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之三国
是奉我两家主公之命,前来与吴侯商议联盟一事的,又岂敢嚣张呢?”
“既然如此,那么,两位来到此处,为何不跟吴侯商议,却上来就要订立条款呢?难道这还不算是嚣张吗?”张昭见到孙权开子口,叹了一口气,也只有帮忙了。
“当然不是,只是我二人以为吴侯的雄才大略,自然会看出联盟抗许之后的好处,更加不应该拒绝才是,所以为了不耽误吴侯的时间,才直奔主题,难不成吴侯居然不愿意与我两家联盟吗?”诸葛亮笑了笑,跟刘晔对望了一眼,说道。
“联盟抗许?”坐在孙权的左首边,刚才跟孙权言谈甚欢的那个人出声了,“居然有这种事情?我家主公做了何事?竟然要让曹操跟刘备如此愤恨呢?”
“嗯?”诸葛亮跟刘晔同时看向了那个人,诸葛亮拱手问道:“阁下是……”
“在下董昭,骠骑将军麾下,现在朝中任中书监令!”那人微笑着,说出了一个让诸葛亮和刘晔同时感到不妙的名字。
“糟了!”诸葛亮暗暗着急,昨天听朱然说朝廷封孙权为吴侯,就应当想到许成的使者应当刚来不久才是,要不然,自己又岂会不知道孙权晋封之事?现在,就像是做小偷被人抓了现行,麻烦了。
“原来是袁本初帐下的董昭,董公仁呀,听闻袁本初待先生甚厚,为何不见先生跟随袁本初而去呢?”刘晔一听说对方是董昭,立时说道。
“唉呀!听闻刘晔刘子扬本是原庐江太守刘勋部将,甚得亲重,为何刘勋已去,刘子扬依在呢?”董昭听了刘晔的话,也是立即反驳。
“原来董昭先生就是朝廷的天使啊!”诸葛亮突然做出恍然大悟状,说道。
“不敢,在下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建业宣旨!”董昭答道。
“只是不知,朝廷封了什么给孙将军,只有一个吴侯之‘名’吗?”诸葛亮笑道。
“当然不只是一个‘名’头,”董昭笑道:“朝廷还让吴侯统领荆扬二州并江东之地军政,诸葛先生回去之后,可要向刘表禀报一声,让他早日让出州牧之位哦!当然了,还有子扬先生,千万莫要忘了,让曹司空早早把寿春交给吴侯呀!”
“既如此,在下可要恭喜吴侯了!”诸葛亮双手作揖,对着孙权躬身行了一礼。
“哈哈哈……孔明先生客气了,先生还是尽快回去,先跟刘玄德讲,让他把江夏让出来吧!他一向自称是大汉宗亲,皇帝的旨意,他可是得听的哟!”孙权大笑道。
“亮回去之后,自会跟我家主公细细讲述,只是,在下仍有疑问,想问一下公仁先生!”诸葛亮又转了转矛头。
“……”董昭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诸葛亮清了清喉咙,又故意扫视了孙权一眼,引起他的注意,这才说道:“有道是父死子继,兄去弟承,为何孙伯符将军的大将军之位,朝廷不一并送来江南呢?”
第二卷 第一百六十六章 剑与亲事
“哈哈哈……”董昭大笑,不过,他心中却是暗恨。诸葛亮这一句要是对答不好,那他就是轻视、瞧不起孙权,这后果虽然不足以让他放在心上,可是,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他岂不是要丢人了?所以,他在大笑的同时,脑子也是使劲儿地转,终于,笑完之后,他又故作深沉,待了一下,这才先叹了一口气,回道:“说起这大将军之位,其实以吴侯之姿,要坐上去地话倒也没有什么问题,只是……”
“只是什么?”诸葛亮没有出声,反倒是江东众将都伸长了脑袋,孙权本想谦虚一下,不过,董昭嘴太快了,他为了表示庄重,自然只有旁听了,不过,虽然没有做得跟其他人一样那么明显,他却也竖直了耳朵。
“只是,我家主公甚是喜爱孙伯符将军,常言,孙伯符者,狮儿也!唯其可为大将军!所以,思虑再三,我家主公最后才决定将吴侯之位拿出来,授予孙将军,既表示亲重,亦表示一下歉意呀!”董昭故作凄然道,不过,他的话却得到了江东众将发自内心的一致好评,要知道,孙权虽然已经坐稳了位子,可是,在江东众人,哪怕是孙权自己的心里,他还是比不上孙策的,既然大将军只有孙策能做,孙权自然也就不好再争了,而且,在汉朝,以古国之名命名的爵位都是极为尊贵的。江东众人对此其实也很满意。
“董昭,你这话可是在侮辱孙伯符将军!这样做,你也太不把江东众位高人放在眼中了吧?”刘晔也出声道。
“我有何处侮辱了孙伯符将军?”董昭反问道。
“哼,许成以大将军之位,要孙伯符将军攻打徐州,你提及此事,不就是说,许成一直对孙伯符念念不忘,是因为……”刘晔不好把下面的话说出口。可是,他的意思却是明显的很了,就是说许成之所以思念孙策,实际上是因为希望能继续耍弄孙策。
“刘晔,你住口!”董昭佯做大怒。“哼,只有你等无能之辈才会如此小瞧孙伯符,你们也不想想,孙伯符将军开创江东基业,岂会任由他人驱遣?你等不明真义,以一己之鼠目寸光来断言孙伯符将军之宏图伟略。你们才是真正地侮辱了孙伯符将军!”
“好了,三位不要争了!”孙权终于受不了了,你们三个人争来争去,凭什么老拿我们老孙家的人来说事?
“是啊,有些事情争也争不清,不过,既然三位之间有一些不愉快,不如我们改日再谈,如何?”张昭又给孙权施了一个眼色。说道。
“是啊,今日某也有一点点累了。就到这里吧,三位,本侯先告辞了!”说完,孙权就径自站起来,向内室走去。
“吴侯且慢!”董昭突然又出声道。
“哦?公仁先生还有何事?”孙权不愿意失礼,问道。
“董昭手中有一件礼物,想请吴侯代为转交给一个人!”董昭对着诸葛亮和刘晔笑了笑,把两人笑得莫名其妙,心里发紧。
“什么礼物?”孙权听到这话就站住了,他很好奇,董昭如果有礼物的话,理应一来就送上来才对,为什么现在才说?难不成是想拉拢自己,用来气诸葛亮和刘晔的?看来这礼物的规格不会低的,倒要好好瞧一瞧。
“啪啪啪!”董昭两手拍了三下。不一会儿,外面就有人托着一个长长的木盒进来了,并将之呈送到孙权的面前,放在了桌几之上。
“这是何物?”孙权重又坐下,却不伸手打开,只是看着这个盒子,向董昭问道。
“吴侯何不自己看一看?”董昭微笑道。
“……”沉默了一会儿,孙权伸出了手,猛地一下,打开了盒盖。
“剑!?”
“吴侯请细看此剑!”董昭接着说道。
“嗯!”孙权把目光转移到了剑上,可是,他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同,只觉得跟一般的古剑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他又看向了董昭,而董昭却是微笑不语。
“哧!”见董昭面有得色,孙权心下微恼,难道这剑真有什么不同?可是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什么,于是,他把剑给拔了出来。
“漪剑?”剑身之上,刻有铭文,虽然古朴,可是,孙权却也认得出来。
“不错,就是漪剑!”董昭笑道。
“公仁先生,看样子,这不过是一把普通的古剑而已,先生竟然如此郑重其事的送与吴侯,难不成是认为江东没有好剑吗?”刘晔刚才不好出声,不过,他是不会放过机会对董昭开炮的。
“哈哈哈,”董昭大笑,可他却对刘晔理也不理,而是接着向着孙权问道:“吴侯,难道您真的不知道这柄‘漪剑’的来历吗?此剑跟孙氏一族可是有很大的渊源呀!”
孙权茫然,抬头四顾,看向了程普、黄盖等老将,想寻求一点答案,可是,程普那些人也在疑惑,跟孙家有关的兵器,有名一点的也就是一把古锭刀而已,可那把刀已经跟随孙坚下葬了,这把剑到底是哪里来的?看这董昭自信的样子,难道真的跟孙家有关联?
看到自己几个老家将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孙权只好又把目光转向了董昭,“公仁先生。孙权驽钝。不知此剑来历,先生可否告知呢?”
“不敢!”董昭谦虚了一下,遂摸着自己的一点点短须,做出了一副怀念的样子。
“‘漪剑’者,虽并不能跟自古相传的那些神兵利器相比,可是,此剑的来历却远大于那些无主之兵,因为,此剑的第一任主人,乃是我华夏兵圣,孙武!”
“什么?”孙权猛地双目圆睁,狠狠地看向了手中的古剑。
“孙武?!”不仅是江东诸人,连诸葛亮和刘晔也是一副震惊的样子,不是剑惊人。而是剑的主人惊人,因为,孙氏一族正是号称孙武后裔,兵圣之剑再现,只要是个人,恐怕都要珍藏起来。可是,董昭却将此剑送回给了孙家,这礼可实在是大了,太大了!
“请问,公仁先生如何得知此剑竟是‘兵圣’佩剑呢?”震惊过后,诸葛亮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要是董昭的话编不圆满的话,可就有一点亵渎孙家老祖宗的意思了,那不管他是什么人的使臣,都别想活着走出江东。而且,许成也无话可说。
“哈哈哈,诸位可知此剑是怎么铸成的?”董昭斜看了一眼诸葛亮,小样儿,这就想难住老子?看你也就是刚断奶的样子,居然也敢来这里挑拨,哼!现在先不跟你小孩子计较,到时候再找你算账。
“请公仁先生不吝赐教!”孙权向董昭行了一礼,要知道,自从董昭来了之后,孙权虽然表面上礼敬有加,可实际上却是敌视非常,而且,孙权怎么说也是一方之主,当然是不会对董昭施礼的,不过,这一回,为了祖宗,孙权也不得不先放一下架子了。
“铸此剑者,据传说,乃是昔日吴国大匠:欧冶子!”董昭说道。
“且慢!”这一下,不是诸葛亮或者刘晔,而是张昭。
“哦?子布先生有什么问题吗?”董昭问道。
“公仁先生!”张昭看着董昭,冷冷地说道:“欧冶子,乃春秋时大匠,一生共铸八大名剑,为越王铸: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剑,为楚国铸:龙渊、泰阿和工布三剑,在下从未听说,欧冶子乃是吴国匠师,更加没有听说过,欧冶子竟然还铸有一把‘漪剑’!公仁先生,你莫不是以为我东吴无人读过书么?”说完这话,张昭就双目如电,紧盯着董昭不放,他自从一听到董昭说什么孙武之剑,就觉得董昭要找麻烦了,所以,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堵住他的嘴再说。
“哈哈,可怜张子布你名满天下,居然如此不知变通!”董昭又是大笑,不过,他的心中却是暗暗得意,因为他来的时候,早就想过可能遇到的问题了,岂能回答不出来这个提问?这也是许成的使臣跟其他诸侯的使臣不一样的地方,许成的使臣在出发前,都要先预演一遍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由所有人帮忙找出应对之法,然后,才会出发,具体情况再凭使臣自己的机智应对,而其他诸侯的使臣就不一样了,靠的只能是一个人,这当然就有所不同了。
“变通?难不成就能让欧冶子由越国人变通成吴国人不成?”张昭反问道。
“请问子布先生,可知专诸刺王僚之事?”董昭笑嘻嘻地问道。
“当然知道!专诸受阖闾派遣,以献鱼为名,暗藏匕首于鱼腹之中,尔后,一击成功!”张昭说道。
“专诸所用何物?”董昭笑问道。
“鱼……”张昭突然看了一眼董昭,吸了一口气,这才无奈地说出了那三个字:“鱼肠剑!”
“是啊,鱼肠剑不是越国名剑吗?怎么反到了吴王阖闾手中呢?”董昭又追问了一句,不过,张昭却是不愿回答他了。
见张昭不再发话,董昭也不再逼问,自顾自地解释起这柄“漪剑”的来历:“欧冶子本在铸剑。可是铸剑炉就是上不来火。眼见天使将过,最后,急怒之下,他就欲以身殉炉,恰好,此时孙子经过,言人之精华,皆在指甲、头发,可以指甲、头发投入炉中,代身为殉。结果,欧冶子依其而行,果然炉火大盛,剑因之而成。于是,欧冶子就将之赠与孙子,孙子持此剑,领吴国大军旬日之间亡楚,要不是申包胥在秦庭之内大哭七日七夜,感动秦王,楚国恐怕早就无法复国了。不过,楚国能够复国,恐怕也是因为孙子不耻阖闾在大胜之后纵兵抢掠,恣意享乐,独自离开的原因,没有了兵圣之助,阖闾纵然有伍子胥相助,也无法对付秦楚联军啊!而这柄‘漪剑’。也从此下落不明,也因为它的主人声名太盛。所以,它反倒不如欧冶子所铸其他名剑出名了,光芒都被孙子之名掩盖了呀!”
“……”孙权直勾勾地看着手中的宝剑,心中振奋莫名,好剑呐!
“吴侯!”董昭见孙权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