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却说不下去,安静茹心知她想说什么,想了想道:“等过了年再说吧,这事儿急不得,总要好好儿选选,这是一辈子的大事儿。”
  紫苏感动地红了眼眶,点点头道:“奴婢听三奶奶的。”
  刘氏听下面的婆子献媚说太夫人发了好大一顿火气,觉得心情无比舒畅,不屑地笑道:“她果真是病糊涂了,就是我这不灵光的脑子也觉得这事儿成不了,真不知她在想什么?难道以为这样就是把我的容蕙比下去不成?”
  婆子献媚道:“夫人说的不错,太夫人虽然年纪大,倒不是糊涂人。”
  陆夫人又来提容珠,脸皮倒是挺厚的,刘氏想着容蕙的亲事,虽然还没摆到台面上,私下里却已经**不离十了,如今就等着韩睿钦成亲后,她就全力以赴地张罗起来。容珠比容蕙还大两个多月呢,到时候谁比谁没脸就可见分晓了。
  刘氏难得说一句大道理出来,“人这一辈子总不能十全十美,过分强求到头来反而一场空。”
  当然这话不是她说的,是听太夫人偶尔提起,如今觉得有那么几分道理,因此就拿出来说一说。
  韩睿华还没回来,却在韩睿钦成亲前一天打发了子竹回来,刘氏虽然面上有些失望的样子,一转眼就忙起别的事儿。
  到了十月初八这日,安静茹也一早就过去三房那边帮忙,收拾好的韩睿钦从外面进来见刘氏,安静茹跟着望去,穿着一身大红色的新郎装,任旧掩饰不了他是青涩少年,活脱脱一个高中生,一张脸与那大红的喜服一般,交映成辉。
  刘氏心情愉悦,左右看看,又亲自整理了好半晌,直到外头三老爷遣人来催,“该去太夫人哪里请安了。”
  刘氏一回神,忙不迭地道:“是啊是啊,咱们快过去吧。”
  一行人簇拥着新郎官去太夫人屋里,姜氏等人早就聚集在那里了,韩睿钦腼腆地像个姑娘去拜见众人,太夫人训了几句话,不外乎如今成家立业就该如何如何。韩睿钦红着脸应下,外头客人便陆陆续续到了。
  韩睿钦成亲,因着三老爷是庶出的缘故,虽然很多大户都来了,哪些功勋世家却都不是当家主母,热闹是不亚于太夫人寿辰当日,来的客人就远远不及了。
  这些并没有影响刘氏的心情,脚不沾地地接待众人,巴不得一人分成几人来用,个个都要陪着说好一会儿的话,微笑而骄傲地接受大伙的道贺。
  安静茹也没能闲暇,和欧阳倩一起忙着接待的事儿,只是欧阳倩很是心不在焉,有几次客人与她说话,她都仿佛没听见似地。
  终于有片刻清闲,牡丹端着茶水送到她手里,她竟然没端稳,一杯茶尽数泼在衣服上,幸亏穿的厚实,否则那一杯滚烫的茶水泼在皮肤上,不起泡也要红一大片。
  牡丹吓得脸色都变了,欧阳倩却摆摆手道:“没事儿,我回去换身衣裳吧。”
  又朝安静茹道:“就有劳三弟妹了。”
  疑惑地目送欧阳倩离开,又有婆子进来禀报:“宁伯侯府二夫人到了。”
  安静茹忙放下茶杯迎出去,她所在就是垂花门旁边的厢房,一出来就瞧见那日与刘氏相谈甚欢的贵妇,宁伯侯府是个大姓——姓孙,孙二夫人见过安静茹,也不算陌生,彼此见礼,孙二夫人见周围没有什么别的客人,抱歉笑道:“看来我来晚了。”
  安静茹忙说不晚,领着孙二夫人去见刘氏她们,一路闲谈下来,倒觉这位夫人脾气和蔼,为人和善倒不是那爱摆谱的人。
  花厅很热闹,先来的女眷基本都在这里,刘氏忙着别的事儿去了,孙二夫人见过太夫人,其他人也纷纷上前互相见礼,见刘氏进来,孙二夫人又上前去道贺,刘氏忙客气几句。外头便有人进来禀报:“花轿进门了!”
  紧接着便传来爆竹声,大伙就闹着去看新人行礼,这样的场合一般不适合未婚姑娘们去,安静茹只好留下陪这些姑娘。
  虽然不能去,但姑娘们对这事儿都十分好奇,少不得七嘴八舌地议论,竟然还有脸皮厚的抓着安静茹问:“成亲的时候会不会很紧张?”
  安静茹还没想怎么回答,其它姑娘就捂嘴笑起来,有人亲昵地称呼这询问的姑娘,笑道:“如丫头是思嫁了,赶明儿就给你未婚夫说去,叫他快些迎娶你过门,这样可不就知道成亲的时候到底紧张还是不紧张。”
  那姑娘虽然臊红了脸,却憨厚地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吉期不能改啊。”
  众人静默了一秒,哄堂大笑起来,连一直冷眼旁观坐在角落里发怔不与人说话的容珠也弯起嘴角。
  短短一个多月,到底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安静茹也不知道,但容珠是真的变了,愈发的沉默寡言,愈发的不爱与人说话,相对于本来就如同隐形人一般的容兰,她如今可谓神出鬼没,明明前一刻还看到她,下一刻就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开了。明明觉得她没出来,却偏偏一抬头就看到她。
  就说今天吧,本来也有姑娘与她交好,主动与她打招呼说话,三言两语,她就把人打发走了。渐渐的,她虽然在,却已经没人主动过去与她说话,她明明在这里,却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真是不害臊,还是姑娘呢,这话还能说得不打结不喘气。”
  那姑娘垂下头,待笑声低下去,又道:“要不妹妹帮我想想法子吧。”
  众人再一次笑得东倒西歪,有人道:“不行了,还是别叫她说话了,否则咱们今儿别指望还能吃下东西,笑都笑饱了。”
  岂料,那姑娘又憨厚地冒出一句,闪着惊讶的大眼睛,道:“原来我说话这么管用,还能叫你们不吃饭就饱了?那以后我夫君岂不是不用吃饭?反正我不可能不说话吧?”
  真是,安静茹也忍不住了,一片笑声中,安静茹才想起一件事儿来,娘家的人没来。
  看了看大伙儿打发春香去垂花门处瞧瞧,春香刚出去,赵嬷嬷略带担忧地进来,朝安静茹福福身,更着她一起来的李嬷嬷朝安静茹见礼。
  李嬷嬷是安老夫人身边服侍的人,在安家连安老爷都对她十分敬重,她比安老夫人年轻不了几岁,比陈氏年纪还大,一般都在安老夫人身边伺候,很少离开安老夫人。她怎么会这个时候来?
  安静茹扭头看了看还在说笑的众位姑娘,示意李嬷嬷倒门外说话。到了外面,李嬷嬷才道:“夫人病了,今儿来不了,所以才打发了奴婢过来。”
  “病了?怎么不早些过来告诉我一声?”
  李嬷嬷道:“不过感染风寒,也没什么要紧的,就没通知姑奶奶。”
  安静茹松了口气,陈氏生下双胞胎,这些年虽然一直调理着,年轻的时候没察觉到什么,上了三十岁身体就弱了。安静茹叫赵嬷嬷带着李嬷嬷去见刘氏,回到屋里,那个说话憨厚的姑娘已经停止说笑,不多时新人礼成,新娘子被送入洞房。大伙儿便商议着喜宴结束后去新房瞧瞧,就都围着容蕙了,容蕙笑着答应。
  前去观礼的夫人们回来,本来成亲就是要热闹的,而热闹就需要大伙去捧场,来的夫人们都去了,可见是给足了刘氏面子。
  午宴结束,不光姑娘们去,夫人们也去新房。刘氏此刻更是得意万分,新娘子的陪嫁足足九十八抬,簇新的大红色绸带装点出一片大红,被那屋檐上的雪一衬托,愈发的耀眼。
  新娘子的盖头还没揭开,自然瞧不着新娘子的模样,但四个陪嫁丫头都是眉清目秀的。
  从新房出来,便相约着去花厅看戏,安静茹惦记陈氏,李嬷嬷走得时候特意叫赵嬷嬷跟着回去瞧瞧。
  热闹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晚宴结束,客人们陆陆续续告辞,才安静了一些。赵嬷嬷也从安家回来,本来安静茹要过去观最后的交杯酒礼,却因为赵嬷嬷的神色而止步。
  赵嬷嬷对上安静茹担忧而略显焦急的眼色,叹了口气低声道:“三姑娘的婚事没做成。”
  安静茹浑身一僵,上次母亲还说**不离十的。耳边传来赵嬷嬷恼怒的话语,“九夫人打听到了三姑娘的婚事,竟然找上门去,说三姑娘已经订了他家,说不能瞧着她是寡妇,就欺负她……”
  “昨儿对方找上门来,婉言把婚事推了,夫人知道了缘故气了一场,今儿没来是担心碰上九夫人。毕竟,人多口杂,到时候反而要误了三姑娘。”
  赵嬷嬷的声音低下去,安静茹半晌才反应过来,还以为夏氏已经善罢甘休,没想到她竟然做出这样的事儿来!
  她们主仆的模样,多少惊动了正与许氏说话姜氏,叫了安静茹一声,想着今儿安家没有人来,便问道:“可是娘家那头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事儿该不该告诉姜氏?安静茹犹豫不决,本能地道:“家母病了。”
  姜氏微微惊讶,“明儿下午没要紧的事儿,你回去瞧瞧吧。”
  安静茹点头,许氏见她脸色不好,不禁担忧地问:“可是病的厉害?”
  安静茹忙摇头,感激朝她笑了笑道:“是以前留下的旧疾。”
  “虽然是旧疾,还是要请大夫好好儿瞧一瞧。”
  姜氏略一琢磨,道:“明儿拿我的帖子送去太医院,找白太医去看看吧。”
  安家的地位还没有资格请太医院的太医,安静茹也未必请得动,姜氏却不同,安静茹感激不已,若是太医能调养好陈氏的身子也确实不错。
  安静茹的心情还是有些凝重,想来想去,这件事姜氏大概也不好出面。
  那就只有明儿回去与娘家人商议了,实在不成就打官司吧。难不成一张契约,就要娶了安家所有的姑娘?
  姜氏倒是留意倒安静茹的神色,暗暗地叫崔嬷嬷去问。到了二更天回到屋里,崔嬷嬷就已经从赵嬷嬷哪里打听出来,说给姜氏听。
  姜氏一听,神色立马就冷下来,正好大老爷也从外面回来,见了她的模样少不得问一句。姜氏冷声说了一遍,最后道:“咱们这里行不通,她便去打安家的主意,这事儿再不拿去族里提一提可如何是好?”
  她是不想与夏氏彻底把那一层脸皮撕了,毕竟韩睿华对自己的身世十分了解,那头是生母,果真闹得太僵,他未必不会对她和大老爷心生芥蒂。这些年她救济夏氏,还不是看在韩睿华的脸面上,却没想到换来的是这个结果。
  好心没好报!
  大老爷目光沉了沉,点点头沉吟道:“也好,华哥不在家,也免得为难那孩子。”


☆、083:财政易主

  第二天才见到韩睿钦的新婚妻子卢氏,任旧穿着一身大红色,个子不高,纵然里面穿着棉衣,也不显得有丝毫臃肿,一张白里透红的鹅蛋脸,脸上还带着十四岁女孩儿的稚嫩和新婚女子的娇羞,微微垂着脸站在同样有些不好意思的韩睿钦身边接受大伙注视的目光。
  安静茹不觉想起几个月前的自己,也是这般地站在韩睿华身边,紧张有一些,不过韩睿华比韩睿钦镇定多了,根本不会有一点儿不好意思,而安静茹则完全被这一家子弄的晕头转向。
  刘氏在旁边介绍,韩睿钦和卢氏先见过太夫人,太夫人笑眯眯地接受他们的礼,和蔼地训了几句话,不外乎是要他们夫妻和睦,然后叫如意将老早就备好的一副赤金头面拿出来赏给卢氏。
  卢氏大概不敢接,先看了看丈夫韩睿钦,又看了看刘氏,这才又盈盈行了个礼受了太夫人赏给她的东西。太夫人过了便是英国公府的韩明德和王氏,接下来是姜氏和大老爷,再来便是二老爷和沈氏。
  沈氏的气色稍有好转,昨儿没有出来,今儿倒是打起精神来了,笑容苍白无力,却自然而和气,拉着卢氏的手,笑着赞扬了几句,又说刘氏和三老爷是有福气的,娶了个一看就温柔贤惠的儿媳妇。
  这些话和当初说安静茹的如出一辙,所以以前的那个沈氏大概在慢慢地变回来,或者尽量表现的和以前一样,叫外人瞧着她们任旧是团结和睦的一家人。
  刘氏撇撇嘴,皮笑肉不笑:“二嫂子谬赞了,这丫头无论如何也不必上龙哥媳妇能干又伶俐。”
  沈氏仿佛听不出她话里嘲讽的意味,不置可否任旧笑眯眯的将早备好的礼赏下去。接下来才是同辈的,过了韩睿龙和欧阳倩才轮到安静茹,刘氏笑着解释道:“你三堂兄华哥不在家,这位是你三堂嫂。”
  卢氏腼腆地叫了一声三堂嫂,就听到刘氏又道:“你三堂嫂是南边长大的。”
  卢氏闻言抬头看着安静茹,仿佛在异地他乡终于找到故乡人,眼里闪着惊喜。卢氏是余杭人,早前三老爷外任,订下的这门亲,卢家在余杭一代是很有名望的书香之族,卢家太老爷曾经还做过御史。
  安静茹觉得见到她也颇多亲切感,她们两个都不具备京城人高挑的特点,笑着报上了以前在南边住的地名,卢氏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