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的启蒙先生。
  陆青苑笑了笑,问起安静茹怀孕的情况,陆青苑的憔悴多半是害喜造成的,安静茹还没有一点儿反映,她就羡慕的不得了。
  “如今这日子是想吃的吃不了,不想吃的偏偏要吃。”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事儿来,“本来下帖子是请你十六这天来我这里坐坐,没想到你今天就来了。”
  因为之前安静茹给她出主意时就说过会很快就去看她,耽搁到今日,安静茹都觉得不好,“都怪我,本该前几日就来。”
  “我也知道你家里事儿多,偶尔听我公公说起,说朝廷怕是要有大的变动。”
  陆青苑没上深处说,安静茹也没细细打听,女人之间可以八卦,但不能妄议政事。可外头男人出了事儿,后宅的女人却要受到牵连。
  又闲聊了一会子,孟夫人那头在待客,但安静茹来了也该过去问个好。便叫陆青苑陪着一起去,陆青苑稍稍犹豫点头答应。
  总兵大人在族里排行三,贺三夫人已经五十多岁,前面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从小就到军队里跟着父亲大人。后来快四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女儿,也就是贺三姑娘。贺三姑娘打小就受尽宠爱,就连贺三老爷也特别偏疼她。
  贺三夫人对这个女儿更是宠溺无比,不过就如陆青苑所言,贺三姑娘虽然不在京城,但名声却远播京城。今儿得见,果然是一流人品相貌,所言不虚。
  孟夫人笑着介绍,“这是韩三奶奶。”
  贺三夫人目光多有差异,禁不住上上下下使劲看了安静茹好几眼。弄得安静茹有些莫名其妙,猛然间反应过来,贺家原本是要和韩家结亲的。
  想到这里,也不由得将目光落到贺三姑娘身上,贺三姑娘微微一笑,得体地福福身道:“见过韩三奶奶。”
  安静茹回了一礼,孟夫人笑道:“这位是贺三姑娘。”
  看样子孟夫人和贺三夫人相谈很愉快。到底贺家的人不糊涂,这事儿虽然惊动了贺家族里人,但贺家倒也感激孟家。幸而事情没被贺先生闹起来,贺家的面子是保住了。论理分出去单过,就和族里没多大关系,不过外人说起提到的就是贺家如何如何,绝对不会只说贺先生如何如何。
  陪陆青苑也说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的话,天儿黑的早,安静茹随着贺三夫人、贺三姑娘一同告辞出来。
  安静茹是没注意到,上了马车春香却嘀咕道:“咱们之前也没见过贺三姑娘,那贺三姑娘盯着姑奶奶的眼神好生怪异。”
  孟夫人介绍时说的是贺三姑娘,那就是说贺三姑娘还没出阁,如果出阁了,贺三夫人也不会带着她出门走动。安静茹心里怪怪的,想着上马车前,陆青苑投来的歉意目光。
  回到府里,便先去太夫人屋里请安,正好遇上欧阳大奶奶在屋里陪太夫人说话。欧阳大奶奶眼眶儿微红,太夫人也颇为难过似的。而随后进来的欧阳倩,身后跟着许嬷嬷等人,提着包袱之类的东西。
  太夫人拉着欧阳倩的手,叮嘱道:“回去了劝劝你母亲,别因此伤了身子。”
  欧阳倩点点头,欧阳大奶奶起身告辞,随着欧阳倩一起离开。
  安静茹请了安,也没细细打听,还是回到屋里听品翠说起。欧阳家的太老爷染了病,欧阳家已经开始预备后事,欧阳倩这一趟回去,大概是见欧阳太老爷最后一面了。
  安静茹没想到欧阳家一直没人来看欧阳倩是这么个缘故,可消息也该早些送来才是。大概也担心欧阳倩知道后伤心难过,动了胎气吧。安静茹依稀记得刘氏说过,欧阳太老爷已经世袭到最后一代。也就是说,欧阳太老爷如果没了,欧阳家现在居住的宅子还有永业田都要被朝廷收回。
  果真是这事儿,欧阳家现在才把消息送来,看样子是真的不行了。
  换了衣裳去看过姜氏,一夜无话不提,隔天一早就开始安排马车,将要带去王府的东西装上车,见过姜氏和太夫人,领着拾掇了一番的容惠上了马车。出门的时候,韩睿华回来了,安静茹对他实在无语,昨儿还去了孟家呢,也没见怎么着。
  但韩睿华坚持要送她,她也没意见。只是容惠掩嘴好笑的模样,弄得安静茹微微红了脸。韩睿华身穿官服,骑着一匹棕色骏马,好吧,安静茹承认很养眼。颇有些童话故事里王子的味儿,想着想着自己倒笑起来。
  容惠道:“三哥本来就是心细的人,生怕这路上三堂嫂磕了碰了,特意在前头开路。”
  那里需要这样,韩家的马车走出来一般人瞧着也要让道的,大周朝这样的规矩要求严格,安静茹出门乘坐的马车不如太夫人、姜氏他们,但也不是以前安静茹出门能坐的那种规格。
  但容惠的话听着很舒服。
  到了王府角门,安静茹从马车里下来,韩睿华已经将骑的马交给房门上的人。王爷不在府里,徐侧妃病了,王妃一人照顾三个孩子不说,还有这府里的琐事,因此早就传了话出去,今年不宴客。
  但韩家作为王妃的娘家人,还是要来看看。其他人没有什么关系,就别来了。所以比起去年十六那日,王府实在是太安静。而这种安静,却透着祥和的味儿。去年那阵仗,完全就是一场选美大赛。
  韩睿华道:“我陪你们进去。”
  来都来了,自然要去拜见王妃。早有王府的下人侯在这里,上前见了礼,领着他们走。后面却有人低了拜帖进来,很快马车也跟着进来。因为是女眷,韩睿华被人领着先行一步,安静茹留在原地,扭头望去,竟然是贺三夫人和贺三姑娘。
  还真是太巧了,贺三夫人和贺三姑娘也是一愣,贺三夫人笑着上前,“韩三奶奶。”
  安静茹得体地福福身,贺三姑娘目视前方,安静茹跟着望去,韩睿华的身影在稀疏的枝叶间穿梭,很快就拐个弯不见了。
  贺三姑娘收回目光,朝安静茹行了一礼,安静茹还了礼。虽然昨儿在孟家才见过,但彼此间也没什么话说,打过招呼后,就默默无言地走着。只是安静茹总是下意识地去看贺三姑娘,也不知是不是错觉,觉得贺三姑娘仿佛有些失落似的。
  王妃对贺三夫人造访也很惊讶,洪嬷嬷低声道:“是王爷写了信件,让贺大人给您带回来。”
  王府现在剩下的都是女眷,贺大人不好登门拜见,贺三夫人代为出面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是,王爷的信件打发人送回来也一样,怎么偏偏就非要贺大人带回来?且王爷出门这些日子,应该已经不在西京了。
  王妃已经猜到了七八分,无奈地笑道:“这事儿却也怨我。”
  说话间,安静茹等人已经到了,王妃叫请进来。见了礼,安排的坐处,安静茹坐在右边,贺三夫人母女坐在左边。
  贺三夫人和王妃寒暄起来,“自上次一别,不知不觉已经快两年了,王妃近来身子可好?”
  王妃点头,笑道:“一切皆好,倒叫你记挂。”
  贺三夫人与王妃是旧识,言谈中又故意做出亲昵状,王妃本来待人就和善,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贺三夫人从衣袖里拿出信件,交给身边的女官。女官垂着头呈送到王妃手里。王妃只拿着看了看信封,就交给洪嬷嬷收着。
  贺三夫人见状,微微流露出一点儿急色。王妃吃了一口茶,笑问道:“这一路可顺畅?”
  贺三夫人只得将急色收起来,笑道:“跟着老爷,一路平安,唯独小女鲜少出远门,路上晕船,走了一天的水路,就改走陆路了。”
  陆青苑都说了,贺大人一家到了京城,就去孟家了。贺三姑娘昨儿瞧着气色很好,贺三夫人这样说起贺三姑娘,用意不可谓不深。
  王妃略显担忧:“如今可好些了?”
  贺三夫人忙陪笑道:“托王的福,休整了一日,倒也没什么。”
  她们说话安静茹反而搭不上,贺三姑娘也是端端正正坐着,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一副认真听她们说话的模样,仔细看会发现她眼神飘忽,略有些心不在焉。
  王妃不看信,只说些没要紧的话,贺三夫人好像越来越急。今儿她能来王府,也是因为借了送信的名头。否则就要先送来拜帖,王妃见不见也不一定。贺三姑娘已经十六岁……
  要说贺家目前的家世,给贺三姑娘寻一门好亲事也不是不可能。但当初王妃流露出那个意思,贺三夫人高兴坏了。一时没忍住就说了出来,最后王妃又婉言说明韩睿华的亲事订了其他人。
  本来贺三夫人就极为宠爱这个女儿,巴不得给她寻一门最好的亲事,女孩儿十二三岁就可以议亲,贺三夫人选来选去,到了贺三姑娘十四岁时,亲事还没定下,但贺三姑娘的声名却炒出来了。
  贺大人与王爷有来往,贺三夫人之前也来过王府,王妃见过贺三姑娘,觉得很不错,打听她还没有议亲,就有了这么个意思。韩睿华的出身有些复杂,但韩睿华那个时候已经是两榜进士,大周朝像他这么年轻的两榜进士真不多,就算不是王妃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王妃要给他寻亲事,那也就说明王妃很器重韩睿华。
  贺家的嫡女嫁给韩睿华,贺家根本就不吃亏。何况韩睿华不单是两榜进士,还是韩家长房过继的儿子,在宗族里,韩睿华是王妃的弟弟。宗族关系比韩睿龙与王妃还近一些。
  这门亲事贺家上下都满意,谁知道才有了苗头就灭了。贺三姑娘被小门小户,名不见经传的安静茹比了下去。这件事对贺家打击挺大的,可对方是王妃,谁敢理论,再说王妃也没点明,连口头约定也没有的。
  那时候贺三姑娘还没及笄,但贺三夫人是下定决心要给女儿找个比韩睿华更好的,只是西京虽然是军事重地,真正高门户的不多,贺家算是当地最高的,像韩睿华这样的更没有。这样一耽搁,现在贺三姑娘十六岁了,安静茹嫁给韩睿华已经一年多快两年,贺三姑娘的婚事却还没有着落。
  贺三夫人和贺三姑娘去看望生病的徐侧妃,安静茹和容惠被王妃留着说些家常话,主要是韩家的家事。安静茹略说了说二老爷和沈氏,王妃感叹:“也是二叔糊涂,但凡他警觉些,二婶婶也不会给他种下这样的祸根。”
  安静茹还没说沈氏叫人给二老爷下药呢,二老爷一把岁数,那里还经得起那样的药?前些日子二老爷也在家养病,这两日才好些,今儿又才出门。但这话安静茹说不出口,王妃也没细问沈氏的情况,只问了问姜氏、大老爷、太夫人的情况。
  说到最后,就是容惠的婚事,倒叫王妃想起容珠来,安静茹便道:“前日六妹夫来将她接回去了。”
  “只是接回去有什么用?二婶婶从来不曾认真教导过她,我们这些外人看着着急,却也没用。”
  ------题外话------
  不知道亲们对沈氏的结局有意见没?
  


☆、121:家人的温暖

  王妃当初还在娘家,韩家便是沈氏独大,大老爷那样姜氏自己都顾不过来。太夫人喜欢王妃,也曾叫这些年纪小的姊妹多向王妃学着点。但若说管教,王妃真没办法去管教二房的人,作为长房的女儿,她可以说说韩睿华。
  再说,那个时候就是她有心去教导容珠,沈氏不乐意,随便在太夫人耳边挑拨两句,反而叫王妃弄得一身腥。容珠又不是没有父母观管教,她也不是容珠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在这方面,沈氏就不如刘氏。刘氏这个人虽然嘴巴不会说话,性子也不咋地,但她知道自己的能耐,且娘家弱势,她在夫家说不上话,一切都听三老爷的。
  三老爷叫她多请教姜氏如何教导女儿,遇上容惠的教导问题,她就会去找姜氏拿主意。现在女孩儿长大了,嫁人的嫁了,没嫁也要嫁了,教养问题一下子就显露出来。
  现在的沈氏就一个摆设,刘氏抱了孙子,儿媳妇知书达理又温顺,她是越活越滋润。太夫人也越看她越不顺眼,但不顺眼也得看着,就是现在把三房分出去,对三老爷和刘氏也不会存在什么打击。反而会叫外人说太夫人对庶子不够宽厚,若是这个庶子不争气,不成气候倒罢了,偏偏三老爷很争气。
  安静茹知道王妃是真想着容珠,也就不必隐瞒自己的想法:“六妹妹那样的性子,也不是一朝一日养成的,怕是要吃一次大亏才能醒悟过来。”
  容珠从小就被沈氏护在羽翼下,太夫人爱屋及乌也喜欢她。可沈氏只是把容珠护着,并不曾注意她是不是长歪了。
  王妃想起去年容珠在王府做的事儿,笑了笑道:“说到底也是二婶婶害了她。”
  沈氏苦心栽培沈怀筠,最开始的打算是送沈怀筠进宫,只是皇后一直忌讳庄亲王,沈怀筠就是选入宫,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那地方,没有硝烟,但死了连尸身都找不到的事儿也有。
  后来王妃连生了两位郡主,沈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