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妾记
宋晴赶紧拦住,噘着嘴说道:“早知道还要去应天府,我们就不回来了,这一路上累死我了,吃了一路的灰尘,身上脏得要命,我得洗个澡换个衣服,你们一定要等我哦。”
“行~!一定等你。”杨秋池答应道,眉宇间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问。
杨秋池等人找到了周知府,说了发现凶手地事,周知府高兴极了,立即派了一队捕快,与杨秋池等人骑马前去应天府抓人。
这邓有禄是白千总的手下,杨秋池是白千总一家的救命恩人,虽然两家后来因为白千总要求杨秋池休妻另娶白素梅地事情,差点闹翻,但后来白千总夫妻还是登门道了歉,算是和好了。所以通过白千总抓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杨秋池和捕快们准备好之后,宋晴也洗好澡换了衣服,一身淡红色紧衣短打,显得格外飒爽英姿。杨秋池请周知府安排人送杨母回广德县,然后带着大队人马直奔应天府。
明成祖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才迁都北京的,现在是永乐七年明朝京城还在南京,也就是应天府。
这是杨秋池第一次去京城,不是去面圣当官,而是去抓捕凶手人犯,不管怎样,这第一次进京,到底还是心跳跳地,再说还要见到与自己有过肌肤之亲的白素梅呢。
宁国府距离京城应天府差不多有两天的路程,杨秋池等人紧赶慢赶,也在第三天早晨才赶到了应天府。
京城就是京城,到底不同于小地方,比宁国府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了。城墙高大雄伟,城里热闹非凡,人流如潮,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一派繁华都市景象。
杨秋池象个刚刚进城的乡巴佬,看什么都很稀奇。他从现代社会穿越过来,又是第一次来到明朝最繁华的都市京城应天府,这可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当然让杨秋池目不暇接了。
宋知县他们可没心思看这些,也习以为常了,问明了白千总的千总府所在地,一路找去。可这京城实在太大了,他们七绕八绕绕了半天,这才找到了千总府。
俗话说,到了京城才知道官小。白千总的军队属于京营(中央军),是内卫部队,京城共设有京营三十五个卫,负责京师的守备;卫由卫指挥使率领,每个卫下辖五个千户所,白千总只是其中一个卫之下的一个千户的首长,相当于现在的武警总队第某大队第某支队的支队长,所以他这千总,别说与王公大臣们相比了,就在京营里也只算是一个中层领导干部,在这大官如地上的蚂蚁一般的京城里,实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小芝麻官。
不过,这千总府还是很气派的,门口四个亲兵站岗。杨秋池递上拜贴之后,等了一会,就听到里面传来了爽朗的笑声,白千总笑呵呵迎了出来:“杨公子,可把你们给盼来了。”出到门口,一把抓住杨秋池的胳膊一个劲摇晃,显得十分的亲热。
宋知县和宋芸儿等人上前见礼,白千总笑呵呵还礼。这些人中只有宋晴他没见过,杨秋池赶紧介绍说这是自己未过门的小妾,娘家也在应天府。白千总一听小妾,神情有些黯然,随即还是很热情地将他们迎进了千总府里。
杨秋池没有看见白素梅,微微有些失望。顾不上寒暄,直截了当说明了这次前来的目的。白千总听完,脸色很凝重,立即叫了两个亲兵去将邓有禄带来。
亲兵走后,白千总一直阴着脸不说话。这可以理解,他的手下犯了杀人大罪,他面子上当然不好看。杨秋池侦破案件的手段他是亲眼见过的,绝对相信杨秋池的判断不会有错。特别是这邓有禄又是自己的手下,如果杨秋池没有真凭实据,是绝对不会来找自己的。
过了好一会之后,那两个亲兵气喘吁吁跑回来,说邓有禄凌晨五更时,已经强行离开军营,不知去向。
邓有禄潜逃了?他是强行离开军营的,而且是在凌晨五更,也就是现在的凌晨四点,难道他已经得到消息有人要来抓捕他,才匆匆逃走了吗?
会不会是碰巧邓有禄因为别的原因离开了呢?不对,如果是别的原因,不会那么凑巧深夜离开,那会引起怀疑,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才有可能顾不了这些,强行逃走,这样看来,消息泄漏的可能性非常大。
是有内奸还是无意中泄漏了消息?杨秋池在脑袋里飞快地思索着。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惊天大阴谋
白千总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脸色铁青,派出军士全城四处寻找,务必将其生擒活捉回来。
杨秋池带着小黑狗的,决定用小狗追踪。可是,杨秋池发现,外面的天空,已经开始飘下了鹅毛大雪。
入冬好长时间了,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杨秋池他们在赶来应天府的路上,就发现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雪,今天,这雪终于下了下来,而且越下越大,纷纷扬扬铺天盖地。不一会,地上就全白了。
真是不凑巧!杨秋池在心里骂道,这雪虽然美,但是却会把要追踪的人的气味掩盖住。只能看看运气了。
邓有禄住在京营的大营里,白千总带着杨秋池等人来到了京营大营。
进了大营,杨秋池有些意外,若大的兵营里除了漫天的大雪,空空荡荡的没多少人,奇怪地问白千总怎么回事,白千总说,皇上的一个妃子要去苏杭游玩,抽调了白千总一大半的军队,由另外一个把总带领着,保护鸾驾去了。
邓有禄的住处很零乱,地上有些烧掉的灰烬。这下子更加能说明问题,看来,这邓有禄的确是得到消息潜逃了。杨秋池让其他人在外面等候,自己带着小黑狗进了房间。
杨秋池从房间里找到几件内衣给小黑狗闻,小黑狗闻了之后,低头出了房门,来到外面雪地里,开始低着头到处乱嗅。嗅了半天,站在那里朝着空旷的兵营汪汪乱叫,可怜巴巴地看着杨秋池。完蛋了,邓有禄的气味果然被这场不凑巧的大雪全部掩盖了。
没办法,杨秋池回到房间里,只有在这里仔细搜查一下。看看能不能发现邓有禄潜逃的线索。
杨秋池在床下面发现了几双鞋子,拿出来仔细检查,在其中一双鞋子上,发现了两滴红色斑痕。呈星芒状。这红色的斑点虽然没有经过检验,不能百分之百肯定就是血液,但也八九不离十了。从这血点痕迹的星芒状外形判断,应该是从一米左右地高度滴落后形成。可能是邓有禄杀人凶器上掉下来的。
这就是凶手杀死屠老四灭口时穿的那双鞋子,杨秋池将鞋子翻过来。找了一把尺子量了一下,一点没错,与现场遗留的那枚脚印长度和宽度相同。鞋底花纹也很相象。
杨秋池翻箱倒柜,又在一件衣服地袖口上找到了一小块颜色很浅地红色斑痕。这衣服很显然被清洗过了,不过,这种血痕一般是洗不掉的。古代洗衣用的又是去污力不怎么样的天然皂角粉,更别想洗掉血渍了。
不需要对鞋子和衣服袖口这两处血渍进行鉴定。因为血型鉴定在明朝是不能作为证据地。血型鉴定只不过是在尚未发现犯罪嫌疑人之前,让杨秋池明确侦破的方向而已,现在靠指纹鉴定就已经明确,这邓有禄就是杀四屠老四灭口地凶手,所以这鉴定也就不需要再做了。杨秋池将衣服和鞋子交给宁国府衙门的捕快保存,将来可以作为证据。
经过搜索,没有发现那把作案凶器匕首,可能被邓有禄携带走了。
杨秋池对地上那一堆灰烬很感兴趣,邓有禄潜逃之前将这书信纸张烧毁,说明这些信件很重要,杨秋池蹲下身仔细观察之后,心中一喜,这些灰烬没有重叠在一起,一共有三张,好像是一封信,虽然烧成了灰烬,但没有弄烂,还有整复的可能。
这烧毁文书的复原属于文书检验地一种,以前很麻烦,但现在有了数码技术之后,变得很容易了,使用红外线数码成像技术,利用具有红外线照相功能的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就能看见灰烬上的字迹。
由于红外线波长比较长,所以可以穿透部分物体,比如墨水、某些纺织面料等,所以利用红外线成像地照片就会略去一些我们肉眼看得到的东西,从而能够辨认出灰烬上地字迹。除了整复文书灰烬文字之外,还可以分辨涂改痕迹等。
杨秋池带到明朝来的那部数码相机,就具有红外线照相功能,是专门用于文书检验的,属于这一批援藏法医物证器材之一,杨秋池拿着随便拍摄沿途风景用,没想到给带到明朝来了。
现在关键是自己这部数码像机放在了广德县家里面,谁会想到这次来会遇到这种问题呢。
现在有两个选择,要么保护好现场,回去拿相机来这里检测,要么将灰烬带回去检测。这信件如此重要,肯定是分秒必争的,一来一去要好几天,耽误事情,杨秋池决定将灰烬采取措施保护之后,带回广德县检测。
要提取这种灰烬,标准的做法是用毛笔蘸上甘油,轻轻刷在灰烬的表面,让它软化并且不容易破碎,然后用两块透明玻璃夹住就行了。可明朝杨秋池不知道去哪里找甘油,也没有玻璃,只好用土办法。
杨秋池让白千总派卫兵烧了一锅开水,用手轻轻将一张灰烬拈起来放在手心里,然后放在开水锅上,让水蒸汽将灰烬湿润软化之后,叫白千总找来两张薄薄的白绢(红外线能够穿透这种丝织品。)
(注:夏天到了,提醒MM们要注意防红外透视偷拍哦。红外线照相机或者使用红外线滤色镜,能够穿透你的衣服,将你身体外表情况反射回来,就成了皇帝的新装了。因此,不管天气有多热,MM上街要记得里面一定要穿纯棉内衣,红外线是不能穿透纯棉织品的,不过,如果你外面穿的是尼龙及丝制面料的衣裙,在红外线透视拍摄下,你就变成穿三点式泳装街头秀了。小心哟!),
杨秋池将软化之后的灰烬放在白绢上,小心将它压平,然后用另外一张薄的白纸盖在上面,用一本书夹好。用这种方法。杨秋池将三张灰烬全部提取夹在一本厚书里。
准备告辞的时候,杨秋池心里始终还是惦记着被自己伤害过的白素梅,终于还是向白千总问道:“千总大人,白姑娘可好?”
白千总神情一下子暗淡了很多。长叹了一口气:“梅儿出家了。你伯母伤心过度。也病倒了,所以没有出来和你见面。
杨秋池脑袋里嗡的一下,这个结果在他地意料之中,又出乎于他的意料之外。白素梅经历了那样一场悲剧,三次死里逃生。又与一个不是自己丈夫的人有了肌肤之亲,而向这个人提亲之后又被拒绝,作为一个象她这样被封建伦理道德严重毒害的女人,要如何才能平静地生活下去呢。恐怕唯一地选择就是出家了。
这时,杨秋池才发现白千总比以前苍老了许多,想必与女儿出家有很大地关系。低声说道:“对不起……”
白千总勉强一笑:“怎么能怪你呢,现在冷静想来。你当时做得一点都没错,如果那时候你答应了我休妻,我不仅会内疚一辈子,也会看不起你的。”
杨秋池苦笑,虽然白千总在夸奖自己,可自己一点都高兴不起来,问道:“千总大人,能告诉在下,白姑娘在哪里出的家吗?”
白千总抬头望着天空飘飘扬扬的大雪,慢慢说道:“在应天府城东一百七十里外地净雪庵。”
“她在那里过得好吗?”
白千总摇摇头:“我们只去看过她一次,再去她就不肯见我们了。说是怕打扰她的清修”停了半晌,又叹了口气,“早知道这样,我就把她给你做了小妾,还不至于……现在晚了,说什么都晚了……”
杨秋池无语。
他们从千总府告辞出来,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去宋晴地娘家拜访,甚至来不及与马渡见面,便急匆匆连夜往回赶。
宋晴知道事情紧急,虽然过家门而不入,心里有些不好受,但为了杨秋池案件侦破,只好如此了。
一行人冒着鹅毛大雪星夜兼程,两天之后赶回了广德县。
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冯小雪从杨母那里已经知道宋晴的娘给了夫君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算是婉言拒婚之后,一个劲安慰杨秋池。
龙子胥夫妻已经成婚,特别拜谢了杨秋池作媒。
杨秋池现在哪里顾得上这些,连晚饭都来不及吃,把自己关进放铝合金柜子地那个房间里,将所有的窗户都用布蒙好,房间里透不进一点光,然后关好门,从铝合金柜子里拿出红外线数码相机,将那三张用白绢夹着的信纸灰烬放好,进行红外线拍摄。
这信纸上地字是用毛笔写的,字体比钢笔字大得多,而且笔画比较粗,所以红外线拍摄之后,字迹很清楚地显示了出来。
拍好之后,杨秋池将数码像片调出来一看,顿时呆了,又仔细读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