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






    这个时候,数里之外藏匿的秦军步兵大军赶到了,整整三十万!秦军步兵天下无敌,这一点项燕是明白的。一万重甲步兵率先攻入,让楚军见识到了铁甲的威力。

    重甲步兵是通过精挑细选的精英中的战将,每人身着六十斤铁甲,手拿十斤长剑。一般人不要说打仗,就是走路都是问题。而这些经受严酷训练的士兵却可以挥洒自如的与敌人周旋,可想而知这样的战斗力有多强。

    不仅如此,重甲步兵十人一个队形,以一当十,楚军与其交手时不是被撞飞在天,便是面目全非在地。兵器与兵器交汇时,楚军士兵不是虎口撕裂便是手臂震伤,甚至兵器都会被砍断。

    这一次,楚军士气土崩瓦解,这样的仗真的没法打了。项燕明白,本身秦军就以战力文明于战国,以少胜多那是常有的事。可如今,秦军兵力占优,兵种又全,从何种角度分析都没有取胜的可能。

    此时,寅时已过,天已蒙蒙亮了。项燕对着南方退去的楚王说:“王上,老夫只能送您到这里了!”

    楚军且战且退,所有人都等待着撤退的命令。可是他们错了,项燕拿起兵器,一马当先率领着项氏子弟向秦军杀去。楚军一时面面相觑,数秒的停留后,也跟着项燕一同杀了回来。

    这是一场近乎自杀的冲锋,项燕带领的二十万断后步兵此时已剩下不到五万人马。一夜的拼杀,几乎个个带伤。而这样一支疲劳之师却依旧勇往直前,这股勇气感动了不少秦军将士。

    秦国以战功立本,每一个老秦人都是一部血泪史,他们太了解这呐喊般的冲杀。无数次,他们与敌人狭路相逢,无数次以少胜多。他们懂得哀兵必胜,只有这样才能在秦国为子孙闯出一片天地。

    但是,项军不是哀兵,秦军也不允许有人从他们这里捡到便宜。感动归感动,各为其主的心是每一个军人必须遵守的底线。所以,秦军依旧毫不留情。

    秦军这里有整装待发的骑兵团,有重新集结的战车阵,有战无不胜的重甲步兵,有密不透风的长矛方阵。更重要的是秦军此时还有五十余万兵力,10比1,项燕无疑自寻死路。

    而项燕,真的做好了为国尽忠的准备了。数十年来,项氏一族在江东风生水起,一度成为当地的王国领主。若不是国家有难,项燕如何会背井离乡的带着全部族兵与天下霸主秦军作战?

    而这一切,楚国君臣似乎并不一定会领情。

    渐渐的楚军的五万人马被弓弩兵射杀无数,再经秦国铁骑践踏后只剩下项燕的中军护卫三百余人了。秦军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甚至没有让他在最后时刻为楚军将士做一次深情告别。无情的弓箭刺穿了他的胸膛,射的他体无完肤,直挺挺的站在了那里,因为箭太多了,无法倒下了。

    这无疑成就了他英雄的气概。

    只是,在断气的一霎那,他喊出了一句谶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王翦没有在意,而那霓裳却突然想起来什么。寒冷的清晨,一股冷汗从额头冒出……
41。…第四十章  王翦灭楚6
    项燕的倒下,成就了他为国尽忠的心愿。而他对后人的安排却为秦国埋下了祸根,儿子项梁虽随同战死,而女儿项蓉蓉和孙子项羽则随着楚王一同退回了。

    王翦令旗一挥,指着楚军退军的方向,再一次下了指令:“传令各部,合力攻杀楚国败军,定要活捉楚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王翦深谙此道。

    “传令章邯,亲自率领三万轻骑兵日夜兼程赶往淮水,定要在楚军渡水前达到。”

    “传令蒙武,留下器械辎重与重甲步兵,率兵十万前去接应,务必在楚军站稳脚跟之前与之交战。”

    “传令冯去疾辛胜,率军十万赶往汝阴,堵截楚国败军退守淮南,防止楚军先到构筑营垒。”

    一连三道军令发出,秦军将士兴奋的嗷嗷直叫!这就是秦军的最大优点,士气高昂,执行力极强。

    饱餐战饭后队伍稍作休整,便各自奔赴目的地执行命令。章邯的三万轻骑兵甚至都没做休整,就是连战饭都是在马背上吃的。大饼加马奶,这还是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向匈奴人学习的。

    一日一夜,章邯狂奔三百余里,终于到达淮水,而此时,楚军右军也刚刚到达平舆,正准备安营扎寨,等待项燕的归来。

    他们如何得知,项燕部已经全军覆没,再也回不来了呢?

    而楚军左军则还在路上,因为楚王的仪仗队的行军速度的确不快。一路上不管楚国三大族将领还是四国老世族都在为楚军捏一把汗,这样的行军速度,万一秦军追来如何是好?

    而秦军,已经在淮水边等待着了。

    章邯下令全军下马休息,饱餐战饭,派三十个军士打探楚王下落。

    很快,探马来报:“楚军已快到淮水,离此三十余里,兵力在二十万上下。”

    “楚王可曾在军中?”章邯问。

    “在下不敢肯定。”探马说,“但是楚王仪仗和四国老世族旗帜都在,楚王应该在军中。”

    章邯深思,楚军会不会声东击西呢?不管怎么样,如今还是以消灭楚军有生力量为上。

    一声令下,秦军个个雄赳赳气昂昂,三万秦军就这样向楚军冲杀过去。

    楚军此时还处在迷茫之中,他们如何也不会想到,秦军已经抄了他们的后路,而且主动冲杀过来,难道他们都不累吗?

    的确,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绝非浪得虚名。

    淮水边是平原地带,章邯的三万秦军一马平川像一支箭穿进了二十万楚军的心脏。由于楚军准备不足加之前后队伍尾随太长,瞬间被秦军拦腰截断。

    狼入羊群,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形容词了。

    楚王大惊,此时已经来不及细想秦军如何从天而降,他心里想的只有一个字:逃!

    于是,楚军准备强渡淮水,幸好冬季淮水处于枯水期,水面狭窄,水深低矮。楚军紧急搭载浮桥,众多楚军不顾淮水的冰冷为他们的大王下河拼命。

    楚军渐渐也缓过劲来,后面的楚军都向着楚王的旗帜汇集过来,在淮水边上围出了一个巨大的半圆阵型来保护浮桥的搭建。同时下令弓箭手压住阵脚,疯狂的向秦军射去。

    秦军毕竟兵力有限,章邯看到楚军兵力已集中,便下令暂停进攻,退军五里与楚军对峙。

    这一趟冲杀,楚军伤亡五万余人,而秦军只伤亡不足两千。

    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这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这个时候,蒙武率领的十万援兵赶来了。章邯笑了笑说:“蒙将军,您怎么才到啊?”

    蒙武看了看眼前战场的形势,从死亡的秦楚士兵的比例立刻明白了楚军已溃不成军了。也稍稍带着微笑说:“我两条腿能跑的过你四条腿吗?”

    “蒙将军,那下面就要看您的了。”章邯一拱手,坐在马上对着蒙武施了个礼。

    “全军听令,前往楚军阵型两箭距离与其对峙。”

    楚军看着眼前威严的秦军心里已经开始发毛了,不顾将领命令,各自为战的乱射一通。可是,距离较远,弓箭都顺着平坦的土地滑向了秦军的脚下,等于白白送给秦军一份礼物。

    “弓弩手准备。”蒙武一招手,说:“放箭!”

    五千弓弩手来到秦军最前方,集体往地下一趟,双腿登住弓,双手拉弓弦,向天空60度的方向射去。

    楚军还像看杂技似的看着秦军时,箭雨已经铺天盖地的射了下来。楚军大惊,没想到秦军的弓箭射程竟然比我们远,看来这腿的力量就是比胳膊的劲大!

    屈氏景氏将领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下去楚军将全军覆没。当今之计,只有和秦军短兵相接才有胜的可能,毕竟兵力大致对等。

    可是这时的冲锋军令已经不好使了,战鼓刚刚想起,楚军并没有立刻冲杀过去,他们心想:爱谁去谁去吧,反正老子不去送死了。

    几乎所有楚军都退向了淮水,边跑边脱衣服,看来他们是准备泅渡淮水了。

    兵败如山倒,楚王君臣也看到了结局,顾不得任何事情了,也一味的在警卫的保护下强渡淮水了。

    当蒙武章邯军追到淮水边时,好一派大好景象让秦军哭笑不得。十几万的楚国人,光着膀子,有的为了游的快甚至光着屁股,他们不顾冬季的寒冷,拼命的向对岸游去。每个人都知道,那里才是活命之地。

    这下好了,整个楚军都变成了秦军的活靶子。秦军没有下水追击,命令弓箭手向楚军射击,谁射杀的多,有赏!

    本身残酷的战争变成了秦军自娱自乐的游戏。一场血淋淋的屠杀开始了。

    “你射中几个了?”

    “26,怎么样?你呢?”

    “41了,哈哈。”

    “怎么这么快?神箭手啊!”

    “你傻啊,这么多人闭着眼睛也能射中,我都是两支箭同时发射的。”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

    一阵惨叫过后,当楚军在对岸集结时,已经剩下不足五千人了。被射杀的,淹死的,没有衣服穿冻死的,自相践踏的不计其数。短短几个时辰,二十万大军就几乎全军覆灭了。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这样,血腥、暴力、成王败寇。

    于是,后人才会这样评价: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与此同时,冯去疾辛胜部也急行军赶到了汝阴,楚军左军也在汝阴二十里外停了下来。这支楚军迟于楚王军撤退,一路上左顾右盼又想回头与项燕一同战斗,又想在楚王军与秦军开战时前去支援。但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逃命,想退回淮南之地力求防守,实在不行就回自家封地,继续做一个自封自闭的小王国国主,干嘛去趟这份浑水呢?

    真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熟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就这样走走停停,硬是让秦军先到了汝阴城下驻扎下令,高耸的壁垒,让楚军望尘莫及。于是楚军也安营扎寨,与秦军对峙着,同时等候着楚王的消息。

    两日后,楚军右军有消息了,只可惜这个消息让剩余的二十万人心灰意冷,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楚国的有生力量就剩他们这些人了。

    楚王狼狈不堪,身边的将士也冻得瑟瑟发抖,几乎人人带伤。可不管怎样,楚王还在,说明楚国还没有亡。

    只是,楚国灭亡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楚王换了身衣服,精神稍稍缓和些,他看到自己眼前还有二十万人心中也宽慰了一些,于是问道:“当今之计,该如何是好?”

    “我军当立刻强攻汝阴秦军”一个少年大声说,“我军兵力占优,而秦军刚刚站稳,工事并不巩固,若等待秦军中军到来,我军必全军覆没。”

    这个少年真是项燕的孙子项羽,这是项氏最后一个嫡系血脉,他继承了爷爷的果敢,遗传了项梁的勇猛,区区十几岁,便有了如此透彻的见识。

    楚王带着欣赏的口气说:“项羽啊,我知道你一腔热血,可是现在军中没有统帅,寡人又不懂用兵,还是等你爷爷来了再定决策吧。”

    “王上,兵贵神速,不能再迟疑啊!”

    “还是再等待吧!”

    三个时辰后,有探马来报:“项燕部二十万人全部战死,项老将军殉国!”

    “啊——”楚王眼前一片昏暗,众人立刻上前扶住,才没有让其倒下,他渐渐喘了口气,道:“天亡楚也。”

    “王上,快做决定吧!”

    “罢了。”楚王眼睛一闭,“强攻汝阴秦军,定要全军撤回郢都再从长计议!”

    可是,正如年少的项羽所说,兵贵神速,就在这短短的三个时辰,楚军已经错失了突围的可能。三个时辰,对于加强壁垒工事已足够;三个时辰,让王翦大军前行数十里已不成问题。

    冯去疾不愧当世名将,在辛胜几次劝说下都没有主动出击楚军大营。一方面是秦军兵力处于劣势,另一方面他知道辛胜等人要建功立业,可是这样未免伤亡太大。十万秦军对二十万楚军,进攻不敢言胜,防守却万无一失。他要等待王翦大军与蒙武大军的到来,到时候三军夹击,必能大获全胜。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楚军的灭亡也处在了倒计时……
42。…第四十一章  楚国灭亡
    公元前223年,楚国的国运也到了最后岁月。

    二十万楚军全力攻杀冯去疾防守的汝阴路口,楚国军队像疯了一样冲向前方秦军,他们都知道,这是一条通往重生的路,打开他,生命就可以延续。

    可是,没有大型器械,没有云梯,只靠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