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正文的内容到此结束,本来昨天就该结束的,结果被耽搁了。如果亲亲们想看番外,就留言吧,新文要等一段时间了,小果也要休息一下,另外,小果有两个构思,一个庶女,一个想写从卑微的丫头到总管的事儿,先说一下,庶女文的构思要成熟一些,丫头文还要细细想一想,但两个文都属于种田励志的。庶女文小果不想写和嫡母斗什么的,文风比较温馨。亲亲们如果想看,可以先不下架这本书,小果发文的时候会在这边发通知。
☆、001:姜氏
嫁入韩国公府那年,她已经快十七岁。
丈夫是韩国公府老爷的长子,母亲说她是最有福气的人,她这一辈子一定会走得很顺畅,她怀着憧憬和雀跃的心情让喜娘背上花轿,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大嫁。那个时候她也没有想到,自己一辈子走得那么艰难,这些事儿应该都有预示的吧?她十二岁开始议亲,十三岁定了韩国公府的大老爷,同年她未来的公公就因病去世。好在,即便未婚夫守满三年孝期也不会耽搁太多。
当时,她根本就没想到这些,灯光绰绰间,她的红盖头在一边吉祥话语中揭开,她忍不住抬头去看,就看到穿着一身喜袍,面如冠玉的夫君,她的心一片慌乱,紧张、兴奋而不知所措。
新婚是甜蜜而喜悦的,丈夫温柔体贴,婆婆和顺好相处,她进门还没半年,便顺理成章地接了婆婆递过来的钥匙。
她接了钥匙不到一个月,便张罗了一场婚礼,生怕婆婆说她料理的不得当,几乎事事亲力亲为,小到一架屏风如何摆放,她也要琢磨半晌。忙碌了大半个月,二弟妹沈氏终于进门。
那时候,沈氏才十四岁,比她足足小了两岁,巴掌大的脸上,一双眸子活灵活现,很是招人喜欢。别说婆婆喜欢她,姜氏也十分喜欢她,两人嫁进来的时间相差不多,总是聚在一起说话,闲来做针线。相对来说,自己的丈夫比二老爷忙得多,在姜氏的印象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二老爷到底在干什么。
但二老爷看到大老爷,总是一副拘谨害怕的样子,姜氏也没放在心上,长兄为父,公公已经去世,大老爷作为兄长,管管二老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但姜氏也发现每每大老爷和二老爷在一起的时候,婆婆总是会用责怪的目光看大老爷。
姜氏私底下给丈夫说,希望他别板着脸对二老爷,丈夫就举出三老爷:“以前父亲在世时,喜欢三弟多过于二弟,三弟读书用功,将来必成大器,二弟再这般胡闹下去,终究害了自个儿。”
又道:“父亲离世之时,二弟尚且年幼,难免疏于管教,倘或我仍旧不闻不问,百年之后面见父亲大人,有和脸面?”
二老爷不过比大老爷小两岁罢了。
大老爷身为兄长,管束亲弟弟作为嫂子的姜氏也不能说什么,二老爷养了一身纨绔公子哥儿的习性,读书没有成就,谋了个闲散的武职,经常与一众人吃酒。好在一直没有惹出大事儿来,只有一次,二老爷酒后失德伤了人,幸而并未造成人命,二老爷被大老爷训了一顿。
隔天婆婆就把姜氏叫了去,问声细语地说了好些话,大抵的意思是,妻子在必要的时候该劝劝丈夫的言行。姜氏便知道是说大老爷不该当着众人的面儿让二老爷丢脸。二老爷已经成家立业,却是不该如此。姜氏也觉得丈夫有些过分些,那个时候,姜氏还没有察觉出婆婆的偏心,总觉得她对自己和弟妹都一样。
直到有一次,姜氏再一次被太夫人叫了去,不是大老爷的问题,而是她自己。太夫人指了指一旁的东西,姜氏顺着望过去,就看到一套上好的青瓷茶具。
太夫人和颜悦色地问:“你是不是送了老二媳妇一套?”
那是沈氏来她屋里,她瞧见沈氏喜欢,便送了她一套新的。两套这样的茶具,是她出嫁时的陪嫁,因着是南边名匠的手艺,随着名匠去世,留下的东西就愈发珍贵。姜氏点头,但也听出太夫人语气有些不对劲。只是没想到,太夫人接下来会说那样的话。
姜氏的娘家却是比沈氏强,可她真的没有要贬低打压沈氏的意思。她不知道这话是从何说起的,她给沈氏的东西,和她屋里的丫头用的一样,这样的瓷器虽不像古董一般值钱,但她总共也不过两套,怎么可能赏给丫头?
转念一想才想起来,陪嫁的路上,这两套茶具破损了一个,她将完好的那一套给了沈氏,剩下的才自己用,而损坏的那个,她叫身边的丫头拿去扔了。
就在姜氏细想的间隙,太夫人的脸色已经冷了下来,语气也不由得多了几分不悦:“她是老二媳妇,和你一样,你可知下面的人如何说她?”
姜氏真没听到下面的人说什么,从太夫人屋里出来,她回到自己屋里,将身边的人都叫来,才知道原来那个破损的茶杯,被丫头拿去使了。从而才打听到,下面的人都在说沈氏为人十分吝啬。
金嬷嬷道:“咱们府里三位爷们屋里丫头婆子的定制,除了三老爷还没成亲屋里短了几个人,大老爷和二老爷都一样,月钱是统一领了发下去,平常有什么打赏的,也是这样处置的。头个月二夫人屋里的嬷嬷将小丫头的月例扣了……就是平常跑腿传话什么的,夫人这里按照娘家的给发,基本是一吊钱,二夫人屋里有时候还没有,那些下人们还不都是见钱眼开的,给了钱说你千般好,不给钱贬的连东西都不如……”
姜氏这才意识到,她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来在娘家从来不会为钱发愁,二来就是现在出嫁了,她手里的嫁妆田、铺子每年都有一笔不小的进账,丈夫的银钱也都交给她。但她也并非是没有算计的,怎么花钱,花了值不值她心里都明白。才嫁来夫家,用钱的地方本来就多。
后来想想沈氏的嫁妆,确实比她少太多,而且都是没什么进账的。姜氏当即便训斥了那丫头一顿,让她把茶杯扔了,自此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她才说完了这些事儿,沈氏便寻了来,仍旧十分热情,两人还和以前一样亲近。
因为一套茶具就此疏离也确实不值得,但这事儿姜氏也下定决心要查一查,毕竟是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结了恩怨以后还如何相处?
但查出来的结果,却让姜氏不好处理。这事儿说起来是沈氏自己屋里的事儿,沈氏有意要把二老爷屋里的大丫头打发了,偏偏寻不到好的借口,因此时常为一件小事儿给那丫头穿小鞋。
那丫头气不过,发现了沈氏每日吃茶用的茶具,姜氏屋里的丫头也有一个,后来一经打听,知道是姜氏送给了沈氏一套。沈氏才嫁来韩家,手里能用的现银却是不多,而韩国公府的下人们,一二两银子也未必放在眼里。
原是那丫头气不过在其他人面前念叨了一句,渐渐的大伙便都说沈氏吝啬的话来。后来那丫头还是被沈氏打发了,这事儿也就这么不了了之,至少当时姜氏是这么认为的。
她们妯娌的关系仍旧很好,好到姜氏想开铺子,手里有足够的钱,只是冷眼看沈氏,见她并无什么算计,因此借口说银钱不够,希望她入股。沈氏当即答应,本来需要五千两,姜氏说需要三千两,每人出一千五百两,赚了钱便五五分成。
铺子还没开业,姜氏就怀了孕,怀孕初期便害喜格外严重,只好将铺子里的事儿全权交给沈氏,她一边养胎一边还要主持中馈。身为长媳,料理家务原是她分内之事儿,即便因为害喜严重,金嬷嬷让她把钥匙交出来,让没有怀孕沈氏打理,她也没放在心上。
她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害喜的症状终于好了,继而沈氏也传来了好消息。太夫人格外高兴,嘱托沈氏好好养着,她见沈氏年纪比自己小,原是一片好心,生怕沈氏累了,才安排了自己的人去铺子里打理,沈氏很感激地说了好些话。
日子过得很平静,转眼她们妯娌肚子都大了,太夫人很高兴地开始张罗小孩子穿的一副,一应用品全部比照男孩子预备。可惜,姜氏生下来的是个女儿。
当丈夫抱着女儿笑得合不拢嘴的时候,她偷偷去看婆婆的脸色,婆婆好像也没有多大的失望,她稍稍放了心。可当两个月后,沈氏生了龙哥,太夫人天天儿抱在怀里时,她才知道,太夫人还是有些失望的。
接着太夫人往她屋里送了两个丫头来,姜氏心里难受,当着丈夫的面儿不好说什么,把丫头留在屋里伺候。大老爷每天回来都会抱一会儿女儿,如此过了两个月,沈氏把二老爷屋里原来的丫头打发了,给二老爷重新安排了两个人。
太夫人把姜氏屋里几个丫头叫了去,接着就把姜氏叫了去,话里话外不外乎一个意思,希望她贤良大度。姜氏很是郁郁寡欢了许久,她还年轻,并不是不能生养,第一个生的是女儿,她还没有生儿子,怎么可能让其他人先把儿子生了?
只是太夫人逼得紧,姜氏也只好趁着小日子安排大老爷歇在书房,将太夫人送来的丫头安排去了书房伺候。谁知道,第二天一早,大老爷就去找了太夫人,从那之后姜氏分明感觉到太夫人对自己淡了几分,对沈氏的喜欢多了几分。
沈氏自然不用担心,她已经生了儿子,况且,二老爷的情况和大老爷不一样,长子的意味也完全不一样。婆婆的脸色,她只能受着,调理身子希望尽早怀上。
只是,她还没有传来喜脉的时候,大老爷就要出征。
------题外话------
这两天小果要疯了,这一章番外是在医院写得,不想断根,所以写得有些急也有些潦草。小果很欣赏姜氏这个人,所以给姜氏单独开了番外,大概也就两三章的内容,贺氏和几个孩子的番外也会写,但时间实在不好定。
…↖(^ω^)↗…
https://。/要看小说可以来我的店铺哦。: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