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牡丹叹道:“这些人也真是……”
  欧阳倩瞪了她一眼,“许是真有什么缘故,你也别瞎说。”
  烟儿一听,本来还以为二奶奶会做主,说道两句,没想到二奶奶却是为那些人开脱。顿时心里凉了半截,想起平日里自己提到二奶奶,沈怀筠蹙眉叹息的模样,怕是深知这府里是没有一个人真正关怀她的生死的。
  烟儿闭上嘴不说,只是默默地躺着泪。
  大雨持续了一天,也没有停的迹象,只是雨势减小,安静茹叫品翠将窗户打开。
  赵嬷嬷掌灯进来,禀报道:“夫人那边着人传了话儿,叫姑奶奶别过去了。”安静茹点点头,搁下手里的针线,春香笑道,“咱们夫人面冷心热,其实最会疼人的。姑奶奶,您做了一天了的针线,不如歇着吧,一会儿姑爷就回来了。”
  安静茹点点头,惬意地靠着椅背,望着外头慢慢暗下来的天色,因为下雨,天黑的比往常早。这会子雨势小了,那天上的乌云却还厚重。
  赵嬷嬷忧心地叹道:“怕是今晚这雨也停不下来。”
  夏香愉快地笑道:“下雨出行不方便,却十分凉快。”
  “你明白什么?瞧瞧院子里的积水,如果再这样下一整夜,城外那些庄稼地可就要遭殃了。”
  夏香一听,吐吐舌头道:“我们奶奶的庄子耕地多,田少……”
  春香倒是更明白这些,白了一眼夏香道:“这雨势再下一夜,就是耕地也要遭殃。”
  夏香大惊,也忧心忡忡地望着外头黑压压的苍穹,一时之间竟无人说话。品翠立在窗前,神情格外凝重。
  这个丫头是姜氏给的,平常话不多,做事却勤恳稳重,脸上总带着微笑,鲜少这么心事重重地模样。
  “品翠,在想什么?”
  品翠听到安静茹的话,匆匆擦了泪,摇头道:“没有想什么。”
  赵嬷嬷忽地道:“我记得八年前,南京那边也下了一场大雨,说是许多房舍都被洪水吞没了……”
  安静茹模糊地记得有这么件事儿,“那会子咱们在南方,虽然没有下雨,却一连阴沉了好些天,后来就听说北方受灾严重。”
  “可不是呢,不知道多少人流离失所……”
  品翠听着眼泪又落下来,她的爹娘和哥哥都死于那场大雨。她跟着流浪的人群,走了半个月才到了京城,然后就被人牙婆子救了,去官府立了文书,买到韩家来。
  韩睿华回来的时候,外面的雨势又大了许多,他穿着遮雨的斗篷,外面的衣裳也打湿了。安静茹忙从柜子里找了衣裳出来,又叫春香去厨房打热水,张罗着韩睿华沐浴更衣。
  好在,这雨半夜里就停了,凉爽的空气叫人倍感舒爽。青砖地面洗的干干净净,安静茹和韩睿华到了荣景园,大老爷和晨哥儿正在院子里嬉闹。
  韩睿华请了安就匆匆出门,安静茹服侍姜氏吃了早饭,金嬷嬷就领着王府的人进来,“王府派了马车过来,接夫人和三奶奶去。”
  姜氏忙叫金嬷嬷服侍她更衣,安静茹也回去换了一身衣裳,重新整理妆容,又一起去太夫人屋里请安。太夫人得知姜氏和安静茹要去王府,说了好些话叫姜氏带给王妃,不外乎叫王妃好好养胎之类的。
  这样一耽搁,出门的时候已经不算早,等见到王妃已经巳时。话没说出口,姜氏的眼眶先红了,安静茹静立在旁边,听她们母女互诉。
  和上次比起来,王妃好歹长了些肉,下巴不再是尖尖的,气色红润,因为隆起的肚皮,穿着宽松的家常服,更多了几分清贵和慵懒,看起来就和所有孕妇一样祥和。
  洪嬷嬷劝着两人住了泪,王妃这才抬头招手叫安静茹走上前去,笑道:“三弟妹过来坐吧,这里没有外人。”
  安静茹依言上前,却踌躇着不敢真坐下去,只就着锦杌做了一小半,就听到王妃笑道:“三弟妹给父亲大人做的椅子,我已经听说了。三弟妹真是有心,如今父亲的情况如何?”
  姜氏道:“天天儿被晨哥儿缠着,倒是要出屋子走动了。”
  王妃感叹地叹了口气,早年父亲的脾气,她是见识过的,母亲吃了多少苦头她也知道,那时候她不知跪在父亲脚下多少次,甚至暗地里怨恨父亲。可母亲却抹着泪说,“有守着的人,总比没有守着的人强。”
  那时候她还不太明白,后来才明白了,母亲守着父亲、守着儿女,如今该换自己去守着他们,“太夫人身体可还好?”
  姜氏点头,“看到你父亲肯出屋子去她跟前请安,总能比以前好些。”
  安静茹便知,王妃问的是太夫人对姜氏和大老爷的态度。王妃仿佛放了心,笑起来,不等姜氏和安静茹说,就说起来韩睿华的事儿来,“督察府也不错,虽然是从六品开始,但只要考评好,比其他地方快些。”
  做文官,做到最好的去处就是内阁大臣,内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一直留守翰林的,另一个是从其他各处历练到一定的资历就去的。但前提必须是翰林出来的庶吉士,韩家发迹后,大老爷若不是那样,也能做到内阁。而如今就望着韩睿华。不过内阁大臣的品级不算高,属正四品官,因此内阁大臣也任其他要紧的职务。
  即便是韩家这种功勋世家,要入内阁,也须得两榜进士出身。
  翰林院的庶吉士,在翰林实习三年,要么派往地方任职地方官,要么就派往六部从基层做起,但从七品开始的居多,再一年一年地熬资历,三年一评得了优的升迁。韩睿华从六品开始,且在京城,已经是个不错的开头。
  姜氏道:“你要养身子,却还要你操这些心。”
  王妃笑道:“我倒没怎么操心,是王爷在前面打点。且,三弟自己也努力,这一次考评,他的成绩本来就靠前。”
  但还是在这一批人中算是好的了,朝中启用新人,也不敢太放手叫这些新人去要紧的地方,不过却都是有实权的,不像安静茹的父亲,就领着朝廷的俸禄,做着跑跑腿的事儿。
  姜氏和王妃说话,安静茹一般不会插嘴,就听着她们说。但韩睿华的事儿,安静茹还是福福身替韩睿华谢过王妃,王妃笑着虚扶一把,姜氏问道:“王爷可在府里?”
  王妃本来还高兴的面容,多了几分忧心,低声道:“昨儿一早出门,今儿还没回来,宫里来的消息称,圣上龙体抱恙。”
  姜氏一惊,随即掩饰了情绪,示意王妃别说了。王妃也闭口不提,只是脸上的忧思却没淡下去,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姜氏说起其他的话,又转述太夫人交代的话,王妃皆有些心不在焉,只是点头应着。安静茹不知是不是她们有话要单独说,寻了借口被洪嬷嬷领着出来,安排在上次来时回避的屋里。
  不多时,赵嬷嬷被人领着进来伺候,就听到外头有女官说话声传来:“……韩家大夫人在里头。”
  另一个说话声万种风情,巧笑嫣然道:“既然如此,我就不进去了。”
  那声音是徐侧妃,“我也要好好儿回去养着。”说着叫人扶着走了。洪嬷嬷盯着她婀娜多姿的背影,气得咬牙。
  就连端茶进来的女官,也来不及掩饰脸上的情绪,显得有些愤愤不平。徐侧妃说是侧妃,论起来也不过是个侧室,这院子里大伙都小心谨慎,不发出一点儿声音,她却那么大声说话,语气还很挑衅。
  安静茹蹙蹙眉头,却也不敢打听王府内宅的事儿。
  在正屋里的姜氏,脸色凝重,王妃却释然,扬起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我倒也不惧她什么,她那身子本来已经不适合生育,如今便是怀上了,也没什么好怕的。”
  可若是她肚子里的孩子在王妃这里出了事儿,就不好说了。姜氏神情凝重,问道:“几个月了?”
  王妃道:“说是有两个月了,如今还看不出来。”
  “你不是说她……”
  “她自己找民医吃药,终究是怎么怀上的,我也不清楚。”
  “头三个月最是要紧,她既然怀上了,就该在屋里养着,没事儿别出来走动才好。”
  王妃道:“我是早免了她请安,叫她好好养着,不过她不听劝,每天都来,王爷这两日稍显忙碌,她才没来了,今儿大概是知道母亲来了,才又跑过来的。”
  姜氏气得咬牙,徐家手握兵权,韩家纵然是国公府邸,又能如何?且大房偏偏无人。
  王妃仿佛知道姜氏在想什么,轻笑道:“她性子是张狂了一些,可如今也只有忍着她了。母亲放心,好几年我都忍过来了,不会急于一时。”
  姜氏怜惜地拍了拍王妃的手,忍不住旧话重提,当初先帝赐婚,对韩家来说,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也因此姜氏在太夫人跟前还能说一两句话。可谁知道,女儿嫁给庄亲王后,却从来就没顺过,好在庄亲王言行身正,对王妃多有眷顾。
  “如今,就盼着你肚子里这个是位世子才好,这样便是徐侧妃生了孩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姜氏说着又劝王妃好好养胎,母女续了半天的话。
  到了午时,安静茹和姜氏被安排在侧厅用饭,饭后便去拜别王妃。王妃要养胎,她这个做母亲也不能打搅太久。王妃深知姜氏的用意,即便不舍得,也只好命洪嬷嬷好生送她们出来。
  回到韩国公府,又开始下雨了,姜氏直接叫安静茹回去歇着,就去里间和大老爷说话。望着厚重黑沉的天空,总有不好的预感爬上心头,也许是天气的缘故,安静茹回到屋里。
  品翠和夏香立马迎上来,“三奶奶,您总算回来了。您和夫人走了不久,二夫人那边就派人过来传话,叫三奶奶过去呢!”
  安静茹忙问什么事儿,品翠道:“据说是太夫人庄子上的人来了,太夫人不是叫三奶奶为二夫人分忧么?今儿凉快,二夫人身子好些了,大概是预备将庄子上的事儿交给三奶奶吧。”
  总不会急于这一时吧?况且昨儿下那么大的雨,太夫人的庄子在城外,但也是道路泥泞,况且,时候已经不早了,这雨又下了起来。
  安静茹吩咐春香:“去问问,那些人可走了没有?”
  春香还没出门,就瞧见沈氏身边的陈嬷嬷撑着伞过来,赵嬷嬷忙迎了出去,亲自接过陈嬷嬷手里的雨伞,陈嬷嬷一进来,便福福身朝安静茹道:“三奶奶可算是回来了,几位管事娘子还等着见您。”
  夏香忙去拿了干爽的衣裳要服侍安静茹换了身上的湿衣裳,安静茹摆手示意不用,那些虽然是管事娘子,可庄子上的事儿多数是她们和她们的男人在打理,安静茹便是帮着料理,也不过管管那些要紧的大事儿,具体的还是那些管事管着。
  且自己根基不深,沈氏管了多年,这些人也全是沈氏的,对自己本来就没几分敬意,又让她们等了那么久,只怕已经是一肚子的火气了。
  


☆、067:态度稍转

  赵嬷嬷明白安静茹的顾虑,二话不说拿了斗篷给安静茹穿上,春香拿了木履来,一行人撑着伞赶去荣华园。一路上赵嬷嬷和春香都顾着安静茹,饶是如此裙子下摆还是湿了一大截,被风一吹,微微有些凉意。
  时辰虽然早,二夫人屋里却掌了灯,一进门就瞧见三位三四十岁年纪不等的,穿着打扮颇为体面的妇人围坐在矮凳上,沈氏坐在榻上,精神看起来不错,但眉间已经有了倦意,三位管事娘子果然露出不劳烦和担忧来。
  陈嬷嬷扬声禀报见安静茹已经退了斗篷,脱了木履进屋。沈氏看见她,便朝三位管事娘子介绍:“这位便是三奶奶,华哥儿媳妇。”
  三位管事婆子起身见礼,看起来却还尊重着安静茹,其中年纪略大的便道:“原是奴婢们来得不巧,不知三奶奶今儿出门。”
  语气里已经涵盖了不耐烦,沈氏笑容和气地道:“今儿她和大夫人去探望王妃,能这么早回来就不错了。”
  那说话的娘子点着头,道:“原来如此,可见奴婢们来的还是不巧啊。”
  安静茹客气地陪着笑,应该早就知道她去了王府,没必要这会子又拿出来说。便福福身道:“让几位久等了,下次若是要来,该提前说,挪不开也不好叫你们来干等着。”
  怎么说以后都是自己的下属,太客气以后有什么就说不上话了。安静茹此话一出,另外两个娘子只陪了笑脸,年纪略大的那位,还有些愤愤不平似地。不过安静茹的话也不无道理,她们进府里来,难道就不会提前打听?以前沈氏打理庄子,也会出门做客,不在家的时候也有。
  不过是如今是夏天,沈氏身子抱恙,再者夏天人人都懒得动弹,谁家没有要紧的事儿,都不会宴客,走动本来就少。
  沈氏道:“若没要紧的事儿,她们也不会来,今儿来了原和我商议了一回,我想着太夫人前面就说了叫你接手庄子上的事儿,因此也不好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