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秦时明月美人殇 作者:残阳重现(鸣轩2015-05-06完结)
二十万楚军全力攻杀冯去疾防守的汝阴路口,楚国军队像疯了一样冲向前方秦军,他们都知道,这是一条通往重生的路,打开他,生命就可以延续。
可是,没有大型器械,没有云梯,只靠弓箭手与人墙的垒叠,无论如何也敲不开这扇门。
秦军的箭雨无情的射向没有盾牌防护的楚军,看着一个个自己的士兵惨死眼前,楚王也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呆若木鸡的楚王对手下将领说:“爱卿们,鸣金收兵吧。”
“楚王,难道我们真的就这样放弃吗?”
楚王有气无力的说:“王翦军队近在咫尺,我军又无攻坚器械与防守盾牌,就这样活生生的当成牛羊任人宰割,我于心不忍。”
最后楚王站了起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号着命令:“鸣金收兵,向秦军投降!”
秦军停止了射杀,楚军也停止了攻坚。每一个秦国人都为经历历史的一刻感到自豪,每一个楚国人都为处于王国没落的时刻感到羞愧。
王翦大军已然近前,楚王手捧降书躬身交于王翦车前,全军等候着王翦大驾,一个个疲惫不堪的不敢抬头。
可是,王翦却从车里漫不经心的吐了一句:“楚王这样未免有些太漫不经心了吧?受降大事,事关两国邦交礼仪,怎可在这荒郊野外尸横遍野之处进行,您说是吗?”
这个时候,楚王也顾不了什么国君礼仪,只是唯唯诺诺的点头。人家连面都不见,还有什么脸继续进行呢?
“王老将军,那您说该如何……”
“楚国郢都恢弘大气,不请我等去喝杯楚酒吗?”
楚国君臣听了立刻明白了,这是要在郢都受降,如果真如此,那么这个楚王真就当不下去了。看来楚国君臣的那点小心思王翦早就看透,这一次,楚国败的心服口服。
“王将军请!”
秦军押着楚国君臣一路驰骋来到郢都,为了提高行军速度,给楚王一辆马车,众将各一匹马,夹杂在秦国铁骑中间,先行来到了郢都城下。
郢都城头士兵一看是楚王和众将,再看看他们身边的秦军大旗,心下明白了八。九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打开城门,准备受降!”楚王身边的内侍大喊一声。
郢都城门轰轰隆隆的打开了,城内守军纷纷跪于两侧,两个时辰后,王翦到来,正式接受了楚国的投降。
王翦坐于楚王之位,看着身边的扶苏和那霓裳,笑着问:“霓裳姑娘有何见教啊?”
那霓裳也没有客气,对于立下绝世之功而没有半分骄纵的王翦,无需客套。她看了看身边的扶苏,给了一个要认真听的信号,开始了她的侃侃而谈:
其实,楚国不要哭泣。
半年多交战中,举国之兵虽全军覆没,但也斩杀了秦军十余万人,重伤轻伤的更不计其数。即使当年军力与秦军不相上下的赵军,在护国之战中也未能有这样让人称道的战绩。虽然,灭国之前李牧曾两败秦军,但规模尚小,不足以与今日的秦楚对峙相其并论。
相比长平之战,楚国还是将最后的护国战争打的有声有色,国君力主抗秦,君臣一心。这一点便是赵国庙堂比不了的。另外楚国世族虽刚愎自用,但没有一个人卖国,这也是在战国末年应该为之赞扬并值得尊重的。
只可惜,蛮夷楚国终究处于生产力落后的水平。
论聚合之力,远远低于秦国;论庙堂决策清明,远远浑于秦国;论粮草辎重输送,远远低于秦国;论兵器攻坚器械,远远落后于秦国。
可以说,楚国的综合国力是低于战国末年平均水平的。尽管它地盘很大,但兵力太分散,人与人之间沟通太少,生产力水平太低,文明程度太落后。
王翦听了稍稍有些不舒服,说:“照你的意思,我大秦军威就可以忽略不计,只一味的看重综合国力吗?”
那霓裳不卑不亢的答道:“两国交战本身比拼的就是综合国力,这一点,老将军在王上面前也是多次强调的。否则您也不会反对李信,也不会故意辞官,更不会让王上答应你的出山要求,跋山涉水的来到这里了。”
王翦听了心里舒服了些,也许人老了喜欢听好听话吧。但那霓裳就是不说,她就是为了让王翦保持清醒的头脑,人在得意之时最容易做出愚蠢之事。
“老将军有没有想过,如果您和项燕换个位置,您能保证结果不像如今这样吗?”
“这个……”王翦深思了片刻道:“结果不变!”
看来,王翦还是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那霓裳适可而止,笑着对王翦说:“不过老将军的用兵方略的确神出鬼没,毕竟秦楚伤亡程度不可相其并论。这一点,骄傲的李信做不到,稳重的蒙武也做不到。苏儿,你要向老将军好好学习的。”
说完看了看身边的扶苏。
“哈哈哈……”王翦起身扶起准备拱手躬身的扶苏说:“公子乃大秦国储,老夫可受不起你这个大礼啊!”
扶苏有些莫名其妙,用余光看了看那霓裳,似懂非懂的问:“您说什么?”
王翦请扶苏重新坐下,语重心长的说:“公子乃王上长子,此次出征王上必然带着历练公子的目的让你随军的。否则凭我的本事,哪能说带谁就带谁吗?秦国以战功立本,没有战功即使坐上了王位也难以服众。更别说号令天下,剑指所向了。这一点,你心里要有数。”
扶苏用心的点了点头,他何尝不知王翦的意思,这些年,那霓裳一直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培养他的。只是德高望重的王翦站在了自己这边,心中还是踏实了很多。
王翦继续说:“楚国已灭,我在秦国庙堂的任务已经完成,今后公子要认真学习,多向霓裳姑娘请教,她可是你今生的贵人啊!”
扶苏兴奋的搂着那霓裳说:“那是当然,姐姐的学问经天纬地,我定向姐姐经常请教的。”
“没大没小!”
那霓裳稍稍的挣开扶苏的手,面带羞涩的立在一旁。
这一微妙的眼神,被王翦深深的看在眼里。
秦,咸阳城。
王翦的战报抵达咸阳城时已是四更之夜。
赵高拿着李斯与王绾送来的战报,兴奋的在秦王寝殿门口高喊:“恭喜王上,贺喜王上,伐楚之役大捷啊!”
过了片刻,寝殿之门缓缓打开,嬴政从里面走了出来。他似乎早已料到这一战秦军必胜,因此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意外亢奋之色。
可是,在他的心里却已波涛汹涌。
楚国平定,嬴政的心头悬着的大石可以彻底放下。啃下楚国这块硬骨头,剩下齐国或许并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
数月以来,嬴政没有安排任何妃子侍寝。在这个宫里,他最想念的人是那霓裳,得不到的人永远是最美好的。除了这个得不到的人以外嬴政还想念那个一直拥有的项蓉蓉,只有她才能给他最大的快乐。可惜这个女人离他而去了,没有了曾经的沧海,再多的依恋也难为水了。
真奇怪,为何男人总是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呢?
王翦留在了楚国善后,除了留下五万军队与伤残士兵后,其他将士与战死的秦军尸骨一同返回秦国。嬴政为战死的秦军勇士举行了厚葬仪式,并人人封赏。在一番论功行赏后,嬴政突然悄悄的问了问蒙武:“怎么没看到裳儿姑娘?”
蒙武没有在意嬴政的意思,拱手恢复道:“霓裳姑娘和公子扶苏先行回甘泉宫了。”
“回到咸阳不来觐见,着急回去干什么?”
蒙武听着嬴政不阴不阳的话语说:“他们两在军中一直如此,我们都习惯了。”
“在军中一直如此?”
“是啊!他们的寝帐都靠在一起,不是王上要让霓裳姑娘好好教导公子吗?”
“什么!”嬴政一时语塞,情急之下也不便发火,挥了挥手,示意蒙武下去了。
嬴政也没有多想,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那霓裳会和自己的儿子产生感情,要按辈分说,她是扶苏的母后,尽管那霓裳并没有坦然接受。要按年龄说,那霓裳至少大扶苏十岁,尽管从表面上看不出来。
嬴政一头雾水,由于殿外文臣武将都来朝贺,也没有太往深处想,便和群臣打成一片了。
亲政那么多年,嬴政终于看到了大业成功的曙光。天下六国已灭亡五国,唯独东边的齐国偏安一隅。齐国多年对中原大战不闻不问,隔岸观虎斗,甚至天下四国已灭,秦楚决战之时都按兵不动,说明齐国庙堂也昏暗无边。
嬴政想到这里,心中自豪之感骤升,到时候自己将拥有全天下的土地与城池,将享受全天下的百姓与美女。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千秋大业千古一帝近在咫尺,他怎能不尽情释放?
三天三夜的庆功酒喝完了,群臣之间从来没有过如此无间。那霓裳作为名义上的嫔妃也在第二天被邀请参加庆功宴。她从这一点看来,再联想起项蓉蓉对她说过话,原来平时威严的嬴政也有温顺可爱的一面。他之所以要保持不可一世的气场,皆是因为高高在上的帝王之相。
作为君王,有时候也有很多无可奈何。
第四天一早,群臣出席朝会,主题只有一个:对齐方略。
43。…第四十二章 美人妙计安天下1
一晃数月,日子已然来到美丽的初夏之时。
记不得从何时开始,秦国庙堂上有了那霓裳的一席之地。她的身份很特殊,可以称为大秦王妃,也可以称之为太子太傅。
而庙堂议事,她则以太傅身份出席。
几位重臣对她的经天纬地之才毫不怀疑,李斯、王绾、蒙武都对她心服口服,于是其他众臣也无话可说。
嬴政的话简简单单,对着满朝文武说:“今日之事,对齐用兵方略。”
左右文武早已有了自己心中谋划,各抒己见迅速蔓延。
“启禀王上,末将认为此事再简单不过!”王贲依旧直来直去,“灭三晋,我大秦铁骑所向无敌,今天下五国已灭,至于齐国偏安一隅,我只需十万步骑,三月之内便可踏平齐国。”
老成持重的蒙武听了很不以为然,对着王贲拉长着脸说:“王将军忘记李信兵败楚国的教训了吗?齐国多年无战事,国内军队不下五十万,你区区十万步骑就想灭了齐国?”
王贲不服气的说:“三晋军力比齐国如何?我大秦铁骑依旧连下十城兵不血刃。如今齐国国内军心定然大乱,无心抗战,个个惊弓之鸟不足道哉!”
“如果我告诉你,齐国军队已经在边境布防,你将作何感想?”王绾严肃的说。
“来的正好,省的我再去一个个去追着打!”
嬴政不轻不重的敲了敲桌子,示意庙堂议事不要意气用事,然后继续沉默着听众臣发言。
李斯拱手道:“今王翦在楚,蒙恬在九原,蒙武有伤在身,灭国之战真的需要王贲将军挑大梁。”
王贲转身微笑的看了看李斯,对其拱手一礼表示回应。
李斯接着说:“齐国曾是大国,一度与秦国互称东西两霸。虽经历乐毅的洗劫,但齐鲁大地的人心着实不好征服。这些年来,齐国国力有所恢复,军力没有收到消耗,不是十万二十万人可以一战而定的。王贲将军如要伐齐,还望做好充分的准备。”
“廷尉大人多虑了,末将心里有数!”
扶苏看了看作壁上观的嬴政,默默的凑过来轻声的说:“父王,孩儿有自己的见解。”
嬴政没有看他,冷冷的回复了一句:“是裳儿教你的吧?”
“这个……”
“那还是听裳儿说吧,寡人还是想听听原版的。”
嬴政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的目光瞬间投向坐在一旁的那霓裳,庙堂众臣都想听听,这个奇女子会有什么高论。
那霓裳从座位上起立,走到大殿中央向嬴政屈膝施礼后望着满朝文武说:“方才王贲将军所言虽显夸口,但并非信口开河。齐国君弱臣荒,数十年不修兵戈,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现如今五国已灭,齐国尽管有边境驻军之举,但上下未必同仇敌忾。”
王贲得意的笑了笑,蒙武眉头紧皱,李斯低头深思。
那霓裳接着说:“统一之战最大的胜利不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为这些所谓的敌人即将成为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国人,何必赶尽杀绝呢?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上最大的恩泽,如今的齐国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你是说齐国会主动投降?”王绾稍稍惊讶的问?
蒙武不以为然,冷笑的说道:“我看未必吧,齐国已调动二十万大军驻守边境,不像是闹着玩的。”
“老将军差异!?