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行镖
多如过江之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自不待言,而朝堂上的十八学士也是文采风流,满腹经纶。我中原江山从未有今日之繁荣稳固,东突厥便是如何强大,也难撼动我铜墙铁壁般的江山。〃说完仰天大笑,状极欢悦。
〃愿大唐江山千秋万载,永如今日。〃在场诸文武大臣异口同声地轰然道。
〃好好!〃李世民的眼中露出迷醉的神色:〃千秋万载,永如今日。如此最好,如此最好,哈哈哈哈!〃
文班的魏征和武班的李靖对望了一眼,心中同时泛起了一丝忧虑。
魏征暗忖:〃皇上一向执拗好强,在国家大事上自有主张,此次虽然表面上听取了诸位大臣的意见,其实心中应该早就有所决定。看他任何人的提议都无动于衷,偏偏对张公瑾提出的那六条似是而非的论断有所偏重,令其修书上呈,看来是心中早就动了出兵东突厥的念头。这一番,如果得胜,自不待言,如果出师不利,圣上一世英名,当就此丧尽,实令人担忧。可惜这次我没有充分理由劝阻圣上,只好全凭上天保佑。〃思罢,他瞟了李靖一眼。
李靖的脸上也有一丝担忧,心想:〃唐太宗一生好强争胜,更把曾经对突厥称臣当作平生奇耻大辱,日夜盼望复仇之日,这一次无论如何都无法打消他出兵东突厥的念头。但是,虽然明知不可为,我仍然要劝阻圣上放弃出兵的念头,否则祸福难测,好不容易拼出来的锦绣江山说不定一战丧尽,这又如何对得起师傅的教诲。〃
看到李靖的神色渐趋坚定,魏征了悟于心,连忙轻轻对他摇了摇头。
看到魏征的表情,李靖眉头一抬,想起了魏征曾经说过的话──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穷,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为臣者宁做良臣,而不做忠臣。
他点点头,暗道:〃既然阻止不了皇上出兵的决心,那么只有引军出征,奋力求胜,总好过早早罢官问斩,一无建树。〃
就在这个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忽然道:〃听说后花园内海棠花一夜尽放,娇美异常,稍候卫国公可有兴致和朕一起欣赏?〃
李靖连忙跪地道:〃臣谨遵圣命。〃
〃好!〃李世民仰天一笑,挥袖而去。
第一章 兵发渤海
大唐皇宫的后花园乃是由唐高祖李渊,亲自调集隋末园林建造的名家精心设计而成。
虽然李渊曾经目睹过穷奢极侈的隋炀帝挥霍无度造成的滔天恶果,但是世阀出身的高祖皇帝仍然摆脱不了家传的几根风流雅骨。
口头上每天不断地强调着勤俭治国,暗地里却花去了数目不菲的金钱,整治出了这一片匠心独运的雅致园林。
在一方有限的天地里,十几棵参天古树的树荫将整个园林分为明暗不同的区域,有竹林幽径,有残荷听雨,有小桥凉亭,也有池塘畔娇美艳丽的海棠花林。
一条曲曲折折的潺潺流水将这些优美的景致连为一体,仿佛一根丝线串起了十数颗光华璀璨的明珠,令这大唐内苑的后花园宛若仙境一般。
时值晚春,海棠花林里上百棵海棠树争相竞放,遥遥看去,仿佛一片若起若伏锦缎般的云朵在这梦境般的后花园漂浮不去。
晨风吹过,落英如雨,飘于潺潺流过的溪流之上,闪闪烁烁,和迎着阳光闪动的流水浪花混为一处,让人分不清哪一朵是浪花,哪一朵是海棠,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在海棠花林的对面,独具匠心地修筑了一座跨越溪流的白玉石桥,石桥的一侧更搭建了雅致小巧的凉亭,可供历代帝王在这个绝佳之地静心欣赏溪流对岸灿烂的海棠花。
此时的后花园中,没有一个内宫侍女,更连一个内侍都没有。只有十数个金盔金甲的佩刀侍卫威风凛凛地在凉亭周围、玉桥附近昂然站立。
大唐天子李世民端端正正地站在凉亭之内,双手背在身后,默默地注视着面前盛放的满林繁花,和他南征北战的老臣子都非常熟悉他如今的这个姿势。
在镇守太原的城头,在东都洛阳的战壕,在虎牢关前的平原之上,他就是用这个姿势默默地注视着敌人的军营,观察着敌人兵马的一举一动,沉思着即将部署的各种军事计划。
每当他摆出这个姿势的时候,就一定会有一个惊天动地的军事行动将要发生,而且,每一次都会将大唐的军队引入另一个辉煌的胜利。
注视着唐太宗那仿佛高山峻岭般沉稳而内敛的背影,李靖心中总有一种面对着将要下山觅食的猛虎时才有的感受。这只老虎,已经忍受了三年的饥饿,牠再也忍不住了。
〃参见陛下。〃李靖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在地。
〃平身,此地不比两仪殿,公不必持君臣之礼。〃李世民淡淡地说。
〃谢主龙恩。〃李靖沉声道。
此时的李世民紧绷的背部忽然松弛了下来,他悠然转过身,对着李靖笑道:〃公看这满林海棠如何?〃
〃艳得很。〃李靖恭声道。
〃嗯,岂止艳得很,简直美若天赐。〃李世民昂然道:〃看着这满林的海棠,就好像看着我大唐的锦绣河山。真是有多久,就想看多久。〃
李靖洪声道:〃愿大唐江山万世不移。〃
〃万世不移?〃李世民微微一笑:〃朕有十足的信心,可以让大唐江山不会两代而终。但是,三世之后,四世之后又会如何?朕委实不知。〃
李靖心中一动,似有所悟,默然不语。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道:〃公可知自两晋之后,我中原江山有多久没有安宁了?〃
李靖沉声道:〃自隋建国以前,足有两百七十余年,隋亡后又是数十年战祸,到如今,已过三百年。〃
〃不错,足足三百年。〃李世民的脸上一阵沧桑感慨:〃三百年,多少代人,战乱中生,战乱中亡,一世都没有一天享受过太平日子。多少代人,祖祖辈辈都死在刀枪之下,没一个人可以安安稳稳老死于病榻。公可知为什么?〃
〃国家变乱不宁,纲纪败坏,官僚腐败,内无社稷栋梁之才,外无保国安邦之将。中原汉人内斗不休,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致令胡人乱华,无人可治,战祸频仍,绵延至今。〃李靖思索片刻,沉声道。
〃错,大错特错。〃李世民转过头去,看着满林海棠,洪声道:〃内斗不休,乃人之本性,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内斗,难道胡人之间就很团结吗?他们的内斗比我们厉害百倍。纲纪腐败,祸及三代,但是没有理由三百年都如此。我们汉人三百年来一直战乱不休,就是因为我们懦弱、自卑,习惯委曲求全、小心谨慎,喜欢奴颜屈膝,讨人欢心。〃说到这里,李世民语气转为激动,抬手用力一拍凉亭的雕栏,发出砰的一声。
看到天子发怒,李靖连忙单膝跪地,意示惶恐。
〃今天的内朝之上,魏征、杜如晦之流反对出兵突厥,我不怪他们。他们乃不懂兵的文臣,惯了小心谨慎。但是,你李靖和李绩居然也主张不出兵。你可知道,我简直失望透了。〃李世民怒道。
李靖只感到浑身冷汗直流,连忙道:〃臣惶恐。〃
〃哼!〃李世民怒道:〃按照你们的论调,我大唐可以从此闭关自守,任凭胡人自己咬个你死我活。这样倒是稳妥了,太平了。但是你们难道没想到,塞上诸族即使灭了突厥,仍然会有另一个更强大的民族统一大草原。而他们一旦统合了草原诸族,第一件事就是南下入侵中原。在他们眼里,我们中原江山就是一块太大太肥的鲜肉,随随便便就可以咬上一口。〃
李世民激动地在凉亭中来回地踱着步子,看也不看直挺挺跪在地上的李靖,胸口剧烈地起伏着,似乎在勉强压抑着满腔的盛怒。
〃我为什么要出兵?因为我要大唐的军队去消灭突厥,去消灭大草原最强悍的部落,我要大唐一统大草原,我要让所有的塞外胡人统统叫我天可汗,我要让大唐子民在胡人面前抬头挺胸,痛痛快快地做人。就算在我百年之后,胡人想要侵略大唐江山都要想想清楚。因为大唐不是肥肉,而是铁板一块,想要咬一口,哼!小心崩掉满口的牙。〃
听到这一番铮铮话语,李靖只感到浑身的热血都沸腾了起来,太阳穴一阵阵发胀,他抬起头注视着唐太宗,目光中闪现出绝然的神色。
〃我不管突厥跟我玩什么鬼花样。这一次,我已经筹措了二十八万人的军饷粮草,兵刃箭矢要多少有多少。我先给你批下十八万人的粮饷,你回去想想,中朝时候将方略交给我。这一次是我要你出兵,所有后果由我来承担。十八万人都打光了也不怕,我随时可以再给你十万人,如果还不够,我再给你十万人。我什么都不管,哪怕让大唐上下所有人都饿肚子,吃草根菜叶。大唐的男丁死光了,我就派壮女、幼童出兵。如果连女人、孩子都死光了,我把内侍太监也派上。公当牢牢记住,不惜一切代价,我要让东突厥可汗吉厉跪倒在我面前,向我磕头。我要让所有胡人都知道,大唐子弟不是以前的汉人了,他们的兵马是全天下最强悍的兵马,他们的将军是天下最能打仗的将军,他们的皇帝是天下最强帝国的皇帝。看到大唐弟子如果不想向他们鞠躬行礼,就请绕路走。〃李世民挺起胸膛,奋然道。
〃是!〃李靖由衷地大声应道,此时此刻,他已经完全臣服在李世民威严恢宏的王者风范之下,下了决死效忠之心。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对身边的武士道:〃去叫人拿笔墨来。〃
数十息之后,笔墨纸案已经整齐地摆在他的面前,他想也不想,提笔一挥而就,抄起那页纸笺递给李靖,道:〃此话三百年前风行一时,如今却被人忘得干干净净。公当谨记于心。〃
李靖展开纸笺一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八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他心头一热,洪声道:〃臣请自领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请任营州总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并州都督李绩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都督李宗道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六路大军共伐定襄,不破突厥,誓不还朝。〃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线灿烂的笑容,点了点头,淡然道:〃准奏。〃
〃唐朝的大军如果出兵定襄,必然分兵多路,互相呼应,务必令我们打散一路,还得一路。〃锦绣公主俯身在大帐正中的羊皮地图前,沉思着说:〃如果正面与其交锋,即使大获全胜,我塞外大军也元气大伤,恐怕难以组织进一步攻打大唐帝都的攻势。而唐人人多势众,大可以再组织无数人马抗击我军。所以,我会派出东突厥金狼部杰杜率将军会同吉厉大汗率军三万,以散兵游击,邀其归路。我的斥候人马共计三千五百人,这一年来已经遍布从代、朔二州,到定襄城的整个塞外疆土,还有部分人马在一年之内以各种方式潜入中原,如果唐人进击我军,必可料敌在先,从容布置。〃
〃如此未免太过行险,〃锋杰道:〃如果让唐人占了先机,首先突破定襄城,父亲大人就危险了。〃
〃干脆我们先率精锐把出关的大军打散了,再出兵攻打长安。〃曼陀也有些担忧,急躁地说。
〃不可,首先我已经说过,我们的兵马禁不起和大唐兵马的对耗。其次,如果唐将是李靖之流,发现我塞外人马居然多过他预计之数,必然猜到中了我等的示弱之计。以李靖之才,他定会果断地率军回撤,死守雁门。那么我们的里应外合之计便难以成功。〃锦绣公主说到此刻,脸色已经有些苍白。
〃那么,〃锋杰沉吟着说:〃我们是在和唐人赛跑。比比看谁先攻破对方的都城。〃
〃是的,〃锦绣公主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一场赌博。而我们已经占了有心算无心的优势。好了,我们谈谈接下来南下的布置。〃
帐中的诸族首脑此时立刻精神大振。老实说,突厥大汗的命运,他们才不会担忧,只有攻下长安城,才对他们有吸引力。如今谈到正题,他们个个都兴奋不已。
〃我们将会分兵三路,分别从原州、幽州和马邑攻击大唐诸州。原州和幽州还在其次,但是马邑、雁门一带却被唐人守得仿佛铜墙铁壁。每一次我突厥南征,总会在这里碰上钉子。而且,围困长安,需时耗日,我五十万大军的粮草也是问题。〃锦绣公主淡淡地说。
〃那如何解决?〃铁弗由没来由地心中一紧,原来,每一次突厥人缺少粮草,第一个找到的总是他靺鞨族人。因为他们靠近白山黑水,牛羊粮食产量富足。
锦绣公主看了看他,微微一笑:〃听说那个栗末大酋大柞荣向往唐朝文化,想要在栗末水河畔建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