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这一路走来也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却丝毫没有叫人觉得热。
前头带路的婆子见安静茹和汪氏却走得怡然自得,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骄傲,笑道:“从这边走是要远一些,不过好在凉快,如果从另一条路,倒是近些,可却一直在太阳底下。”
难怪,安静茹与汪氏对望,了然一笑,徐家再大也不敢大过庄亲王府去。更不敢大过皇宫去。
汪氏客气道:“到底是贵府心细。”
那婆子脸上的笑容愈发骄傲了,更好的地方还没倒呢!
转过一道弯儿,便是石阶,这条路妙就妙在这石阶两旁的树安静茹也叫不出名字,然而紫藤缠绕,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如同修建的长廊,却比长廊多了许多情趣。走在其中不但不觉得热,那太阳被茂盛的枝叶挡住,洒下细细碎碎的斑驳,不过十来梯,却叫人印象深刻。
“也不知是谁的心思,竟然这样巧妙,倘或在这里摆上棋盘,怕是神仙也舍不得离开了。”
安静茹赞同地点点头,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前头带路的婆子听见汪氏如此说,笑道:“这是我们老太太的意思,原来在西北,住的地方便有这么一处,后来搬来京城,老太太便叫人在这里种植了这样的树,前后竟用了十年的功夫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别说十年,就是二十两倒也值得。”
过了这天然的绿色屏障,便有嬉笑声传来。眼前是一座三层楼阁,那笑声便是从阁楼里传来的。早有婆子进去通报,徐夫人亲自迎了出来,她身边跟着两位少妇,其中一名年纪约莫二十一二的,竟与徐家三姑娘长得格外相似。呃……不,只是和徐家三姑娘一样,看起来不像是中原人。
安静茹和汪氏都是第一次来徐家,也只认得徐夫人和徐侧妃,印象颇深的就是徐家三姑娘了。见礼后,徐夫人便介绍了身边的两位少妇,是她的两位儿媳妇。
彼此又互相见礼,那年纪略大的,是她的二儿媳妇,果然不是汉人,因为语言交流有些障碍,倒也徐家大奶奶说了几句话。
入了正堂,汪氏就忍不住推了推安静茹,打眼色叫她瞧里头坐着女眷,果然和她们一样的多,基本占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才是那些夫人们。
不过她们的丈夫说起来也算是徐老将军的门生,所以大多是武将夫人,总之认识的不多。
安静茹和汪氏去朝徐老太太拜寿,徐老太太的身子看起来还不如太夫人的身子,半靠着贵妃榻,闭着眼养神。徐夫人忙走过来虚扶一把,笑道:“你们能来便是我们的荣幸,老太太年岁已高,心头是明白的。”
“我们是晚辈,到底不能失了礼数。”
来都来了,也不在乎多拜一下寿,安静茹和汪氏仍旧行了礼。这里徐夫人又说了好些客气话,引领着她们坐下,安静茹和汪氏又客气一番,外头婆子跑进来回:“侧妃来了!”
本来还在各自说笑的众人,皆从坐处站起身来,安静茹和汪氏还没坐下去,也只好站着,徐夫人已经领着两位儿媳妇迎了出去。
汪氏不由得想起去年太夫人寿辰那日,庄亲王和王妃都去了的,如果没有徐侧妃就更好了。不过徐侧妃也太不持重了,韩家的太夫人寿辰,她跑去拜寿,可见她生来就是做小的料儿,这么急巴巴地讨好王妃,讨好韩家人。
胡思乱想间,门外身穿侧妃礼服的徐侧妃已经在众人的簇拥下进来了。这里的基本都是身份不怎么高的人,少不得齐齐行礼拜见。
徐侧妃叫人扶着,慢慢儿穿过众人,一边走一边看到场的客人们。脸上虽挂着笑,分明有几分失落。
她软泡硬使,王爷却都不答应同她一起回来。她嫁去王府,除了按照民间习俗回门那日,王爷陪她回来过一趟,就再也没有第二次了。而韩家老太太生辰那日,王爷竟主动提出陪王妃回去!
“起来吧。”徐侧妃站在上首的位置,不紧不慢说道,“今儿是家宴,不拘那些俗礼,没得反而要见外了。”
徐侧妃话音一落,立马就有人奉承,说徐侧妃平和近人等语。徐侧妃浅笑地听着,叫人将徐夫人扶起来,这才朝徐老太太拜寿。
徐老太太大概睡着了,徐侧妃象征性地拜了拜后,徐夫人就安排人将徐老太太移去后厅。此刻自然是有一群夫人们围着徐侧妃说话,安静茹和汪氏远远儿站着,身边自然有认识的过来打招呼。
“韩三奶奶什么时候到了?怎么之前没瞧见?”
安静茹扭头,见是孟家四夫人。陆青苑生辰那日,安静茹见过,忙回了一礼,笑道:“刚到没多久。上次在府里,多谢四夫人招待了。”
这四夫人是孟家老夫人庶出的儿媳妇,孟家四老爷在孟家一点儿不得好,自己没有功名,捐了个官也不好好做,屋里姨娘小妾倒是不少。连带的四夫人在孟家老太太跟前也不讨好,孟家果然也是不想与徐家有过多的交集,因此才派了她来。
“韩三奶奶客气了,本来也是因为我没管教好儿女,冒犯了您,您不计较可见是大度的。”
“小孩子总是顽皮的,我小时候更顽皮呢。”安静茹笑着介绍汪氏。
孟家四夫人能出来走动的机会很少,交际圈也狭小,以前也不认识汪氏。知道是英国公府的少奶奶,忙见了一礼。
那头围着徐侧妃说话的,也大多是那些徐老将军门生的夫人奶奶们。其他人因为认识安静茹或者认识汪氏,倒纷纷过来打招呼。这待客大厅,很快就分出泾渭来。
徐侧妃瞧着故意提起韩家姑娘封为公主的话来,又叫了安静茹和汪氏过去说话。却语峰一转,面露伤感:“我妹妹也进了宫去……”
安静茹和汪氏都有些惊讶,朝廷不是只封一位公主么?并没有徐家的姑娘也封公主的话传出来。
“徐家四姑娘断文识字,聪慧敏捷,性资敏慧,若不是有过人之处,如何能侍奉皇后娘娘?”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侧妃嫁与庄亲王府,妹妹自然也是能干的。”
徐家四姑娘也进宫,却是做了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史。同样是进宫,韩家的姑娘却要和亲。封为公主,身份自然是高贵了,可这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并且,做了皇后娘娘身边的人,宫里有个变动,徐家必定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或者……
徐家竟然与皇后娘娘走在了一块儿,这说明什么?这徐侧妃还真是一点儿也不收敛,就要挑明了说韩家的姑娘能选为公主,是徐家的“功劳”。
安静茹见汪氏脸色微变,忙不留痕迹地扯了扯她的衣角,汪氏察觉,随即给脸上添了笑,朝徐侧妃行了一礼,恭喜道:“妾身竟不知还有这等喜事,这厢恭喜了。”
徐侧妃笑容愈发深了,“同喜同喜,韩家的女孩儿才是真正出类拔萃无人能及。”
汪氏也不客气,“能为皇上、皇后娘娘、太后娘娘分忧,是容嘉公主的福分。”
比起徐家的姑娘单去伺候皇后娘娘,韩家的姑娘便伟大多了。
徐侧妃笑容不减,“到底是会说话的,这样的福分,确实我等望尘莫及了。”
汪氏打住不说,徐侧妃等了半晌也没言语,安静茹忍不住冷笑。暗暗朝汪氏打了个胜利的笑容,徐侧妃忽地盯着安静茹,问道:“倒是许久不曾见韩三奶奶去王府?”
安静茹忙收起别的心思,微垂着头答道:“王府不是寻常地方,妾身便是想去也不能时常去。”
说着故意望了望四周,这意思便是,徐家和王府不同,下了帖子才来的,不下帖子就是叫来也不想来。
再说,今儿徐家老太太寿辰,规模是远远不及韩家太夫人大办的场景。那日,到场的可基本都是贵妇们,今儿嘛……
徐侧妃从外头进来一瞧屋里的客人,脸上本来就有几分挂不住。看见韩家的媳妇,本来是想打击打击的,没想到这两人说话恭恭敬敬,却丝毫没有吃亏。
旁边的人见冷场,忙又说起话来,徐侧妃顺着搭腔。安静茹和汪氏站在一旁听着,有人要挤进来,她们便礼貌地让开,不多时便站在人围外,估计徐侧妃也无心再与她们说话了,因此两人就回到原来的地方。
午宴后,虽然天儿热,可告辞离开的人不少。安静茹和汪氏也随着大人流告辞,这一回仍旧走那条曲径通幽的路,不过人多,走起来就热闹多了。徐家两位少奶奶送众人,一路寒暄,却很快就到了外头。
安静茹和汪氏上了马车,方才在徐家有些话也不方便说,这会子马车里只有两人,安静茹便忍不住道:“徐家竟然送了个姑娘去宫里做女史,那以后可不是姊妹两个都做了天家的……”
女史和嫔妃不一样,可宫里的女人都是皇上的女人,皇上若是瞧上了,皇后娘娘也只得亲自给皇上送去。
汪氏嘲讽道:“徐家的姑娘都是这样的命!”
便是做小的命,安静茹只是觉得,徐家太想在京城立足,一个女儿嫁了王府还不够,还要想法子送个女儿去宫里。并且是搭上了皇后娘娘这条路,安静茹来京城也有些日子,从来没听说过宫里大选的事儿。
但女史转为皇帝的嫔妃,这事儿历代都有。后宫里,便是位于六宫之首的皇后娘娘,也免不了后宫的争斗。
皇后娘娘这么做,是有意要拉拢徐家。
回到府里,正好姜氏在太夫人屋里说话,问起赴宴的事儿,其他的都罢了,安静茹只将徐家四姑娘进宫做女史这事儿告诉了姜氏和太夫人。太夫人和姜颇为惊讶:“倒还没听说过。”
安静茹道:“也是这一两日的事儿。”
虽然是这一两日,不过徐家和皇后娘娘走到一块儿却绝对不是一日两日就可见成效。显然之前便已经有了来往。
姜氏蹙眉沉吟道:“莫非是王爷的意思?”
太夫人轻轻摇了摇头,“王爷哪里会这般莽撞?”做了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史,即便不得皇后娘娘信任,要知道皇后娘娘身边的事儿也易如反掌。这会子,王爷怎么可能安排自己的人去宫里?
韩家的姑娘,那是封为公主,从此不得见的。女史到底是在宫里,宫里有个风吹草动的,总有法子把消息传出来。
徐家这么做,分明是已经开始站队了。然而,皇后娘娘虽然还没有什么动作,一动便是明着抬举韩家,实则是打压的意思。这已经充分说明,她畏惧庄亲王。
姜氏道:“明日我去趟王府,问问王妃的意思。”
韩家经历三代帝王更替,还能屹立不倒,最大的原因就是韩家从来不参与夺嫡之争。可这上一次和这一次显然是不能中立了,王妃作为庄亲王的正妃,韩家便与庄亲王府紧紧相连。
当年庄亲王自然是站在如今的皇帝一方,韩家便不能独善其身。然而,皇帝龙体有恙,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儿了。几位皇子年幼,皇后娘娘所生养的二皇子,虽然年纪大,却是个庸庸无为的,太子之位因此一直悬空。
纵然庄亲王没有这样的心思,皇后娘娘也不得不防着他。而韩家,韩明德,二老爷、三老爷都是有实权的,虽不是兵权,到底在朝中说得起话。
太夫人想了一回,笃定地道:“还不至于这般厉害,果真如此,朝中早乱了。”
太夫人经历过两次,两次都叫她印象深刻。姜氏也经历过一次,但韩家站对了队,因此并没有受到什么波及。圣上登基后,庄亲王便搬出皇宫,有了如今的庄亲王府。这几年也一直效忠当今圣上,颇得圣上倚重,韩家也中规中矩。
姜氏垂下眼帘,太夫人又道:“去王府问问王妃也好。”又朝安静茹道,“府里上下也管严一些,不许那些人故意在外头惹事生非,一旦发现,必严惩不贷!”
安静茹起身应下,“孙媳知道了,定叫人仔细盯着。”
从寿禧堂出来,姜氏拜叫崔嬷嬷拿了帖子去王府,晚间崔嬷嬷回来。说明儿王爷和王妃要带小世子进宫,上午不得闲,下午才能见。
姜氏点头表示知道了,崔嬷嬷想了想又道:“奴婢今儿去王府,竟瞧见许多人开始收拾东西。王妃也忙着,奴婢便没去请王妃的安。”
这话叫姜氏颇为不安,吩咐安静茹,等韩睿华回来便去见她。
☆、104:起伏
最热的便是七月了,从荣恩轩到荣景园,并没有多远的路程,一路走过去却满身汗水。晨哥儿中暑,太医院的太医一早便来了府里。
安静茹到的时候,晨哥儿还躺在凉椅上熟睡,品菊和乳娘举着团扇送去徐徐凉风。晨哥儿脸颊红彤彤的,安静茹伸手一摸,额头还有些滚烫。
姜氏在隔壁屋里与太医说话,品菊蹙着眉头道:“夫人昨儿晚上照顾晨哥儿,竟一夜不曾怎么合眼,奴婢瞧着,她倒比晨哥儿还憔悴几分。”
安静茹拿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