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那哭声在小世子被抱去王妃屋里就停住,众人留在客厅吃茶,徐侧妃笑容勉强地招待大伙儿,一低头脸上的笑容就没了。
王妃生了儿子,王爷任旧日日在王妃屋里,其他姬妾就罢了,本来王爷也不经常去,可对她却还是如此,她虽然是侧妃,可除了侧妃这个身份,她与那些姬妾有什么差别?
如果这个儿子是她生的就好了。
☆、086:无题无题
偏偏还有人满脸含笑地问徐侧妃什么时候也给王爷添个子嗣。徐侧妃脸色一青,笑容十分勉强,斟酌了半晌微笑道:“或许是我与孩子的缘分不够。”
就有人一副过来人语气朝徐侧妃道:“侧妃多抱抱小世子,沾沾喜气,说不定就有了呢。”
徐侧妃不置可否,浅笑带过。她不知道如果没有男人,抱一抱孩子就能有了是从何说起的?
王爷一个月去她屋里的次数屈指可数,王妃没怀孕的时候还好些,至少一个月有那么几次,后来王妃有孕,这好几个月,王爷去的次数大概一双手都数的完……
王妃不想说这个话题,又朝众人得体地笑了笑,问起王氏容琳的伤。大伙的目光一致朝王氏望过去,有些当天在场的,如今听说还一脸后怕似地。
王氏客气地起身福福身,道:“有劳侧妃记挂,本来也无大碍,如今已经彻底好了。”
徐侧妃仿佛松了口气,点着头道:“好了就放心了。”顿了顿,又多问了一句,“脸上没留下什么疤吧?”
王氏的脸色变了变,却任旧笑道:“太医院的太医医道高明,没有留下什么疤,本来也不是伤脸上。”
徐侧妃愣住,仿佛也记不清到底伤在了什么地方,不确定地问:“没伤在脸上?”
王氏坚定地点点头,刘氏难得聪慧了一回,她后来见过容琳,下颚一点儿伤疤也看不见,就好像根本没受过伤,因此笑道:“侧妃辛劳,大概是记错了。幸亏没伤在脸上呢,倘或破相了,就实在太可怜了。”
姜氏也符合地点点头,韩家的人一致表明没伤在脸上,这态度叫那些没亲眼目睹过的都相信,至于那些亲眼目睹过的,倒也理解韩家的说法。姑娘伤在脸上亲事多少会受阻的,只是徐侧妃这坚持疑惑的态度,就有些不明事理。
本来韩家的姑娘也是来府里做客,徐侧妃负责招待,大伙倒也没指望她真能客客气气地招待,可宴客上出了事,怎么说都不光彩的吧?且那一天,韩家就来了两个姑娘,一个受伤,一个受了惊吓,虽然那个受了惊吓的有些可疑的地方。也足可见王府里,王妃与侧妃之间的争斗,如今王妃顺利生下小世子,没有任何身孕的徐侧妃更难与王妃较量了,便是如此,也没得去打击英国公的府姑娘,这气量委实小的可以。
徐夫人见大伙的神情,微笑道:“是没伤在脸上,侧妃记错了。”
徐夫人如此一说,徐侧妃倒也明白过来,自嘲地道:“瞧我这记性,竟像是上了年纪的人。”
大伙应景儿笑了笑,因为洗三礼耽搁的时间长,已经到了午时。虽不是满月酒那样要大办,不过今儿来了客,王府也招待了。
午饭后,便有人开始陆陆续续告辞。安静茹跟着姜氏、陈氏等人在王妃的厢房说话。前来辞行的人渐渐少了,不一会儿就只剩下韩家的人、陈氏和许氏。
小世子终于睡醒了,睁着眼好奇地看着抱着他的姜氏,晨哥儿有模有样地低声教小世子叫外婆,小家伙不开口,他倒急得满头大汗。
王妃看着晨哥儿和小世子,心里的满足全呈现在脸上,见安静茹面带微笑看着晨哥儿,不由问道:“三弟妹还没有消息么?”
安静茹听见问,下意识地去看了姜氏一眼,姜氏仿佛没听见,才准备回答王妃的话,可又突然不好意思起来。只觉脸颊火辣辣的,还是刘氏嘴快,暧昧地看了安静茹一眼,笑道:“华哥前儿才回来,哪能这么快。”
王妃笑起来,“晨哥儿好像很喜欢小孩儿,三弟妹可要加把劲。”
安静茹愈发脸红的厉害,真有些像新婚的景象了。
晚上回到家不知怎么的就和韩睿华说起这话来,韩睿华沉吟片刻,望着安静茹的眼睛闪着笑意,嘴上却一本正经地道:“是该努力了!”
说着就把安静茹抱起来,安静茹瞪他,他哈哈笑道:“静茹一人努力,我瞧着委实可怜,不如咱们一起努力去?”
一夜**,隔天早上是被一阵骚动吵醒的,安静茹睁开眼,就看到韩睿华亮晶晶漂亮的眸子在模糊的光线里闪着光。
“静茹累不累?”
安静茹摇头,又立马点头,“不能像昨儿那样了,今儿要去母亲屋里请安。”
韩睿华不依不饶,外头已经传来轻浅的脚步声,可等韩睿华赖皮够了的时候,外头已经传来扫地声。
“起来吧,今儿我要出门。”
安静茹瞪他,“做什么?”
貌似听他提过,他要休息几日的,且年关将至,督察府应该不会有多少事儿吧?
韩睿华失笑,盯着安静茹半晌,安静茹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他才道:“今儿约了朱兄。”
韩睿华先去净房更衣,安静茹忙理了理身上的睡衣,听见敲门声便道:“进来吧。”
春香等人笑盈盈走进来,安静茹生怕去荣景园的时间晚了,且还要赶着去太夫人屋里请安,便快速穿衣、漱口净面,等韩睿华从屋里出来,两人匆匆吃了早饭。韩睿华自然地牵着安静茹手朝荣景园去,后头春香等人自觉地远远儿跟着。
没想到半路上遇见欧阳倩,欧阳倩瞧着那一对并肩走来的璧人,想回避却已经来不及,索性放慢了步子,等他们走过来。恍恍惚惚间,想起以前她和韩睿龙仿佛也是如此。
看见欧阳倩,安静茹就甩开了韩睿华的手,彼时天才刚亮,欧阳倩这么早来大房这边……
“二嫂。”安静茹福福身见礼,韩睿华只朝她点了点头,便道,“我先过去了。”
目送韩睿华的背影走远,欧阳倩才道:“我过来找伯母,伯母好像还没起来,便这外头走走。”
找姜氏?安静茹收起好奇心,笑道:“我也正好去母亲屋里请安,我们一道去吧。”
欧阳倩却有些迟疑,道:“算了,大早上的,我就不去打扰了,反正没什么要紧的事儿。对了,你屋里那个紫苏还在么?”
怎么忽然又拐到紫苏身上?安静茹疑惑地问:“二嫂找她有事儿么?”
“就是想叫她过去瞧瞧品绣,我一时找不着金嬷嬷人……紫苏和品绣是同时进府的,总有些情分在。”
紫苏和品绣虽同时进府,可关系并不十分要好,后来紫苏打了品绣,两人是彻底交恶了。可欧阳倩找金嬷嬷做什么?金嬷嬷被姜氏撵出去,却也顾全了金嬷嬷的脸面,除了她的奴籍。后来金嬷嬷到底去了哪里,这么长时间根本没听人提过。
本来金嬷嬷和姜氏也不至于如此,几十年的主仆关系,情分自然深厚,只是品绣与韩睿龙这件事,算是彻底叫她们断了这主仆的情分了。否则,便是金嬷嬷要回家颐养天年,偶尔也可以进府里来看看姜氏。
欧阳倩声音冷了几分,道:“品绣只怕不行了,所以我才想着找找金嬷嬷。”
安静茹不由得顿住步子,品绣不行了,这什么意思?
欧阳倩身边就跟着牡丹和另外两个丫头,见安静茹和她说话,都隔得远远的,安静茹惊呼一声,随即镇定下来。
“我也没别的意思,她那么个情形,没了不过一张草席卷扔出去就是,只是她原来并非我们那边的丫头,且也服侍了伯母一场,就想着叫她老子娘来领了出去。”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金嬷嬷和厨房的王婆子有姻亲关系,安静茹道:“不如问问厨房的王婆子,她兴许知道。”
韩睿龙虽然把品绣要了过去,可品绣终究只是通房丫头罢了,连个姑娘都没挣来。欧阳倩待她却还算客气,单独的房间安置,身边还有个小丫头服侍她。只是她与花姨娘比邻而居,安静茹鲜少去二房那头,偶尔也听到私底下的人议论,说她们两人的关系日益恶化。
品绣大概也没脸再回大房这边了,自从过去之后,安静茹唯独见过她一次,是去看沈氏回来的途中。那次瞧着她倒还好,身上的穿戴比一般的大丫头都要体面几分,人也是满面红光的。
仔细想想不过是韩睿华走了没多久之后的事儿,这才两个月左右而已。不禁想起自己初嫁来韩家的时候,品绣在姜氏面前很体面,自己待她也客气。没想到如今落得这么个下场,心中少不得嘘嘘一番。
欧阳倩听安静茹如此说,到了姜氏屋里,不过请个安,随便找了个借口,倒没提品绣的事儿。
金嬷嬷被姜氏撵出去,那些原来与品绣交好的丫头哪里还敢与品绣来往?品绣在二房的情况,便是有人知道,也不敢私底下议论。
正好都要去太夫人屋里请安,姜氏带着晨哥儿一起,晨哥儿无忧无虑地在前面跑,安静茹和欧阳倩便跟在姜氏五步距离后。
安静茹眼角余光正好落在品翠身上,品翠与花姨娘的关系,知道的人不多,春香她们自然不会说出去。虽然花姨娘是韩睿龙养的外室,可若是多了这一层关系,自然就联想倒品绣。品绣是大房的人,花姨娘与大房扯上一点儿关系,仿佛也成了大房的人似地。
欧阳倩为这事儿本来就闹过回娘家,二房接连爆出丑事,少不得叫人怀疑是不是大房背地里耍的手段。
品绣那事儿就引起过太夫人的不满,即便韩睿龙自己承认了,主动将品绣要过去,在太夫人心里只怕也是品绣勾引韩睿龙所致。品绣是姜氏屋里的丫头,若不是后来秋菊那件事,这些帐大概都会记在大房头上,二房的不太平都是姜氏所为。
安静茹觉得头疼,真不知道这些争斗到底何时才是个头儿。
远远的便听到太夫人屋里传来一阵笑声,走到正屋门口,太夫人的说话声便渐渐清晰了,笑道:“年纪大点儿也没什么不好,更能知冷知热,体贴人……”
沈氏和气的笑声传来,“儿媳也是这么想的。”
大伙儿进去,太夫人和沈氏就打住话题,一旁的刘氏脸上依稀带着些许挫败又有点儿不屑。姜氏带着晨哥儿先过去见礼,太夫人怕冷,但又不喜欢屋里太暖和,说是猛然出个门反而冷的受不了,因此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还披着一件深红色的羊毛毯子,把晨哥儿抱进怀里,便心疼地问他冷不冷。
晨哥儿直摇头,见太夫人满脸笑意,好奇地睁大眼睛问道:“曾祖母为什么这么高兴?”
太夫人笑了笑,将晨哥儿抱的更紧了,道:“看见我们晨哥儿,自然就高兴了。”
虽然屋里不是十分暖和,可一走进来就还是觉得和外面冰火两重天。今年仿佛比去年还冷,而且天气也阴晴不定,北风刮得凶猛。
太夫人逗晨哥儿,刘氏便趁机朝姜氏道:“二嫂子手脚倒快,前儿说起陆家,今儿又说起甄家。”
她语气略略寒酸,孙家是不错,可与甄家比起来就差了一截了,甄家和韩家一样,是永远承爵的,虽然要嫁的这位不是长子,但却是举人出身。
在这样的大户人家,像韩睿华这么奋进的人实在是少,所以考个举人也就相当于从底层靠上来的进士。孙家二公子只是个秀才,孙家的门楣也不及甄家。
姜氏淡淡的,也就明白了太夫人为什么会说年纪大的话了。前儿甄家太老爷过世,孙子辈的守孝一年,但儿子辈的守孝三年,三年回家丁忧,且家中不宜操办喜事。甄家长房的大公子是成亲了的,二公子定了亲事,但也不能操办,于是耽搁至今。
甄家这三年鲜少外出走动,安静茹还没见过甄家的人。不过倒是听说过,京城三大家族,以前甄家为首,出了一位妃品级的娘娘,幸而这位娘娘在宫里树敌不多,且与现如今的太后娘娘站在同一战线上。后来新帝登基,她所生养的那位皇子封了王爷,封地在燕北一代。
只是后来这位娘娘因病去世,甄家的地位随着也慢慢下滑,韩家的长房出了一位王妃,且是太后娘娘的亲儿子,圣上一母同胞的亲弟弟,韩家逐渐上位。
“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甄家倒是不错。”这是魏嬷嬷说的话。
沈氏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昨儿在王府,有人替甄家的人打听,她回来与二老爷商议,二老爷也说好。今儿早上来太夫人这里请安,原本是不打算提的,太夫人问起容蕙的婚事,又问起她,她不得不说出来。没想到太夫人这么高兴,也很看好这门亲事。
甚至不介意对方年纪大,且以前定过亲事。
当天下午,刘氏安奈不住心里的嫉妒,随便找了个借口过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