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二来,韩睿华已经入仕,在庙堂里树立个人恩怨对他也没好处。陆青苑的想法大概也是如此,才千方百计地骗了帕子来,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了。
  “我心知……是我鲁莽了。”安静茹与陆家姑娘是年幼时的玩伴,沈怀筠也没想到,天下竟然有这么巧合的事儿,那个人是陆家姑娘的兄长,这张帕子是如何落到安静茹手里,她也猜的清清楚楚。
  沈怀筠垂着头,这件事宣扬出去,她还有什么脸见人?她本来已经无路可走了!
  安静茹瞧着她那模样,有些懊悔不该自己送来,随便打发个丫头送来就罢了,又担心沈怀筠看见是别的丫头送来,疑心这件事已经许多人知道。“再怎么说,姑娘也要保重。”
  沈怀筠紧紧咬着嘴唇没说,长长的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子,看起来格外楚楚动人。
  安静茹深吸一口气,故作轻松地挑起其他话题,说了一会儿,沈怀筠忽地抬头,握住安静茹的手,哀求道:“三堂嫂,能不能帮我送封信?”
  安静茹大惊,莫非还想通过信件联系陆青苑的哥哥?沈怀筠不等安静茹点头,道:“二夫人是我的大姑妈,我还有一位姑妈在南京,后来我来了京城,倒是见过她几回……”
  原来是自己想歪了,安静茹道:“你要写信给你另外一位姑妈,大大方方派人送去就成,哪里需要我……”
  沈怀筠直摇头,眼泪又刷刷地落下来,“三堂嫂不明白的,我根本就送不去……”她才进府的头几年,还能跟着姊妹们一道偶尔出门做客,后来她落水,再后来她身边原来的丫头婆子,不是因为年纪大了被打发出去配人,就是开恩回去养老。沈氏做得看起来都理所当然,渐渐的,她才擦觉出不对劲来。
  如今身边的丫头,除了烟儿对她好,几个小丫头不管事,其他婆子的作用就是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哪怕她要出门给沈氏或者太夫人请安,也会避开她们。否则她根本就走不出这个园子!
  又如何将信送出去?烟儿虽然能在外面走动,可要往府外送信,就需要第三个人,沈氏当家,要不让沈氏知道也难,知道了她的信还能送出去么?
  沈怀筠不知道该如何将这些告诉安静茹,只是眼泪止也止不住,宁为寒门妻,不做高门妾,她沈怀筠虽身世凄凉,到底是正正经经的姑娘,她只想平安度日,不想就这样被沈氏利用!
  而沈氏那样心狠,不能被她利用,她的结果就只剩下命赴黄泉了。陆家她本就知道不可能,可若是能来提一提也好,哪怕提一提,沈氏再狠只要太夫人发了话,总还有迂回的境地。
  如今这个希望破灭了,她才想到另外一位姑妈,便是希望渺茫,她也要试一试。
  沈怀筠殷切地望着安静茹,郑重地道:“不过一封家书,三堂嫂,我不会再那么鲁莽的。若不是不得已,我也不会……”
  如果只是家书,要避开沈氏由自己送出去并不难,可安静茹实在不知道沈怀筠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她确实可怜她的遭遇,无父无母的孤儿和前世的自己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制度。后世,她也艰难,可却能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过上想要的日子。
  安静茹深吸一口气,点点头道:“果真是送给你另外一位姑妈的,我会帮忙。”
  沈怀筠脸一红,点头保证地道:“这件事我不会让二夫人擦觉出什么来,三堂嫂帮我,我会一辈子记着,这辈子不能报答,下辈子……”
  安静茹拍拍她的手,微笑道:“别说那些话,这辈子还长着呢。”
  又闲聊一会子,却还不见烟儿和春香回来,倒是一名体面的嬷嬷脸上堆满笑进来给安静茹见礼,“三奶奶怎么得了闲过来?”
  恰好烟儿和春香说笑着进来,众人互相见礼问候,烟儿虽对那嬷嬷十分恭敬,眼里却有些不屑,道:“嬷嬷午睡起来了?”
  那嬷嬷皮笑肉不笑,道:“昨儿失眠,今儿就睡得久了些,姑娘莫怪。”
  沈怀筠眼眶儿还红着,垂着眉眼掩饰,道:“嬷嬷说哪里的话,我屋里的事儿都是您料理主持,您若累着我心里更过意不去。”
  那嬷嬷便觉十分体面似地,笑一回就和安静茹寒暄起来。安静茹也不提她来园子里的话,只说些无关紧要的。春香会使眼色,道:“都是奴婢的不是,打扰沈姑娘这么久。”
  沈怀筠问烟儿可教了春香,烟儿笑着点头。安静茹便告辞,沈怀筠起身送到门口。那嬷嬷临近门时,眼里闪过的恼怒在安静茹脑海里一闪而过,不觉长长舒口气,沈怀筠竟好似被人监视着!
  春香不明所以,在一旁津津乐道:“……没想到烟儿能想出那么多做点心的法子,做出来的点心不但瞧着漂亮,味道也好。今儿也不算虚行一趟。”
  时辰已经到了去姜氏屋里请安,安静茹整理整理妆容,就赶着去荣景园,大老远的就闻见里面晨哥儿的清脆的笑声。
  原来是韩睿华推着那把椅子在院子里转圈圈,大老爷坐在屋檐下的凉椅上,面带微笑望着院子里一大一小玩闹。姜氏在大老爷身边的锦杌上坐着,手里捧着茶杯,嘴角含着淡淡的类似满足的笑意。
  屋檐下以金嬷嬷为首站着七八个丫头婆子,皆一副欢喜的模样。让安静茹跌破眼镜的是,韩睿华也笑得很开怀,构成一幅叫人倍感温馨的画卷。
  安静茹上前给大老爷和姜氏请安,姜氏略点头,就朝院子里晨哥儿喊道:“时辰不早了,快下来把椅子还给你祖父。”
  韩睿华推着晨哥儿到了石阶前,晨哥儿也玩够了,从椅子上下来就扑进大老爷怀里,扬起红红的脸蛋儿,笑道:“等晨哥儿长大了,晨哥儿来推爷爷吧!”
  大老爷爱怜地摸了摸晨哥儿的脑袋,用袖子擦了擦他额头上的汗水。姜氏便吩咐婆子将椅子抬上来,又几个人合力将大老爷从凉椅上挪到轮椅上,姜氏朝安静茹和韩睿华道:“你们也回去歇着。”
  并不需要安静茹在这里伺候,韩睿华依然恢复一贯的谨慎恭敬,作了个揖。安静茹福福身,并肩与他出来。
  安静茹这才问韩睿华什么时候回来的,韩睿华道:“回来一会子了,父亲叫我去问话。”
  想到韩睿华推着晨哥儿玩闹的场景,安静茹脸上挂着笑,道:“原来你也喜欢小孩子。”
  韩睿华微微一怔,想了想道:“静茹,虽然,是有一些其他原因,可是,你看起来实在太小。”
  别说和韩睿华八尺男儿比较了,就是比安静茹年纪小的容珠、容蕙,看起来也比她高挑。因为身高问题,当初与陆青苑相识,陆青苑还要当姐姐来着。
  安静茹郁闷地撇撇嘴,垂下头不说话,韩睿华看了她两眼,又道:“等一两年吧,等你稍稍大一些。”又凑过来压低声音说了两句,安静茹登时红了脸,好没正经地瞪了他一眼,疾步朝前走。
  韩睿华望着她的背影,嘴角上的笑意愈发浓郁。就是远远跟在后面的春香,有些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晚饭后,韩睿华就凑过来了,安静茹收拾摆放在桌上的针线匣子,这厮就不规矩地开始动手动脚,针线匣子还没收拾好,身上的衣服就被他脱了七七八八……
  隔天韩睿华任旧要出门,因为不必那么赶,和安静茹一起吃了早饭,又一起去给姜氏和大老爷请安,然后安静茹留在这里服侍姜氏和大老爷吃饭,韩睿华就出了门。
  早饭后,姜氏推着大老爷趁着早起凉快,带着晨哥儿去太夫人屋里请安,走在半路上,远远瞧见一位妇人朝这边走来。姜氏脸上的笑容立马没了,眉头微蹙,淡漠疏离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安静茹好奇望过去,远远儿的,倒觉那妇人有几分眼熟。
  这妇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夏氏。
   


☆、065:生恩养恩

     夏氏得了消息韩睿华这几日都在府里,并未出门,今儿一早来了,却又从门上那些人嘴里得知韩睿华出去了,她想着来都来了,不如过来见见姜氏和安静茹,看姜氏怎么介绍自己给安静茹认识。
  领着她的丫头瞧见大老爷,便劝着夏氏道:“大老爷在那边,夫人请回避一下吧。”
  夏氏倒也瞧见有个爷们坐在椅子上,她是从来没见过韩国公府的大老爷,倒也知道大老爷半身不遂的事儿,否则也无需过继养子。心里虽不甘,却还是跟着丫头往另一个方向而去。
  安静茹微微松了口气,那人是丈夫的生母,她不知道别人家过继了子嗣会如何,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称呼这个夏氏。想起上次叫她婶子,她的脸立马就拉下来。
  姜氏示意丫头继续走,大老爷坐在椅子上,视力受阻并没有瞧见前方的人,却擦觉到姜氏的不对劲,可姜氏没有要说的意思,他便也没问。
  太夫人见到大老爷,任旧很高兴,正好二老爷和韩睿龙夫妻也在。大伙闲话一回,二老爷见大老爷情绪平和,兄弟两虽在一个府里,平常却难得聚在一处说话,邀了大老爷去书房不提。
  剩下的人也不敢太打搅太夫人,说了一会儿便各自告退。
  该来的总会来,该见的人也总会见。
  姜氏没有发话叫安静茹下去,安静茹也不敢走,一直走到荣景园外,门口静候的丫头上前见礼,小心翼翼地禀报:“二廊上先九老爷的夫人一直等着给夫人请安。”
  姜氏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反感,闭了闭眼朝安静茹道:“是你九婶娘,也是长辈,你见见也好,免得以后见了不认得!”
  韩睿华的亲生父亲韩秋芳,理论起来与韩国公和英国公的关系也不算太远。韩秋芳的父亲是韩国公的胞弟,韩家发迹于大周开国,在此之前,韩家也算是世族,却不及后来的鼎盛。韩秋芳的父亲曾经也是科举出身,韩家发迹也做过几年官,后来沉迷酒色,娶了好几房妾室,韩秋芳的母亲是丫头,生下他就没了。
  再后来分了家,韩秋芳是庶出,虽然有些家私,到了他哪里也所剩无几,在京城难易生存才搬去了外省。这些事儿,还是赵嬷嬷后来留心打听的。
  生恩,养恩,孰轻孰重?
  安静茹不再多想,跟着姜氏步入院中。夏氏在西厢房,丫头直接引领着姜氏和安静茹进去。夏氏忙搁下茶杯从椅子上站起来,脸上堆满了笑,恭恭敬敬朝姜氏见礼,姜氏淡淡回了一礼。安静茹深吸一口气上前,朝夏氏福福身,道:“晚辈见过九婶娘,那日在府里偶遇,晚辈不识,还望九婶娘莫要怪罪。”
  夏氏脸上的笑容就有几分挂不住了,瞥见姜氏神情淡漠,暗暗地冷笑一声,笑容重新回到脸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安静茹一边,笑赞道:“模样标致,看起来性子也不错,为人知书达理,待人礼数周全,华哥娶了你是华哥的福气,这样我就放心了。”
  什么叫她放心?姜氏接过丫头递来的茶水,手紧紧捏着茶盏。
  安静茹唯有一笑,“九婶娘谬赞了,晚辈不敢当。”
  夏氏道:“那日你进门,我因有事不能来。”
  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对赤金龙凤头簪子,份量虽不足,做工却精巧。“本该早就给你的,总是一直来不成,今儿给你,你就收着。不怕你笑话,我也拿不出更好的来,可别因此就嫌弃了。”
  安静茹一边拿眼睛留意姜氏,一边笑道:“九婶娘可是折煞晚辈了,晚辈怎么好要九婶娘的东西……”
  且夏氏说的话也太禁不起推敲,什么叫总是来不成?她明明之前就在府里走动,不是存心暗示姜氏不愿见到她,也不愿她与安静茹接触。不过,话说回来,姜氏不愿她见韩睿华、安静茹也是情理之中,本来就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她经常过来走动,到底为的是什么?难道还想反悔把儿子认回去,叫别人平白无故地替她养一场?
  那夏氏听得姜氏介绍叫安静茹称呼她九婶娘,心里原就不受用,好容易陪着笑送东西,安静茹又不敢接似地。她是巴不得赶快把儿子认回去,可当初在族长面前立了契约,也上交文书给了衙门。
  她再不平衡,也不敢把这事儿闹到明面上来,因此生生将火气压了下去,任旧笑道:“不过给晚辈的见面礼吧,你是新妇,这也是你该得的。你若不收,可是瞧不上眼?”
  认亲哪天,长辈的确实都给了礼的,也是为了取个吉祥的兆头,给新妇添喜添福。
  姜氏淡淡道:“你九婶娘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安静茹顺从地福福身,接住夏氏递来的赤金龙凤头簪子,又福福身谢过夏氏。夏氏欢喜地拉起安静茹的手,笑道:“这就对了,我也不是外人。”
  几句话说得赵嬷嬷等人都蹙起眉头,这个夏氏,是故意来让三奶奶难做人的么?
  安静茹只觉得头大,那怕点个头客套一句,也不敢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