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切┤艘槁邸K刀氖露际且蛭靡!?br />   这一点儿安静茹也不否认,但若不是韩睿龙有把柄别人抓着,也不至于这样。他养个外室,只能说他个人的人品不怎么样,反正男人养外室也不奇怪。但这个外室的来历不清不楚的,问题就出现了。
  归根结底,韩睿龙没有养外室,没有把柄,谁能动他?
  安静茹深吸一口气,扭头问赵嬷嬷:“方才我说话是不是太冲了?”
  赵嬷嬷道:“今儿二夫人才来,说得那些话更是难以入耳。”
  没有细说,不过也能想象得出来,沈氏不是病了么?精神看起来好像还不错。
  闲话少说,安静茹快速换好衣裳,就赶去太夫人屋里。姜氏、刘氏、沈氏都在,屋里的气氛不算太压抑,安静茹一一见礼,就回了庄子上的事儿:“……庄稼长势都不错,附近的农户还想买种子,明年也种些新品种。”
  刘氏笑道:“华哥媳妇外出还不知道,今儿李大人特意来请太夫人的安。”
  安静茹愣了愣,刘氏又解释了一番,原来李大人专门写了奏章上奏皇帝,这个时代以农业为主,所谓民以食为天。朝廷要征收粮食,养着保家卫国的军队,可如果下面的百姓都吃不饱,没有力气去种田,朝廷又能征收多少粮食?
  一旦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国家也不见得能稳定。推广的新品种产量相对来说要高一些,而粮食的不同,对土地的要求也不同,如水稻总不能种在坡地里,那绝对是颗粒无收的,坡地就要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有些土地肥沃,有些土地贫瘠,有些农作物在贫瘠的土地里一样能有收成。
  总而言之,粮食的品种多了,选择的余地就多了,才不至于荒废了土地。今年推广新品种响应的人不多,韩家积极响应,并大面积种植,对以后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韩家认真打理,不像有些人,虽然领了新种子,却不认真管理,导致最后颗粒无收。
  不管韩家是因为什么缘故,才大面积种植新品种粮食,可积极响应朝廷的号召,这一点儿毋庸置疑。
  还真是误打误撞,就撞上了好事,说不得还能因此将功补过。安静茹见大伙都十分高兴,也笑起来,“说到底也是太夫人功劳,这些地都是太夫人的。”
  太夫人乐呵呵的,永业田那一块似乎也不用担心了,屋里的气氛热络起来。安静茹乘机朝太夫人道:“今儿孙媳去庄子上,还带了一些新鲜的苞麦,今儿晚上就叫厨房做了,咱们也托太夫人福尝尝鲜。”
  朝廷推广的粮食,肯定是吃不死人的,太夫人直点头,安静茹随即叫赵嬷嬷去厨房传话,想了想道:“可能那些厨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孙媳倒是听说过,太夫人若是不嫌弃孙媳手脚笨拙,做不出美味佳肴,做出来的却还能入口,孙媳就去做几道菜来如何?”
  反正,她是不想站在这里让沈氏一个劲儿地盯着,对沈氏,安静茹彻底没话说了。
  不过夏香却欲言又止的,太夫人没瞧见,直点头。
  安静茹从寿禧堂退出来,夏香就迎上来道:“姑奶奶还是小心些吧,厨房地面湿滑,万一跌倒了怎么办?”
  赵嬷嬷留了心,惊喜地问道:“莫不是姑奶奶今儿有什么感觉了?”
  看来赵嬷嬷是知道她小日子推迟了,安静茹摇摇头,“今儿才想起小日子推迟了。不碍事的,你们放心吧。”
  然后,隐晦地说道:“出来透口气,总比在屋里闷着好。”
  赵嬷嬷和夏香知道劝不住,何况太夫人已经答应了,安静茹不去做也不好。横竖到了厨房,她们多留心就是了。两人对望一眼,不由自主地一左一右紧紧把安静茹夹在中间。安静茹瞧着想说话,还是决定不说了,赵嬷嬷她们也是紧张自己。
  厨房已经忙起来,安静茹亲自下厨,王婆子和钱婆子,很快就挪了一个炉灶出来,就跟在安静茹跟前打下手,顺道抓着机会亲近亲近。她们在厨房当差,总是一身油烟味儿,也不好天天去安静茹跟前请安问好。
  安静茹要做的也简单,叫人将苞麦剥下来,清洗干净,沥干水渍,清炒出来原香原味。再来一个洗干净后,取一些糯米粉搅拌均匀,放些砂糖,放少许盐,虽然没有平底锅,但也能炸出圆形的饼子来。起锅后切成一小块一小块,那味道出来,只惹得里头的丫头婆子们流口水。颜色也好看,黄橙橙的像是涂了一层颜料的……呃,被天狗啃过的月亮。
  只不过,安静茹带回来的苞麦有限,总要先满足主子们,剩下的这些下人们才能尝尝鲜。
  安静茹做好了一个,钱婆子她们就不敢叫安静茹继续做了,安排了一个厨娘,照着同样的法子做。
  安静茹就在一旁指导,结果显而易见,她太久没下厨了,还不如厨娘现学现用做出来的好看。反正,她那一个端出去见人的话,肯定不及厨娘做得。
  晚上,姜氏、刘氏留在太夫人这里吃饭,安静茹回到寿禧堂正屋时,沈氏已经回去了。二老爷和大老爷去书房说话,韩睿华和韩睿龙回来也去了书房,晚饭就安排在那边。
  摆了饭,太夫人叫安静茹也坐下来一起吃,伺候婆婆吃饭是媳妇的本分,安静茹本来伺候姜氏的时候就不多,中午不去,晚上各自回房吃饭,早上去的时候大多数姜氏也不要她服侍。
  姜氏道:“太夫人叫你坐下就坐下吧,今儿跑了一天,你也乏了。”
  安静茹顺从地坐下来,刘氏几乎不曾在太夫人这里吃过饭,当然,以前也服侍太夫人吃饭,今天太夫人开恩,她自然高兴的不得了。特别是,沈氏不在的情况下。
  太夫人看了看桌上的人,觉得还是不够热闹,又叫如意去把容珠、容兰、容惠、容芩四姊妹都叫来。
  不多时,容珠等人到了,热菜上桌,太夫人吃了一小块苞麦做的饼子,觉得味道很不错,叫给欧阳倩和卢氏送些过去。又朝安静茹道:“派人再去弄些回来,给你大伯母她们也送些过去,虽不是值钱的东西,尝尝鲜倒是不错的。”
  安静茹点头应下,“还是太夫人想的周全。”
  “我那里能想这么多,以后你也要学着些。”
  容兰、容惠、容芩都是不大在太夫人跟前凑趣的人,容珠又是一副隐形人模样,这顿饭没有想象中的热闹。不过偶尔听刘氏说几句话,可她一出口就忍不住的想编派沈氏几句,容惠时不时地给她打眼色,后来,刘氏也就住嘴了。
  一顿饭终于在沉默中结束,外头管事进来回话,容珠等姊妹告辞出去。丫头婆子收拾了桌子,太夫人回到正厅太师椅上坐下,姜氏和刘氏一左一右坐在下首,安静茹站在姜氏身后。
  回话的管事还算镇定,不过微微颤抖的肩膀泄露了他的紧张和担忧。还没开头,一抬头见上头太夫人、两位夫人皆神情淡定,那些紧张的情绪也淡了几分,反正永业田的问题不大,现在的问题就怕户部王大人继续追究。
  掌管农事的李大人也属户部一科,李大人今儿特地来了府里,虽然没有表明他会趁着龙颜大悦而美言几句,但事实是他已经做了。接下来就看皇帝的态度。
  太夫人问道:“可回了外头爷们知道?”
  管事点头,“已经回了。”
  话音刚落,外头丫头进来回:“大老爷、二老爷、三老爷、二爷、三爷来了……”
  太夫人朝安静茹和姜氏、刘氏道:“你们先下去歇着。”
  三人起身告退,出来的时候,大老爷等人从另一头进了寿禧堂正屋。帘子放下来,只隐隐约约瞧见几人朝太夫人见礼,然后以此落座。
  刘氏伸长了脖子瞧,姜氏率先抬起脚,安静茹和刘氏道别,刘氏这才收回目光,道:“罢了,我回去瞧瞧宝哥。”
  说着和姜氏告辞,三人一同出来,各自回去不提。
  天已经全黑了,丫头婆子们掌着灯笼,姜氏忽地问道:“今儿二婶婶找你说了什么?”
  安静茹想起沈氏说的那些话,回道:“也没说什么要紧的,就是希望二爷的事儿,三爷能帮着压下去。”
  姜氏冷笑一声:“压下去,现在还能压下去么?”
  外头早就传开了,即便最后能还韩睿龙一个清白,可他养了外室,却如论如何也瞒不住。虽然不至于叫他因此断了仕途之路,不过多少会叫人觉得他太好色,而且已经到了不顾颜面的地步。
  欧阳倩本来是强势的人,结果娘家的态度让她直不起腰,以后韩睿龙的屋里必然会热闹起来。欧阳倩若是不想让韩睿龙的后宅安宁,早晚要出事的。
  安静茹没说话,姜氏也不再多说,到了荣景园,姜氏就叫她回去歇着。
  韩睿华回来的时候,已经二更天,夏香是个嘴快的,早就嚷嚷的荣恩轩上下都知道安静茹的小日子推迟了。以至于韩睿华一回来,就觉得上上下下很兴奋。
  安静茹做的苞麦饼子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太夫人她们吃,就叫送来荣恩轩,服侍韩睿华换了衣裳后,就献宝似的叫韩睿华尝尝。
  韩睿华尝了一口,虽然样子不好看,味道却还不错。今儿晚上他们在外头吃饭,也上了这个菜,不过样子好看的多,就知道现在吃的,是安静茹亲手做的。
  比起遮遮掩掩的,优点缺点都暴漏出来,韩睿华反而觉得安静茹和他更亲近。顿时胃口大开,三下五除二,一盘子饼子转眼都进了韩睿华的肚子。
  安静茹瞧着心疼,“没吃饱么?”
  韩睿华也并不掩饰,“没吃多少。”
  和大老爷、二老爷一起吃饭,还是韩家事儿多的时候,就是有胃口也不敢使劲吃。
  “那妾身去做碗面条来吧。”
  韩睿华直摇头,“这一盘饼子已经够了。”
  说话间拉着安静茹坐下来,两口子说了一会儿话才睡了。第二天早起,韩睿华才想起自己的疑惑来,特别是春香等丫头进来服侍,见安静茹弯腰给他整理袍子下摆,那眼神活像他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叫她们敢怒不敢言。
  安静茹自有那个能耐叫这一屋子的丫头婆子都忠心与她,本来也已经习惯了凡事亲力亲为的韩睿华,如今倒也很享受妻子为他忙进忙出的模样。
  但今天显然不同,赵嬷嬷不留痕迹瞪了最“敌视”韩睿华的夏香一眼,朝韩睿华见了礼,走到安静茹身边道:“奴婢已经做主给门上的管事带了话,叫他们请太医来。”
  “你病了?”韩睿华疑惑地投来询问的目光。
  安静茹不知道该如何和韩睿华说,反正自己的小日子韩睿华已经记得了,每个月的那几天,他很规矩。虽然是夫妻,毕竟两人还年轻,安静茹红了脸,“就是觉得有些不舒服,没什么胃口,正好也该给太夫人配药了,就请太医一并瞧瞧。”
  韩睿华赞同地点点头,“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安静茹摇摇头,适当地堵住了夏香的嘴,“三爷要出门,把早饭摆上吧。”
  早饭刚刚摆上,还没来得及吃上几口,崔嬷嬷急匆匆赶来:“宫里下了旨,请大老爷、二老爷进宫!”
  


☆、114:把柄

  安静茹和韩睿华皆是一愣,安静茹忙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儿?”
  现在还这么早,就是宫里下了旨,也不会这么快。
  崔嬷嬷道:“刚刚内侍才走了。”
  安静茹一边站起身一边叫春香等丫头进来服侍,大老爷下身瘫痪,有了有轮子的椅子坐着,在府里来去倒是便宜了许多,可外出行走就麻烦了。何况是进宫,如果是面见皇帝,他总不能坐着椅子进去。
  韩睿华也放下碗筷,朝安静茹道:“我先过去,你随后跟来。应该没什么大事儿……”
  安静茹一边收拾,一边琢磨着该如何安排人,进宫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宫里规矩多,上次太夫人他们进宫,身边也只许一个服侍的人跟着。
  大老爷在府里,因为一直是姜氏照顾他,平常起坐都是壮实的婆子照应,婆子进宫肯定是不行的。
  韩睿华先行一步,安静茹一边走一边问崔嬷嬷:“除了大老爷和二老爷,还传了谁?”
  崔嬷嬷摇头:“只传了大老爷和二老爷,内侍传了话就走了,连杯茶也没吃。”
  那就是说,到底是什么事儿,也没能打听出来。情况又突然,王妃可能也没得到消息。
  大老爷虽然不在朝中为官,到底是有品级的侯爷,进宫朝见要穿官服。姜氏正在里头服侍大老爷换衣裳,晨哥儿自己乖巧地坐在桌子上吃饭,其他人都忙进忙出。
  安静茹不方便进去,姜氏叫了人出来传话:“请三奶奶安排一下马车。”
  安静茹随即去门上,要大老爷自己走着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椅子还是得带上,至于陪大老爷进去的,祥叔倒是稳重的,他是男人,力气也好。
  拿定注意就叫丫头去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