一会经书就睡了。”
“有人作证吗?”
“作证?”圆慧感觉到自己被怀疑犯罪,有些慌乱,“我……,我们都是各睡各的禅房,怎么作证啊?”
“那就是说,你没有证据证明你没有杀死圆慧了?”
杨秋池这样直接让被讯问人回答有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没有犯罪,是一种常用的刑侦手段,刑侦阶段的手段与法官认定犯罪阶段是不同的,刑侦要查出罪犯,所以经常会使用一些有罪推定的方法来进行思考。要持怀疑一切的态度,发现一点点不对劲,就要穷追猛打,以便尽可能地发现存在的蛛丝马迹。
而法官认定犯罪就不一样了。 要严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