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生存守则 作者:如小果(潇湘vip2012.12.10完结,种田、豪门、冤家)





  大老爷清闲,除了和海棠阁那边的先生讨论学问,便是督促晨哥儿的功课。且大老爷本来就喜欢读书人,因此也答应了。
  刘氏听得这话,立刻道:“那我就先提他大舅子谢谢嫂子。”
  姜氏微微点头,礼也叫崔嬷嬷收起来。刘氏吃过早饭才过来,便坐到旁边去。晨哥儿吃了早饭就去海棠阁那边读书,大老爷早就过去找先生说话了。
  一时屋里就身下姜氏、安静茹崔嬷嬷等。刘氏放下茶杯,安静茹知道她又要开始挤兑沈氏了。
  果不然,刘氏一开口就说起昨儿的事儿,也不知是她编造的还是听来的,说二房的人怀疑太夫人把所有人东西都给了姜氏,其他人那里的不过是个零头罢了。
  “……她们说这话也不脸红,真正冤屈的还没说什么呢,她们倒先开口了!”
  姜氏嘴角泛起一抹冷笑,淡淡道:“嘴巴长在她身上,她要说什么与你无关,管着自己的嘴就罢了。”
  刘氏脸一红,讪讪笑道:“我就是替大嫂难过,这么多年,她得到的还少么?并非人人都如她一般,总惦记着太夫人的东西。”
  ------题外话------
  今天实在抱歉了,明天小果尽量,这两天身子不舒服,思路也有些打结,哎……不过,还是谢谢大家的支持!
  


☆、094:进退两难

  耳边听着刘氏絮絮叨叨地说话,安静茹盯着窗外天边太阳一点一点钻出云层,又是一个好天气。。
  去太夫人屋里请安,欧阳倩和沈氏她们倒是先到了。也不知太夫人说了什么,只见沈略微垂着头,一副认真受教的模样。她们进来时,太夫人已经停下不说了。
  欧阳倩过来见礼,见过姜氏和刘氏,沈氏也从矮凳上站起来,朝姜氏和刘氏微微点头。刘氏笑问:“二嫂子身子好些了么?我还想着得闲去瞧瞧。”
  沈氏道:“天天儿都能见着,有什么可瞧的?”
  “二嫂子是大忙人,那天天儿都能见过,我都好些日子没见二嫂子了。”
  前儿二老爷打了沈氏,安静茹虽然没瞧见沈氏的模样,不过也听下面的人议论,说二老爷太狠心,几个耳光子打得沈氏的脸都变了形。这自然是有些夸张,不过沈氏确实好些天没露面,二老爷虽然不年轻了,可毕竟是男人,就是一个耳光也要叫人脸肿的老高。
  沈氏笑容有几分勉强,只觉脸颊火辣辣的,仿佛被打的脸又被打了一次,不知不觉捏紧手里的帕子。太夫人听不下去,冷淡淡地开口,问安静茹:“听说安老太太经常去观音寺小住?”
  安静茹听见问,忙走过去福福身道:“老太太爱去城外走动,说城里闹得慌。”
  以前在南边,安老太太就开始礼佛,只是如今的天子不推崇,家里如果设了礼佛的堂屋,安老爷很有可能会被人参一本。南边还好说,天高皇帝远,安老爷一个小小的芝麻官也没人会去管。到了京城,安静茹嫁来韩家,安家也跟着要特别小心。
  老太太是去观音寺听和尚讲经,不过却不能说。
  太夫人会意,微微点头,笑道:“既然爱走动,得闲了接来府里逛逛,我们两个老婆子说说话。”
  安静茹点头称是,不知道太夫人突然问起这个,是不是有告诫的意思?不过,朝廷的政策虽然是不推崇却也没有完全禁止,老百姓遇上什么事儿还是会去寺庙上香祈福。就只官员,在这方面要小心些。
  安静茹吐口气,眼角余光却发现欧阳倩有些不自在,只是一转眼欧阳倩就朝太夫人道:“祖母身子好起来,孙媳来陪祖母多说说话。”
  太夫人直点头说好,很心疼欧阳倩似的。
  少了容珠、容惠,没想到一下子就安静了这么多,太夫人今儿精神好,看起来还真的就像韩睿华说得那样,会慢慢好起来。今儿说话就像是回到了以前,可人少到底热闹不起来。
  太夫人没说几句话,就露出乏意,大概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
  到了二月,便是春寒料峭的天气,一早一晚或者阴雨天冷得绝对和寒冬没多少差别,一旦太阳出来,多穿一件衣裳,或者多走几步路就热的冒汗。
  安静茹叫木槿将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帘子也撩上去挂着,外头明晃晃的太阳顺着窗棂子钻进来,屋里就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空气也叫人倍感清新。
  安静茹叫春香和夏香搬了一张摇椅放在门外的回廊上,还没坐上去,赵嬷嬷领着陪房张家的进来。
  张家两口子都不年轻,这张家原还是安老太太身边的丫头,后来安太老爷没了,屋里的人就放出去,张家的不愿离开安老太太便配个了家里的下人。
  后来成亲就去安老太太的庄子上了,安家以前的情况不好,家里的下人也不是那种吃不得苦的,这张家的虽然是祖母身边的丫头出身,却真正是个勤劳忠厚的人。如今跟了安静茹,安静茹把自己的庄子交给他们两口子打理,他们也都是管事,以前也是管事,可与韩家的管事不同,管事负责管理庄子,其实根本无需亲自下地劳作,都是请长短工,只是请的少,他们两口子也要算上两份劳力。
  故此,常年在地里劳作,张家的看起来比实际岁数要老,眼角皱纹多,但看起来精神很好,人也很健壮。
  安静茹一直对安家的仆从很敬重,安家的人能吃饱穿暖,还有余钱给父亲大人谋官,焉知不是他们一点一点节约起来的。
  “快请坐下吧。”安静茹叫赵嬷嬷领着张家的进去,又叫春香去泡一杯大红袍来。
  春香笑着去了,大红袍不是什么好茶。当然对以前的安家来说,就是好茶。安静茹嫁来韩家,茶叶也是有份例的,安静茹叫人把多出来的送去庄子上,结果他们一致退回来,说还是大红袍喝着顺口。安静茹就拿钱赵嬷嬷去外头买,将大红袍给他们送去。
  张家的来过韩家两次,不过每次来都觉得云里雾里,仿佛每个地方都晃得她睁不开眼,此刻笑道:“姑奶奶还惦记这老奴就爱喝大红袍。。
  安静茹笑道:“不光这个,还有兴泉酒,回去的时候带回去吧。”
  安静茹一点儿也不用担心他们会因酒误事,而且更知道与其给他们钱叫他们买,还不如送几坛子酒去。也只有看见他们,安静茹才会觉得这时代也有很淳朴的人们。
  张家的忙起身道谢,赵嬷嬷笑道:“您老就甭客气了,咱们姑奶奶的性子您还不知道么?这样客气,可不就是见外了。”
  张家的爽朗地笑道:“那奴婢就不客气了。”
  春香把送来,张家的复又坐回去。今儿来她特意穿了一身簇新的衣裳,还是年前安静茹送去的料子做得,身上也无多余的首饰,不过一根成色老旧的素银簪子束发,却疏得一丝不苟,更多了几分干练精神。
  路上赵嬷嬷已经说了来意,张家的长子张大贵也跟着一块儿来,安静茹打发品翠去姜氏屋里瞧瞧:“如果得闲就我就过去。”
  这屋里的丫头差不多都知道紫苏的事儿,品翠点点头去了。张家的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姑奶奶事儿多,却还惦记这奴婢们的事儿。”
  安静茹笑了笑,“正好也给我说说庄子上的事儿,老张还在地里忙活么?他年纪大了,该好好养养的。”
  张家的笑道:“姑奶奶发了话叫他好好跟着大夫人庄子上的人学,这些天庄子上的事儿交给大贵,他便又去了。咱们的庄子是才开垦出来的荒地,许多地方都要重新拾掇,只是京城和南边不一样,南边那一套搬来也未必管用。”
  老张、老李都是属于实干型的,安静茹惭愧道:“若是我懂得就好了。”
  张家的忙道:“姑奶奶那里需要懂得这些,这些都是奴婢们该做的。”
  说着顿了顿,露出不知该不该说的模样来,安静茹问她,她才道:“听家里那口子说,朝廷要推广新种子,种子不要钱,种出来的粮食朝廷会收购。不过,咱们都没种过,不知道收益好不好。”
  朝廷推广新种子,安静茹倒还没听说过,问道:“是什么种子?叫什么明儿?”
  张家的蹙着眉头想了半晌,才不确定地道:“奴婢就记得一种,叫什么苞麦。”
  “麦子?”
  张家的摇头,“据说看起来不像麦子,还有其他的蔬菜种子,总共三样。”
  安静茹还来不及细问,品翠进来禀报道:“夫人请三奶奶过去。”
  赵嬷嬷没告诉张家的姜氏是要瞧瞧张大贵,安静茹叫夏香出去把张大贵带进来,张家的才不安起来,直说张大贵没见过世面唯恐丢了脸。
  安静茹笑着说没事儿,便先去姜氏屋里。姜氏正在与府里的管事们说话,安静茹等了一会儿,管事们退出来,张大贵便也被带来在外面等着。
  姜氏直接叫进来,张大贵人高马大皮肤黝黑,以前在铺子里做事,倒也不惧生,举止得体很有礼数。姜氏也没问几句话,就朝安静茹道:“你做主吧。”
  这意思便是同意了,回到荣恩轩找了个借口把紫苏叫出来,紫苏之前就听到风声,这会子瞧见一对陌生的母子,心里已经有数了,不觉红了脸。
  张大贵瞧着紫苏,黝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来,不过瞧瞧耳根子和脖子,就知道也是一个大红脸。方才在姜氏那里还没那么紧张,这会子倒紧张的手足无措了。
  安静茹也没别的意思,让紫苏见见也好心头有个低,知道自己嫁的是什么人。张大贵虽不是风流倜傥的公子哥儿,但高大威猛,拾掇拾掇也不错。
  张家的自然十分满意,娶个漂亮的儿媳妇,还是安静茹做主的,对她来说也是受宠若惊的。
  人也见过了,安静茹叫紫苏下去,张大贵痴痴望着那方向,张家的发现儿子失态,忙踢了他一脚,他才回神,急忙垂下头去。
  安静茹看着也觉好笑,屋里春香她们都望着张大贵的好笑,张大贵恨不能找个地同钻进去。抖抖嘴唇,竟“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道:“谢姑奶奶!”
  春香没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安静茹瞪了她一眼,“也不害臊!”
  春香道:“张大哥都不害臊呢!”
  张大贵连头也不敢抬了,送走他们母子,安静茹叫品翠将紫苏叫来,其他人都退下,紫苏脸红的不行,也说不出是不喜还是喜欢,安静茹告诉她姜氏也看过。
  紫苏惊讶地抬起头,大概没想到她的事儿姜氏会亲自过问,安静茹微笑道:“大夫人顾念着你的好的,张大贵以前跟着我弟弟上过一年学,略识得几个字,只是为人有些五大三粗。”
  不过在铺子里历练了几年,现在已经不是毛毛躁躁的人了。
  紫苏自然明白安静茹话里的意思,张大贵以后的前途不错,虽然是奴才,但只要跟着安静茹,以后必然是管事,她也是管事娘子。即便以后不在韩国公府里,三爷的前程也不错,她以后也能在安静茹身边做事。
  “三奶奶真的不怪奴婢了?”
  安静茹失笑,语气却十分认真,“我有什么能怪你的?你虽不是我的陪嫁丫头,可我并没有将你当外人看。”
  紫苏羞愧地垂下头,隔了半晌道:“奴婢听三奶奶的,以后去了庄子上,一定好好待他们……”
  说着她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偏偏春香和夏夏躲在外头窗台下,听到里面说话笑起来,春香还故意对夏香说:“紫苏原来这么着急了。”
  紫苏都快自燃了,不依不饶地道:“三奶奶您瞧,赶明儿也快把春香配人吧!”
  安静茹想了想,点头道:“说的也是——”
  接下来紫苏就开始忙活自己的嫁衣,紫苏虽然是奴籍,不过大周朝并没有文明规定奴籍成亲就不能穿大红色。安静茹叫赵嬷嬷从外头买了大红的锦缎,又把自己库房里用不完的料子拿出来,除了嫁衣也要做其他的衣裳。当然,紫苏还得做鞋子,以后孝敬张家两口子的。
  春香她们没要紧的事儿也去帮忙,张家的要了紫苏的庚帖正正经经地叫人算了日子,打了几样赤银首饰,安老太太知道后还拿出自己的几样东西送给张家的,张家的把东西送来让紫苏收下,就等春耕农忙过了迎娶过门,算起来还有三四个多月的时间,正好在容珠出嫁以后。
  二月中旬,卢氏传出喜讯。
  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日子,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刘氏了。卢氏本来就腼腆,嫁妆丰厚,对刘氏那是绝对恭恭敬敬的,刘氏也没为难过她。如今肚子里怀了孙子,刘氏第一时间就免了她晨昏审定。
  卢氏听说后忙过去朝刘氏赔罪,又说如此一来太夫人那里不免就不好说了,总之就是对太夫人不敬,不过怀孕实在没必要如此大惊小怪。
  对此三老爷对卢氏赞不绝口,觉得卢氏比刘氏会处事,韩睿钦更觉得卢氏贤惠,两口子好的蜜里调油。而通房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