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小子成帝记
闻仲一愣,随即放声大笑,道:“不说,不说了……哈哈……”
第144章 曹社之谋
朔风冷冽,封冻千里。
在蓝田战役中大获全胜的周兵,暂时扎营于流云飞峡东南三十里外的张家坪。小石头率领的震北军原就在此驻扎过,是而周围环境极为熟悉。大军初到,他们作为半个主人,倒也热情。但凡靠近水源,或是避风的居屋,悉数让予了备受经月磨难的禁卫军。
震北军威名盛著,远扬四国。职责环拱中央的禁卫军老实说颇为妒嫉。但此仗结束,两军之间隔阂去了很多,一路上你说我笑,互结为友。此刻见震北军又是义气为先,没半点自居救命恩人的桀骜之态,十数万禁卫军那便愈加赞佩。
路边,营外,三三俩俩到处是勾肩搭背的军士。一般是两名禁卫军伙同一名震北军,然后由那名震北军为他们讲述震北王爷的英勇事迹。随月色朦胧,听故事的禁卫军们却是双眼发亮,人人怀着敬意,憧憬着那位盖世无敌,所向披靡的新任震北王。更有人暗忖,若咱们也由王爷统领,却该多好!
数十万人谈得尽兴,固然夜深露重,竟没一人睡去。被禁卫军这般热情招待,震北军们也是高兴,但小石头领军日短,论事迹着实不多。说来说去,多是那几桩陈年烂芝麻的琐事。尤其火头军根发,就那件智破盗窃,片言折狱的事件,自日落月升,已足足说了上百遍。从东营至西营,又从南营到北营。说到后头,不觉被他编成快板,凡有人要听,他便说上一段。直说得口干舌燥,咽喉涨痛,方始罢休。
人声喧阗中,张家坪最大的一处屋室。
仁秀帝独坐大厅,听着屋外大军的兴高采烈声,再想起此仗前被困深谷的狼狈,一时恍如梦境。暗道,自己弑杀震北王妃,意图控制天罗教的谋算,究竟不知对是不对?如今,虽有把柄握在手中,且拆散了二十万震北军,更暗中吸纳五万勇士加入雁翎军。但依今日之势看来,震北军不愧为我大周精锐,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乎是以一挡百的厮杀。那八万雁翎军自出征到如今,损折二万余人,然其中泰半都是雁翎军原来的士兵。新加入的震北军仅占极其少数。种种迹象,若京城的震北大营果真造反,即便有五十万戍卫军,也难保一定获胜。
想着、想着,颇觉烦躁。又忖,无论如何,纵然朕不想一统天下,但外面这梆江湖人却非要尽快诛杀不可。祖宗江山得之不易,万不能在朕的手上没了。待回京后,先要速速拿下那假冒世子的魔教教主,万一被他深植军中,倒是麻烦无比。
思虑半晌,正想唤人服侍安寝。忽闻屋外有人禀道:“皇上,震北军军师奚方在外觐见。”声音响亮厚实,迥非禁宫太监般的尖锐刺耳,此趟伐秦,为求保密,仁秀帝没带一位太监,以将军仪仗出京。此刻,服侍他的多是宫内侍卫。
仁秀帝闻言一愣,不明这出身江湖的震北军师何以深夜来此觐见?莫非,他想讨取功名赏禄?又想,若真这样,倒是极好。朕可在魔教内暗插棋子。如是一想,即道:“宣他进来!”
“咋!”
余裕,由屋外进来两人。一前一后,前一位白面无须,青袍潇洒,正是震北军新任军师奚方;后一位腰大膀圆,雄武健壮,却是王府原本的家将孟广。
仁秀帝没说话,只是端坐椅上,摆着帝皇的架子。不过他面带疑惑,诧异那侍卫不是说震北军师求见么?前一位风度泱泱,不用问自是军师无疑,后面那位显然是员武将。这会,他推翻了自己前面的猜测。因为没一人会在另投主子的时候,还会带上别人。毕竟这事犯忌,愈能隐秘便愈好。既然对方不是来效忠的,这下他也是糊涂至极,拿眼紧紧望着前面那位。
白面书生行到仁秀帝近前,大声道:“草民奚方见过圣上!”后面武将跟着拱手,道:“末将孟广叩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着,拿脚在地上跺跺,“咚咚咚”三声,极似头叩地的声音。
这当口,仁秀帝悚然而惊,眼前二人大犯忌讳。尽管嘴上喊得漂亮,举止间无疑形同谋反。那有臣下见了皇帝,非但不叩拜,还拿脚在地上跺,踩出的声音,显是为了迷惑屋外的禁宫侍卫。他也不是莽撞之人,情知对方既然如此,势必有了万全之备。当下不以为意,面含微笑,正想开口说话。蓦觉口舌虽张,却发不出半点音量。旋即吓得不轻,晓得定是对方捣鬼。
与此同时,那威猛武将在脸上一抹,露出与原本迥然相异的容颜,清秀瘦减,三缕黑须飘拂胸前,颇为潇洒。倘不是他身上还穿着武将铠甲,仁秀帝真要怀疑眼前这人莫非是位教书匠。这假扮孟广的其实便是身为摩天峰四大天王之一的通臂。只听他道:“二位爱卿此次战役出力良多,朕心甚慰。平身罢!让朕想想该赏些什么给你们!”
说话声质与仁秀帝一般无二,简直出自一人之口。
仁秀帝听得瞠目结舌,毛骨悚然。此刻不用他人解释,便已清楚对方的谋算。分明是想假扮自己,谋图篡位。他一下站起,想扳倒什么物事,以便惊动外面的侍卫。通臂食指轻弹,射出一缕指风,制住他。旋即朝他阴笑数下,脸容狰狞到了极点,但嘴上却诚惶诚恐地道:“谢皇上恩典,末将为皇上肝脑涂地原是应该的事,不敢求赏!”话罢,用那刚撕下的人皮,覆在仁秀帝脸上,接着,开始剥衣拨袍。
便这么一边说,一边替换服饰。不多时,通臂成了仁秀帝,仁秀帝却成了孟广。白面书生压低声音,凑在仁秀帝耳边,道:“皇上,委屈了。”仁秀帝双目喷火,愤懑难当,直觉满腔怨气,荡溢胸怀。隐隐又有一丝悲哀,暗道,早知这样,倒不如死在秦军手中。
白面书生又道:“皇上,你也莫要动怒。咱们这么干,全为报仇而已。谁教你鸩杀王妃,做出那般天怒人怨的龌龊事?”
闻言,仁秀帝先是惊诧莫名,继而双目暗淡,显得痛心疾首。
白面书生微笑道:“皇上此刻觉得悔了?嘿嘿……可惜已经晚了。你明明有佳丽三千,仍会干出此等蠢事,真让奚某匪夷所思!尤其王妃的年岁比你足足大了不少。”
仁秀帝紧闭双目,眼角处带着泪痕,晶晶闪亮。不知是悔恨当日蠢举呢?抑是懊恼今日之大意?
瞧他这样,奚方不再继续打击。对通臂道:“天王,照计划行事!”
通臂微笑颔首,继而拟着仁秀帝的声质,道:“好,既然两位不愿领赏,朕便赐你们御酒,今日咱们君臣三人共谋一醉。哈哈……”
仁秀帝被他们摆在一边,奚方与通臂在那推杯换盏,喝得好不快乐。待酒酣耳热,奚方起身告辞,说道:“哎呀,你个孟广真真失礼至极,在皇上面前也喝得这么酩酊大醉。”一番话显是说给屋外侍卫听得,语罢,搀起伪装好的仁秀帝,互相扶着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出了大屋。
到得屋外,他且与侍卫们说笑几句,方始走入茫茫夜色里。
通臂坐在椅上,嘿嘿数笑,大声道:“来人啊!侍侯朕安寝了。”心想,老子圣宗当不着,今儿个却是做了皇帝。虽是假的,但这享受还是需要得。嘿嘿……
如此过了一晚,翌日清晨,大周远征军再次踏上回程之路。途中,通臂大摆皇帝的谱。时而要歇息下,说是做车做得累了;时而大骂饭食不好,说要杀了那名做菜的厨子。对原本那些忠诚不二的将领,也是爱理不理,不时说出几句挑刺的话语。又说郑恩的雁翎军着实是一梆酒囊饭袋,害得朕堂堂一国之君在那幽深的恶谷被围恁多时日。回去后,定要好生整顿、整顿……
起初一日,众人不以为意。只道仁秀帝初出围困,有些歇斯底里。孰料,几日来均是如此,非但不改半点,更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这么一来,私下里,军中将士怨声载道,皆说,早知咱们保得是这样的君王,毋宁投降算了,免得受此窝囊气。相反,震北王的仁厚和英勇,却在震北军的宣传下,深入人心。
待十数日后,大军回到都城汴梁,数十万禁军对仁秀帝已是恨得牙痒痒,然对震北王倒是心生神往。
汴梁皇宫。
仁秀帝着日月滚龙袍,头戴珠玉镏金冕,全套帝皇服饰,一本正经地坐于养心殿内。
不过,捱他下首的却非往日那些腰紫束金的三公六卿或是六司首部,而是一帮颇像江湖草莽的豪汉。其间,惟有数人生得较为体面,其余之人无不穿着怪异,打扮另类。教人实难置信,就这样的一群人居然堂而皇之地坐于帝宫养心殿。尤其某些人尚在扣脚丫,挖鼻屎,半点没有觐见帝皇的的压迫感和紧张感。
再细看,这梆人正是天罗教上上下下的十二内外各堂的堂主以及三大天王、十大长老,甚至无极岛的姜神君,隗斗,奚方和那日随着南唐皇子一起进京的狄祝融也赫然在内。
这当口,仁秀帝在龙椅上扭了扭,又拉拉衣襟,扯扯袖子,道:“这劳什子的龙袍穿在身上不适得很,害得老夫浑身难受。”下面人莞尔,有些生得粗豪的却是捧腹大笑。更有人道:“天王,你若当得累了,就让属下试试。属下们这辈子还没尝过当皇帝的滋味呢?哈哈……”
“去!这皇帝,老夫是代圣宗当那么几日。你有什么资格?”仁秀帝在龙椅上吹胡子瞪眼,拍桌而起。吓得那名堂主浑身发抖,牙关打颤。
多闻忽道:“通臂,小心些,提防隔墙有耳!”这名堂主是他心腹,自要予他解困。何况,见通臂确实没甚演戏的天分,他也为之着急。生怕万一教人察觉,那便功亏一篑了。
仁秀帝也就是通臂,点点头,重新坐下。慢条斯理地道:“多闻,你要老夫假扮皇帝,万一圣宗回来责怪,你可要出去顶罪。老夫却是没责任的。”他这是预打招呼,而且每次见了多闻,都要如此说上一遍,就像生怕多闻抵赖似得。
多闻微笑道:“圣宗若晓得你当了大周的皇帝,他不知会怎样高兴呢?又岂会开口斥责?”这句话也是他每一次的回答。二人不晓为何,以前均是无法无天的主,如今偏生对小石头忌惮已极。只恐做得不好,惹他发恼。心里又想,你这几日的皇帝当得是作威作福,老夫都羡慕死了。你倒得了便宜却来卖乖?
通臂气道:“你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罢了,这皇帝,老夫不当了。”说着,便想掼下冠冕,扯去龙袍。
“胡闹!”广智急忙阻止,又道:“现今是什么时候?还论得到你们推三阻四?还不把冠冕戴上?”
通臂慢腾腾地再次戴上冠冕,道:“这大位原是圣宗坐得,时下老夫沐猴而冠,心地里难免忐忑。而且,那皇后也烦人得紧。三头两日地派人来请,时而自行过来端茶倒水,又说要服侍。你们说,老夫这日子到底难不难过?”
众人捂嘴,低声窃笑。
广智淡笑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唤本教中惟有你一人精擅幻骨大法,能随意变换体形?而且,这事须当隐秘,又不能到处寻找外人。你便辛苦几日,待圣宗回来后就好了!”
“回来,回来……你们总说回来!听神君讲,那日圣宗被天空巨手捉去,不定凶多吉少……”
“住口,不许胡说八道!”神目突兀地大喝一声。
通臂一惊,讪讪地道:“老夫不是那意思,是……”
姜神君蓦道:“诸位,如今主要的便是,那西秦自蓝田大败后又重整旗鼓,以楚王符斐为帅,雷啸岳为副帅,领军三十万打算征伐大周。我等若再不从长计议,反而总是罗罗嗦嗦地谈些无关紧要的事,只怕刚得的江山,转眼即亡啊!”
广智道:“不错,咱们是该从长计议。”
通臂在上面道:“老夫可不懂什么行军打仗。何况这决胜绸缪本就是你和奚先生的事。只须你们商量好了,咱们依着计策行事,便万般无忧。何必去伤这脑子?诸位是罢?”下面那些粗豪汉子,人人颔首,连道没错,均说此言实属天地至理。
奚方道:“眼下不单是西秦伐周,南唐和北汉也在蠢蠢欲动。据说秦使已至两国,说大周欲效魏武一统天下。那两国君皇已然相信。只怕秦军至境那会,两个琐碎小国也会趁机分一杯羹。”
众人静默,三国联军齐相伐周,这样的消息确令他们震撼。
这当口,忽有太监叩门,说有机密要函。继而,进来一名小太监,行至广智跟前,给他一只小竹筒。广智接过,挥手要他退下,展开浏览须臾。凝重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掠过,沉声道:”三国果然结盟。北汉由奋威将军梁喜率五万大军取潞城,南唐则由副督统傅强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