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安静茹去问,沈氏托病不见也是必然的,这还是真的事到临头,谁也脱不了责任!
  “三爷回来了……”小丫头扬声禀报,安静茹放下茶杯站起身。走到韩睿华跟前接住他褪下的斗篷递给一旁的夏香。又上下打量韩睿华,见他裤管湿了,忙叫春香去厨房打些热水来。
  一时间屋里的人都退了出去,韩睿华坐在椅子上看着给他倒茶,又去找衣裳的安静茹,问道:“今儿可见到王妃了?”
  “见到了,王妃的气色看起来不错,人也比先时圆润了一些。”安静茹将他要换洗的衣裳抱在怀里,琢磨着道,“王妃说,让你去督察府。”
  王妃能这样说,便是十拿九稳的,韩睿华倒也不意外,“大伯父已经同我说过。”
  安静茹笑了笑,便拿着衣裳去了净房,出来的时候,夏香领着两个婆子将热水从侧间送进去,安静茹催着韩睿华进去沐浴更衣。晚饭后,韩睿华见安静茹心事重重的样子,放下书询问,安静茹简简单单将事情说了一遍,韩睿华思量片刻道:“这雨怕是一时半会停不了。”
  “那就更麻烦了,其他的就罢了,这雨停不了,还不知多少人会受到影响会没饭吃……”
  看她眉头蹙成那样,韩睿华道:“运回来也不是没有办法,咱们平常穿的斗篷,多找一些来,遮挡雨水还是能够的。”
  是啊,斗篷这东西,并不少见,几乎家家都有,特别是乡下农户,农忙的时候下雨天一样要下地务农,就离不开遮雨的斗篷。
  安静茹笑着赞了一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幸亏我与你说了,否则我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韩睿华看着她的笑,觉得整个胸膛都被熨烫过一样,伸出手揽住安静茹,笑问道:“这样总不会还蹙着眉头吧?”
  隔天,姜氏和安静茹一起去太夫人屋里请安,没想到沈氏和欧阳倩、刘氏等人已经在里面。太夫人已经吃过早饭,正事无巨细地询问沈氏的身子,不过眉间喜色可见一二。沈氏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与欧阳倩谈笑间就哄得太夫人格外高兴。
  姜氏过去见礼,太夫人应了一声,问过大老爷的情况,又问过晨哥儿,对姜氏没带晨哥儿来显得颇有些不高兴。但外面下雨,晨哥儿体弱以前经常不来也是有的,只是现在晨哥儿的身体已经慢慢健壮起来。
  姜氏恭恭敬敬地,也不辩白,沈氏主动问起安静茹,庄子上的事儿来。虽然安静茹知道沈氏十分清楚,还是老老实实一五一十地说了,又道:“已经派了金嬷嬷和赵嬷嬷跟着去看,实在不成也只有先运回府里。”
  太夫人倒不惊讶,“粮仓建在高处,难免会出问题。”
  沈氏忙道:“也是儿媳病中疏忽,合该早些打发人去瞧瞧。”
  太夫人体谅她,“每年到了夏天你都是如此,病中又能想到多少事儿?”语气里多有对安静茹的不满,她都吩咐下来的,安静茹也不主动去问。
  安静茹垂下头,姜氏道:“华哥媳妇想出法子运回府里,便是有些损失也能降到最低了。”
  沈氏却道:“今儿一早我才知道这事儿,便即刻打发人出去找了商家,以前买过咱们府里的存粮。只是下雨天,运送方面会出些问题,所以价格就低一些,可也总比没有好。他们怎么运送是他们的事儿,咱们也就不必过问了,何况咱们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这么多人力。”
  她第一时间就能找到买家,可见是能人,价格低也在情理之中。果然是有备而来,可商户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低,大周朝虽不极力抑制商业,但俗语说得好,朝廷有人好办事儿。那些商户白送银子给官家的比比皆是,哪里还敢故意把价格压低?
  由此推论,沈氏处理太夫人庄子上的收益,都是过了小麦的收购期才卖,虽算不得陈粮,可也不够新鲜了,市面上的价格自然会低一些,可沈氏卖出去就不一定。其中的差价,自然到了沈氏的荷包。
  姜氏老神在在地道:“想来他们敢买,也定是有法子将粮食运走,否则淋了雨受了潮,那些粮食也就没用了。咱们运回府里,等天了晴儿,任旧是原来的价格卖出去。”
  沈氏眸子里的恼色一闪而过,却和气地望着安静茹问道:“华哥媳妇有什么法子可以在运送途中不淋雨?”
  安静茹知道沈氏会有此一问,不卑不亢说了韩睿华提供的法子,又道:“总之是能避免一些,也不用一时半刻把所有的都运回来,庄子上除了粮仓还有房舍,粮仓坏了,房舍倒是没问题,暂且放在屋里,等雨住了,再一并运回府里。”
  心里隐隐约约大概也知道沈氏这番为难的目的了,一来显示她是能人,二来,安静茹和姜氏现在还没看到账本,只怕那账本沈氏都不好意拿出来。
  沈氏道:“可搬运途中难免淋雨。”
  一直听她们说话的太夫人忽地开口道:“就照华哥媳妇说的办!咱们这样的人家,也不缺这一季的粮食,买给那些黑心的商户,谁知霉坏了的粮食他们会不会参合着好的卖出去,吃死了人岂不是作孽!”
  沈氏不由得一震,太夫人鲜少用这么强硬的语气说话。姜氏嘴角不由得掀起一抹笑意,刘氏趁机道:“还是太夫人心慈仁厚,想的也周全。”
  逗了这么一个大圈子不就是等着她这样说么?太夫人不是不知道沈氏那些背地里的手段和算计,这些年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没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儿就罢了,这些身外之物,多了也不见得好。
  可这一次太夫人确实有些生气了,一场雨粮仓就出了问题,亏她做得出来。这些粮食好歹是庄子上的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太夫人半身入土,这世间之事她见识的也多,这雨势若是不见停,便又要闹起洪涝,到时候多少人会没饭吃?
  沈氏呆了一呆,垂下头道:“都是儿媳这身子无能,否则……”
  太夫人一见她这般,心头的火气就消了一半,道:“往后庄子上的事儿就交给华哥媳妇,你也不年轻了,好好将养着,再有六丫头岁数不小了,要紧的给她好好挑一门亲事。”
  沈氏暗暗咬着牙点头,太夫人抬头看着安静茹。华哥不是自己的亲孙子,倒也是韩家的子孙,这些年也是看着长大的,要说和亲孙子一样疼爱那绝对不可能。可却是大房的依靠,姜氏就罢了,晨哥儿是她的重孙子,她也是实打实地喜欢疼爱着。
  韩睿华她是没话说,那孩子也不是忘本的。安静茹文文静静,倒也招认疼爱,他们夫妻也是晨哥儿的依靠。再说,安静茹嫁来之后,大房的情况便渐渐好转,可见这孩子带了福气,因此笑道:“以后庄子上的事儿,你就管着,该怎样就怎样,也不必过来问我,实在做不了主的就与你婆婆商议商议。”
  


☆、068:二房丑事

  安静茹嘴里恭恭敬敬应着,脑袋却忍不住飞快地转起来。沈氏为难安静茹预料到了,会怎么为难她姜氏预料了一二,至于上面的太夫人,看起来不管事,可早就成了人精,她们能想到的太夫人未必就想不到。
  姜氏不着急,是知道太夫人不会在乎这些东西,果真在乎的话也不会归了官中,官中的这些财务以及韩家自己置办的,不属于爵位上的那些产业,以后她百年后是要儿子们平分了。三老爷是庶出,自然和嫡出的待遇不一样,但官中多,分的自然也多。她交给沈氏打理多年,沈氏的包囊早就胀鼓鼓的了,如今交给大房,大房要如何她也不会过问。
  反正这个态度和对二房一样,也许也是看在晨哥儿的份儿上,韩睿华是养子,且已经有了功名在身,大房最后会如何分配她管不着。至于三房,这是她的东西,她愿意给就给,不愿意谁也不能有话说,而显然,大房和三房已经对二房不满,她再不站出来调节,可能亲兄弟都要结仇了。
  姜氏把这件事提到太夫人这里来说,便是为了这个目的,顺便彻底斩断沈氏插手想管庄子的念头。
  沈氏的脸色很难看,细细想来,自己的手段确实不够高明,也是临时起意。好在还有后招,因此很快就露出笑容,“太夫人这般体谅儿媳,儿媳心里倒过意不去。”
  太夫人和蔼地笑了笑,道:“这些年你操持家里的事儿,本来就受累了,如今龙哥媳妇也能帮着料理,歇一歇有什么不好?”
  安静茹叹了口气,即便太夫人知道沈氏的性子,对她的喜爱任旧不减,这个矛盾的组合安静茹还真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反观姜氏,还是那么淡淡的,不过好歹在大事儿上太夫人给了一个明确的态度,姜氏再讨好也无法改变太夫人对她的成见,她也懒得再去讨好了。
  太夫人和沈氏说了一会儿话,就拐到四爷韩睿钦的婚事上,刘氏自然很高兴。她本来在太夫人跟前就不见得多讨好,太夫人能过问就是抬举自己的儿子。絮絮叨叨说了一大推,只是这下雨的天儿,却没办法动工粉刷新房,十月初八就要迎娶新人进门,如今已经快七月,还有三个月的时间。
  她是第一次操办这样的事儿,又是三房的头一件喜事,还是自己的亲儿子,唯恐办的不够体面不够热闹。太夫人笑道:“前儿华哥娶媳妇,一切都是现成的,倒也省了不少事儿。”
  也就是说,要和韩睿华成亲的时候办得一样,刘氏笑得合不拢嘴,早前就有韩睿龙成亲的先例,花费多少官中都有账目。韩睿华成亲的时候,也是照着那个例子来的,并没与因此就看低了这位养子。不过姜氏忙不过来,外面的大事都是交给沈氏打理,三房和大房的情况不同,刘氏可以自己打理,就无需沈氏代劳了。
  “虽然成了亲,钦哥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也只有这样,咱们韩家才能世代繁荣下去。”光靠着爵位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肯定不容易,除了嫡系,其他人也只有在功名上有建树才能立足。便是嫡系,那爵位也是不能分的,兄弟多了也须得功名上有建树才能走得好。捐来的官,是可以做,发展前途却是有限的。
  安静茹的父亲好歹是举人,而京城,大多数权贵子孙考了秀才就捐官的不在少数,但这几代天子政治清明,不杜绝这种现象,却绝对不会放任要紧的职位上任旧是这样的人。安老爷目前就是个闲职。三老爷虽然是正五品,看起来也不过大了两级,但手里有实权,是真正为朝廷办事的。这也是当初安老爷觉得不可能结亲的一个主要原因,韩家在京城的声誉很高。别人家都愿意把女儿嫁过来,可韩家挑媳妇的标准却没人拿捏得准,且香火不旺。
  刘氏忙起身,敛了几分喜色,恭恭敬敬地道:“太夫人教训的是。”
  沈氏又捏了捏手里的帕子,府里主持中馈的权利任旧在二房手里,可显然太夫人已经不再只偏向她一个人了。
  从太夫人屋里散出来,沈氏立刻朝陈嬷嬷低声吩咐几句,陈嬷嬷不敢怠慢,打着一把伞就往二门上去了。
  姜氏叫安静茹派人去将庄子上进项的账本拿来,不出所料,账本一直搁着,受了潮上面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楚,就连去年的也是。京城气候干燥,只要搁在高处,没有淋雨没有打湿,哪里那么容易受潮。
  姜氏冷哼一声,将账本摔到榻桌上,却很快就恢复自然,“不能对比也好,回头你自己做账。”
  安静茹看过姜氏庄子上的账本,只怕那会子姜氏已经预见到后来的事儿了。安静茹点点头,任旧叫人将账本还给总账房。
  吃了午饭,金嬷嬷和赵嬷嬷才回来,一并赶来的还有庄子上的三位管事,这一次不是管事娘子,而是三位管事亲自来了。
  安静茹在屋里听说后,心里就升起不好的预感,莫非那些粮食都没了?赵嬷嬷一身湿衣走进来,行了礼就道:“那些管事是来请罪的!”
  不等安静茹问,赵嬷嬷就道:“他们大概也觉得难辞其咎了,粮仓是真的出了问题,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漏雨,墙壁湿了好些,已经有垮塌的迹象,他们倒是也想了法子,用些茅草盖着,可终究不顶用。姑奶奶叫奴婢告诉他们,将粮食挪去屋里,起先还不同意,后来就照着办了,把放农具的屋子,和那些长工住的地方,凡是能放的都腾出来放。”
  “既然如此,他们就该在庄子上料理,将损失减少到最低。”还好不是所有粮食都没了,安静茹吐一口气,问道,“他们人在何处?”
  赵嬷嬷道:“就外厨房那边,这里是后宅,他们是男人不能随便进来。姑奶奶,要见见他们?”
  他们大老远地跑来,不就是为了见她么?安静茹点点头,既然太夫人说了全权交给自己和姜氏,别说姜氏,自己也有换人的打算,不过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路还不知道,如果是太夫人的人,直接换掉就不好说了。
  再说,安静茹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