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话音未落,容珠从外头进来,刘氏就笑着打住了嘴。家里出去的这个姑娘,可却还在娘家住着。
  容珠仿佛没听见刘氏的话,目不斜视也不看刘氏的表情,朝太夫人请了安,又朝刘氏见了一礼。刘氏笑问道:“你娘可好些了没有?”
  容珠就好像没听见似的,转身过来朝安静茹欠欠身,安静茹回了一礼。
  太夫人瞧着容珠也有些头疼,知道她从沈氏那头来,也没问沈氏的情况。容珠还是住在小跨院,早上去沈氏屋里请安,然后又回来。对于甄家一直没来接她的事儿,别人着急,她却一点儿也不着急似的,还好像自己是姑娘,住在娘家理所当然。
  几个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安静茹看了看太夫人,就回了姜氏生病的事儿,“……已经叫人去请太医了。”
  太夫人脸上的笑容立马就淡了几分,一副“我知道她不是生病,是在拿乔的”模样,让安静茹很无语。姜氏平常少生病,可这府里最苦的就是她了,就是铁打的人,那也是会生病的。不会生病的,是神仙。
  刘氏眼珠子只转悠,安静茹怀孕,姜氏病了,那么……
  刘氏站起身:“这几日儿媳也觉得大嫂脸色不太好,前些日子晨哥儿病了一场,大嫂要照顾大老爷,要照顾晨哥儿,样样都是要她操心的事儿。”
  太夫人叹口气,姜氏是真病也好,装病也好,太夫人的态度都叫人心寒。犹记得当初沈氏生病,大热的天儿,太夫人仍旧去看她。
  同样是儿媳妇,待遇却差了这么远。如果换做安静茹,安静茹就是没病,也会装病。
  ------题外话------
  嘿嘿,小果争取明天万更……
  


☆、116:王妃探母

  其他事儿即便姜氏病了,也无需立刻就找人替代她,但沈氏的事儿,却是拖不得的。刘氏说了这么多,意思已经很明显,太夫人不能让安静茹操心太多,家里的琐事就罢了,反正料理起来也无需多费神,沈氏的事儿就麻烦一些。
  欧阳倩怀孕确实是因为她胎象不稳,需要卧床静养,但卢氏怀孕时,连害喜的症状都很少,太夫人也免了卢氏的晨昏审定。安静茹的身份反而比卢氏和欧阳倩还微妙,卢氏是庶出儿子那边的儿媳妇,到底三老爷不是太夫人肚子里掉出来的肉,太夫人对她都能这般体贴,安静茹就更要好好养着。
  不让她养着,就是偏心,也不能偏的这么厉害,这么明显。一碗水端不平是会溢出一些,但如今倾斜的太厉害,只怕是端不稳,最后彻底打翻。
  刘氏叹口气:“何况华哥外头的公事也多,身边伺候的丫头婆子虽然不少,华哥媳妇到底是头一胎。”
  安静茹只垂着头,刘氏这样说起韩睿华,大有提醒太夫人的意思。韩睿华如今非同一般,虽然才入仕,但有庄亲王的提拔,韩家只要以后不惹事,韩睿华的前途远大着呢。
  就是沈氏惹下的这个祸根,倘或不是韩睿华对皇帝还有用,皇帝未必能这般宽厚待韩家。自然,这是抬举了韩睿华。只是,韩家韩睿华这一辈的,至少目前为止,韩睿华是最有前途的,两榜进士出身,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韩睿钦也是读书的料,但真正下场大考,不但需要学识,还需要运气。多少才华横溢的书生,考了一辈子也未必能考上举人。
  刘氏见太夫人不言语,就笑着问安静茹:“可请了太医瞧过没有?”
  安静茹摇头,“还没来得及。”
  说完注意道太夫人的神色变了变,安静茹是实话实说,这几日就没清闲过。
  刘氏紧张地道:“那就赶紧的请太医看看才好,虽然没什么反应,到底瞧过才能安心。前儿听老一辈的说,头一胎的孩子最是聪明。华哥岁数也不小了,钦哥都有儿子了。”
  安静茹勉强扯出一抹笑,她本来是打算等大夫瞧过,确定了再把消息散出来。没想到韩睿华会替她说了,“婆婆那里请了太医,一会子就叫太医看看。”
  刘氏点头:“是该如此。”
  两人说了几句话,目光同时落到太夫人身上。现在消息都传出来了,如果不是怀孕,那就真正麻烦了,安静茹有些心急。
  太夫人挥挥手道:“下去了,既然你婆婆病了,就到她跟前侍奉去。”
  却没提沈氏那事儿的话,安静茹站起身,福福身就准备走,太夫人忽地叫住她,看了看刘氏道:“那事儿你们两人商议着办吧,华哥媳妇稳重识大体,有了结果告诉我一声。”
  话里面虽然没有说刘氏的不好,但意思也算是表达出来了,她对刘氏不信任。做决定的事儿安静茹说了算,然后告诉她,刘氏就帮着跑跑腿。
  刘氏脸色顿时拉下来,转念一想,安静茹到底是侄儿媳妇,不会像姜氏那么难说话。笑容重新回到脸上,一点儿也不恼,笑着点头应下。
  从寿禧堂出来,刘氏说去看看姜氏,便跟着安静茹一起到了荣景园。
  要说姜氏装病,安静茹是不相信的,姜氏的气色不是能装出来的,病来如山倒,确实来的比较急,但真病了。
  太医刚好给姜氏诊断了脉象,大老爷正询问太医到底是什么病。病虽然不厉害,就是一般的风寒,但姜氏本来就忧心过度,常年累月的忧思堆积在一起,来势却凶猛。
  大老爷随太医去抱夏说话,安静茹和刘氏这才进去看沈氏。崔嬷嬷眼眶儿微红,安静茹从她手里接过茶盏,服侍姜氏喝了几口水。
  刘氏瞧着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许多的姜氏,整个人都有些发懵。从她嫁给三老爷,和姜氏也差不多做了二十多年的妯娌,除了大老爷出事那次,姜氏病的昏过去,再有就是大爷晨哥儿的父亲没了的时候,姜氏给她的感觉,是愈发的沉默寡言,为人看起来清冷之外,可却从来不会觉得她软弱或者病恹恹的。
  安静茹想起太夫人的神情,鼻子微微泛酸。刘氏回过神,紧两步走到床边,眼泪儿已经跟着落下来:“嫂子,你这是怎么了?”
  姜氏扯出一抹笑,摇摇头声音底浅地道:“没什么要紧的,这么多年头一回生病,看着厉害,那里就真那么厉害。”
  刘氏拿着手绢擦了擦泪,道:“就因为这么多年,嫂子不曾病过,这一病,才真正吓人?嫂子定要好好养着,外头的事儿我虽不大会料理,连太夫人也说华哥媳妇稳重识大体,嫂子就别担心了,再不济,还有那边的大嫂子。”
  姜氏轻轻点了点头,大老爷从宫里回来,晚上就和姜氏细细地说了,沈氏的事儿还不至于灭族。她是真不想管,这一病也算是病的及时。
  扭头看了看安静茹,“听下面的人说,你有喜了?”
  安静茹还不确定姜氏会不会还担心自己有了孩子,为了孩子打算就会对晨哥儿不利,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生孩子。点点头道:“小日子推迟了,正打算请大夫看看是不是。”
  姜氏脸上看不出什么,该来的还是要来,“那就请太医看看吧,你也应该怀上了。”
  是已经完全信任她,还是觉得她嫁进门一年多,确实该怀孕了?安静茹没往深处想,日久见人心吧。当初她还觉得姜氏很难相处,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没想到接触下来才发现,姜氏作为婆婆,不管外人怎么看,至少在安静茹心里,她是个很好的婆婆。
  不会故意为难她,不会故意甩脸子,更教会了她如何打理庄子,如何打理府里的事儿,甚至于对下面的下人,她也会提点一二。安静茹这一年受益颇多,就是赵嬷嬷有时候说起,对姜氏也是极敬重的。
  天下的婆媳,相处起来是矛盾最多的一种组合。不过作为儿媳妇,一开始对婆婆都是谨小慎微又百般讨好的,只要婆婆不故意刁难儿媳妇,婆媳关系虽不能如同母女一般,但到底不会有更多的矛盾。
  安老太太曾经笑着说过一句话:“如果当婆婆的吃顿饭都要受冷落,那绝对是当婆婆的,自作自受造成的。”
  安静茹点头:“一会子就请太医看看,母亲现在感觉如何?”
  “没什么,不过是有些头晕,浑身乏力。”
  安静茹抬头问崔嬷嬷:“早上吃了些什么?”
  崔嬷嬷直摇头:“夫人没胃口,不想吃。”
  这怎么成?病了本来就体虚,再什么都不吃,肯定受不了。安静茹琢磨着道:“那儿媳去做些清淡的粥来,母亲好歹吃一些。”
  姜氏没反对,刘氏也起身告辞,“嫂子就安安心心地养着。”
  赵嬷嬷已经留下太医,送走刘氏,安静茹就去了抱夏。太医诊断后,果然是喜脉,先前的担忧终于可以打消了。
  可太夫人对姜氏,安静茹想了想叫赵嬷嬷去将崔嬷嬷请来,“我想着母亲病了,这两日天气好,不冷不热的,不如给王妃送个信儿,若是王妃带着小世子来了,多少能让母亲高兴高兴,心情好了,病也好得快些。”
  最主要的目的,是太夫人那一块。姜氏真病了,太夫人没过问就罢了,还怀疑。
  崔嬷嬷蹙着眉头,“可夫人的脾气……以前夫人倘或有些不舒坦,连大夫也不请的。”更别说通知王妃。
  这一点安静茹不是不知道,所以才请了崔嬷嬷过来商议,“以前王爷在京城,王妃不能时常回来,如今王爷不在京城,母亲也许久没瞧见小世子了。”
  孙子外孙都在跟前,至少可以填补一些其他的空缺,都说病中多思。姜氏以前病了不会说出来,一来也没病的这么厉害过,二来,那时候王妃在王府的地位还不稳,姜氏绝对不想让王妃还分心想着她。
  崔嬷嬷思量片刻,点头感激地道:“三奶奶也是关心夫人。三奶奶如今怀孕,这会子大老爷在里头,奴婢就跑一趟吧。”
  “这怎么行?母亲离不开你,我派人去吧。”
  崔嬷嬷没坚持,她是想一刻不离地守着姜氏。但她下意识流露出来的关怀,已经是认同了安静茹。
  安静茹亲自写了帖子,命赵嬷嬷送去王府,这才到了回事处。时辰又稍稍晚了一些,不过倒没人埋怨,一个个的都争着恭喜她。
  消息传得挺快的,大概没几个人不知道她有喜了。安静茹笑着一一受了,正襟危坐,看了看下面的管事婆子们,等大伙皆安静下来才道:“往后就劳大伙多费心,多留神,我有吩咐不到的,或料理不得当的,请大家多包涵。”
  欧阳倩肚子那么大了,卢氏还没满月,眼下她一定会继续管着日常琐事。话自然要说在前头,都说孕妇嗜睡,她现在还没感觉,不知道以后有没有,也担心脑子不清晰。
  众人皆笑着应是,如今安静茹几乎是韩家打头阵的奶奶,出门应酬,府里的事儿,大多都是她在打理。三爷前途很好,虽不是姜氏的亲儿媳妇,姜氏对她也不错,二房沈氏又病成那样,二奶奶最紧张的就是肚子的孩子。
  一句话说白了,如今得罪安静茹,绝对没好果子吃。
  料理完日常琐事,留了两个没要紧事儿的管事婆子,吩咐她们去太夫人的庄子上弄些苞麦回来。英国公府那头是太夫人发了话要送的,既然是新鲜的东西,府里的人也可以尝尝鲜,反正都是要吃饭的。
  管事婆子笑道:“既然送了英国公府,三奶奶和二奶奶的娘家人,姜二老爷家也该送些过去。”
  这话说得有道理,安静茹点头:“是该如此,既然这样,去打听打听甄家,倘或没有的话,也送些去吧。”
  顺道提醒甄家,容珠在娘家住的日子差不多够了,再不接回去,可能就接不回去了。他们到底还要不要这门亲?
  安静茹回到荣恩轩歇息,顺道安排人去预备迎接王妃的事儿,这会子快到午时,不出意外,下午王妃一定会回来看姜氏。
  没想到,品翠却带回来另一个消息:“六姑爷来了!”
  甄家是终于想起这个儿媳妇了么?品翠叹口气又道:“六姑爷去看了二夫人,然后又走了。”
  “容珠呢?”
  品翠耸耸肩,春香眉头紧蹙,“甄家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来了,却不说接六姑奶奶。”
  品翠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道:“是六姑奶奶不愿跟着走,说要留在府里侍疾。”
  沈氏病了,作为女儿是该留在跟前侍奉,但她是女儿的同时,也是别人家的儿媳妇。她这样只顾着娘家的母亲,而不去侍奉婆婆,要婆婆对她好,也不可能。不是说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能回娘家侍奉亲娘,可容珠至少要回去征求一下婆婆和丈夫的意见,甄夫人和甄紘也不像是那般不通情的人,不可能不叫她回来。何况,她回来的时候沈氏还没从南京回来。
  容珠的事儿,外人看着多着急都毫无用处,关键是她自己。安静茹叹了口气,就去小厨房做粥。
  食材都已经预备好了,品翠等人又怕安静茹有个什么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